《中华野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野史- 第9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上旬,复入射鹿,夜半,令猎人吹角仿鹿鸣,鹿既集而射之。宋真宗时,遣使往贺生辰,还,言始至长泊,泊多野鹅、鸭,国主射猎,领帐下骑,击扁鼓绕泊,惊鹅、鸭飞起,乃纵海东青击之,或亲射焉。国主皆佩金玉锥,号“杀鹅宰鸭锥”。初获即拔毛插之,以鼓为坐,遂纵饮酒醉,以此为乐。又好以铜及石为槌以击兔。每秋则衣毡裘,呼鹿射之。夏月以布为毡帐,籍毯围棋、双陆,或深涧洗鹰。 

○试士科制 

太祖龙兴朔漠之区,倥偬干戈,未有科目。数世后,承平日久,始有开辟。制限以三岁,有乡、府、省三试之设。乡中曰乡荐,府中曰府解,省中曰及第。时有秀才未愿赴者,州县必报刷遗之,程文分两科,曰诗赋,曰经义,魁各名分焉。三岁一试进士,贡院以二寸纸书及第者姓名给之,号“喜帖”。明日举按而出,作乐,及门,击鼓十二面,以法雷震。殿试,临期取旨,又将第一人特赠一官,授奉直大夫、翰林应制奉文字。第二人、第三人止授从事郎,余并授从事郎。圣宗时,止以词赋、法律取士,词赋为正科,法律为杂科。若夫任子之令,不论文武并奏荫,亦有员数。 

○岁时杂记 

△正旦 

正月一日,国主以糯米饭、白羊髓相和为团,如拳大,于逐帐内各散四十九个。候五更三点,国主等各于本帐内窗中掷米团,在帐外如得双数,当夜动番乐,饮宴;如得只数,更不作乐,便令师巫十二人,外边绕帐撼铃执箭唱叫,于帐内诸火炉内爆盐,并烧地拍鼠,谓之“惊鬼祟”。帐人第七日方出,乃解禳之法。北呼此谓之“奶担离”,汉人译云“奶”是“丁”,“担离”是“日”。 

△立春 

立春日,妇人进新春书,以黄缯为帜,刻龙像衔之,或为虾蟆。 

△人日 

人日,京都人食煎饼于庭中,俗云“薰天”。未知何所从出也。 

△中和 

二月一日,大族姓萧者,并请耶律姓者,于本家筵席。此节为“瞎里叵”,汉人译云“瞎里”是“请”,“叵”是“时”。 

△上巳 

三月三日,国人以木雕为兔,分两朋走马射之。先中者胜,其负朋下马,跪奉胜朋人酒,胜朋于马上接杯饮之。北呼此节为“淘里化”,汉人译云“淘里”是“兔”,“化”是“射”。 

△佛诞日 

四月八日,京府及诸州县,各用木雕悉达太子一尊,城上羿行,放僧尼、道士、庶民行城一日为乐。 

△端午 

五月五日午时,采艾叶与绵相和,絮衣七事,国主着之,番汉臣僚各赐艾衣三事。国主及臣僚饮宴,渤海厨子进艾糕,各点大黄汤下。北呼此时为“讨赛离”。又以杂丝或绿结合欢索,缠于臂膊,妇人进长命缕,宛转皆为人象,带之。 

△朝节 

夏至日,妇人进扇及脂粉囊,谓之“朝节”。 

△三伏 

六月十八日,大族耶律姓并请萧姓者,亦名“瞎里叵”。 

△中元 

七月十三日夜,国主离行宫,向西三十里卓帐。先于彼处造酒食。至十四日,一应随从诸军并随部落动番乐,设宴至暮,国主却归行宫,谓之“迎节”。十五日,动汉乐,大宴。十六日早,却往西方,令随行军兵人大喊三声,谓之“送节”。此节谓“赛离拾”,汉人译云“赛离”是“月”,“拾”是“好”。是“月好”也。 

△中秋 

八月八日,国主杀白犬,于寝帐前七步,埋其头,露其嘴。后七日,移寝帐于埋狗头上。北呼此节为“担褐奶”,汉人译云“担褐”是“狗”,“奶”是“头”。 

△重九 

九月九日,国主打团斗射虎,少者输重九一筵席。射罢,于地高处卓帐,与番汉臣登高,饮菊花酒。出兔肝,切以生鹿舌拌食之。北呼此节为“必里迟离”,汉人译之云“九月九日”也。又以茱萸研酒,洒门户间辟恶。亦有入盐少许而饮之者。又云男摘二九粒,女摘一九粒,以酒咽者,大能辟恶也。 

△小春 

十月内,五京进纸造小衣甲并枪刀器械各一万副。十五日,一时进垛,国主与押番臣密望木叶山奠酒拜,用番字书状一纸同焚烧,奏木叶山神,云“寄库”。北呼此时为“戴辨”,汉人译云“戴”是“烧”,“辨”是“甲”。 

△冬至 

冬至日,国人杀白马、白羊、白雁,各取其生血和酒,国主北望拜黑山,奠祭山神。言契丹死,魂为黑山神所管。又彼人传云凡死人悉属此山神所管,富民亦然。契丹黑山,如中国之岱岳云。北人死,魂皆归此山。每岁五京进人马、纸甲各万余事,祭山而焚之。其礼甚严,非祭不敢近山。 

△腊月 

腊月,国主带月戎装,应番汉臣诸司使已上并戎装,五更三点坐朝,动乐饮酒,罢,各等第赐御甲、羊马。北呼此节为“唬胴稀保喝艘朐啤盎}离”是“战”,“叵”是“时”。是“战时”也。 

△诏盗 

五月十三日,放国人作贼三日,如盗及十贯以上,依法行遣。北呼为“鹘里叵”,汉人译云“鹘里”是“偷”,“叵”是“时”也。 

△行军 

契丹行军不择日,用艾和马粪于白羊琵琶骨上灸,灸破便出行,不破即不出。 

△午日 

契丹出军,每遇午日起程。如不用兵,亦须望西大喊三声行之。彼言午是北朝大主之日。 

△旋风 

契丹人见旋风,合眼,用鞭望空打四十九下,口中道“坤不刻”七声。 

△舍利 

契丹国内富豪民要裹头巾者,纳牛、驼十头,马百匹,并给契丹名目,谓之“舍利”。 

△跪拜 

凡男女拜皆同,其一足跪,一足着地,以手动为节,数止于三四。彼言“捏骨地”者,即“跪”也。 

△长白山 

长白山在冷山东南千余里,盖白衣观音所居。其山内禽兽皆白,人不敢入,恐秽其间,以致蛇虺之害。黑水发源于此,旧云粟末河。太宗破晋,改为混同江。其俗刳木为船,长可八尺,形如梭子,曰“梭船”。上施一桨,止以捕鱼,至渡车则方舟或三舟。 

△泽蒲 

西楼有蒲,濒水丛生,一叶如柳,长不盈寻丈,用以作箭,不矫作而坚,《左氏》所谓“董泽之蒲”是也。 

△回鹘豆 

回鹘豆,高二尺许,直干,有叶无旁枝,角长二寸,每角止两豆,一根才六七角,色黄,味如粟。 

△螃蟹 

渤海螃蟹,红色,大如碗,螯巨而厚,其脆如中国蟹螯。岩举、鮀鱼之属皆有之。 

【全文完】 



第一章  满清外史 
作者(清)天嘏 著 

      
    
首篇 总论 



○第一章 满清称名之始 
出山海关东行,若奉天,或吉林,若黑龙江,中外人士皆以满洲称之者也。然试问满洲之何以见称,不独汉族不能尽知,即满族亦几数典而忘祖。 

考满洲旧壤,本在白山、黑水之间,于古为肃慎,汉为辰韩,魏晋为勿吉,隋唐为靺鞨,宋为女真之完颜部,明初为建州左、右卫。 

至其满洲之所以见称,本非地名,实由部族而假借用之也。盖女真建部之始,本由肃慎转音,而名为珠里真,后讹为女真。爱亲觉罗氏既为珠里真后裔,遂由珠里真而渐名为珠申。迨部族之势日强,欲并吞邻近诸部,爰先通好于西藏。西藏喇嘛以其为珠申之后也,慢呼之曰曼珠。爱亲氏译曼珠之义,知为妙吉祥,乃舍珠申,而以满珠名其部族。后之汉字,易“珠”为“洲”者,以“洲”字义近地名,故假借用之,自此遂相沿不改云。 

○第二章 满洲头颅之异 

范蔚宗之传三韩也,称辰韩人儿生,欲令头扁,皆压以石。满洲旧部,即汉之辰韩地,故其遗风犹有存者。 

或有辨之者曰满洲旧俗,儿生数日,即置卧具,令儿仰寝其中,久而脑骨自平,头形似扁。设以石压头,壮夫且不能堪,而以施之初堕地之小儿,实非人情所有,故不可信。 

然物之圆者,必被压,始能平。头之圆,亦犹物也,如不以石压,则脑骨安能自平。或之言,实不合于物理。闻蒙古人生儿,以韦带束之木板,植立于地,长则股形微箕。欧洲妇人,以带紧束其腰,故常细。满族之以石压头使扁,与此二事同。 

以此之故,有见其太庙之悬像者,一曰奴儿哈赤,彼族所奉以为太祖也。一曰皇太极,彼族所奉以为太宗也。试谛审其头颅,皆作扁圆状。又有入紫光阁者,见其图形之满洲功臣亦然。然则满族之异于汉族,但一望其头颅,已灼然可见矣。 

○第三章 满族之崇奉堂子 

崇奉堂子,为爱亲觉罗氏特有之习惯。凡遇战役,必先祭之。其神何名,无知之者。且祭献之礼绝诡秘,往往不肯宣布。世皆强解之为祭天,谓即古者天子出征,类乎上帝,宜乎社,造乎祢之意。其实不然。 

昔有范生者,游满洲之辽阳城。见一古刹,欲入观之,门者不许。谓欲瞻礼,只可在门外焚祷,不得闯入。范生欲穷其异,与门者商,强而后可。乃至刹内,见塑像二,长各数丈。一为男子状,向北植立,一为女子状,南面抱其颈,体皆赤,态甚亵。问之土人,皆以公佛、母佛呼之。爱亲觉罗氏所奉之堂子,盖亦若是焉尔。是其特有之习惯。汉人见之,未有不发噱者也。 

○第四章 满族之握兵柄 

典兵之权,为满族所专有。未入关时,本以亲王为统帅,如睿礼、郑豫、肃勤等是也。入关以后,尚存此制。其余虽不专任皇族,亦未尝不用满族。如康熙准噶尔之役,则费扬古也。雍正西南苗之役,则鄂尔泰也。乾隆准部之役,则永常等也。回疆之役,则兆惠等也。大金川之役,则傅恒也。小金川之役,则阿桂也。缅甸之役,则傅恒也。廓尔喀之役,则福康安也。嘉庆川鄂陕之役,则额勒登保、德楞泰也。此荦荦之大役,皆以满人掌兵,而汉人不得预闻其事。 

洎乎洪、杨军起,扰攘几二十年,蹂躏几十三省,满人皆束手无策,乃任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司兵柄,遂开汉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