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演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演义- 第2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虽死秦犹在,孔学名事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江青把这首诗记下来,以为有机可乘,回去给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 传达了,三人立刻商议了行动计划。
其实,还在一个月前,江青等人就已经开始批回潮了。为了维护“焚坑
事业”,否定周恩来领导的恢复教育秩序的工作,他们在东北找了块石头, 向周恩来扔去,这块石头就是在全国出了名的白卷事件。此年春,辽宁省进 行高等学校入学文化考察,有个叫张铁生的青年在文化考察中成绩很差,物 理试卷是 0 分,化学 6 分,语文 38 分,数学 60 分。张铁生早已料到自己水 平太低,不会被录取,便在考卷背后写了一封信,骂别的考生都是大学迷, 吹自己表现胜似老黄牛,乞求大学录取他。这封信也是早已写好抄在一个绿 塑料皮本子上的,现翻开本子,往试卷上一抄就是。
这时的中共辽宁省委书记是毛远新,他的父亲是毛泽东的胞弟毛泽民, 毛泽民抗战时期在新疆牺牲,建国以后毛远新一直在毛泽东跟前生活,后来 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这所大学就是陈赓大将当年创办的,不过毛远新 入学时,陈赓已经病故。
文化革命一起,还在求学的毛远新奉令造反,有毛泽东提示,他造反的

水平当然就高多了。不久,从哈军工毕业的毛远新开始走上领导岗位,短短 数年,一个二十几岁的娃娃就升为辽宁省委书记,沈阳军区政委。
毛远新早已从四人帮那里得到了密示,这时得到张铁生写的那封信,便 加了编者按语,修改了张铁生的信,发表在 7 月 19 日的《辽宁日报》上。《编 者按》说张铁生似乎交了白卷,然而对整个大学招生的路线问题,却交了一 份颇有见解,发人深省的答卷;斥责文化考核是鼓励知识青年闭门读书。四 人帮如获至宝,立即让《人民日报》加编者按转载,说是这封信提出了教育 战线上两条路线,两种思想斗争的一个大问题。
以后,四人帮又在报纸上发表了一个小学生的日记。这位小学生叫黄帅, 因受了老师的批评,写了几篇日记表示不满,这也难以苛责这位小学生。谁 知此事叫四人帮的一个干将谢静宜发现,立即修改小学生的日记,发表在《北 京日报》上,大批师道尊严。后来四人帮又不知怎么知道了河南有个“马振 扶事件”,立即又大轰起来。
四人帮称赞张铁生是白卷英雄,白卷能当英雄,读书自然无用。小学生 日记发表后,小学生所在的北京中关村一小自然是教学秩序大乱,全国中小 学生也群起效仿,教学是谈不上了。不过这些还没有直接危害教师的人身安 全,马振扶事件叫四人帮一宣传,可就不得了,教师人人自危。
且说河南省唐河县有个马振扶公社。公社有所中学,中学里有个初中女
学生叫张玉勤。在英语考试中张玉勤不会答题,便也在考卷背面写了点个人 感受。她写的可不是信,而是一首打油诗:“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不
会 ABC,照样干革命。”老师看了打油诗,批评了她几句。这位女学生听了
不高兴,再加上其它原因,投水自杀。四人帮的干将,把持清华大学的迟群 和谢静宜赶快报告江青。江青大作文章,说这是向无产阶级猖狂反攻倒算。 中共中央向全国转发情况简报,要求河南省委认真复核,严肃处理这一修正 主义教育路线进行复辟的严重后果。王洪文亲自打电话要求把校长、教师判 重刑,结果马振扶公社中学校长和张玉勤的班主任被判重刑。
此案一出,举国哗然,教师、校长人人自危。哪个校长、教师不负有教
导之责?要教导必要说,因教导学生就要判重刑,那不是全国所有的校长、 教师都要进监狱?看来“焚坑事业要商量”了。所幸后来进监狱的教师数量 有限,但学校的教学是无法搞了。教师被批斗致死致残者不知有多少。
四人帮放起的这几把大火把即将复苏的教育事业的萌芽又给烧光了。
1973 年 12 月,毛泽东又在政治局会议上批评“政治局不议政,军委不 议军”。这次批评把叶剑英也包括进去了,因为政治局是周恩来主持,军委 是叶剑英主持。
就在毛泽东接连批评周恩来的时候,周恩来却已被查出肝区有癌,住进
了 301 医院,江青等人欣喜若狂,猛在报上发表文章,批林批孔批周公。 张春桥把这一段的形势一分析,江青、姚文元都感到现在形势很好,几
把火烧掉了教育复兴,现在该烧烧军队了。他们都知道,军权是权中之权。 没有军权,万一泰山倾倒,手无寸铁,不可想象。几个人商议一番,又给王 洪文打了电话,便开始行动了。
1974 年的 1 月,正是三九寒天,天气格外冷。四人帮把《人民日报》的 鲁瑛等几个人叫来开会。人到齐后,江青问鲁瑛:“解放军报登的那篇文章 你看了没有?”鲁瑛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什么文章啊?”江青恨铁不成 钢,气呼呼地说:“怪不得人家说你是个草包,连一篇稿子也念不下来。这

么大的事,你竟然不知道。”她拿出一张《解放军报》扔给鲁瑛:“你看看 吧。”鲁瑛接过一看,原是 1974 年 1 月 17 日的一张解放军报,报纸的第三 版《党的生活》专栏中登了一篇不足一千五百字的短文,题目是《既要讲批 评又要讲谅解》。短文介绍了空军某党委按照毛主席的著作《党委会的工作 方法》的有关精神和周恩来总理,军委叶剑英副主席在去年、也就是 1973 年在空军党委会上的一次讲话的精神,搞好党委一班人团结的经验。鲁瑛看 完了也看不出有什么问题。江青恶狠狠地说:“这篇文章歪曲了毛主席的教 导,大讲谅解。貌似全面,实际上宣扬了折衷主义,中庸之道。在全国展开 批林批孔斗争的时候,作这样的错误宣传,岂不是要取消这场严重的政治斗 争吗?”张春桥批评鲁瑛:“你的政治嗅觉怎么这么差呢?你看梁效写的批 孔文章多好,‘孔子到了老年,身患重病,端着右胳膊,跑来跑去,到处碰 壁,”说着他站起来端起右胳膊,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学着淮安口音喊了句 “同志们好”。江青、姚文元都笑起来。江青指着鲁瑛说:“明白了吧,他 害怕了,就说要讲谅解。”鲁瑛这才明白江青批林批孔的底细,赶紧答应道: “首长放心,我知道怎么办。”
鲁瑛回到人民日报社后,找了几个心腹记者,对他们说:“解放军报的 那篇讲谅解的文章有问题,洪文指示要写文章批评,春桥指示这篇文章怪得 很。你们到连队去搞个座谈,要战士出来说话。我现在给你们传达一下江青 同志对这篇文章的批判??”
记者们奉令来到北京卫戍区某部六连,把四个战士召集起来,给他们传
达了江青对《解放军报》的批评,要他们学习江青的指示,给军报写批评信。 战士们不知究里,既然是上级布置下来的任务,他们就写了。批评信送到姚 文元那里,姚文元觉得火力不够,和张春桥、江青商量后,自己就大改起来。 改好后,四人帮连给原来写信的战士看都不让看一下,就在信上批阅起来。 江青边批边对张、姚说:“我要把这篇文章变成一把锋利的匕首。”姚文元 提议:“要军报自己写一个编者按发表这封信。”批件传到王洪文那里,王 洪文给军报下令:“报社要认真讨论一下这封战士的来信,要发动群众揭开 军报阶级斗争的盖子。”
一切准备好了以后,鲁瑛给解放军报社领导打电话:“你们 1 月 11 日的
那篇文章《既要讲批评又要讲谅解》,几个战士看了后,写了个意见给我们。 中央领导同志看后,认为几个战士是勇敢的,是对的。请军报加一个有自我 批评的按语,在《解放军报》上发表。这是江青、春桥、文元的指示,是对 军报的爱护和照顾。”
《解放军报》在如此高压下,被迫写了一个按语,四人帮又把按语大砍 大改,等于是重新写了一篇按语,指定要在一版显著位置用大号铅字标出发 表。《解放军报》无奈,只好在 2 月 15 日把这个按语和批评信登出了。
信件刚登出,王洪文和张春桥就接到通知,去中南海参加中共中央政治 局常委会。会开得很晚,江青、姚文元情知有重大人事变动,一直不睡,等 着张春桥回来。半夜时分,张春桥回来了,奇怪的是王洪文也跟着来了。江 青、姚文元急迎上去,江青性急地问王洪文:“会开得这么晚,都商议了些 什么事?”王洪文兴高采烈地说:“好消息,我们胜利了。中央免去了李德 生总政治部主任的职务,春桥担任了总政治部主任。”张春桥笑着说:“不 是免去,而是中央批准了李德生同志的辞职请求,要我承乏。”王洪文摆摆 手说:“都一样,都一样。”江青喘口气,咬牙切齿地说:“好,现在我们

可以放火烧荒了。”王洪文说:“现在我们夺了总政,下一步我们要夺总参。” 姚文元担心地说:“我们在总参没有人啊!”张春桥出主意说:“把孙玉国 调来,珍宝岛一仗,他由一个连长提成沈阳军区副司令;还不是江青同志的 举荐,现在是该他出力的时候了。”王洪文一挥手说:“对,把孙玉国调到 总参来,让他去砸盖子。”
3 月 5 日,江青把于会泳、刘庆棠找来,还把陈亚丁等几个部队上的人 找来,面授机宜。陈亚丁原是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这时他在部队 中没有职务,陈亚丁一来,江青就亲切地握住他的手说:“我是斗胆,我不 敢得罪军队,今天把你陈亚丁也请来了,就是要整一整军队。”
汇报会开始后,江青气狠狠地说:“军队的问题最严重,最危险,我们 的话根本不听,军队执行的根本不是毛泽东的文艺路线,他们不普及样板戏, 看封存片最严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