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演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演义- 第2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根据邓小平讲话的精神,中央成立了一个由 19 人组成的十三大主报告起 草小组,在赵紫阳的领导下开始工作。
3 月 19 日,赵紫阳给邓小平写了一封信,谈了对起草十三大报告的总的 设计思想。这个总的设计思想是党中央政治局根据邓小平的几次讲话的精神 反复讨论之后定下来的。初步考虑,报告主要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讲十一 届三中全会以来,包括十二大以来我国出现了哪些历史性的变化。第二部分 讲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从我国国情出发的马克思主义的路线,着重 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所以必须采取现在这样的方针 政策而不能采取别的方针政策的基本根据。第三部分讲由此而来的经济建设 的发展战略。第四部分讲由此而来的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任务和我国经 济体制改革的方向。第五部分讲由此而来的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任务和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第六部分讲由此而来的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任 务,包括执政党的领导体制,党内民主和对党的领导人的监督、党的干部、 党的风气。第七部分讲由此而来的在理论和思想指导上避免左右两种倾向的 必要性,着重阐明三中全会以来路线的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 持改革开放搞活,指出在新的实践中必须进行创造的理论探索。
邓小平仔细地阅读了这封信,感到这个总体设想不错,便在信上写道:
“这个设计好。” 于是,十三大的主报告便按照这个总体设想加强起草。主报告的初稿写
成后,经过两次大的修改,然后,把报告稿发到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
处、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各部委党组、部队的各军兵种党委和社会科学界广 泛征求意见。9 月 30 日,中央政治局讨论并原则通过了第五稿。以后又经过 两次修改,到十三大开幕时,赵紫阳在大会上宣读的主报告已是报告稿的第 七稿了。
1987 年的国庆节过后,中共十三大代表陆续来到北京,住进京西宾馆等
大会指定宾馆。代表们不是各地要员,就是各条战线的先进模范人物。10 月
25 日,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了。
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于上午 8 时多,坐车来到人民大会堂。邓小平虽然
83 岁了,但身体还挺硬朗,走进人民大会堂的大厅后,正碰到全国政协主席 邓颖超从对面走来。邓小平高兴地同大姐握手。邓颖超高兴地向邓小平表示 祝贺:“小平同志,向你祝贺十三大的召开。”邓小平笑着说:“大家一起 祝贺,向大家祝贺,今天是党的盛会,人民的节日。”
邓小平看到 88 岁的聂荣臻元帅坐着轮椅过来,和邓颖超一起迎了上去, 大家互相握手问候。记者们过来,给他们照了个合影。正巧赵紫阳过来提议: “老同志们乘这个机会合个影吧。”李先念、彭真欣然同意,走到聂帅跟前, 在邓颖超和邓小平两边站住,新华社记者和其他采访的记者立即拍起来。
胡耀邦从一侧走过来,饶有兴趣地看着老同志合影。记者们发现了,立 即把镜头对准他。胡耀邦笑着说:“照年长的老同志,万里同志来啦!正在 和聂帅谈话呢,还不快抢镜头。”记者们果然抢拍起来。

上午 9 时整,开会的铃声响了。邓小平和陈云、徐向前等人说笑着向大 会主席台走去。彭真对赵紫阳说:“今天就看你的了。”赵紫阳很有信心地 说:“没问题。报告的主体设想小平同志很赞成,征求了很多人的意见,改 了七稿,基本是成熟的。”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和阿沛·阿旺晋美、 荣毅仁、全国政协副全席屈武等几十位来宾也应邀参加十三大。
开会的时间到了,邓小平站起来宣布大会开始。赵紫阳代表第十二届中 央委员会作报告,他作的报告的题目是《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 进》。
赵紫阳的报告首先回顾了九年来经济建设的成绩。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会以来,党和国家牢牢把握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九年间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平均收入都大体上翻了一 番。现在看来,到本世纪末实现十二大提出的经济发展目标,即全国工农业 的总产值翻两番,由 1980 年的 7100 亿元增加到 2000 年 2。8 万亿元左右,使 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是完全有把握的。
随着生产的发展,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些严重经济问题开始得到解决,或 者找到了解决的途径!
——十亿人口的绝大多数过上了温饱生活。部分地区开始向小康生活前
进。还有部分地区温饱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但也有了改善。
——城乡广开门路,城市新就业的劳动力达到七千万人。农村中乡镇企 业异军突起,有八千万农民转入或部分转入了非农产业。
——市场供应大为改观,基本扭转了过去那种消费品长期严重匮乏的局
面。
——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失调的状况显著改变,逐步转上大体协调发 展的轨道。
应当说,这九年是建国以来国家经济实力增长最快,人民得到实惠最多
的时期。九年来我国经济建设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同在拨乱反正基础上 坚决推进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分不开的。
九年来,为了保证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党领导人民在政治、
思想、文化、国防、外交等领域,进行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这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 推进建设与改革的基础上,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及时排除“左”的和右 的干扰的结果。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斗争的健康发展, 提高了人们的觉悟,进一步积累了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正面教育和正确批评来 反对错误思想的经验。在全面改革的深刻变革中,保持安定团结是非常必要 的,也是很不容易的。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建设逐步发展。以宪法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法 律体系初步形成。人民政治生活日趋活跃。爱国统一战线空前扩大。共产党 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协商制度发挥了积极作用。各民族的兄弟团结更加巩 固。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进展。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 育,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展开。教育、科学、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卫 生、体育事业欣欣向荣。九年制义务教育正在逐步实施。
——国防建设从指导思想上实现了战略性转变。军队的整编和改革取得

重大成就。在裁军百万的同时,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有了新的进步, 防卫作战能力有了新的提高。人民解放军在保卫祖国,抢险救灾和参加社会 主义建设各方面,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按照“一国两制”的原则,中英、中葡已就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达 成协议。我们还要按照这个原则努力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历史将证明, 按“一国两制”实现国家统一的构想和实践,是中华民族政治智慧的伟大创 造。
——根据国际形势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围绕和平和发展两大主 题,调整外交格局和党的对外关系,发展了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维护 世界和平的对外政策。我们在国际上的朋友更多了。
?? 邓小平坐在主席台上,听着赵紫阳作的报告,不觉忘了大会不准吸烟的
规定,习惯地抽出一支熊猫牌香烟点上抽起来。不一会儿,台下的代表们传 上来一张字条,主席台上的一位中央领导接过纸条,只见上面写着:“请邓 小平同志在主席台上不要吸烟。”这位中央领导人想了一下,还是把纸条递 给了邓小平。
由于纸条是从下面的会场上传到主席台上的,所以立即引起了代表们的 注意,这张字条上面写的是什么呢?字条递到邓小平手里以后,大家更感兴 趣了,许多人看着邓小平,希冀从他的动作上作出判断。只见邓小平接过字 条,展开看了一遍,立即微笑着掐灭香烟。代表们马上明白了字条的内容, 一股热流顿时在代表们的身上流过。党的领袖和党员之间这样平等相处,邓 小平这样虚怀若谷,诚恳接受代表的批评,自觉执行大会的规定,诚乃我党 之福,国家之福。代表们敬爱地望着邓小平,也真希望他少抽烟,因为抽烟 是有损身体健康的呀。
邓小平掐灭了烟,歉意地朝大家笑笑,又凝神听起报告来。
报告接着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的首要问题,也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在中国这样
落后的东方大国中建设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照搬书 本不行,照搬外国也不行,必须从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 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开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个问题上, 我们党作过有益探索,取得过重要成就,也经历过多次曲折,付出了巨大代 价。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我们曾经急于求成, 盲目求纯,以为单凭主观愿望,依靠群众运动,就可以使生产力急剧提高, 以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越大越公越好。我们还曾经长期把发展生产力的任 务推到次要地位,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还“以阶级斗争为纲”。许多 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或者只适合于某种 特殊历史条件的东西,被当做“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许多在社会主义 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的东西,被当做“资 本主义复辟”加以反对。由此而形成的过分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和僵化的经济 体制,以及同这种经济体制相联系的权力过分集中的政治体制,严重束缚了 生产力和社会主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