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同志已经英 勇牺牲了!”毛泽东一下站起来又问:“什么?”李银桥和秘书没有说话, 只是流泪不止。毛泽东脸色变得蜡黄,僵立着,一句话也不说,嘴唇抖索着, 几滴眼泪掉下来。
过了好一会儿,毛泽东才在李银桥的扶持下坐回沙发,口里犹自喃喃地 说道:“岸英是个苦孩子,从小没了娘,后来参加战争,没过上几天好日子。” 李银桥说:“中办已经决定,把岸英同志的遗体运回来安葬。”毛泽东还在 思念毛岸英,根本没有听清李银桥说的话。李银桥又说了一遍,毛泽东才听 清了,摇摇头说:“算了,就因为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吗?多少志愿军烈士, 都长眠在朝鲜的土地上,让他也留在朝鲜吧。”
李银桥知道毛泽东的脾气,既然他已经作了决定,别人便不好再劝了。 他正要退出,毛泽东喊住他:“银桥,你别走,陪我一会儿好吗?”李银桥 一口答应,在旁边沙发上坐了下来。毛泽东说:“这件事暂且不要告诉思齐, 她会难过的。”说着自己的眼圈又红了起来。李银桥把毛巾递给他说:“主
席,你心里难受就哭个痛快吧。”毛泽东果然放声痛哭起来,李银桥也眼泪 直流,二人索性抱头大哭一场。哭完后毛泽东擦干眼泪说:“银桥,痛快哭 了一场,心里轻松多了。”李银桥说:“我也是一样。主席,我给你弄点水 来,你擦擦眼吧。过一会,思齐该来了。”
果然,毛泽东刚洗好脸,思齐就来了。自从毛岸英入朝后,思齐每两个 星期来看望一次毛泽东。这次她一来,就讲起自己参加庆祝汉城光复的游行 的事来,讲着讲着她忽然发现毛泽东听得心不在焉,再仔细一观察,毛泽东 的眼圈有点红,她不由得担忧地说:“爸爸,你要注意身体呢。”毛泽东勉 强点点头说:“你放心吧,我会注意的,你也要注意身体。岸英不在,以后 就要靠你自己了。”思齐没有听出毛泽东的话中话,生气地说:“岸英去了 这么长时间,也不来信,真是把人急死了。爸爸收到他的信了吗?”毛泽东 摇摇头说:“没有,孩子,前线紧张得很,大概他没有时间写信了,让他好 好尽国际主义义务吧,胜利了,他就会回来的。”
这天晚上,毛泽东留思齐吃晚饭,没有吃几口,电话铃就响起来了。毛 泽东放下筷子,抓起电话:“喂,我是毛泽东啊。”电话里传来周恩来的声 音:“主席,前线来电,李奇微正在发动磁性攻势,派出多股部队作侦察性 进攻。”毛泽东倒吃了一惊:“这么快!看来这是李奇微的新战术。”
李奇微的磁性攻势说来也简单,他指挥美军退到了三七线以后,在三七
线构筑了稳固的阵地,得到了国内大量的兵员和武器装备。这三七线正好位 于朝鲜半岛的蜂腰部,非常适于美军构筑阵地。志愿军因连续作战非常疲劳, 又因后勤供应线过长,已无力追击,便在三八线停了下来。李奇微最怕志愿 军攻其不备,便在站稳脚跟后,派出多股小部队每天作侦察性进攻,使这些 部队像磁石一样吸住共军,使他们难以发动突然袭击。这一手果然有效,不 仅使中朝军队难以休整,而且也探明了共军粮弹不继。有了这个底数,李奇 微便放心大胆地于 1951 年 1 月 15 日发动攻势,其时,距中朝军队攻下汉城 才一个多星期。
彭德怀没有想到李奇微的动作这么快,忙命韩先楚去西线指挥,命邓华
去东线指挥,这时志司已迁到靠近前线的成川郡君子里。毛泽东知道前线部 队打得很疲劳,命陈赓速率三兵团入朝。陈赓性子急,让王近山指挥三兵团 所属 12 军、15 军、60 军入朝,自己先跑到君子里向彭德怀报到。
彭德怀危难之中见陈赓到来非常欣喜。他与陈赓除了是战友关系外,还
有更深一层的关系,彭德怀和夫人浦安修就是经陈赓介绍相识,最后结为秦 晋之好的。陈赓向彭德怀报告了 3 兵团集结的情况,彭德怀不及细谈,拉住 他说:“咱们先看节目去吧,人民军协奏团来慰问演出,我就借花献佛,欢 迎你这位大媒人吧。”
剧场里锣鼓喧天,剧场外大炮声山摇地动。李奇微指挥第 8 集团军稳扎 稳打,向北逼来。50 军和 38 军奉命在汉江南岸阻敌,掩护其他部队北撤。 人民军在汉城举行降旗仪式后,携带着老百姓安详地撤出汉城。在西线进攻 的是美一军和美九军,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坐着汽车沿公路长驱而入,而是 爬山头,控制制高点,以营、团为单位,实施正面多路进攻。
美军步兵的冲锋没有什么了不起,但他们有飞机、坦克、大炮的支援。 志愿军由于美国飞机轰炸封锁,粮弹供应不上去,更没有飞机坦克,因此兵 员损失很大。38 军 112 师打得勇敢顽强,50 军也不含糊。这个 50 军原来是 国民党 60 军,在辽沈战役中军长曾泽生率军在长春起义。这次汉江南岸打阻
击,曾泽生决心不能让别人把自己的部队看扁了,一开打就把指挥所搬到了 前沿。战士们见军长上了前沿,个个士气大振,杀声震天,在每个据点上同 美军反复争夺,直杀得美军尸横山坡,血流成河。彭德怀得报,立即通令嘉 奖了 50 军,50 军士气更为高昂。
战至 2 月 7 日,彭德怀令 50 军和人民军 1 军团撤至汉江北岸防御,38 军仍留南岸阻击。李伪军 4 个师向 112 师轮番进攻,38 军不愧为万岁军,以 一师之兵抗住了 4 个敌主力师的进攻。
在 38 军苦战汉江南岸的时候,东线伪第 8 师被阻于横城地区,美 2 师
23 团及法国营被阻于砥平里地区。这两部之敌位置突出,比较孤立,彭德怀 便命令在东线督师的邓华首先歼灭横城伪 8 师,之后再扩大战果。
邓华接令后,立即展开部署,首先命令 40 军、42 军主力和 66 军一部围 歼伪 8 师,结果伪 8 师一部被歼,一部向横城方向逃窜,被 40 军 118 师、39
军 117 师、40 军 120 师、42 军 124 师包围歼灭。118 师即邓岳师,入朝以来 连战连捷。每当脚蹬胶底靴的志愿军战士出现在伪军阵地上时,伪军士兵都 以为是天兵天将下凡,吓得掉头就跑。伪 8 师虽经李奇微整训,依然畏惧怯 战,结果不仅伪八师被歼,连美国的 4 个山炮营也搭上了命。横城一战,共 歼敌 12000 余人。
接下来的砥平里一战打得不顺利,在这里据守的是美二师 23 团和法国
营,志愿军攻击部队是 39 军和 40 军、42 军各一个师。凌晨 2 时,各部队发 起攻击,美 23 团团长弗里曼直接给李奇微发电,要求撤退,美二师师长也请 求李奇微准许 23 团撤走。李奇微命令不许撤走,死守砥平里,并派部队大举 增援。弗里曼得令,只好死守,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拼命争夺砥平里制高 点马山。山上守军一营人在飞机大炮的轰炸下死伤过半,仍寸步不让,顽强 阻击。入夜后,部队再次发起攻击,冲锋号声连成一片,杀声震天。急慌之 中,弗里曼命令摇动警报器,用凄厉的警报声影响共军士气。志愿军因准备 仓促,没有强大炮群的支援,只能靠勇敢冲锋。美军虽然士气不振,但有占 绝对优势的立体火力的掩护,战斗顿成僵局。战至第二日黄昏,美骑一师坦 克营三十余辆坦克冲进砥平里,骑五团也随即开到,形势已无可挽回,邓华 只好命令 39 军军长吴信泉撤出战斗。2 月 16 日早晨,砥平里漫天大雪,吴 信泉撤离砥平里时,想起部分牺牲的战友未及抢回,暴尸雪野,不禁泪如雨 下,无奈情况危急,只好率军快速离开战场。正是“万马风云挥甲兵,战罢 白发鲜盔缨。计取沙场百战事,多少忠魂眠野峰”(吴信泉诗)。
为了掩护东线歼敌,38 军在汉江南岸苦苦支撑着。到底是万岁军,尽管
各据守要点纷纷告急,部队成连成营的阵亡,但仍前仆后继,不让西线的四 个师的美李军前进一步。2 月 16 日东线作战结束后,他们才奉命撤退到汉江 北岸,彭德怀再次发出嘉奖令,通令表彰了这支部队。
砥平里激战过后,李奇微乘直升飞机前来视察,惊魂未定的弗里曼用绷 带吊着一只负伤的胳膊来迎接他。李奇微拥抱了弗里曼,感激地说:“你创 造了一个奇迹,第一次据守成功,鼓舞了整个部队士气。你能做到的,其他 部队也应该做到。”弗里曼回答说:“将军,你不知道中国人的攻击是多么 的可怕,这是我一生中所经历的最残酷的战斗。所幸我们有强大的火力支援, 中国人死伤惨重。”李奇微说:“我完全想象得到,请带我参观一下战场吧。” 弗里曼带李奇微视察了战场,只见雪野上横着几百具志愿军战士的尸 体,弗里曼解释说:“倒在阵地上的中国士兵大概有两千多人,你看到的只
是其中的一部分,其他的都已被大雪掩埋。”李奇微点点头,满意地说:“好 极了,下一步我将发动一个‘屠夫攻势’,让敌军付出更大的代价。”
四次战役结束后,彭德怀决定回国向毛泽东汇报一下前线的情况。他风 尘仆仆地回到北京后,直奔中南海,不料毛泽东不在丰泽园,住在西山别墅, 彭德怀又驱车奔向西山别墅。毛泽东正在睡觉,卫士们跑出来拦住彭德怀, 不让他进去。彭德怀气恼地说:“前线军情如火,??”一把推开卫士,闯 进毛泽东卧室,“啊”的一声又退了出来。过了好一会儿,只听毛泽东在屋 里说道:“彭大将军,只有你才敢闯宫,进来吧。”
彭德怀进了卧室后,毛泽东急迫地问:“前线怎么样啊?”彭德怀回答 说:“胜利很大,困难也很大。主要是后勤供应不上去,战士们只能靠自己 携带的粮弹打仗,往往只能维持一星期。从月亏开始进攻,到月圆粮弹用尽, 被迫撤出战斗。李奇微摸透了我们的这个致命弱点,给我们的战术起了个名 字,叫‘月圆攻势’哩。”毛泽东半天没有说话,想象着前方将士的艰苦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