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古代曾是一个很繁华的地方,后来屡遭兵祸战乱,居民星 流云散,遂成荒芜之地。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后,开荒种地,烧砖盖房、立 炉锻冶,一下子把南泥湾变成了个“花花世界”。战士们丰衣足食,练武习 文,边区人民闻讯纷纷前来参观,三五九旅遂成为八路军生产自救的模范。 更有几位作家和作曲家写成了“唱唱南泥湾”的民歌,民歌唱道,“往日的 南泥湾呀,到处是荒山。如今的南泥湾呀,鲜花开满山。又学习来又生产, 三五九旅是模范。”这首民歌作成后一下子唱遍了解放区,王震将军和三五 九旅的好名声传遍了全国。
王震带的三五九旅不仅能生产,也能打仗。抗日战争快结束时,该旅万
里南征,直打到王震将军的老家湖南。解放战争初期,他率队中原突围,胜 利回返延安,毛泽东亲自到延安城外迎接这位湖南将军。
1949 年北平解放之后,毛泽东拟调王震兵团来北平担任警备任务,王震
却主动放弃了这个美差,要求中央军委派他去新疆,当时新疆国民党部队十 万人已在陶峙岳将军率领下起义,急需调派得力部队进疆,毛泽东感到王震 兵团很适合担任此项任务,便决定王震兵团进疆。王震得令后,立即率第一 兵团所辖二军及六军沿河西走廊进疆。这时部分国民党部队正在哈密等地谋 叛,美国特务支持的乌斯满匪徒杀烧抢掠,无所不为。王震兵团进疆后,立 即镇压了少数国民党部队的叛乱,改编了十万国民党部队,追剿乌斯满匪徒。 新疆地广人稀,情况复杂,兵少了不够用,兵多了养不起。新疆原有国民党 部队十万,现在又来了十万解放军,部队军粮供应一下子发生了困难,部队 急得哇哇叫。王震将军却从图书馆里要来了清朝名将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资 料,把自己关在乌鲁木齐西大楼里看起来。
看了几天,王震从大楼里钻出来,笑嘻嘻地说:“有办法了,大家跟我 走。”司令部的参谋们,后勤部的助理员们纷纷爬上大卡车,在一连武装警 卫的保护下,跟着王震向玛纳斯河流域的深处驶去,最后在一个叫奎屯的小 村外停下来。
王震走下车来,抓起一把泥土看看,虽然不是很肥,但也是黑油油的, 连走几处检查都是一样。王震望着准噶尔盆地里的万古荒原,兴致勃勃地问 大家:“这里怎么样?我看比南泥湾好哩。”他从参谋手里接过新疆省地图,
比划着说:“新疆省的面积几乎是全国总面积的六分之一,而人口却只有几 百万人,并且主要是少数民族。地方大,要的军队多;人口少,兵多了又养 不起。怎么办?还是老办法,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绝不能增加老百姓的负 担。我决定全疆部队除留下一个师剿匪外,其余没有战斗任务的,全部转入 生产,争取在几年内在天山南北建成二百多个团级农场,不仅充分满足部队 需要,还支援地方建设。一旦有事,担任战斗任务的部队不需携带军粮,可 随时进入部队农场宿营、补充粮食。二百多个团场遍布天山南北,劳武结合, 对防止外敌入侵和镇压内部叛匪,维护治安秩序,必然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 用。你们看对不对?”
随行人员听了,都觉得这办法太好了,纷纷问王震,司令员怎么想出了 这一套办法?王震说:“学习历史嘛。另外咱们三五九旅有这个经验嘛。咱 们说干就干。现在就开荒。”参谋们从小村子里借来了犁,王震扶着犁,军 官们用绳子拉着,在荒原上拉开了军垦第一犁。
全疆部队接到兵团司令部开展大生产的通知后,一齐行动起来了,伊犁 河谷、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天山牧区、巴里坤草原,到处都响起了军 垦战歌。为了筹措生产费用,部队全体官兵两年不发饷,几百个团场一下子 都在两年内建起来了。有了团场的军事支持和后勤保障,剿匪部队来往自如。 农场建起来后,王震又命令军队开矿山,建钢厂,需要大批凿岩机,乃 向中央求援。中央即把任务交给了鞍钢机械总厂,王崇伦车间的任务是做凿
岩机上的卡动器。
卡动器的制做需要一系列工序,先要在插床上插,然后在磨床上磨,铣 床上铣,刨床上刨。可是车间里的插床太陈旧,一个卡动器在插床上加工下 来,足足需要两个半小时。一天下来,插床前堆满了要加工的零件,而其他 车床都没事干,工人们议论纷纷,有叫领导增加插床的,有叫技术员设计新 车床的,有叫把卡动器分一部分给其他车间的。王崇伦知道这都不现实,国 家没有钱买插床,就算买来也不知到了何时;技术员少,各科设计任务已经 不少,分不出时间解决插床的问题,把任务分给其他车间也不现实,他们的 任务也排得满满的。自己是主人翁,应该为国家分忧。
从此,王崇伦只要有空,就到插床那里去看,一边看一边想,想了多种
改进办法,可是想来想去都行不通,看来只有创造一种新工具了。他一连几 天想着新工具的事,白天在车间里想,晚上在家里写写画画,几天下来,王 崇伦脸色发黄。妈妈和媳妇暗自给他做些好吃的,让他补充营养。经过半个 月时间,王崇伦终于设计出一副新工具的草图。他兴冲冲地拿给车间主任韩 剑光看。韩剑光看了图纸,拍手叫好,连忙叫来班组长,按工种各自加工新 工具零件,技术员和工人们也都帮着他画图,提建议,使新工具更加完善。 零件的加工都布置下去了,就是新工具的底座还解决不了。这种底座只 能翻砂铸造。按规定得报到总厂技术室,技术室同意后得设计科设计图纸, 然后把图纸转给生产科,生产科再下达任务,至少也得三个月时间才能铸造 好。怎么办呢?王崇伦想起了废铁堆,说不定那些废铁堆里就有这种底座。 于是不管刮风下雨,王崇伦一下班就去翻总厂的那些废铁堆。这些废铁堆翻 起来既费事又费力,王崇伦连着翻了四天,才在一个废铁堆里看到了一个大 铁坨子,好像是自己需要的那种机器底座。于是,他使出吃奶的劲儿往外拉, 一不留神脚上的新皮鞋被铁棍撕破了,但那个大铁坨子总算拉出来了。王崇
伦看着,心里乐了,这家伙还正是自己要找的那种底座。新工具造成了,把它装在其他车床上一试,完全行,不仅能加工卡动器,而且加工一个部件只要四十分钟,比插床节省了两个小时的时间。这种新工具不但能做卡动器,还能加工凿岩机上的十四种部件。过去车间不能做的这些部件,现在都能做了。工人们高兴极了,给这种新工具起了个名字,叫〃万能工具胎〃。
自王崇伦发明〃万能工具胎〃以后,车间的生产效率提高了两三倍,凿岩机很快造好了,一批批运往新疆和全国各地。王震将军收到这批机器后,马上分发到各个矿山。战士们得到了新机器,采煤的采煤,开铁矿的开铁矿,很快把第一批焦炭和铁矿石运到八一钢铁厂,八一钢铁厂炼出了第一炉钢水。
正在这时,《中国青年报》报道了王崇伦在车间革新的事迹。按照当时的工作定额,王崇伦一年干了三年的活儿,被称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报纸还专门发了社论,号召青年们与时间赛跑。王震将军看了好几遍报纸,赶紧把军区的政治部主任左齐找来,拍拍报纸说:〃老左,看看工人老大哥的先进事迹吧,咱们又落后了。你得赶紧布置一下,叫部队好好学习王崇伦的先进思想,把边疆建设好,保卫好。〃左主任想了一下说:〃我看先开个全兵团英雄模范大会,到时你给大家讲讲话吧。〃王震说:〃开大会我同意,讲话不行了。我马上得去湖南一趟。〃左主任问:〃司令员老家有什么急事吗?〃王震摆摆手说:〃不是老家有急事,而是咱们部队有件急事要马上办。”
左主任不知部队发生了什么事,要劳驾司令员往老家跑一趟。王震叹口气说:〃作政治工作就是作人的工作,你们怎么想不到呢?我们不光要鼓励部队吃大苦戍守边疆,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问题。你看咱兵团的干部们都老大不小了,大部分都没成家。过去战争年代,没有办法,现在条件好一些了,这个问题应该解决了。我准备到湖南动员些妹子来,让她们和我们的战士们成家立业,建设新疆。”
王震去后不久,第一个湖南妹子即响应王震号召,报名参军来到新疆,分到库尔勒二师,二师立即派警卫连长去乌鲁木齐接她。当时匪患严重,道路不宁。警卫连刘连长奉命后,即率一个班乘车去乌鲁木齐。这刘连长二十余岁,高挑身材,浓眉大眼,富有战斗经验。新来的湖南妹子也是清秀如水,还是护士学校的毕业生呢。
军车开出乌鲁木齐市后,直向南疆奔去。面前是无垠的戈壁,风细沙静,天高云淡,戈壁风光自有一种雄壮的风味。忽然,对面的天际下出现十几个黑点。刘连长拿起望远镜仔细观察一阵,判定是土匪,连忙停车,准备战斗。湖南妹子一听土匪来了,毕竟是第一次见这个阵势,不由得心慌意乱。刘连长劝慰说:〃别怕,你跟着我,小小几个土匪还不够我塞牙缝的。”
说话间,土匪近了,一色的高头大马,马蹄扬起阵阵尘土。刘连长下令:
〃打!〃两挺轻机枪随即吼叫起来,匪徒纷纷落马。一匪徒见势不好,摔过来一颗手榴弹,正好落在湖南妹子跟前。刘连长一个飞跃,踢飞手榴弹,顺势抱住湖南妹子滚到沙坑里。手榴弹爆炸了,刘连长手臂负了伤,妹子却安然无恙。
土匪被打跑了,大家乘车重新赶路,湖南妹子为刘连长包扎好伤口。刘连长这才想起还没有问问人家的姓名呢,便问道:〃同志你怎么称呼啊?〃湖南妹子回答说:〃我姓杨,叫杨林,你呢?〃刘连长边卷莫合烟边回答:
〃我吗?你就叫我老刘吧。〃杨林〃噗哧〃一笑,刘连长奇怪地问道:〃笑什么?〃杨林刮刮脸皮子,调皮地说:〃这么年轻轻的,就叫老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