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再战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逍遥再战三国- 第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一百一十章 大完结
    公元204年夏,益州军的四十万大军集结在冀州广平,准备进攻最后一个顽抗的诸侯。冀州历来是中原大州,人口众多,粮产丰富,尤其是信都平原是东汉王朝最大的产粮基地。当年陈胜、吴广起义就曾经将信都定为都城。
刘备、诸葛亮自知现在已经无力再正面对抗我的军队了,于是采取稳固防守的策略。我也不着急,反正已经胜局在握,我也有能力与刘备打起消耗战。
最终益州大军围成两年,刘备的十万大军坐吃山空,最后就连女人孩子都开始吃了。许多人不忍心吃人肉宁愿饿死,饿死者不计其数。终于就连刘备的士兵也受不了了,就开了城门投降了。我率军进入信都之后,看见的一幕幕真是惨不忍睹,城里的百姓已经十去八九,留下来的也都是个个骨瘦如柴。
来到刘备府,看见刘备与诸葛亮已经面黄消瘦的坐在大堂之上,没有半句话语。现在我终于是最终的胜利者了,我问刘备诸葛亮道:“到了这种地步,你们还不投降吗。”
刘备神情委顿,有气无力的道:“废话少说,成王败寇,要杀要寡悉听尊便。”
我见这一带枭雄落寞的神情,我继续劝降道:“曹孟德也都已降,为何你们不降呢。”
诸葛亮与刘备的状况差不多,只是双眼中仍然是那样的清澈锐志。诸葛亮轻声道:“我诸葛亮一生只有一位主公,玄德公不降,我势必追随而去。你不必多言。”
我看刘备、诸葛亮两人已经没有再生存下去的念头了,也只好成全了他们。死后,我让人将他们好生安葬。
自此东汉战乱的年代终于结束,百姓家家锣鼓齐天,鞭炮齐鸣,来庆祝这辉煌的历史时刻。天下的百姓与手下的各位大臣都要我正式称帝建都,但是天下刚定,不宜马上称帝,于是在郭嘉的建议下暂缓几年。
刘备消灭之后,我就着手重新扩建东都洛阳与西都长安两座大城,尤其是长安,地理位置、政治位置都十分重要。历经三载,经过数十万战俘的辛勤建设。雄伟的长安城终于落成,横跨在渭水边上,如果现在世界上要评选最大城市,长安当之无愧。其次,洛阳也重新落成,洛水围绕其周边,雄伟、壮观。
全国百姓通过三年休养生息,人人吃饱穿暖,丰衣足食,这时候献帝颁下诏书公告天下,要禅位于我,自请领献侯臣服与我,在朝大臣纷纷赞同,天下百姓也都热情响应。顺理成章我也顺天应命登基大宝,国号仍然为汉,我则被称为汉威帝。
新皇登基,建都长安,我登基之后对朝堂官员制度全面实行了修改,废除三公制,设三省六部制,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和中书省。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颁发皇帝的诏令,其长官为中书令。门下省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驳正违失,其长官为侍中。尚书省是执行机构,负责贯彻执行重要政令,其长官为左右仆射。三省为中央最高统治机构,三省长官同为宰相,共同负责中枢政务。六部即尚书省下属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别掌管官吏的考核任免、户口和赋税、礼仪制度、军政、法律、刑狱、水陆工程等。各部长官为尚书。
官制确认之后就开始分封大臣了,封郭嘉为右丞相兼领太子傅,沮授为左丞相,陆逊为中书令,许靖为侍中,贾诩、庞统为左右仆射,徐庶为吏部尚书、程昱为刑部尚书,赵云为兵部尚书,张昭为户部尚书,鲁肃为礼部尚书,马骏为工部尚书。其余人等皆各有封赏。周瑜封为镇南王,其余大将一律封为大将军,爵一等。
在中原地区也效法益州、荆州等地,彻底废除孝廉制,实行科举制度,无论豪门、平民钧有资格参加科考,每两年举行一次,举行地点为江陵。每次科考分三甲,后分二十进士,这二十几个顶尖人才经过培训之后都会被委以大任。科举制度经过层层把关,杜绝徇私舞弊行为,如发现立马取消终身科考资格,如是大臣参于其中被发现之后立刻杀无赦。江陵也变成了天下学术文明的交汇点,是当时最有名的文化名城。除了文人科考之外,还创立了武人科考,前三甲之人必是大将之才。
公元210年,我宣布隐退,将皇位传给年仅十六岁了张荆,郭嘉、沮授、张昭、周瑜四人辅政,史称汉紊帝,而我就带着一干妻子儿女远离中原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我知道张荆从小就胸怀大略,有发愤图强之志。也在登基之后最多的时间也是花在教育张荆身上,我让他明白了盛世不可以守成,要创业要想干一番事业,就必须扩张。而且我还让他在五年之后开始修建南北运河,发动全国百姓的凝聚力,将南北水系贯通。这样江南地区高产的粮食就能源源不断的运往京师,这对以后的扩张有着极其重要意义。
一场轰轰烈烈的扩张大战又将开始。
————————————————————————————
终于写完,无论好与不好大家多多见谅,第一次完结,,好高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