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为什么它比智商更重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情商:为什么它比智商更重要-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猜别人是怎么想自己的。你是不是经常听到有人说“我觉得他们肯定在想我…(如很笨啊、无聊、一点魅力都没有、完全不着调等)。”?相信我,你要是真能读懂别人的思想,你就应该去智力服务中心应聘。那里的人可能对你比较感兴趣。

灾难型 

总在“期待”灾难。当发现或听到问题的时候,就开始想“很多如果的事”,“悲剧

会不会真的发生?“,“要是发生在我身上怎么办?”。通常大家都会有这种想法,夸大事情的“恐惧性”。我们不仅要担心一场不可能的悲剧,还要操心一旦发生了会无法承受。

个人化 

这种人觉得所有的事情多多少少跟自己有关,还爱跟别人比较,非得比出个谁聪明,谁

漂亮。自己最近去看了一场麦当娜的演唱会,要是有人说他不是麦当那的粉丝,你就会觉得他是在批评你对音乐的品位(但其实别人只是在表达一种个人的喜好)。

控制幻想型 

外在条件受到限制就觉得自己无能,觉得自己就是那个命运的罪人,这是一种控制型幻想,幻想对身边每个人的幸福和痛苦都有责任,容易出现要么“都是我的错”,要么就是“都不是我的错”。

公平幻想型 

我们觉得公平的事情,别人却不认同,因此产生怨恨。这就是严格思维的表现“我

是正确的,你为什么不赞同?”

责备型 

认为别人应该对我们的痛苦负责,碰到任何问题都自我责备,这是“罪犯”精神,总觉

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负责,什么也做不了。

“应该”型 

这种人有一张长长的清单,上面列满了“铁规则”,要求自己和别人该怎么做。谁要是违反了这些规则就会惹怒他们,自己违反了则会觉得惭愧。当别人的行为跟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相左,我们就会感觉到不安。当别人没有按照我们的原则去生存,我们甚至会跟他们吵架或断交。

情感推理型 

觉得自己的感觉一定是正确的。我们觉得某事愚蠢或无聊,这件事情就一定不对或没劲。这种人不会去核实事实,只会任凭自己的情感来做决定。

改变幻想型 

期待通过施压或是劝诱来改变他人,让别人来适应自己。一旦觉得自己的幸福和希望都

寄托在别人的行为上,我们往往就会以这种方式来试图改变别人。凡事都苛求“完美”,我们要求什么,他人就要做什么,否则我们就会产生不安的情绪。

全球化 

通过一两个消极观点总括出一整套消极判断。例如,有人去某个国家旅游,这个国家的

某一两个居民给他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于是他就判定这个国家的人民都不是什么好人。

14.“坚持真理”型

坚持不懈地证明自己的观点和行为是正确的。任何错误的东西都是无法想象的,不管花多少时间精力都要证明“真理”。有句话这么说的“真理比幸福更重要”,有些人甚至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有人为了坚持真理,甚至不顾朋友的离弃,到死都还在苦苦证明自己的真理多么正确。

上天回报幻想型 

这种人期待着所有的付出都能得到回报,最好是有人帮忙记下自己所有的付出。一旦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和认可,他们就会痛苦。这种思维方式也被称为“受难型”,是一种传统的“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的思考形式。这种人认为快乐的来源就是做好事,因为他们总在期待回报。
第23节:理智思考(6)


错误的信念是否正在限制你?

看看是什么阻止了你理智地思考。

了解信念

思考的过程一般分为三类:

自动思维。这种思维说不定在某个时间会闯进你的大脑,往往与某件具体的事情挂钩。脑子里在想什么,自动思维就会产生某种情感。例如,下班回家时发现家里的门没锁,你可能会想“有贼(忧虑)”,或是“我早上出门的时候忘锁门了(责怪自己)”,或是“也许我丈夫/妻子比我早回家了(高兴,期待)”。自动思维可以是积极的、消极的,或是中立的。在这一章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自动思维。自动思维其实是思维的“高层”。 

信念是思维的“底层”。信念是绝对的,它不用别人去争辩,只是简单地存在于我们的思想里。我们对以下方面的信念消极: 

?自我(“我没有价值/我很了不起”)

?他人(“别人总让你失望/大多数人都是很好的”)

?整个世界(“国家很安全/到处都是罪犯”)

?将来(“一切都在变化当中/任何事情都是一成不变的”)

信念是一种深层的东西,我们几乎意识不到。信念是绝对的真理,“事情就是这样”其实事情往往是错误的。信念往往根源于孩童时期,我们很少质疑小时候学到的东西。

案例分析: 

父母很爱安妮,他们觉得多鼓励孩子对安妮成长更好。于是,不管安妮做什么事,做得多好,她父母都不会去表扬她,而是说“下次再好好努力”。要是安妮考试只得了80分,那就是考砸了,下次必须考90分。下次要是得了90分,她父母又会告诉她100分才是更棒的。因此,安妮的信念里就会生成一种错误的认识“不管我多努力,我都做得不够好”。 

长大后,安妮有一份很好的工作,但是她从来都挖掘不了潜力,因为每次她接手一份挑战性强的工作,她都会有“我还不够好”这样的想法,然后她就会想“我做不好工作,我会把事情搞砸,到时候所有的人都会笑话我有多无能。这项工作还是让别人来做吧,我还是做能轻易做到的事儿。 

鼓励安妮积极思考,相信自己能胜任工作,这种鼓励对她一点用都没有。因为在她的思想深处,安妮已经认定自己本身不够优秀。

这种情况下就要学习怎样去辨认无益的信念,辨认那些阻碍我们反思自我和思考生活的信念,学会用积极的信念去思考。

要点:相对消极思维来说,消极的信念往往不容易被察觉。在我们的思想里,信念就是“真理”,我们会不断地提醒自己,信念是不可能欺骗我们的。 

练习17 

辨认信念的真伪。先想想自己有哪些强烈的信念。记下来。看看自己对这些信念的坚信度有多少。1代表不怎么相信,10代表完全相信。你面临的挑战就是去思考这些信念是否真实,运用本章中的知识挑战这些信念,寻找替代的可能。在本书结尾,重新评估一下自己的信念,看看你坚信的东西是否受到挑战。 

假想思维的“中间层”。假想联接着信念和日常思维。从这个意义上看,假想就是思维的“中间层”,同时也是生存的法则。 

例如,如果觉得自己是一个没有情趣的人(消极信念),你就会产生这样的假想“如果我跟人交流,别人肯定会觉得我呆板无聊”。收到一份宴会邀请函,你就会想“我还是不去了,肯定没人想跟我说话”或是这样想“可以去,到时候我自己站在一个角落,别人就不会注意到我,这样我就不需要跟人说话了”。

你的生存法则

每个人的脑子里可能都有一套不与人交流的“生存法则”,因为你觉得这样能阻止“我很无聊”的信念。

安妮认为自己不够好,因此就可能会产生这样的假设“我能轻易驾驭底层的工作,那我还是呆在这个位置,这样就能保住工作了”。安妮形成了这样的生存法则只要不去做觉得有难度的事情,我的无能就不会被人发现。

辨认生存法则

你能辨认自己的生存法则吗?回顾自己的一些基本信念,自己是怎么在日常生活中处理这些信念的。例如,觉得自己不是特别招人喜欢,你的生存法则可能就是希望所有的人时时处处都喜欢你。写下三种与信念对应的生存法则。
第24节:理智思考(7)


我们的思维、假想和信念不是不可动摇的事实,它们在很多时候都是错误的。尝试去改变它们,代之以更有益、更准确和更积极的信念。

练习18 

辨认日常生活中的假想。写下一两种困扰你的思想。看看是否能辨认出哪些假想成就了这些思想,思想背后有些什么基本的信念。有没有一套生存法则来处理这些信念? 

找证据:不要让情感大脑蒙蔽了事实

挑战消极的不理智思维,代之以更平衡有益的思维,问题之一在于是否愿意“真正地相信”消极思想。

消极思想很难转变。用更具建设性的信念替换消极信念还需要做很多工作。有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这种方试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思想转换器”就是问一个简单的问题,见下:

如果事情真的是这样,证据在哪儿?

下面这个反面例子很好地解释了这点。

案例分析 

汤姆的工作压力很大,感觉真的是喘不过气来,自己已经没法处理了。汤姆向同事吉姆抱怨,吉姆建议汤姆跟老板谈一下,说说现在的处境。汤姆说他不能这么做,因为他敢肯定老板会觉得他不能胜任这份工作,到时候肯定会找个理由炒他的鱿鱼。

汤姆感觉压力更大了。现在的压力不仅是担心不能胜任工作,他还在担心万一做不好,他就会丢掉工作。这些额外的压力造成汤姆的工作效率更慢,工作也出现更多的失误。

吉姆走到汤姆的办公室,看到汤姆完全处于绝望当中。“停一下,汤姆,咱们谈谈。”

“我没时间”,汤姆说,“我都已经落后了,要是今天晚上做不完,我肯定会被解雇的。”

“停”,吉姆说,“我问你,两周前公布销售业绩的时候是什么情景?今年是谁给公司带来最大的客户?六个月前当皮特从高级销售主管位置上辞职的时候,大家推荐的是谁去坐这个位置?”

汤姆脸红了。“好像是我”,汤姆带着满脸困意说。

“如果你是经理,你是会选择解雇这样一个优秀的员工还是去帮助他解决问题?”

“我想应该是后者吧”。汤姆说。

“那就对了,你现在什么打算?”吉姆问道。

“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