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投资局面,股民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的。投资股票的最大目的就是获利,因此,对利益的追求要有尺度。目前社会上出现的股市心理综合症人群,有关专家分析,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有相当大比重的股民其本身不懂股市投资,只是盲目跟风;其次股民心态不成熟,欲望太大。贪得无厌是投资者最大的心理障碍,也是股市上最大的陷阱。当股价上升时,一再提高售出的价格指标,迟迟不肯善罢甘休,以图更大的利润。他们也似乎总是自信的认为自己在这场博弈中有着更多的胜数,但是,结果往往使唾手可得的利益转眼就经化为泡影。
股票最难的也不是克服恐惧,而是控制自己的贪婪和欲望,因为恐惧让人警惕,但贪婪让人忘了自己的存在,一定会做出错误的决定。卖出股票时,当一般投资者还在考虑价格是否有望继续上升时,成熟的投资者往往已经成交获利,待到大家都认定时机已到时,经常是已经时过境迁,不是价位不如当初,就是跌势已经降临。
股市的涨跌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没有只涨不跌的股票,也没有只跌不涨的股票。但却常常看到一些股民手握暴涨后的股票一再看高,不知道在高位抛售,于昰常常是“煮熟的鸭子给飞了”。其实,大盘不会永远上升的,何况在反弹行情中?所以当我们已经进行了第一次减仓操作后,接下来就要开始关注离场的时机了。
大盘在上升的最后阶段,你会发现虽然大盘还在慢慢上涨,但成交量已经跟不上了,一波比一波的成交量少,然而支撑大盘继续上扬的基础就是成交量的增加,只有不断的资金进入,大盘才能继续上扬,如果资金不足,那么这些资金很快就会衰竭,一旦衰竭,大盘就会出现调头回落。我们在第一次减仓操作时候可以看作是大盘到顶前的第一阶段,之后继续上扬出现成交量继续没有改善的话,我们会进行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减仓。
总之,炒股不能冒毁灭性危险去赌,建议股民仓位保持在6成左右,万万不能孤注一掷。这样,即便股指出现震荡,也不会给心理上带来压力,并可通过滚动操作降低持仓成本。
博弈大智慧
酒吧博弈反应了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如购买股票、足球博彩及如何避开交通拥堵等等,这些问题可以说是酒吧博弈的衍生。所有人都在想着如何才能充分地利用酒吧博弈使自己的决策达到最大正确,以获取最大利益。
在股票、交通、博彩中的确存在着类似于酒吧博弈的行为,人们根据猜测他人的行为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在股市中这一点体现地淋漓尽致。而股市的存在正是建立在它的不可预测上,假如有一个高级系统能够预测它的起起落落,那么股市也就会不存在了。因此,每一个股民在购买股票时都需要推测其他股民的做法,从而争取使自己与众不同,达到赚钱的目的。假如一个人推测出多数股民都在“卖”的位置,那么他就会让自己处于“买”的位置,结果股票价格低,他自然就是最大的赢家;而若是他推测出多数股民都有“买”的欲望,那么他势必会独树一帜,让自己处于“卖”的位置,最终他手中持有的股票涨势迅猛,还是获利颇丰。
有关专家提出,酒吧博弈的结论还不能被确认为对股民有指导作用,至少在现实生活中,还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炒股必赢。毕竟,历史数据在当前的推导理论中是不具有确切的帮助的,未来更是不可预知的。
人们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一点:这个社会上几乎不存在可以完全预测到的未来,即使是最精密的计算机仪器,做起来也有相当大的困难。因此,那么炒股和博彩者,就不要整日沉溺于“中彩”的幻想中,踏踏实实地做人做事才是正道。
为什么人人都想比别人过得更好?(1)
当人们把“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设定为自己的人生目标的那一刻起,也就表示着他们从此要把别人的眼光来作为自己生活的一个尺度,幸福是别人眼里的幸福标准,痛苦也毫无疑问的成了别人所认为的痛苦。加上过于强烈的自尊,很多人的人生价值便顺理成章地演化成了一句话:一定要过得比别人好。
A和B是大学四年,期间亲密无间,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四年如流星般转瞬即逝。离校的前一天晚上,两个人在酒吧里准备渡过这最后的时光。酒吧里暗淡的灯光深深映衬这离别的气氛,最后两个人约定以后每年的这个时候都要聚一次。
接着A顺利的进了一家外企做了业务员,本着不错的工作能力再加上认真勤奋的态度,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有了显着的成绩,且月薪不低于4000元。还在小区租了两室一厅,与其他同学相比,算是高薪阶层了。但是,B却屡遇挫折,用了半年的时间才找到一份月薪1200的工作,除去房租和生活费到月底几乎是没有剩余。眼看与好友约定的日子就要到来,但他却少了见老朋友的兴奋,最后以出差为由给搪塞过去了。
B不见A的真正原因是不言自明的,那么,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心理呢?
用表格显示如下
A过的好A过的不好
B过的好你好,我好,大家同好A心里会不平衡
B过的不好A很乐意见面,但B就会犹豫,互相安慰,同是天涯沦落人
过得比别人好,意味着在学校里被老师称为是德才兼备的好孩子,得到的表扬要比别人多,升入大学的名气要比其他人的大,学的专业要比别人有优势,毕业后工作的单位要比别人的强;过得比别人好,意味着在单位里的职位要比别人高,工资要比别人多,人缘要比别人好,提升要比别人快,成绩要比别人突出;过比别人好,意味着房子要比别人宽大,车子要比别人高档,老婆要比别人温柔,孩子要比别人聪明……
然而,当我们把这一系列“过得比别人好”的情况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时,岂不知我们也已经陷入了众人无意识而设下的圈套。它就像安徒生童话里那只漂亮、娇艳的红舞鞋,时时刻刻的诱惑着人们,一旦穿上它就再也脱不下来。虽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但内心是何等的疲惫和厌倦也就只有自己知道了。这也注定了在这场博弈中,大多数人要以失败而告终了。然而,受益最大却是深谙真正幸福含义的人。
要比别人过得好,我们就要一刻不停的去奋斗、去努力。所以,这件事才刚刚过去,就又要去做下一件事。就这样在这没完没了的攀比与较量中辛苦着、疲惫着。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常常与原本可以拥有的闲暇和轻松擦肩而过,心情越来越沉重,无形中笑容也会被取代,感觉越来越累,最后终于让白丝与皱纹肆意的驱散青春。
人们常说“人生短暂”,但在一到现实生活,就总会忘的一干二净。人生确实短暂,真正属于自己的快乐真的不多。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为了自己而完完全全,真真正正的活一次呢?为什么不能让自己摆脱总是建立在别人基础上的参照系?
事实上,幸福是一种自我感觉很绝对的东西,也是一种通过内心深处的平和与协调是很容易就能得到的东西。
一个人幸福与否,过得好还是不好,最终都得回归自我,都禁得起心灵的捶打和拷问,只要你认为自己是幸福的;相反,如果你本身就没感觉到幸福,那么通过奋斗,无论你在别人的眼光里有多么风光无限也是枉然,因为你的心里总是一片凄凉!
博弈大智慧
“胆小鬼博弈”也被人们称做“懦夫博弈”,这场博弈在人们看来更像是一场关乎生命的赌局。博弈的很多内容与规则都是有一定规律法则可寻的,但人的思想是多变的,难以琢磨的,这就为博弈添加了神秘色彩,使其有了不可预测性,就犹如人生一般。
人生就像是一个大赌场,总是要面临许多难上加难的抉择,有时需要足够的智慧,有时需要足够的气魄,而懦夫博弈考验的是人的胆量。但是要记住,在这场博弈中,胜利的不一定是勇者,妥协的也不一定是懦夫。
真正的勇者是能屈能伸的,且心存坚毅之志,而不是只会呈一时之气的莽夫。
为什么很多人明知道买彩票中奖的几率很小,却还要疯狂地买?(1)
买彩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投资方式,但是,很多人明知道彩票的中奖率很小,却还是会疯狂地买,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买彩票与赌博一样都是一种概率博弈。
人们对买彩票津津乐道还得从几年前的一个故事说起。美国一个华裔妇女通过买彩票获得了9000万美元奖金,创下当时当地彩票历史上个人得奖金额最高的纪录。此后,很多人听到这种消息后,也想通过买彩票大赚一笔。
但我们知道,买彩票中奖的机率是很小的。实际上,彩票中奖的概率要远比掷硬币,连续出现10个正面的“可能性”小得多。如果有足够的时间,你不防可以试试:拿一个硬币,看自己多长时间能幸运地掷出自始自终的连续10个正面。依统计与概率的计算方法:你每掷一次获得正面的概率都是1/2,如果要连续10次都获得正面的概率就是10个1/2相乘的积即为1/1024,那么,要想获得这千万分之一的概率,难道不需要有上千次的辛苦抛掷做后盾?然而,如果单从数学的角度考虑,就不会有很多人去买了,但是日常生活中,却仍旧有很多人要疯狂地买。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人人都有贪婪的本性,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一夜暴富,都想通过偶尔的“幸运”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也正是这个“侥幸”心理,让许多人对买彩票乐此不彼。精通消费者心理学的商家,不在每件商品上打折,而是推出购物中大奖之类的活动,也和彩票异曲同工,既节约成本,又满足了顾客的“侥幸心理需求”。
在买彩票的博弈中,人们往往是以自己的本金为“均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