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夫这个香饽饽了。
NeXT公司(23)
罗斯随后来到了空荡荡的厂房,逛了逛NeXT公司在迪尔克里克路的总部,见了公司员工。员工都小心翼翼地提防着罗斯,因为媒体总把他刻画成脾气暴躁的强硬人物。苏珊?巴恩斯的母亲住在达拉斯,她的汽车保险杆贴纸上就写着“如果憎恨罗斯?佩罗就按喇叭”。但是史蒂夫让他们不要轻信媒体,擦亮眼睛自己判断。结果等他们真正见到罗斯时,无不被他的魅力所征服。
几个星期后,罗斯第二次造访迪尔克里克路。他钻出轿车信步走进大楼。一进门,他直接喊出接待员的名字,打起了招呼。罗斯记得每个人,一路上罗斯都直呼他们的名字,省去了客套的姓,与每个人亲切问好。罗斯穿过大厅时,只要有员工经过,无论对方职位高低,他都会友好地闲聊几句,好像这些人都是自己的老朋友。他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简直就是从戴尔?卡内基(Dale Carnegie)《人性的弱点》(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中照搬下来的。罗斯是个老派的推销员,也是艺术大师,只不过这种艺术行将消亡。
罗斯做成了生意,他希望有更多人能关注这项投资。罗斯提议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公布这一消息。他这样告诉史蒂夫,“一定会有很多人来,因为你是只金丝猴,我也是只金丝猴,两个猴子被放在一个笼子里,那就敬请期待一场精彩的马戏表演吧”。确实是场马戏表演。伦敦《金融时报》的记者路易丝?基欧(Louise Kehoe)震惊地发现,年老的亿万富翁竟然如此敬畏这位年轻的企业家,而且罗斯?佩罗丝毫不掩盖自己对史蒂夫阿谀奉承的崇拜之情。“他表现得就像追逐明星的少年,”路易丝回忆道,“史蒂夫完全把他镇住了。”
*?*?*
尽管那天罗斯?佩罗在工厂瞥见了史蒂夫的缺点,发现他喜欢对同事恶语相加,但是在短暂的蜜月期里,罗斯看到的仍是史蒂夫迷人的一面。罗斯对史蒂夫认识不深,就曾给出评语,说等到史蒂夫年长时一定会明白,好话更管用。但罗斯错了,史蒂夫一直就知道如何用甜言蜜语来达到目的。他可以表现得体贴温柔,魅力十足,特别是竭力为公司挖来人才或寻找商业伙伴时,体现得尤为明显。然而,为了实现目标,为了让周围所有人都达到他所要求的完美,史蒂夫可以使尽各种招数。他可以别出心裁地表扬他们、激励他们,但也会毫不留情面地威吓、责骂、痛斥、贬低甚至羞辱他人。他可以是“好人史蒂夫”,也可以是“坏人史蒂夫”。唱白脸时,他心里装的全是对卓越的追求,丝毫不会顾忌自己的举动会对旁人的自尊心和情绪造成多大的伤害。
他还在苹果公司时,就有人说史蒂夫有一张能颠倒黑白的嘴,他能言善辩,几乎能遮人耳目,忽略事实。还有人说他经常先褒后贬,非常善变。的确,有时为了吸引人才,史蒂夫不惜使出浑身解数,逢人便夸,能把人捧到天上去。然后,突然之间就会说他们的作品都是“垃圾”,还没等人反应过来,就将其狠狠踩在脚下。整个硅谷都对史蒂夫的这种处世模式有所耳闻,苏珊?巴恩斯把这一招称为“先勾引,再抛弃”。史蒂夫给予的肯定和接受,能给所有人下一道魔咒,让人不能自拔,然而当他突然变脸,人们只想苦苦挣扎,努力重获他的垂青,哪怕他的目光再多停留一秒也好。“当迟迟得不到这种肯定,大家会觉得史蒂夫更有魅力了,特别是那些每天都要和史蒂夫打交道的人。”海迪?罗伊森解释道。
NeXT公司(24)
没有人知道史蒂夫这种待人之道从何而来,是一种浑然天成的人生哲学,还是源自本能,他只是做真实的自己,谁都说不清楚。不知什么缘故,这种方法有时真的很见效。史蒂夫能让人不断挑战极限,疯狂追求进步,从而获得个人成功。这样往往能把科技水平往前大大推进一步,远远超出他们自己的预期。
令人费解的是,史蒂夫的凶神恶煞和笑容可掬一样,对他的成功至关重要。那的确是他身上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在其他公司,唱红脸和唱白脸的往往是不一样的人。在英特尔公司,总裁鲍勃?诺伊斯就是亲切和蔼、魅力无穷的人。大家都很爱戴鲍勃,所以会照他的话去做。而公司第二把交椅安迪?格鲁夫(Andy Grove)则扮演另一种角色。他严厉苛刻,不给人留一点情面。他下的命令大家不得不听,因为大家都怕他。鲍勃的杀手锏是迷人的笑脸,而安迪的必杀技是扬起的马鞭。史蒂夫认识鲍勃,对他非常仰慕,但其实在史蒂夫身上能找到很多安迪的影子。
史蒂夫不介意别人爱他还是怕他,只要有利于工作,怎样都可以。“史蒂夫非常明白,对什么样的人要用什么样的方法,他是这方面的高手。”苏珊?巴恩斯回忆道。
“史蒂夫对人或贬或捧,运用自如,在很多时候,他的这招的确非常有效。” 巴德?特里布尔说道,“我认为,他之所以一直采取这种手段是因为的确有积极的效果。他知道,用这种方法能把事情办成。”
巴德认为,正是因为史蒂夫时不时爆发的严厉苛责,才在NeXT公司营造了一种氛围:必须不懈地追求产品质量。NeXT公司的工程师不敢有丝毫松懈。大部分时间,史蒂夫都是放手让他们自己干,据巴德估计,99%的时间里,史蒂夫毫不过问他们的工作进程。但是就是在那1%的时候,“他来势汹汹,毫不留情”。一旦让他揪到错,那攻击力度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那片刻的恐怖经历能让所有工程师心惊胆战,剩下的大部分时间就算史蒂夫根本不在,他们也总是觉得身后有一双眼睛死死地盯着自己,因而不能有一点怠慢。史蒂夫就是这个团体的“超我意识”,是所有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史蒂夫就是这个大家庭的族长,每个人都想拼命取悦他。
巴德认为史蒂夫是故意这么做的。被史蒂夫批评“可不是什么愉快的经历”,巴德说道,“但是这让工程师明白,做什么事情都不能马马虎虎,即便在那99%的时间里也不行。这就像培训机制一样,而且行之有效。”这就是史蒂夫特有的方式,把自己对完美的追求融入数百名员工的工作中,用独有的方式让他们共同追求自己的目标。接下来要讲个经典的例子,有一次,史蒂夫需要决定NeXT公司的电脑外壳涂哪种颜料,面对差不多的涂料样品,他把手下的人折腾得苦不堪言。“他极其挑剔,”巴德说道,“虽然以后很多决策史蒂夫根本没有参与,但大家都会按照严格的标准去执行,因为他已经定下了公司的基调。”
其他人都被“坏人史蒂夫”的狂热行为吓怕了。但巴德没有,他是医学院的毕业生,早就领教过那些聪明过人的老师类似的手段。巴德还是实习医生时,主任医师就会怒气冲冲地跑过来,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严厉地斥责学生。伟大的医师总是用这种方式告诉学生,训练中需要严守纪律,需要细致入微。实习医生或许会暗暗骂上几句,但之后就会感激这段宝贵的经历。
NeXT公司(25)
巴德认为,史蒂夫发挥魅力和创造性的同时也运用了批评和威慑的手段,以此进一步追求完美。他是通过示范激发灵感的大师,就像那一次史蒂夫带着其他创始人去流水别墅参观一样。他在帕洛阿尔托的豪华小旅馆园林庭院里召开了一次公司会议,所有的员工都必须参加。史蒂夫带来了日本合气道大师,他们给员工讲解了1个小时的合气道战术。NeXT公司的员工这才意识到,这堂武术教学课的目的就是要让他们领悟如何正确处理与同行之间的关系。史蒂夫像合气道大师一样,希望他们改变外界的敌意和消极因素,把这些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的因素和能量。史蒂夫从来没有点破合气道和经商的关系,这么做就太愚笨了。但是NeXT公司的员工都明白了这层微妙的含义,而且这堂课让人印象深刻,接下来好几年都不会忘记。还有哪个企业主管能这么有创造性,这么有想象力?
“好人史蒂夫”和“坏人史蒂夫”出现的频率差不多,史蒂夫亲切友好的时候甚至更多一些,但是坏人史蒂夫的形象却更能影响他的声誉。哪怕只是一次小小的责骂,大家也会交口相传,流言就像病毒一般散播开来,玷污了他不断变化的形象。史蒂夫不再是值得称赞的天才少年,现在,大家都知道他是个无所顾忌的莽汉。
*?*?*
有时候,坏人史蒂夫的性格就像舞台上的面具,只要觉得能够达到目的,他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戴上。有一次,他们还在苹果公司时,苏珊?巴恩斯走过来要史蒂夫签一些文件。苏珊站在他的办公桌旁时,看见史蒂夫正冲着话筒大喊大叫,嘴里蹦出一连串粗俗下流的词,没完没了,说得他自己都快喘不过气来了,那样子似乎马上就要心脏病发。然而,史蒂夫挂断电话,紧张的气氛一扫而光。他哈哈大笑起来,显然对自己夸张的表演甚为得意。
“好吧,我们来看看这个方法有没有用!”史蒂夫乐观地说道。
不过,如果史蒂夫看上去有些生气和沮丧,大部分时候都不是装的。如果别人没法领会他的远大目标,或者没法实现目标,史蒂夫的激情和对完美主义的追求更是让自己备受折磨。“当他觉得世人皆醉他独醒的时候,这种沮丧、愤怒就愈加明显。”苏珊回忆道。
史蒂夫一发火就口不择言,周围人对此反应不一。有时,他们选择直接忽略他。苏珊有一次这样问巴德?特里布尔:“如果因为软件没做好,史蒂夫冲你们发火,你们会沮丧吗?”
“不会,”巴德答道,“史蒂夫大可以朝太阳发火,但他没办法让太阳提前落山。有的事,他左右不了,该怎样还得怎样。”
巴德是一个性格温和、超然达观的人,他安静、内敛,做事深思熟虑。因为对所从事行业已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