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李世民来阴间干嘛来了?
按照崔判官的说法,是要来和泾河龙王三曹对案的,既然三曹对案,阎王和崔判官事先竟然不审查一下当事人李世民的基本资料,以至于连李世民的阳寿都搞不清楚?而且对案的结果呢——太宗道:“朕曾夜梦老龙求救,实是允他无事,不期他犯罪当刑,该我那人曹官魏征处斩。朕宣魏征在殿着棋,不知他一梦而斩。这是那人曹官出没神机,又是那龙王犯罪当死,岂是朕之过也?”十王闻言,伏礼道:“自那龙未生之前,南斗星死簿上已注定该遭杀于人曹之手,我等早已知之。但只是他在此折辩,定要陛下来此三曹对案,是我等将他送入轮藏,转生去了。今又有劳陛下降临,望乞恕我催促之罪。”言毕,命掌生死簿判官:“急取簿子来,看陛下阳寿天禄该几何?”最后又说:“此一来已是对案明白,请返本还阳。”
都把人家泾河龙王轮回去了,还对什么案?仅凭李世民一面之词就对案结束了?
四个疑点说明两个问题,第一,什么三曹对案,阳寿已尽都是假的,真正的目的没有别的,就是我们有事,你来一趟吧;第二,来干什么事情呢?就是为了要吓吓你,你回去了一定要记住找个高僧召开一下水陆大会啊。
其实作者已经安排了一个引线——十阎王差崔判官、朱太尉二人,送太宗还魂。太宗出森罗殿,又起手问十王道:“朕宫中老少安否如何?”十王道:“俱安,但恐御妹寿似不永。”
奇怪吧,看出问题了吧,十代阎王知道李世民妹子的寿命,却不知道李世民的寿命,难道十代阎王对李世民的妹子有意思才特别关注的?
最后,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太宗又再拜启谢:“朕回阳世,无物可酬谢,惟答瓜果而已。”十王喜曰:“我处颇有东瓜西瓜,只少南瓜。”太宗道:“朕回去即送来,即送来。”从此遂相揖而别。
李世民只不过是客气一下,阎王居然当真了,而且连南瓜都厚着脸皮索要,笔者看到这里,就一个忍不住,想要揭一揭这些毫不讲规则的十代阎君。
十代阎王是冥界的老大,是鬼仙的领袖,虽然本事不大,但权利委实不小,掌管天地间的生死大事。
许多人都说,阎王铁面无私,狰狞可怕,但事实上也不过是名不副实。
最起码,吴承恩笔下的十代阎王就是一个个不无私的混蛋,而且是一个个不硬气的软蛋。
首先,阎王们管不了得道成仙之人的生死;其次,阎王门管不了佛老菩萨罗汉的生死;最后,阎王们甚至也管不了修炼成精的妖怪们的生死。
阎王所能管的也许仅仅只是整个三界最弱势群体——人的生死。
所谓的阎王让你三更死,哪能留你到五更,只是吓唬吓唬普通人罢了。
而且,虽然有生死薄,但是,阎王并不按照规矩办事。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折射到现实生活里,冥界就是一个特权部门,专门赋予强者、贵族特权的部门。
幽冥地府十八层地狱,各种酷刑兼备,人间疾苦尽显于此,吴承恩把这里的情形写得极为可怖,实际上是有所暗喻。
在吴老爷子的心中,明朝的东西两厂就是幽冥地府,那些厂卫就是活阎王。这些个活阎王比真阎罗还要可怖,他们不但手握天下弱势群体人的生死,为非作歹,还对正直清廉之人肆意打击,实在是可恨之极。
他们是不平等的象征,凭什么有的就可以长生不老,有的就非得在生死薄上留命?
于是,吴承恩安排了孙悟空去扫荡地府这个情节。
事实上,吴承恩在前文已经有交代了,须菩提祖师也说了,只要孙悟空练成七十二变,就能躲过三灾,不受生死局限。但是后来阎王还是把孙悟空弄去幽冥界索命了,由此惹得孙悟空大怒,把地府给扫荡了。
这是什么意思?这是在说,阎王不按规矩办事,他利用手中的私权,想抓谁就抓谁,抓不该抓的人,抓不能抓的人,只是他们作威作福惯了,没有想到,这此抓的那个不该抓的人本领太强了。
吴承恩这样特意安排,就是要让孙悟空打碎这个不平等的私权机关,让九幽十类尽除名,让所有王公贵族平民百姓都真正的众生平等。
第三章 取经团队之最大的暗箱操作
一、金蝉子的内定
西天取经大计确定之后,取经人员的安排被提上日程,派谁去取经呢?巨头们经过一翻紧锣密鼓的暗箱操作,终于敲定人员。
整个取经团队中,取经人和大徒弟是最重要的人选,佛家和道家必须各自确定一个,这样才能公平。
既然是取经,为首的一定得是佛家的人物,如来佛祖立即推荐他的二弟子金蝉子。
为什么要选金蝉子而不是他人呢?笔者分析如下。
由上文的阐述可以想见取经任务的重要性,而且取经之后取经人的好处巨大,直接可以成佛,因此,如来必须要找一位心腹弟子去参与,这样既放心,封官的时候也不会心疼。
观音菩萨固然可以,但观音整天来回跑腿,不可缺少,而且又是佛家的形象代言人,还是个漂亮的女同志,去投胎转世怎么说都说不过去,况且她作为菩萨的形象在公众心目中根深蒂固,到时候怎么再封赏?
阿难迦叶当然也可以,但是两个人的人品不行(最后一回向同是师兄弟的唐僧索贿,可见一斑),派出去难以服众,更不可能到最后被封为佛。
所以如来想来想去就选择了自己钟爱的徒弟——金蝉子。
除了上述的原因以外,金蝉子被选的理由还有以下两个:
首先,佛法对他具有完全的约束力,他本人能经得住形形色色的诱惑,这样不至于半途而废;
其次,他非常胆小怕事,在转世为唐僧的时候,取经途中,基本上是一听说有妖精出来,不管实际上到底有没有妖精,他都会由内到外不住地打颤,然后从马上摔下来,一被抓就哭,这样胆小的人绝对最不出出格的事情,便于控制。
于是金蝉子就被幸运地内定了。
如来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在天庭庆功宴上和老君交换了意见之后,马上回归灵山,借故将金蝉子贬落凡间,十世修行,然后派观音找他,完成取经大业,最终功德圆满,得成正果。
《西游记》最后一回写,如来道:“圣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唤金蝉子。因为汝不听说法,轻慢我之大教,故贬汝之真灵,转生东土。今喜皈依,秉我迦持,又乘吾教,取去真经,甚有功果,加升大职正果,汝为旃檀功德佛。
这完全是赤裸裸的内部交易,“轻慢佛法”这个罪名说大可大,说小可小,甚至完全可以视作莫须有,因此操作性极强,但从这个罪名上就能看出暗箱操作的一丝端倪来。而且,金蝉子既然身为如来的二弟子,怎么会轻慢佛法?如果轻慢佛法,如来又怎放心让他去取经?况且,即使是轻慢佛法也不该贬为凡人,受轮回之苦达十世之久。
相比而言,孙悟空犯下弥天大罪也没有受轮回之苦;猪八戒调戏嫦娥,罪犯天条,贬落凡间也没有丧失法力。金蝉子完全是大题小做。
对此,大家心知肚明,金蝉子那厮只是去基层镀金而已。
二、孙悟空被选
对于徒弟们的遴选,大徒弟作为核心人物,是争论的焦点,最终,太上老君推荐的是孙悟空。
太上老君为什么要推荐孙悟空呢?这是笔者猜测的,也或许是如来推荐的,反正不可能是玉帝推荐的,孙悟空差点把他给赶下台,他对孙悟空必然是恨之入骨,哪儿还会推荐?
至于如来,你都已经确定取经人了,还想再选一个?
所以兼顾到佛道平衡,孙悟空应该是太上老君确定的,孙悟空被选的原因有四:
第一,既然你太上老君、如来和天庭都决定宽大为怀,不杀孙悟空了,那就得一直把秀做下去,但总压着孙悟空又不是个事,迟早得放出来,既然迟早都得放出来,那就得让他听话,服从统治。因此,让他参与西天取经,慢慢消磨他的反抗意志,最终达到完全收服。
第二,孙悟空本领高强,是古往今来,“天下驰名第一妖”,放眼世上,没有哪个妖怪是孙悟空的敌手,选他几乎是完成取经大业的最佳人选。
第三,孙悟空作为典型的影响要一直保持下去,让普天下那些想造反的妖怪都看看,当年的齐天大圣是如何被收服,又是如何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
第四,孙悟空属于什么序列队伍的?书中有两个称谓,一个是太乙散仙,一个是妖仙。不管怎么说,孙悟空的本质是仙,是仙就是道家的人,就是我老君这边的人,孙悟空自己也能意识到这一点。而且在孙悟空推倒人参果树之后,去仙岛求方,寿星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我闻大圣弃道从释,脱性命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由“弃道从释”四字可知孙悟空之前确是道家之人无疑,既然根子在道家,就算皈依了佛门,以孙悟空讲道义的本性来看,也绝不会忘本,所以太上老君是把孙悟空当成道家的人看的。
除了这些以外,恐怕太上老君还是有一点别的想法的,在孙悟空大闹天宫时,他太上老君对孙悟空不停地放水,不但没用金刚圈把孙悟空砸死,还把孙悟空从琵琶骨被锁的境地解救下来,又给他弄出了一副火眼金睛,更把孙悟空浑身的筋骨以及体内的仙丹蟠桃炼到了一块,可以说,太上老君对孙悟空有再造之恩。
太上老君的手下留情以及大恩大德,孙悟空不可能不知道,再加上孙悟空是被如来压倒五行山下的,那是对如来恨之入骨的,如来的敌人不正是我太上老君的朋友吗?有朝一日,孙悟空成佛了,那也算是我太上老君安插在如来那里的一颗棋子啊。
太上老君越想越舒坦,加之理由冠冕堂皇,于是就力荐孙悟空出任取经人的大弟子。
于是孙悟空被内定。
三、天蓬元帅二三事
或许是考虑到玉帝才是名义上三界的老大,老君和如来觉得取经团队完全让自己敲定不太合适,更何况取经过程中遇到一些麻烦事还要请玉帝出手帮忙,于是最重要的取经人选既然已经被确定了,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