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这才是科学的态度。”“老师,我没看到白烟,而是黑
烟 !鼓着勇气回答。“你的观察报告准确。”老师在勉励学
生,并进一步启发说“,这样看来,刚才燃烧的东西就不是金属
钠了!可是,这的确是块金属钠。那么,刚才为何燃出黑烟呢 ?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金属钠的物理性质与贮存方法。”老师抛
出了引玉之砖,全班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抢 着 发 言“:金
属钠性质活跃,不能裸露在空气中,而是贮存在煤油中。“
说对了!”老师怀着歉疚的心情介绍说“,由于我的疏忽,实验
前没有将沾在金属钠上的煤油处理干净,结果发生了刚才的
实验事故。为了揭示上述错误原因,我不打算回头处理煤油,
而是将沾有煤油的金属钠继续烧下去。请大家想想,烧的过
程中,烟的颜色将发生什么变化 ?“
”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老师重新点燃了金属钠,还冒着黑烟,
只不过放入集气瓶后逐渐变淡。老师将燃烧着的金属钠又移
至另一个集气瓶中,燃烧变剧烈了,似乎听到了“嘶啪”的响
声,集 气瓶中 的白 烟在翻 滚“!同学 们,你们的 预言 实现 了!”
老师向大家宣布。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里,老师面对因
自己疏忽造成的课堂“异变”,沉着冷静,因势利导。收到了化
尴尬为神奇的效果,充分展示出了随机应变之术的扭力。
顺手牵羊,为我所用。
在即兴演讲中把别人刚说的话顺手牵来归为己用,舀
第 208 页
人池中之水,兴自己湖中之波,既方便又有趣。只要用得自然
巧妙就可为自己的演讲增光添彩。
年,郭沫若在萧红墓前即兴演讲时就用了这一招
儿。他简单谈了“五分钟演讲”之困难后,就顺手“拿来”另一
先 生 的分钟 演讲 ,位演讲者的话:“我听了刚才太 漂亮
了!他说:人民的作家萧红女士,一生为人民解放事业奔走,
到头来死在这南国的海边,伙伴们把她埋在这浅水湾上。今
天,围绕在她周围的都是年轻人,今后的日子里不知有多少
年轻人来围绕着她。朋友们!我们是年轻人,我们没有悲伤,
我们没有感慨,请大家向萧红女士鼓掌。太好了,我的分钟
演讲只好改变计划了,让我把年轻引申来说一下吧。”他的话
立即使气氛变得轻松活跃起来。本是重复他人,却说出了自
己想说的意思;本是“投机取巧”,却显得机智风趣。既赞扬了
别人,又为自己演讲助了兴。真可谓顺手牵羊,一举两得。
第 209 页
幽默人生无难题
幽默的谈吐和行为是一个人智慧的体现。应变所推崇的
急中生智,最能代表变通水平的,非幽默莫属。
)即兴发挥。
中国人民
斯特朗路易斯美国记者安娜
的老朋友
八十诞辰的庆祝会上,周总理就巧妙抓住西方女士喜欢别人
说她们年龄小的特点,并与中国称“斤、里”时比“公斤、公里”
数值小一半的情况联系起来,于是就笑着要大家为斯特朗的
四十“公岁”举杯庆贺。满座来宾听后皆捧腹大笑,斯特朗则
笑出了眼泪。周总理演讲一开始便让人感到兴趣盎然,从而
取得了成功。
)以虚对实。
碰到别人实实在在的话语,不从实际情景出发,而是侧重
联想,不给他有关问题的对口信息,将话题转向与问题没有直
接关联的其他事情上,暂时中断对方原来的意念,中断必然引
起对方对两个看似不相关的问题的思考,品味其中的不协调,
在意会里品味幽默。
妻子对丈夫说:“你经常说梦话,还是去医院检查一下
吧。”丈夫笑着 说“:还 是不用吧,要 是治好 了这病,我就 没有
第 210 页
一点说话的机会了。”妻子本是从关心丈夫的角度出发,实实
在在劝丈夫看医生,而丈夫装作不懂,把话题引到妻子话多的
问题上,说梦话是生理疾病,说话多是心理习惯,丈夫以虚对
实的幽默表达着他淡淡的抱怨,妻子能在幽默里领悟丈夫的
潜台词,幽默让生活充满情趣。
幽默里总有种平和的机智,不给人直接的挫伤感。宋朝吕
蒙正曾三次为相,有人送他据说能照二百里的古镜,吕蒙正幽
默地说:“脸面不过像碟子一样大小,哪里用得着照见二百里
的镜子呢 ?”又有人送古砚给他“:这古砚不需加水,只要一呵
气就湿润得可以磨墨写字。”吕蒙正半开玩笑地说“:即使一天
呵出十担水,也不过值十个钱罢了。”
对别人送的珍品,吕蒙正自然是懂的,他故意用些不现实
的、不关痛痒的话加以贬低,别人从实处说礼品功能好,他却
故意从虚处理解,礼品的某种功能并不好使,而他设想的功能
并无存在的必要,但幽默的效果却很好,好像不是自己想拒
,而是别人送的礼品不恰当,幽默大智若愚,使得对方啼笑
皆非,不好再坚持送礼。
以虚对虚。
碰到别人不是很具体的问题,以及不好直接考证的问题,
没有必要问他什么,你就答什么,而是给以抽象的闪避,同样
可用不现实的情景回答。伪劣产品的推销员喋喋不休:“本公
司的产品质量越来越高,就好像鸭子一样叭叭叫!”一个受骗
者说:“贵公司的产品就和鸭粪一样,质量越高闻起来越臭。”
碰到假冒伪劣商品是倒霉的,要是再搭上生气,那就更倒
霉。这位消费者没有生闷气,而是同样从虚处着手,对方用鸭
第 211 页
叫作比,他用鸭粪作比,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幽默在对比里
充满生机,有效地戳穿对方骗人的把戏。
虚实辉映。
有人想捉弄一下矮个丈夫和他的高个妻子,就当众问他:
“妻子总在你身后居高临下的,你觉得般配吗 ?“”绝对般配。”
他面无愧色地回答,“我为她的笑容腾出了空间。”
其实矮个丈夫用的是虚实辉映的幽默手法,对挑衅者现
实的提问从虚处开拓意境,幽默改善着对话双方相互的位
置。虚实辉映指恰当地把握虚与实的关系,不是顶真地响应
对方的直接说法,而是作小小的延伸,在虚实对应关系上与对
方错位,让其有所指变成无所指,弓践某种悬念,通过后面的
补充化解悬念,激活潜在的幽默。虚实辉映是种很灵活的幽
默技法,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应变。
顺水推舟。
西汉初刘邦顺水推舟封韩信的故事也是一个绝妙的例
子。韩信攻占 了齐地,欲自封“假齐 王”,派使者 呈报刘邦。刘
邦怒形于色,使者面色大变。这时身边的谋臣劝刘邦要好好
利用韩信。刘邦脑袋一转,佯装继续发怒道:“大丈夫功城略
地,就应称王,怎么要立假王?马上封韩信为齐王!”话锋一
转,事情便发生了完全的变化。
)迂回化敌。
对付已产生敌意的人的办法,这其中也可以用上幽默巧
答。你当了个小官,拒绝办某件不合法纪的事,但找你的亲人
心里产生了反感。你可以分析一次你没有代人办事而受责的
经过,最后说“:哈,叫我违法乱纪我不会,叫我行贿钻营我不
第 212 页
敢,以前乡亲们说我是才子,可如今我是江郎才尽,只能背黑
锅。”如果这话预言于人言之先,对方就不好意思开口,从而不
会发生冲突。有时候对方是由于听到关于你的坏话,才对你产
生敌意的。你要从承认入手,幽默化敌。比如有人诬蔑一个人
手脚不干净,这个人就对别人说“:哟,既然有这样的意思,我
劝大家都把金鸡银鸡藏好,别让我一来,闪失的闪失,损坏的
损坏,那就糟了。”大家反觉得原来的话别扭了。
你可能有这样的体验:与人谈话的时候,发现对方将你的
话一句句顶回,换之以带刺的应答。这时,你可明白:这是对方
产生了敌对情绪所致。言谈中的敌意,使对方不再接受我们的
观点,从而破坏了原有的人际关系,或者破坏了谈判交涉的顺
利进行。
而且,这种敌对情绪是那么容易产生。据推词辩理于书生
群中,戏言语交往于亲友之间,举手投足,有意无意,悄然失
态,都可以使人产生敌意,破坏了融融气氛。那难堪情景,我们
当然不愿见到。如有这种情况出现,你是否常常采用幽默巧答
呢?那可是个化解敌对情绪的诀窍!
第 213 页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对方蛮横无礼,却又
强词夺理,为了占据有利地位,他们甚至用荒谬的理由来反对
我们,妨碍我们的行动。这种时候,最好的应变方法就是用他
们的荒谬逻辑去形成一种理论,反过来制服对方。即让他们
以己之矛攻己之盾,从而使对方的荒谬理论不攻而自破,
四川泸州某养殖场向贵州某孵化厂订购一批良种鸭仔双
方议定价格后签订了合同。合同规定:由卖方代办运输,货到
后如数付款。不料卖方在运货中管理不善,致使这批鸭仔在
运输途死去几千只。由于合同上未提及损耗之事,卖方便借
机要买方报损,死鸭活鸭一块儿如数付款。买方经办人自然
不依,说“:我们是养殖场,不是烤鸭店,死鸭仔怎能要活鸭仔
钱?”
卖方说:“合同上不是说货到如数付款吗?难道死鸭仔不
是鸭仔 ?”这么一问,倒把买方说话人问僵了,一时没了词。正
在这时,该养殖场场长走了过来,笑着朝卖方那位说话人说:
“哎,同 志,请问 你家 几口 人 ?”
“五口。”对方脱口答道。
例
如:
第 214 页
“哪 五 口 ?”场长 又 问 了 一 句。
“ 一 老 母 ,夫 妻 俩 ,俩 孩 子 。你 问 这 个 干 什 么 ?”
“ 你 父 亲 ,祖 父 母 呢 ?”
“ 早 死 了 。”
“难道他们就不是你家中的人了吗?”
“唔?……”对方一听,自知理亏,只好承担损失,一场干戈
就此平息了。
这场纠纷理亏在何方,明眼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