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找了,成功的钥匙就在你身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别找了,成功的钥匙就在你身上-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信仰——核心价值代表一切,不符合核心价值就毫无意义。
适合从事宗教或社会工作。
音乐——对声音敏感,音乐吸收表达能力特别强。
适合从事和音乐有关的工作。
幕僚——细心负责,归纳创新,原则性强,负责忠诚。
适合从事咨询或管理之类的工作。
专注——专心一意,仔细认真,化繁为简,重点突出。
适合从事科研、设计类的工作,或配合其他才能发挥。
伯乐——观察入微,知人善任,善于指导部属。
适合从事教学、指导、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人的才能绝对不只有上面所举的这些例子,每个人拥有的才能也不止一个,这些才能的组合更是千变万化,多到你无法想象。才能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有的人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于是显得特别成功,而大多数的人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甚至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才能,所以一生庸庸碌碌。
从才能具备的三个特点上看,要发现自己的才能似乎不难,但为什么绝大多数的人都没能发现自己的才能呢?是什么让我们总是和自己的才能擦肩而过呢?
一、受社会价值观左右
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我们的文化的特点就是重和谐,保守,安土重迁,彼此互相依赖,人格不独立。 一个人格不独立的人非常容易受社会价值观的影响而变得人云亦云。假如一个人的特殊才能符合当时的社会观,就会很容易被发掘出来,反之则往往被埋没。现在电视报纸杂志天天都在介绍,某某是如何成为亿万富翁的,好像有为者都应该如此。在这样的社会价值观引导下,不论以何种手段成为有钱人,都会受到人们的瞩目。另一个价值观就是考名校,只要能考上名校,人生似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这其实是很可笑的,每年能考上名校的人不超过10%,那考不上名校的人怎么办呢?除了读书考试以外,难道其他的才能就没有价值了吗?在价值观如此狭隘的社会中,在大家的人格又不独立的情况下,才能被埋没的可能性太大了!因此,想要发挥自己的才能,活出真实的自己,必须从人群中跳出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思想。
二、不重视发挥自己的才能
很多人对自己的才能不重视,觉得没什么大不了,不值得去发展。但要知道,虽然有的才能表面上未必很光鲜亮丽,可若能充分发挥出来,威力也是很惊人的。比如说世界闻名的股神巴菲特,就自认为没有什么特殊才能,他喜欢寻找最有价值、物超所值的投资。这个才能很多人从小都有,比如喜欢收集邮票、钱币、古董等,见了一个好东西,就欣喜若狂,恨不得立刻把它纳入收藏,但很多人并没有把这种天赋当做才能。而巴菲特则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这个才能,不断寻求最好的投资机会,一日看上千张财务报表也不觉得烦。他在对年轻同学演讲时强调,自己并不是什么齐天大圣,和大家唯一的不同点就是他每天都在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那就是寻找最有价值的投资机会。数十年如一日地寻找最佳的投资机会,如饥似渴地丰富自己的投资知识,这对他来说非常自然,对大多数的人来说却不可思议,这就是一个人在发挥自己的天赋和才能时的体现。对巴菲特而言,他的人生价值是否受到世人的认同并不重要,成为世界首富从来不是他的目标,吃大餐、开豪华车、穿名贵服装对他毫无意义,能够找到最有价值的投资机会、长期获利才是最让他欣喜若狂的事,这一切对他只是一场绝佳的游戏,金钱只是游戏中的数字而已。我个人就有很好的歌唱才能,但是从来没有机会把它发挥出来。由于受到社会价值观的影响,我们那时候的年轻人都要当科学家,虽然自己并没有成为大科学家的才能,但都拼命努力要去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反而对自己拥有的天赋完全不予重视,现在想起来真是可惜!我还有很多其他的天赋也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我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受到社会价值观的影响,盲目追逐热门,不重视发挥自己的才能,这真是非常可惜!
                  第三章 才能——最容易擦肩而过的金钥匙(4)
三、害怕失败
很多时候人们会因为害怕和大家走的路不同而导致失败,所以不敢去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特才能。但正因为在创新的路上失败多于成功,所以才显得创新是那么的伟大。
为什么会因为跟大家不同而感到害怕呢?主要还是因为缺乏核心价值。“中国摇滚乐之父”崔健,以一首《一无所有》红遍大江南北,唱出了一代人的心声。但他并不是如歌迷们所期望的那样继续唱《一无所有》这一类风格的作品,而是在不断努力追求新的突破。很多歌迷因此离他而去,但是他无怨无悔,因为摇滚乐的创作是他最喜欢做的事业,总有一天他还会创作出另一首惊天动地之作。在创作之路上任何人都是孤独的,只要是在发挥自己独特的才能,就自然而然地会应对所有的挑战——困难、孤独、寂寞、辛苦……即使崔健没有再创作出另外一首惊世之作,他也仍然是一个快乐的人,因为他有非常清晰的核心价值,这是成功者的标志。
四、没有客观环境
有时候,在没有客观环境的情况下,特殊才能未必会被发现。有一个法国的画家,他小时候从没画过画,直到有一次生病住院,朋友送了他一些绘画的材料,他在无事可做的情况下才开始画画。结果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几年之内就进入巴黎美术学院,那是一个让全世界画家都向往的地方。可这样特殊的才能若不是因为他生病住院,很可能就埋没了。同样的,如果爱因斯坦生长在蒙古大草原上,每天与牛羊为伍,那么他很可能根本就不会知道自己是一个物理天才!很多天才都是在缺乏客观环境的情况下被埋没的,在亚洲,这个问题尤其严重。目前亚洲以考试和低成本为主的教育系统就是埋没人才的一个主要环境!在以考试为主的教育环境中,只有一种才能可能被发掘,那就是记忆力,记忆力好的人就会被认为是天才!而想象力、创造力、思考力、判断力、协调力、决断力等大都被忽视。很多考试状元的综合素质极为平庸,但是在今天的教育环境中却被当做天才,这确实值得我们反思。
在我身上,上面所说的四个原因都发生过,所以我并没有充分发挥我的才能。很多时候社会的价值观会左右我们,使得我们无法发现自己真正的才能。比如说我高中时代很想做一个篮球高手,这样的理想和我本身的才能是不符合的,不论身高、反应、体能,我都不是一个篮球高手的料。可当时只是一股脑地苦练,非常专注,这样的价值观完全来自于当时的社会,上了大学后我才很懊恼地放弃了多年的梦想。那时我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才能在哪儿。其实由打篮球这件事来分析,我真正的才能有两个:一是非常喜欢运动;二是做一件事的时候非常专注,只要是我感兴趣的事,我就会废寝忘食,其他的事就都丢到脑后了。因此我也非常健忘,不是我所专注的事,就会忘得一干二净,但是这个专注的才能并不能让我在学校考得高分,健忘反而变成了我致命的弱点,在一个天天靠记忆考试的环境中,我的优点反而变成了缺点,挫折感与日俱增,更谈不上发现自己的才能了!
除了运动和专注,我喜欢思考、归纳和总结,经过创新后讲给别人听。从小我就喜欢讲故事给邻居小朋友听,只要是看过的漫画、童话,我都能够一字不漏并且绘声绘色地讲出来,小朋友们也听得津津有味。我念书时也很喜欢写报告,把新的论文整理成一篇报告,会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后来工作时也很喜欢把我所知道的整理成材料讲给大家听。我在做这些事的时候既不觉得麻烦,也不觉得累。回顾一生,我做了很多很多演讲和培训,乐此不疲地把材料总结、归纳后教给别人,当别人能够很清楚地理解我所要传达的信息时,我就会觉得很满足。可是愿意像我这样做的人并不多,但是一直到50岁之后我才发现并且接受自己的这些才能,这确实验证了孔子“五十而知天命”的说法。若是我在15岁时就有人告诉我如何充分运用这些才能该有多好!我所生长的环境除了读书记忆背诵之外,不允许我们有任何其他发展的机会,我的短处就是无法记忆我不感兴趣的事,但是学习环境要求的就是无所不在的记忆,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压力。直到工作之后,我的各方面才华才逐渐地显露了出来:专注、思考、创新让我从事设计工作时废寝忘食;归纳、总结、传授让我不断地把我学到的事教给别人。职业生涯快要结束了,才真正理解到自己的才能是如此重要。今天各位若是看了这本书之后能够立刻发现自己的才能,并且充分地发挥,那么你宝贵的人生将变得更精彩!
对自己的才能要加以珍惜,千万不可置之不理,这是生命中最重要的资产。对自己的才能加以充分利用是最容易、最快乐,也是收获最大的事。忽视自己的天赋而追求那些自己没有的才能是非常愚蠢的事,所以生命的智慧在于珍惜你拥有的,而不是羡慕你没有的。其实每个人拥有的都已经非常多了,而且是老天爷白白给的,这就像一个大人分糖给许多小孩,每个小孩的手中都有很多的糖,可是他们连看也不看,就觉得别人手中的糖比自己的糖好吃。最关键的一步是仔细看一看自己手中的糖果,也就是好好地观察自己的天赋和才能。大家可以按照本章一开头所说的三个条件逐一检视,反复推敲自己过去的经验,观察父母和兄弟姐妹有何特别的个性和天赋,到网站上去找有关的测验。征询别人的意见有时候也很有帮助,因为旁观者清,找到人生的第二把金钥匙是需要耐心和坚持的!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会详细地说明如何充分地使用自己的才能,但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