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是和自已的较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成功是和自已的较量-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这些留学生仅仅还是精英还是尖子,那么中国要改变也是非 常难的。我举这个例子说明什么呢?当然不仅仅是哈佛,像整个在常 青藤的学校当中,中国现在在哈佛的留学生和学者是400人,VI丁也 是这个数,人数比较多的是哥伦比亚大学。在哥伦比亚大学,中国留 学生加上访问学者是两千人。所以我觉得更多的是留学生出国之后再 回来,这是中国明天的希望,因为他们出去之后观念自然就改变了, 中国未来的希望还是在教育。但是中国目前现在这样一个教育体制, 它还是有些不足的,在国内要希望能改变,我觉得是希望不大的,更 多的希望还在这些留学生身上。
所以你在美国看那么多的中国年轻人在那里,感觉看到了中国的 希望。
79
第三部分回首珠峰
回首珠峰,登了两次珠峰我没感觉新生,不就是你沿着人家的路 登上去了吗?但我多少有点儿感到在哈佛是真的新生。
80
登山熬两个月,做企业已经熬了 20年
记得2003年我下山的时候记者这样问我,王先生你觉得做企业 难还是登珠峰难?从他发问的那种表情来看,我知道他的预设答案是 什么,他预设答案我肯定回答说登珠峰难。为什么?成功企业家很多, 成功企业家能登珠峰的就王石一个。但我的回答让他没有反应过来, 我说当然做企业难,他一下愕然了,我给他解释,我说登珠峰我熬了 两个月完成了,做企业我熬了 20多年了还在熬。
如果说把做企业比作登珠峰的话,我现在做企业充其量在7500 米的前进力上,离8844米的高峰还早着呢,甚至不是这一代人能完 成的。做企业相当不容易,因为登山是个人爱好,尤其现在的登山运 动,现在的经验,你去登山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难,主要是一个兴趣。 做企业来讲因为它是个职业,职业能和兴趣结合起来固然好,往往你 做的职业能让你谋生,但它并不让你感兴趣,比如说我个人对搞企业 一点儿不感兴趣,相对而言选择行业中,我又对房地产不感兴趣,而 且我也公开说过。
我记得七八年前,我的020郁亮告诉我说,董事长你以后不要 在公开场合说你不喜欢房地产,他们说我们都来引导管理层员工如何 来热爱房地产,董事长却说不热爱房地产,我听起来这也对,尽管心 里不热爱但表面不说了。
现在我再告诉你那是七八年前,现在我很热爱,为什么?不是郁 亮一席话让我热爱了,因为热爱不热爱是一回事,这是你的职业你要 精通你要了解。七八年前,我开始有意识地从小亚细亚的塞浦路斯、 伊朗学起,再往下面的像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古拜占庭再往东方 古印度,整个从城市发展史和建筑史,整个人类城市的溯源这样一步 一步过来,我以考察的身份,每次都安排有东西建筑比较研究的学者 一块儿来旅行,这样一趟趟走下来,看下来之后才觉得建筑和城市包 容多元的文化,感知到建筑的丰富,所以才喜欢。
直面死亡而后生
1999年我在新疆登峰的时候是自已一个人上去的,那时候体会 到濒临死亡的感觉,其实那时不是濒临死亡,是直面死亡的感觉。那
81
次没上去,下撤的时候安全绳被飞下来的石头砸断了,有40多米, 大概在65度这样的坡度,非常非常陡。没有保护绳随时可能掉进大 冰裂缝,正好十年前日本下撤的女运动员白水就卡在里面没上来。
实际上冰山相当于河,它就是流动很慢。我在那儿一个人必须得 过,怎么过?没有保护绳,那时很恐惧。因为当时风雪交加,我双腿 哆嗦不敢走路,要自己镇定下来,首先腿不能哆嗦,哆嗦怎么走?冰 爪卡在那儿,就会滑下去。怎么镇定自己?当时我脑海里出现举重运 动员要参赛之前,教练兴奋他们的方法,啪啪两个巴掌,抽两个嘴巴。 我当时没有教练在身旁,就自己抽自己,抽了三巴掌腿就不抖了。
再一个我和大本营对讲机还可以联系,第二件事我把对讲机关掉 了,主队和大本营不联络了,因为如果和他们联络我就有意识让他们 救我,他们救我要两天之后,因为我那个位置大本营上来要两天,两 天之后能不能活着我不清楚。我把这条路给断了,置之死地而后生, 必须不要有任何犹豫,这个过程走着走着我就觉得整个世界非常安 静,雪也停了风也停了。40多米走了一个多小时,走过去之后风雪 交加。实际上这个过程风雪都没停,只不过我的注意力太集中了,就 是已经把外边的因素全部排除掉了。
过去之后我发现自己整个屁股这块都是湿的,因为后边冒汗,脊 梁骨冒汗汇集到这儿。这就是1999年那次经历,那次经历对我的教 训非常深刻,就觉得老天只给我这么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活下来。实 际上我不具备个人攀登的能力,如果具备的话,那样渡过并不是很难。 我不具备自救的能力,就只有冒险过,在登山中,无畏的冒险可能付 出生命,那次教训之后,以后任何活动中我都第一接受严格训练,第 二完全相信教练说的话,教练让怎么做就怎么做。结果就是比较安全 地保住自己的生命。
曾赌咒自己“再登珠峰不是人”
我之前说珠峰不再登了,就不存在孤独的问题了。经历多了,而 且事业还在发展,心态的稳定和年龄有关系,和经历也有关系,你会 越来越平和,越知道该怎么去做。这个和企业家成功有关系还是和年 龄有关系,现在我不大清楚。
82
登山就是一个个人爱好,不是想象山高人为峰、一览众山小,都 没有。我印象很深刻,2003年我第一次登珠峰的时候,登顶时能见 度就20多米,雾气沉沉地飘着雪花,什么都看不到,下面有很多比 你低矮的山,但看不到,而且你那时候心里想法也不是我来一览众山 小,你在想自己能不能活着回去,无论如何我要活着,当时是这种想 法。
对,登山从某种角度来讲就是让人后悔的一项运动,一进山就后 悔,你总不能说你花那么多钱那么多精力去准备却不登了,你总得把 它登完,还没登完就开始考虑下一座登哪一座山。为什么后悔?因为 你从物质丰富的文明城市,到这样气候恶劣氧气都短缺的环境中,人 非常难受,高山反应很强烈,第二天醒了你活着不活着都不清楚。所 以一讲山你就会后悔,觉得吃饱了撑的自己又到这儿来,如果能活着 回去下次一定不到这儿来了,但是总是反复。
我记得我是从1999年登第一座雪山,一直反复到2003年我登珠 峰。我记得很清楚,登珠峰下山的时候,我就赌咒说如果自己再来登 珠峰就不是人,我咒自己。下到大本营记者祝贺我,祝贺我什么呢? 说你是中国人年龄最大登顶珠峰的人,我一听我52岁登顶珠峰是中 国人最大年龄这个祝贺就很不以为然,我昨天还在赌咒自己,今天就 说如果我到60岁的时候中国人登顶珠峰纪录还是我52岁时候创造 的,那60岁我自己来登,第二天就改变态度了,还是要再来登。2010 年我60岁,正好2010年是上海世博会,为了配合上海世博会万科有 个馆,为了万科馆宣传环保我提前一年。
2010年登顶珠峰的一共有四个人,实际上没到60岁,我这个纪 录已经连续被几个人破掉了。其中第一个破的是黄怒波,第二个是王 健,第三个是孙敏,然后我又上去,一个接着一个破,现在都讲80 后90后,我说今天登珠峰的是50后。
喜马拉雅山的一公斤行动
珠穆朗玛峰我从南面从北面都登过,相对来说比较有发言权。因 为北面是这样的情况,差不多新中国成立之后就没开放,到20世纪 80年代才开放,我们封闭的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是南边开放;
83
就是尼泊尔开放,所以尼泊尔一直在登山。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 中国改革开放,北面那边的登山也开放了,我第一次去是1997年, 到上一次去是2007年,中间隔了十年。到那儿你可以感觉到,原来 去的大本营,登山期间是挺热闹的,有20多个队伍,20多个队伍就 是帐篷扎堆,一堆一堆的。但是十年之后光为了这些登山队伍来提供 配套的,就是各种设施各种临时设施各种帐篷就非常多了,那个塑料 袋、垃圾到处飘荡,感到这个环境和十年前相比差别是相当大的。
这是在大本营,在登雪山过程中,在各个营地看到很多废弃的帐 篷、废弃的绳索、废弃的一些空的金属制品,尤其像空的氧气瓶。一 个氧气瓶本身装上氧气是四公斤,氧气用完了之后它也就两公斤这么 大。像这样的氧气瓶越往上遗弃得越多,一般来讲是7500米才开始 吸氧才用那个氧气瓶,用完了就直接扔下来,一路一直到顶峰,8300 米到8800米一路上你看到的都是扔的空氧气瓶。
这个过程中我就得到消息,在尼泊尔那边说,日本有一个登山家 发起清洁中华峰的活动。就是在北坡有系统的清洁,南坡也开始组织 了一次两次。我2010年在尼泊尔那边登山,原来印象当中他们因为 已经连续组织多少年,应该说那边的情形不错,大本营是不错的,很 干净。大本营是在4600米的位置,实际上登到南坡接近营地的时候; 一个是前进营地,前进营地在6200米的高度上,当然那个污染当时 让我感到很意外。因为我印象当中他们清洁得很好,每天总是清洁, 后来发现尼泊尔主要的清洁活动停留在大本营,再往上让我感到震惊 的就是到突击营地,基本上那个营地就是被垃圾覆盖,上面一层垃圾, 有各种东西。
当然看着它你没有思想准备,等于你这帐篷是搭在一个垃圾场 上。这个垃圾相对而言,它不是城市的那种垃圾场。据统计,人类差 不多登珠峰五十年了,在珠峰两边垃圾有七百吨。还有明显的一个指 标就是,二三十年前在珠峰大本营测试融化的雪水当中,大肠杆菌是 在允许范围很低的一个指标,现在大肠杆菌已经到了一个你喝那个水 随时可能拉肚子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