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日常生活中的开玩笑(可能是一种情趣,也可能导致争吵),
或者为了一些明知不可兼得的期望而争吵。
例如:小鸣:“明天去打网球。”
小凯说:“你跟我约好去看电影的。”
若他们协商好打完球再去看电影,冲突就不会发生了,
但若他们在争论是谁的事为优先的话,那冲突就不可避免了。
(2)。 内容冲突:
因信息的正确性而引发的冲突。比如说,争论一些事实。
例如:小鸣:“小中要来打球。”
小凯:“没有呀!他说他要去pub玩耶。”
于是乎,他们就开始争论谁的信息正确。
如果他们把焦点放在同一层次,一切的问题就解决了。
比方说,他们打电话向小中求证。
(3)。 价值冲突:
双方价值观的差异。例如,争论同性恋婚姻的合法性。
(4)。 自我冲突:
若个体将冲突的输赢当作自我价值、自我肯定等的评断。
那他们将会离题,而着重在求出胜负。
【练习】8-2:我与人的冲突类型。
(三)、处理冲突的模式
(1)。 退缩:
在身体上或者是心理上使自己远离冲突的情境。
例如:转头就走、想别的事情而不管对方在说什么。
(2)。 投降:
放弃自己的想法以避免冲突持续。
例如:顺从对方的决议。
(3)。 攻击:
以身体或者是心理上的胁迫来达到目的。
例如:动手打人,要对方顺从。
(4)。 说服:
试图改变对方的态度与行为,以获得和解的方法。
例如:找到很多正向的理由来说明你的看法。
(5)。 讨论:
仔细提出冲突问题的正反面,
双方根据正反面来讨论一个双方都可接受的看法。
例:小鸣要看爱情片(第六感生死炼),
而小凯要看动作片(捍卫颤警),对此他们发生了冲突。
(1)。 退缩:小凯掉头就走,自己去看捍卫颤警。
(2)。 放弃:小凯“好啦好啦!去看第六感生死炼。”
(3)。 攻击:小凯面露杀气地说“去看捍卫颤警,要不要,说一声。”
(4)。 说服:小凯开始说捍卫颤警有多好看以及第六感生死炼是多无聊多无聊。
(5)。 讨论:双方开始分别说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将优缺点分析一番以达到共识。
【练习】8-3:处理冲突的策略。
(四)、协商
协商是使用交易协议的方式处理冲突。
关系中的冲突常常是因为两者只能取其一的情境,
是要去看电影还是去听音乐会、是去吃炸鸡还是吃披萨……
以下是一些关于协商的技巧:
(1)。 确定冲突为何:
冲突是否存在?是否可以采用整合的方式处理?
例如;要去打球还是看电影?也许可改为早上打球,晚上再去看午夜场。
(2)。 确定双方可协商的元素是否同等重要:
有时双方的意见并不是在同一个基准点,重要性也不一样。
例如:讨论买哪种车子与去哪里吃饭是不同的重要性。
若放在同一个点来协商的话有失公平。
所以,在协商前要确定双方讨论的议题及意见是否在同一基准点。
(3)。 采取妥协的方式:
先遵循一方的意见,下次再照另一方的意见。
比如说,今天照你的意思去吃炸鸡而晚上由我来选择看哪部电影。
第二节 背叛
你在过去是否有过这样的经验,
当你跟你好友讲一个内心的秘密时,隔天全班都知道这个秘密,
当时你的感觉是……?
当好友做出一些事情会破坏了原有的信任感与忠诚度时,
我们会有被背叛了的感觉。
这种感觉相当不好受,也会让人质疑双方过去的关系。
当有一方破坏以下的因子时,可能会产生背叛感:
(1)。 关系的预期:
我们对关系都有一些期盼(默契),
当对方打破这样的期盼时我们会感到不舒服。
例如:平时都会等对方一起下课时,
当有一天他没出现时,那时就会感到不安了。
(2)。 承诺:
随着关系的亲密,双方开始有一些约定成俗的承诺了,
当对方做出破坏承诺的行为时,我们也会感到不适与不快。
例如:女孩与当兵的男孩约定好要等他退伍,
但是,在退伍的前夕时,男孩收到女孩与邮差结婚的喜帖,
男孩当时感受到了迟来的改变以及背叛感。
(3)。 信任:
当对方做出一些破坏双方信任的行为时,
我们自然而然会感到不快与被背叛了。
因为,互信是关系维系的一大因子,
唯有信任我们才感深入地交谈与互动而不会感到不安。
若这段信任感被打破了,这是多么可怕的感觉呀!
【练习】8-4:背叛的滋味。
冲突!背叛!叫人不得不小心去处理啊! 唉唉!关系恶化之后,继续会怎样发展呢? 最后的 第九章将会给你一个解答。
第九章 解体期
第一节 分手…思念总在分手之后
第二节 孤单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若问人间悲苦事,奈何有缘变无缘。
人生有时是无奈的,
即使自己再如何努力地想挽回些什么,
但是,还是无能为力,只留下些许的遗憾;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
人生悲苦的一面:“人际关系的解体 ”。
第一节 分手…思念总在分手之后
我们的关系并不一定都是如此顺利,
有时,不小心地就走上分手这一条路,
或许是缘已尽,或许是上天给的磨练,
但是,对我们而言还是不希望就这样结束。
分手,或许是一个残忍的话题,
但是,有时在长期的接触后,我们才会赫然发现,相处不如分离。
我想没有人因为分手而不会感到伤心的,
毕竟,双方相处了这么久了。
虽说分手是一种解脱,
但是,分手的伤心难过还是不可避免的。
因而,我们现在来谈谈分手吧。
分手的原因有很多,每种关系的结束都有其主因。
所以在这里不赘言分手的原因,我们将讨论分手的处理、以及分手后的应对方式。
(一)、分手的处理
当我们决定结束关系时,
很可悲的是,我们忘了如何在这段伤痛中成长,而是找理由责备对方……
(1)。 操纵策略:
个体故意显露出严重的不忠,使得对方提出分手的要求。
例如:小华,很早就想跟他女友小乖分手,但是他不想承担关系终结者的角色,
于是乎,小华开始与其它女孩约会,
渐渐地小乖感到他的冷淡以及不忠,于是乎主动提出分手。
(2)。 逃避退缩:
不知道就不会有伤害,
有时个体为了终止一些恼人的关系,于是乎采用逃避的策略,
不接触自然不会感到烦恼。
例如:小凯的母亲是一个控制欲很强的人,
她不断地左右控制小凯的生活,小凯对此困扰不已。
于是乎,在联考后,他决定填远离家的学校,
这样一来他就可以摆脱这恼人的关系了。
(3)。 正向沟通策略(我们都受益,但是时间冲淡一切):
刻意地使用正向沟通策略。
我们虽作不成情人但还是可以做好朋友的。
(4)。 坦诚面对策略:
真实地面对问题所在,从这段关系中成长。
例如:“我想你应该知道我们在很多观念上的差异,
我很喜欢你,但是……我们的想法差太多了,
我想我不可能会改变这些想法,而你也有自己的主见,
那,我们现在不如给双方一些时间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二)、分手的阶段:
1。 自己思考关系出了什么问题,再决定是否要提出分手;
2。 提出分手;
3。 跟天下宣告:我们分手了;
4。 自己反省:省思为何分手,在这段关系中,自己如何成长。
【练习】9-1:分手的故事。
第二节 孤单
当夜深人静时,我才会感受到一个人的孤单,
或许,人真的是孤独的,
面对一个人的生活,我要如何自理呢?
不如享受孤单吧!
我们并不是无时无刻与他人相处在一起的,
我们偶而都会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时间,
也就是那些孤单的时候!
在孤单的时候,我们要如何自理呢?
存在主义哲学家认为人本孤单,我们唯有在孤独的时候才会看清自己。
【练习】9-2:如何享受孤单。
结束,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
人际交往的吸引性
在人与人之间,有的一见如故,有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中间有个吸引力的程度强弱问题。造成人际吸引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因素:
(一)长相因素
人们总是倾向于觉得长相有魅力的人。成人更是喜欢长相好看的儿童。总之,人们会自然觉得长相漂亮的人更可爱。但如果没有美的心灵,人们反而会更加厌恶其漂亮的外表。
(二)性格因素
人们对乐观开朗、助人为乐、富于幽默感、有进取精神的人,常常倾慕。因为与这种人相处,能给人带来欢乐。对具有相反性格的人一般来说较嫌弃。
(三)能力因素
人们都比较喜欢聪明能干的人,觉得与能力强的人结交是一种幸福并感到自豪。为此,不少人常拜有某种特殊才能的人为良师益友。
以上三种属于个人品质方面的吸引力。此外,还有以下几种因素。
(四)相近因素
邻近性不仅指居住上的接近,还包括在一些学习和工作场合上的接近,如同桌同学、同办公室、同车间的同事等等,较易结成亲密的人际关系。因为生活空间的邻近,便于了解。
(五)相似因素
人们倾向于喜欢在某方面或多方面与自己相似的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它言简意赅地表明了人际吸引中的相似性的作用。相似因素包括民族、年龄、学历、社会地位、职业、兴趣、观点、修养等方面。
(六)相补因素
在人际关系中,还会发现,人们往往还重视虽与自己不同,但能与自己互补的朋友。因为彼此可以取长补短、各得其所。相补因素在婚姻关系上更为突出,胆汁质的人很可能与抑郁质的人互补;性格恬静的人很可能与活泼好动的人互相吸引。它们会有助于爱情的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