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不会告诉你的秘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公司不会告诉你的秘密-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力、职业素养都缺乏,花钱与时间来培训他们,成本太高,得不偿失,这让我们难以接受。〃同时书本理论知识往往与现实工作需要技能严重脱节,而大部分应届毕业生文凭越高,也就越自负,在现实面前无法调整心态、虚心学习、从头再来,结果只好一走了之。

这些学生所毕业的学校给用人单位留下了很坏的印象,从而为下一届学生的就业留下很大的隐患。这是一种教育的失败。大学校园好比〃人才加工厂〃,如果屡出〃次品〃,那么这条生产线也肯定存在问题。有关专家认为,用人单位要求应届大学毕业生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首先是对目前教育培养模式的质疑,教育与社会的脱节导致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职业能力产生了极大的不信任。其次是长期以来,许多大学生走上工作职位后又往往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这两者结合留下的后遗症不能不让用人单位树起高高的门槛。

在目前就业形势相当严峻的情况下,想让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放宽条件,不再提需要工作经验的要求,显然是不可能的。再说人家也没义务拿自己的效益给你做试验的工具。要想不被〃实际工作经验〃挡在门外,唯有从自身找原因想办法。

所以,对于应届生来说,有一点必须要认识到,那就是工作经验比什么都重要。有个在公司混了多年的人曾经感叹地说:工作无非就是经验的积累,跟过一百个案子和跟过三五个案子的人是不一样的,里面没有别的,就是经验。

近些年,许多大学毕业生,包括留学生,虽然他们有的毕业于名牌院校,有的海外学成归来,甚至一些专业看起来是相当实用的,但仍然没有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我们应该知道,除却头上所有的光环,其实工作经验是一条重要的标准。
 小张在读大学的时候就是一名优秀学生,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他选择了赴英留学。几年下来,他拿到了硕士和博士学位。花掉的钱不说,几年的辛苦让他记忆犹新,每天满满当当的课程,要求极为严格的老师与不同科目的考试,让他一刻都不得闲。身在异国他乡,除了偶尔到外边的餐馆打打工之外,他没有认真地体会过游玩或者旅行的乐趣。因为在他的心里,父母的血汗钱让他花掉了,他得对得起父母,所以几乎把所有的时间用在了学业上。而且他学的专业是商务管理,他自己很有信心能够在将来的某一天大有作为。

几年后,他如愿获得学位,带着镀金的身份与十足的信心回国。在他的美梦正酣之时,他开始自己的求职之路。然而,一切全在他意料之外,一些他根本不看在眼里的单位都没有向他伸出手。他纳闷了,没有人告诉他原因。一个海外留学回来的精英分子,一个值得骄傲的专业,这些条件不会让自己陷入如今的尴尬啊,到底为什么?

小张陷入了深思,但迟迟不解。直到有一天,他的一个朋友约他见面。看到面前这个处处比自己〃差〃的朋友,意气风发,正要跳槽,不但职位诱人,薪水更是让小张可望而不可即。最后,朋友的一句话道破了〃天机〃。这个朋友说:〃小张,其实现在用人单位非常聪明,他们需要的是能为公司带来利益的人,而不是一个摆设。能否带来利益,有时候与是否高学历,是否是海归关系不大,重要的是工作经验。〃

小张恍然大悟,所以他决定在自己的求职之路上放低身价,以积累经验为目的,而不像以前那样处处苛求。

是的,如今是一个商业社会,效率和利益永远都是第一位的。大部分的公司面对一个已经身经百战的员工和一个没有任何经验的员工时,其选择几乎是毋庸置疑的。

经验固然重要,但如果与工作不相关则带来的帮助也不会很大。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公司强调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原因。

吉姆和玛丽是同学,他们的专业是人力资源管理,毕业后他们一同开始了自己的职业历程。虽然他们在不同的公司,但都表现得非常优秀。

就这样,两年过去了。吉姆对玛丽抱怨说,他感觉人力资源管理不能发挥他的才能,而且待遇也不高,所以他决定跳槽去做行销,因为他看到自己做行销的同事都可以领着让人羡慕的薪水。而他却一直没有任何起色,好像上司也没有重用他的意思,让他非常郁闷。玛丽对他进行了一番劝解,却无济于事。就这样,吉姆去做行销了,而玛丽依然坚守在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职位上。

又是两年过去了。玛丽的工作越来越出色,也得到了公司的认可。但吉姆在自己的行销职位上又待腻了,他觉得行销不但劳累,而且薪水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丰裕。他又想换份差事。就这样,玛丽始终坚持自己的职位,而吉姆的工作换了一个又一个。
有一天,玛丽找到吉姆,兴奋的表情谁都可以看出,她遇到高兴的事情了。是的,她接到了一个猎头公司的电话,有家公司挖她去做人力资源总监,开出的薪水十分丰厚。吉姆听后,非常疑惑不解,这么多年来,他辗转于各个职位,尝试过不同的工种,要说工作经验,他比玛丽要丰富多了。但自己为什么从来没有被猎头发现呢?

时常换工作,尤其是换工种,看似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可谓丰富,但在有些用人单位的眼中,这样的人不但不稳定、踏实,而且某一方面的经验也不够。工作经验也要讲究相关性,如果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不相符,即使再丰富的工作经验都无济于事。

讲到这里,许多人不禁疑惑,到底该如何去积累工作经验呢?

工作经验其实也就是实践经验。只要实践过了,也就意味着有了工作经验,也就意味着有可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可大学生为何就不去〃实践〃呢?要说大学生不参与实践活动,那是冤枉。不过,许多大学生在寒暑假〃实践〃的都是些什么?给中小学生做兼职家教,给商品做促销,这些不能说一无是处,但却大部分与自己所学专业不相符合,当然更谈不上有什么工作经验可以积累,与用人单位的要求相差甚远,也就等于没有工作经验,当然也就被拒之门外了。

积累工作经验,比较重要的一点是,要本着真正学习知识和积累经验的心态。综观当今职场,不管是招聘现场还是招聘广告,〃有从事某某工作经验两年(或三年)以上〃、〃有工作经验者优先〃等字样屡见不鲜,使不少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时连简历都投不进去,别说是面试了。职场这一残酷的现实迫使在校大学生未雨绸缪,纷纷采取各种措施恶补没有工作经验这根〃软肋〃。

00然而,由于方法不当,往往事与愿违,有些甚至在以后的求职中还起副作用。有个朋友讲了自己曾经遇到的一件事情。他在银行办公室做文秘的时候,曾接待了一个亲戚介绍来实习的女孩,为此,他还特地查阅了报章杂志中关于实习重要性的文章,对她进行教育:实习的作用非同小可,不仅能检验所学的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积累就业资本,为日后求职提供帮助,还能补充社会阅历,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要她好好把握实习的机会。

然而,女孩并不买账,她关心的是实习结束后能否给她开一张实习证明,并详细说明实习证明应当写明实习的职位、职位描述、实习过程中完成的工作任务、工作评价等,最后要行长签字、单位盖章……实际上,女孩只来单位实习了几天,可碍于情面,他还是按她的要求给她开了一张正式的实习证明。这张徒有虚名的实习证明到底对她的求职就业有何帮助,他在内心深表怀疑。

当今社会,开张实习证明是易如反掌的事,相信每一个实习的学生都能办到。但这样形式主义的实习,是有百害无一利的。实习生只有脚踏实地地把自己当做企业的新员工,用企业的要求和职业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这样的实习才有成效,才会给求职带来收获和惊喜。

现在人才市场上最吃香的就是有专业工作经验、能力强的人才,大学教育实际上仅仅是〃高等基础教育〃,想要成为有专业工作经验、能力强的人才,大学生们就要吃得起苦,从基层做起,积累工作经验,同时做好职业规划,等到能够独当一面,那你就锻炼出来了,也就什么都不怕了。到了那时候,不是你去求职,而是优秀公司主动找上你,你的身价自然就涨了。

1?将学历或者其他的光环扔到一边吧,因为这些在工作经验面前是极为逊色的。

2?不要将换工作当成家常便饭,有丰富的经历未必能够得到赏识,只有在某个领域做到资深,才能被相关的人慧眼识珠。
秘密三 第一印象决定成败

秘密三第一印象决定成败

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会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便是心理学上所称的第一印象效应。一般来说,它是指最初接触到的资讯所形成的印象对我们以后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实际上指的就是〃第一印象〃的影响。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两个学生都做对三十道题中的一半,但是让学生A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前十五题,而让学生B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后十五题,然后让一些人对两个学生进行评价:两相比较,谁更聪明一些?结果发现,多数人都认为学生A更聪明。这就是第一印象效应。

心理学家同时还认为,第一印象主要是由性别、年龄、衣着、姿势、面部表情等〃外部特征〃形成的。大部分人认为,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体态、姿势、谈吐、衣着打扮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人的内在素养和其他个性特征。所以,一个暴发户无论怎么修饰自己,都不会表现出自然优雅。

如果你立志要进入一个你心仪的公司,那么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一些情况,比如,两个人能力相差也许很大,但那个能力稍逊的人却被选中,其中第一印象起了很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