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强大的秘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内心强大的秘密-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个靠欺骗去经营的人迟早会被市场淘汰,到2000年,胡志标在历经了债务堆积、广告停播、股东危机、法院封楼、员工离开等一系列打击后,陷入了困境,公司破产在即。而胡志标也因商业欺骗行为,被警方刑事拘留。2003年8月,一代“标王”胡志标因诈骗罪被判了刑。就这样,一直靠行骗经营的胡志标,骗来骗去最终把自己骗进了监狱。 

试想,胡志标要想东山再起,谁还会跟他合作呢? 

从胡志标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初他从欺骗中尝到了甜头,从而使自己陷入其中,不能自拔,最终使公司走向了毁灭。这正验证了下面这句被所有欺骗者证实的教训:所有的欺骗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当你不能自拔时,你必将付出代价。 

对于那些在欺骗中生活的人们,林肯曾犀利地指出,时间将是最好的测谎仪,它足以让每个人看清你欺骗后面的真实嘴脸。他警告说:“你能在所有的时候欺骗某些人,也能在某些时候欺骗所有的人,但你不能在所有的时候欺骗所有的人。”一言以蔽之:你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 

如果你想变得强大,获得成功,想要拥有更多,想在巨大的社会关系网中,寻找到让自己成功的支柱,就必须建立自己诚实的品格,摒除体内“欺骗让我成功”的想法,诚实地进行一切活动。即使你每天的日常活动大部分未能得到诚实的回报,只要你不怀疑这种难能可贵的诚实的价值,那么,到最后,一切结果都将有利于你。 

翻开史页,许多伟人的事迹历历在目,他们从不出卖自己的人格、自己的诚实,更不会因金钱、势力、地位的诱惑,拿欺骗兑换它,做出违背良心与原则的事。即使背负着生命的危险,也仍保持自己诚实的尊严,绝不欺骗。林肯就经受住了这样的考验。有人曾以武力胁迫林肯,要他在某件事上故意作出错误的判断,林肯毫不畏惧,回答道:“我不能这么做。如果我这样做,那么当我和陪审员谈话时,我将不知不觉地高声说道:‘林肯,你是个说谎者。’”林肯就是因为有这样美好的品性,用自己的诚实赢得了美国人民的拥戴和信任,获得了伟大的成就。他的业绩和名声,不但没有因岁月的流逝而消失,反而与日俱增,妇孺皆知。 

始终保持诚实的高贵品质,并不容易。在利益诱惑面前,在患得患失面前,稍有动摇,就会迷失自我,背离诚实的正道,走上行骗的歧途。要想抵制住投机取巧的诱惑,拒绝欺骗,就必须像林肯一样重视、珍视自己的“名声”。初入社会是一个人“名声”树立的阶段,这个时候如果不坚决拒绝欺骗,那么你的一生都将不会有令人尊敬的好名声。而好的名声往往又决定着一个人能否成功。 

只有珍爱自己的名声,时刻保持一颗“耻辱之心”,一旦头脑中出现了欺骗别人的想法就感到脸红,觉得浑身不舒服,进而才能抛弃欺骗的想法,堂堂正正地处事待人。 

在这个商业繁盛、规则转型的时代,狡诈之心往往有用武之地,往往滋生了很多欺骗之事。可是恰恰在这个时候,“名声”就变得非常可贵,因为信任感的潜在成本非常高,而建立它却是相当漫长的。一旦你的行为让对方感到值得信任,那么很多事情就会变得轻松。反之,可能就是举步维艰。有了好的名声,你就会得到别人的支持与帮助,你就更容易获得成功。

行得正、做得直,做一个能无愧于己、无愧于人的正直诚实的人,才能立于这天地之间,无所畏惧,游刃有余。


6自卑(1)
我总觉得,生命本身应该有一种意义,我们绝不是白白来一场的。

——席慕蓉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即个体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而产生的消极情感。自卑的人总认为自己事事不如人,自惭形秽,丧失信心,进而悲观失望,不思进取。

也许我们忽略了这样的事情,就是总觉得自己不如人,殊不知,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有自卑心理,只是面对自卑每个人的态度不同,对人生的影响也不同。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分析学家A·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也提出了相似的观点,即他认为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出自“自卑感”以及对于“自卑感”的克服和超越。阿德勒认为自卑感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上,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他说:“因为我们都发现我们自己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人类欲求的这种改进是无止境的,因为人类的需要是无止境的。所以人类不可能超越宇宙的博大与永恒,也无法挣脱自然法则的制约,也许这就是人类自卑的最终根源。”确实,作为人性的弱点之一,自卑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它是人的生命进程中难以回避的情感症结。

拿破仑·希尔讲述了三个孩子初次到动物园的事:

“当他们(三个孩子)站在狮子笼面前时,一个孩子躲在母亲背后全身发抖地说道:‘我要回家!’第二个孩子站在原地,脸色苍白地用颤抖的声音说道:‘我一点都不怕!’第三个孩子目不转睛地盯着狮子并问他的妈妈:‘我能不能向它吐口水?’”事实上,这三个孩子都已经感到自己所处的劣势,他们在狮子面前都有自卑的感觉,但是,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了他们各自的感觉。所以,自卑感表现在哪一方面,表现为何种程度,是因人而异的,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实项上都存在。但是,承认了自卑的存在并不就意味着听之任之,任凭自己的弱点自行存在和发展。

心理学实验证实,消极的自我防卫,会使精力大量地消耗在逃避困难和挫折的威胁上,因而往往难以用于“创造性的适应”,使自己有所作为。这是自卑的消极方面。自卑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最大障碍,是一条束缚成功的绳索,是成功最大的敌人。

自卑的人总是妄自菲薄,认为自己比不上别人,进而悲观失望,严重者甚至会与成功失之交臂。

1951年,英国人弗兰克林从自己拍X射线的照片中发现了DNA的螺旋转向。她准备发表一次演讲,向外界公布自己的发现,但是因为她是一名女科学家,在当时那个有着严重性别歧视的时代里,她由于自卑心理作祟,最终放弃了演讲。1953年,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从弗兰克林拍下的照片中发现了同一现象,并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假说,这一假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它标志着生物时代的到来,后来二人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而弗兰克林则与该奖项擦肩而过。如果弗兰克林没有自卑,而坚信自己的假说,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这个伟大的发现肯定会以她的名字载入史册。

自卑源自自我评价过低,或者太介意外界对自己的负面评价,源自没有正确地定位自己的人生坐标。内心的自卑,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人不要被自卑打垮,而是要超越自卑。自卑的反义词是自信。自卑的人,自己看不起自己;自信的人,自己相信自己。自信是一种感觉,有了这种感觉,人们才能怀着坚定的信心和希望,开始伟大而又光荣的事业。 面对一生,自信的人说:我能成为理想中那样的人,我要掌握自己的命运。自卑的人会说:我不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样的人,我只能随波逐流,被外力摆布。

6自卑(2)
唐拉德·希尔顿曾说,许多人一事无成,就是因为他们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妄自菲薄,以至缩小了自己的成就。为自卑所控制,其精神生活将会受到严重的束缚,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也会因此受到影响而无法正常发挥作用。

只有那些对自己具有充分信心的人,才敢于对各种人生险境进行挑战。而在心中燃烧自信火花的秘诀,在于“仔细观察你的潜能所在,然后慢慢地在那个领域里求索”。

比如,古代希腊的代蒙斯赛因斯,小时候患有口吃,可他迎难而上,刻苦练习,最后成了著名的演说家;美国的罗斯福总统,患有小儿麻痹症,但他没有因此放弃自己,最终成为美国总统;尼采身体羸弱,却专心研究权力哲学,成为一代大哲学家。

这些伟大的人之所以能克服自卑,获得成功,是因为他们认识到自卑带给我们的只有不幸,而如果我们抛弃它,换之以自信,在生活中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人和事情,我们的理想就有可能实现,我们就有可能获得真正的幸福生活。

曾任美国国会参议员的爱尔默·托马斯15岁时常常为忧虑恐惧和一些自我意识所困扰。与同龄人相比,他长得太高了,而且瘦得像支竹竿,站在同龄人中有种鹤立鸡群的感觉。更让他难过的是,他除了身体比别人高之外,在棒球比赛或赛跑各方面都不如人。因此,同学们常取笑他,给他起了一个“马脸”的外号。被同学这样取笑排斥,逐渐让他产生了自卑的心理,渐渐地他不喜欢见任何人,又因为住在农庄里,离公路很远,所以几乎碰不到几个陌生人,平常只能见到他的父母及兄弟姐妹。

虽然托马斯也被这些自卑情绪困扰,但托马斯没有任凭这些烦恼与恐惧占据自己的心灵。托马斯说:“如果我任凭自己这样消沉下去,我恐怕这辈子都无法翻身。一天24小时,我随时为自己的身材自怜,别的什么事也不能想。我的尴尬与惧怕实在难以用文字形容。我的母亲了解我的感受,她曾当过学校教师,因此告诉我:‘儿子,你得去接受教育,既然你的体能状况如此,你只有靠智力谋生。’”

到了学校以后,发生了几件事情使得托马斯克服了自卑感。其中有一件事还带给了他勇气、希望与自信,改变了他今后的人生。这些事件的经过如下:

第一件:入学后八周,托马斯通过了一项考试,得到一份三级证书,可以到乡下的公立学校授课。虽然证书的有效期只有半年,但这是他有生以来,除了他母亲以外,第一次证明别人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