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军政人物寻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军政人物寻踪- 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949年留居大陆。1958年在北京病逝。 

高桂滋(1891-1959)原国民党陆军中将。陕西定边人。早年毕业于陕西军官学校。后投胡景翼部,历任营长、团长、旅长、第八十四师师长等。抗战时期,任第十七军军长、第三十六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十七军军长、第三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十七军军长等职。抗战胜利后,任西安绥靖公署副主任等。1949年违抗蒋介石之令,拒绝去台湾。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北行政委员会委员和参事室主任、山西省人民政府委员和参事室参事、山西省政协副主席、民盟西北总部委员、民盟山西省委委员。1959年1月6日在西安病逝。 

张景惠(1871-1959)奉系元老、伪满大臣。辽宁台安人。早年与张作霖结拜为兄弟。随张作霖被清政府招安,历任哨官、帮带、管带,1910年入奉天讲武堂学习。民国初年,任陆军第二十七师团长,1917年升任第二十七师第五十三旅旅长。1918年2月劫直系军火后增编7个旅,被任命为暂编奉军第一师师长,同年升为奉军副总司令,作为奉军代表常驻北京。1920年任察哈尔都统兼陆军第十六师师长。第一次直奉战争中,任奉军西路总司令,失利后寓居北京,后任全国国道局督办。1925年冬复归张作霖,为奉天督军署参议,第二次直奉战争胜利后,先后任中华民国陆军总长、实业总长。1928年6月,随张作霖返奉,在皇姑屯事件中身受重伤。1928年底任东北特别区长官,东北易帜后,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返回满洲,先后任伪满洲国参议府议长兼东省特别行政区长官、伪满洲国军政部总长、伪满洲国国务总理大臣等职。1945年8月被苏军逮捕,后被中国政府引渡,关押于辽宁省抚顺战犯管理所。1959年1月11日在战犯管理所病逝。 

张国淦(1876-1959)清末及北洋政要。湖北浦圻人。清末举人。先入黑龙将军程德全幕,后任调查局总办、财政局会办、东三省交涉局总办、奕劻内阁统计局副局长。民国成立后,历任袁世凯、黎元洪、段祺瑞政府国务院秘书长、总统府秘书长、政治会议副议长、参政员参政、农商总长、司法总长、教育总长、平政院院长等职。1928年后迁居天津。“七?七”事变后迁居上海,拒绝出任伪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北京市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等。有近代史专著多种。1959年1月25日在北京病逝。 

梁钟汉(1878-1959)原国民党政要。湖北汉川人。1906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曾受孙中山之命,回鄂发起革命运动,被捕入狱。武昌起义后出狱,历任襄河游击总司令、黎元洪顾问、河北省议会议员。后参加讨袁活动。1915年在东京加入中华革命党。后任中华革命军湖北宜昌司令、鄂西靖国军梯团长兼前敌总指挥、广东军政府大元帅参军、参议。1926年被委任为武昌攻城别动队总指挥,协助北伐军攻城。“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因援救进步人士被开除国民党党籍。后长期从事实业和社会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北文史馆馆员。1959年2月在汉口病逝。 

朱履先(1884-1959)原民国陆军中将。江苏泰兴仁。早年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07年回国,任清军管带。1911年,率部参加光复南京之役。民国成立后,历任陆军第二师中将师长、南京城防司令等。后厌恶军阀混战,回黄桥闲居。抗日战争期间,积极帮助新四军开展抗日斗争。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任苏北行署副主任。1959年初在南京病逝。 

陈璧君(1891-1959)同盟会会员,汉奸,汪精卫夫人。广东新会人,生于马来亚槟城。1907年结识汪精卫,后随汪等去日本,加入同盟会,参与反清革命活动。1938年12月随汪叛离抗日阵营。汪伪政府建立后,任国内广东政治指导员,代表伪中央坐镇广东。1945年9月被郑介民诱捕,被判处无期徒刑,在苏州监狱服刑。1959年6月17日在狱中医院病逝。 

潘正道(1885-1959)爱国民主人士。湖北黄陂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后参加讨袁和护法运动,曾任鄂西自治军总司令等。1925年后,协助和支持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水利部副部长、武汉市副市长、武汉市政协副主席等。1959年7月病逝。 

冷 遹(1882-1959)民国军政要员,爱国民主人士。江苏丹徒人。早年任清军新军管带。1906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民国成立后,任陆军师长。参加了讨袁及护国、护法运动。曾任孙中山护法军政府总参议、内政部代理部长。护法运动失败后回江苏,兴办实业,从事赈济工作。抗日战争期间受聘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从事抗日民主运动,并参与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任中央常务委员。抗战胜利后,任江苏省临时参议院议长,继续从事民主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江苏省副省长、民建中央常委兼江苏省主任委员等。1959年8月18日在南京病逝。 

李济深(1886-1959)爱国民主革命家,原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广西苍梧人。北京陆军大学毕业。1911年任粤军第一师师长。1922年任粤军参谋长。1924年任黄埔军校教练部主任。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长、黄埔军校副校长、总司令部后方留守处主任。“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广东省主席。1929年曾被蒋介石囚禁于汤山。1933年11月发动福建事变,任中华共和国人民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党政委员会副主任、军委会西南办公厅主任、军事参议院院长。1948年1月在香港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主席。同年5月赴解放区。1949年2月到北平,参加新政协筹备会议和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等。1959年10月9日在北京病逝。 

余亚农(1886-1959)原国民党陆军中将。安徽寿县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后入保定军官学校学习。参加了“二次革命”,失败后逃亡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1924年入冯玉祥部,历任团长、旅长、第九十五师师长、第八十九师师长。中原大战时,任豫皖边区第一路军司令。1933年5月参加察绥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援助查源、多伦的预备军司令。同年10月参加福建事变,任第二十九路军总指挥。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五战区抗日人民自卫军第五路军指挥官,后因与新四军关系密切,遭指责后辞职。抗战胜利后,加入民主同盟。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副省长、民革安徽省委员会主任等。1959年10月16日病逝。中共安徽省委在其病危时,根据他本人请求批准其为中共正式党员。 

丘 哲(1885-1959)同盟会会员,爱国民主人士。广东梅县人。早年加入同盟会。曾参加广东黄花岗起义。民国成立后,任广东省银行行长。1933年参加福建事变。1941年参与创建民主同盟,任中央执行委员。后任民盟南方总支部主委、香港《人民报》董事长、农工民主党中央常委兼秘书长。1949年参加筹备并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农林厅厅长、广州市副市长、广东省副省长、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民盟中央常委等。1959年在广州病逝。 

周祖晃(1891-1959)原国民党陆军中将。广西临桂人。早年投身军旅。后在国民党新桂系军队中服役,历任营长、团长、旅长、第十五师副师长、第十九师师长、第七军副军长。抗日战胜时期,任第二十一军团第七军军长,第四十六军军长、第十六集团军副总司令等,率部参加了淞沪、徐州等重大战役。抗战胜利后,任桂林绥靖公署副主任、广西反共救国军第十三军军长等。1949年12月,接受人民解放军和平改编。新中国时期,任广西人民政府委员、广西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广西自治区政协常委等。1959年病逝。 

余作柏(1889-1959)原国民党陆军中将。广西北流人。1911年加入同盟会,后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在广西林虎、李宗仁部任职。曾任纵队司令、黄埔军校南宁分校主任兼广西省政府农工厅厅长。1927年被新桂系排斥,遂到右江地区任广西军政委员会主席。同年10月反蒋,失败后逃居香港。抗日战争时期到上海一带,组织忠义救国军。1945年9月被授中将衔。1949年去香港。1956年由香港返广州,历任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全国政协委员等。1959年在广州病逝。 

虚 云(1871-1959)佛教大师。俗姓萧,湖南湘乡人。1891年在福州鼓山涌泉寺剃度出家。后在江浙一带名刹大寺参禅听经。1903年赴大理崇圣寺主讲佛经。1906年被清廷赐号“佛慈洪法大师”。1912年改中国佛教会为中国佛教总会。1929年任福州涌泉寺住持。1931年涌泉寺设立佛学院,自任院长。1935年,曾去曲江任南华寺住持。与国民党上层人物关系密切。1942年11月,在重庆主持由国民党政府发起的“护国息灾大悲法会”。1947年被推为中国宗教和平建国大同盟中央监察委员。1952年在北京参与发起中国佛教会会议,1953年被推为中国佛教会名誉会长。后赴江西永修真如寺任住持。1959年圆寂。 

张元济(1866-1959)清末官员、爱国人士,著名学者,出版家。浙江海盐人。光绪进士。曾任清朝刑部主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曾参加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