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家长的建议
方法一:让孩子在故事中长大
大多数孩子都喜欢听父母讲故事,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充满了对未来世界的梦想与憧憬。家长应该顺应孩子的这个特点,多为孩子讲故事,让孩子在故事中慢慢地长大。
世界著名作家歌德小时候,他的母亲就经常给他讲故事。通过讲故事,母亲让幼年的他具备了一种丰富的想象力,为其后来走上文学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更值得一提的是,歌德的母亲在讲故事时有个特点:她总是在讲到中途某个关键时刻突然停下来,留给小歌德丰富的想象空间。然后,母亲让歌德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来接出下文。由于自小就受到如此好的想象力培养,再加上长期不懈地努力,歌德后来果然成为举世闻名的一代文学巨匠。
再看看身边的许多家长在讲故事时,总是把故事完整无缺地讲出来。这样虽然满足了孩子一时的好奇,却使孩子的想象力总是处在一种休眠状态,对于开发其想象力是很不利的。
除了听故事,孩子还有喜欢编故事、讲故事的倾向。我们经常见到孩子会把自己编好的小故事讲给小朋友听,有时讲给爸爸妈妈听,有时还自言自语。
对此,我们家长一定要积极鼓励孩子,不要冷嘲热讽,更不能随便阻止。因为这既能锻炼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是发挥其想象力的绝好机会。
第五章 智力支持:提高中等生成绩的7种能…
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按照某个主题去编、去讲,适时地给予赞扬,指出不足。好的故事让孩子用笔记录下来,不断修改。天长日久,孩子的想象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方法二:让孩子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
一个人的想象,是大脑对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新)的过程。我们每个人能够亲身经历的事情毕竟是有限的。因此,了解古今中外的各种知识就成了丰富想象力的前提。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爱迪生从11岁起就阅读了百科全书和牛顿的许多著作。杜甫一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壮丽诗篇,而爱迪生一生中创造了数千项科学发明。勤奋阅读、博览群书,这才是他们真正的想象之源。
作为家长,我们要引导中等生多读书,增加头脑中表象的储存量,这样就为他们展开想象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因为靠听别人讲故事,所得到的信息量终归是有限的。而当孩子通过阅读来拓宽视野时,就可以经常性地展开思维想象。当孩子的阅读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他的想象力自然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方法三:通过绘画、情景假设等手段训练孩子的想象力
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想象本身。在这方面,美术教育具有先天的优势。因为绘画可以尽快地将孩子引入创作的空间,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思维的空间里自由翱翔。
在此应该特别提醒家长的是,许多学生都有乱涂乱画的习惯。其实,这正是他们想象力丰富的自然流露。家长应该为孩子的这些举动感到高兴,并且引导孩子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此外,家长还可以通过创设一些情境,来训练孩子的想象力。在这里向家长推荐几种具体的练习方式:
让孩子根据歌词、乐曲等,来想象出一幅有声有色的图画;
通过手工和小型的科技活动,来训练孩子的创造才能;
对静物进行动态想象,变无声为有声的想象,如出示一幅画面,要求孩子围绕画面主题,写出画面上人物的想法、动作和语言;
把一些抽象的词具体化、形象化,如“勇敢”、“和平”、“拼搏”这样的词,要求孩子以场面或人物动态来表达词的意思;
经常带孩子到郊外去旅游、参观,增加孩子的阅历,唤起孩子丰富的想象……
总之,家长要想方设法让中等生具备一种超凡的想象力,并使之成为的一种自然的本能,这才是最重要的。
细节27 思维能力决定智力水平
“我们家的孩子挺聪明的,可学习上怎么就一点儿也不见起色呢?”
“我们家的也是,在家里看着挺机灵,可一到课堂就什么也不会,真让人着急!”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这样评价。其实,这些家长忽略了一个影响孩子学习的重要因素——思维能力。
在聪明和思维能力强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一个思维能力强的学生一定很聪明,但一个聪明的学生并不一定具备出色的思维能力。
简而言之,思维就是对我们所看到、听到的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等的过程。因此,思维能力是一个人对事物或现象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惠第斯说过:“头脑不是一个等待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等待燃烧的火把。”因此,孩子的脑子聪明,可能会记忆得很快,记得东西很多,但如果不能对头脑中的信息进行正确高效地处理,那么孩子学习的成效就会大打折扣。
第五章 智力支持:提高中等生成绩的7种能…
我们作为过来人,在自己的求学生涯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理科成绩好一些,而有的学生理科成绩差一些。那是因为在理科学习中,数学中的微分与积分,物理中的物质与能量、化学中的化合与分解等,都需要分析综合能力,而每个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是有差异的。有的孩子在七八岁时就可以把魔方对成一种颜色,而同样的魔方许多人成年以后也对不出来,这就是思维能力上的差距。
思维能力是一个人智商的核心,直接决定智力水平的高低。孩子认识过程的发展,也和思维能力有紧密的联系,孩子学习的效果和效率,都和孩子的思维能力成正比。思维能力越强,其学习的效果和效率越高。
与此同时,家长还必须明白,中等生思维能力的强弱并不取决于大脑本身的素质,而是取决于孩子如何正确地运用大脑。
达尔文说过:“我耐心地回想或思考任何悬而未决的问题,甚至花费数年亦在所不惜。”
牛顿说:“思考,持续不断地思索,以待天曙,渐渐地见得光明,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贡献的话,那不是由于别的,而只是由于我的心持久地思索所致。我的成功应当归功于我精心地思索。”
这些话看似简单,却是至理名言,其中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思考是一个人成功的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因素。只要正确地运用智力技能,一个资质平庸的人往往也能表现得像天才一样。
因此,只要家长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大力培养和训练中等生的思维能力,就可以对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促进作用。
给家长的建议
方法一:随时随地引导孩子的比较意识
人生有许多十字路口,要做出正确的选择,就必须学会比较和鉴别。因此,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比较能力都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思维能力之一。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引导孩子对眼前的事物做一下比较,要培养孩子的比较思维能力。
前不久,小明家里的电视机坏了,不能用了。这天,爸爸有时间,就带上小明准备去买台新电视机。
爸爸说:“要想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就必须货比三家。”因此,他们用半天的时间把附近的几个商场逛了个遍。
结果,他们发现位于东四环外的沃尔玛超市价格更实惠。于是,他们决定就在这家商场买一台电视机。
爸爸说:“儿子,今天的电视机你来挑,爸爸要看看你的眼光如何?”
一听让自己做主,小明乐开了怀。
因为家里的空间小,小明决定选一个21寸的电视机。可货架上的三个品牌都是同样的价格:1099元。该选哪一个品牌呢?小明犯了难。
爸爸提醒他说:“买电视机,最主要的功能是看,而且是长期观看,因此一要节能,二要健康,三是外观装饰要好。
于是,小明分别从这几方面对三个品牌进行了比较。结果很快就选出了其中的一款,这款电视机虽然外观比较纯朴,但其功率只有其他两个品牌电视机的二分之一,而且其画质与其他两款电视机不相上下。因此,小明决定购买这一款电视机。
只要有可能,家长就应该在一些具体的事例上尽可能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去找出同类事物或者现象之间的不同,这样对于培养孩子的比较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方法二:经常训练孩子的概括能力
有些中等生很擅长抓住一些细节,但在回答一些总结性的问题时,常常挂一漏万,不得要领。这就是由于他们缺乏概括能力导致的。
第五章 智力支持:提高中等生成绩的7种能…
要训练孩子的概括能力,家长可以经常给孩子出一些小课题。
比如,我们可以找出一些知名的杂志,从中挑选出几篇文章,然后让孩子阅读,从中找出其中最主要的思想内容,或者让孩子用简短的几句话说出这几篇文章分别都在讲述哪些问题或者提出什么样的主张等。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从短到长、由浅入深的原则,一步步引导孩子的概括能力。否则的话,如果一上来就给孩子看一些大师级的作品或者一些艰涩难懂的哲学理论,孩子费了很大的劲儿也看不出来,那么对于其自信心也是一种打击。
方法三:帮助孩子巧妙地分析事物
在自然科学中,科学家总是把一些复杂的事物或者现象分成若干个简单的部分,然后通过了解这些简单的部分来了解复杂的事物,这就是还原论。因此,一个人要培养综合的思维能力,方法之一就是先学会分析。
分析事物的方法有很多,下面这种方法既简单、又实用,家长不妨向孩子推荐一下。
无论面对任何一件事,我们都可以把它拆成6个不同的问题,据此对它进行分析掌握。这6个问题合在一起就叫做“5W1H”法。其中的“5W”分别是:谁(who)、什么(what)、哪里(where)、什么时间(when)、为什么(why),“1H”是指怎么样(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