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吧!”爸爸故意装着很诧异:“就你那种甘居中游的学习态度……”
儿子被噎得哑口无言,沉思了一会儿,才迟疑道:“如果我现在开始努力,还晚不晚?”
“只要你肯努力,现在还不晚。”爸爸积极地鼓励着小强。
“好,就从现在开始努力!”儿子斩钉截铁地说道。
理想有了,目标清晰了,小强的学习积极性一下被调动了起来。课余时间,小强不再去踢球、玩电子游戏,而是坐下来看会儿书,听会儿英语磁带。
功夫不负有心人,小强的学习能力和成绩与原来相比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老师在期末评语中写道:“经过一年的观察,我越发感到在你的身上存在着优等生的潜能,只要你下学期提高标准,再努一把力,一定会成为学校的优秀生。老师相信你!”
得到这样的评语后,小强备受鼓舞。在新学期的全市统一考试中,小强的成绩进入了年级的前5名之列。现在,小强又有了一句新的口头禅:“学习的感觉真好!”
方法三:用适当的方法刺激、启迪中等生
对于那些优越松散型学生,家长不妨对他们施加一些心理压力。家长可以有意降低他的优越条件,或者让他独立自主地去完成一件事情,明确告诉他如果完不成就会受到哪些处罚,以此来刺激调动其做事的主动性、独立性。
第一章 激励中等生,请先走近中等生(6)
此外,我们还可以多讲一些自强自立的伟人故事,尤其是一些出身贫寒的英雄人物。联系伟人当年学习生活的艰辛和孩子眼前生活条件的优越,激励孩子珍惜学习的机会,做出比前人更大的成绩。
根据实际需要,家长还可以在教育方法上采用适当的刺激启迪法。有时,我们不妨“挖苦”他们几句。因为绝大多数的中等生智商较高,只是陶醉于眼前过于舒适的玩乐,缺乏一种清醒的认识。而家长要做的就是通过一些语气很重的话点醒这些孩子,让他们惊醒过来。
事实证明,适当刺激中等生的自尊心,可以使其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在好胜心理的驱使下,他们反而可能选择奋起直追。
不过,家长一定要注意刺激的时机、方法和语气,要从实际出发,刺激的分寸也一定要掌握得恰到好处。总之,我们既要让孩子明白这是一种善意的引导而并非侮辱、诽谤,又要达到启迪孩子认清现状、奋发向上的目的。
细节3 中等生最缺乏的是竞争意识
中等生大多有一个显著的心理特征,就是缺乏竞争意识。
因为学习成绩不好不坏,中等生成了班级里默默无闻的一个群体。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想努力学习,更不意味着他们的智商低,只能长期徘徊在中等生的行列。
小敏是某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她性格文静,在大人眼里从小就是规规矩矩的乖女孩。然而自从进入学校以后,这种规矩却成了小敏的一种弱势。
典型的表现就在于小敏缺乏刻苦学习、力争上游的意识。这样一来,她的学习成绩自然平常。然而让父母更担忧的是,小敏总是缺少一种面对困难的勇气。平常做作业,一遇到难题,她不是先自己想办法,而是先哭着闹着找妈妈解决。
有一次,学校举行数学竞赛,老师请同学们自愿报名。看到有的同学报名,小敏非常想参加,但她又觉得复习太累,而且也怕考得不好,自己会非常难堪。
犹豫不决之中,她还是选择了放弃。但事情过后,她又特别后悔。看到几位同学在竞赛中拿了奖状回来,她羡慕得不得了,但也只能把这种羡慕暗暗地藏在心里。
因为感觉自己成绩不好、表现也不突出,小敏越来越沉默寡言,她不想学习,一遇到比赛就远远地躲起来。就连学校的体育比赛中,都从来没有小敏的影子。
对于她的表现,小敏的父母非常担心:照这样下去,小敏将来长大了可能很难自立,更别说要应对来自社会的各种激烈竞争。
在学校里,像小敏这样的中等生不在少数。他们缺乏强烈的竞争意识,不敢去面对竞争,即使面对竞争又总是想赢怕输、患得患失。这种心理上的弱势,又促使他们得过且过、安于现状,当然也就很难使自己的面貌有一个根本性的改变。
当今时代,各行各业的竞争正日益激烈。让孩子学会竞争,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已经成为时代的需要。
不仅如此,良好的竞争意识,还可以激发孩子强烈的求知欲望。通过竞争,孩子增强了参与意识,在与人竞争中,他可以学会协作、与人相处,而且可以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极为有利。
给家长的建议
方法一:发展孩子的个性
最新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竞争能力是与其个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孩子也不例外。作为家长,我们应从其本身的需求、兴趣出发,在让孩子具备广博的知识基础上,着力培养几种特殊的才能和本领。事实证明,个性越是突出的孩子,其自身蕴涵的竞争能力往往越强。
第一章 激励中等生,请先走近中等生(7)
小军是北京市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因为不爱说话,从一年级开始,他在班里一直是个不起眼的中等生。
有一天,爸爸在小军看电视时,发现他对一个围棋节目十分感兴趣。爸爸想小军个性内敛,不喜欢交际,但他做事很有条理,观察细致,譬如他能轻易地发现几幅相似拼图中的不同之处。更重要的是,小军耐心很好,又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爸爸觉得小军在下围棋上有许多先天的优势。
于是,爸爸就在小军生日那天特意送了一副围棋给他。结果,小军喜出望外,竟一下子迷上了围棋。只要完成了作业,小军就缠着爸爸下围棋。为了提高棋艺,小军还让爸爸买来专门的书,没事就坐下来看个没完。小军的棋艺进步很快,竟成了班里首屈一指的围棋高手。从来都不引人注目的小军一下成了同学们心中的“英雄”,小军甭提多高兴了。
爸爸又趁机引导他学好数学,多做科学实验等,一步步把小军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了起来。
孩子的个性千差万别,作为家长一定要结合实际,因材施教。比如:喜欢说话的孩子就适宜发展声乐,喜欢艺术的就可以学书法,喜欢模仿的可以学表演,喜欢运动的可以学武术等。只要有利于促进孩子成长的个性,我们就应该极力提倡,全力发展。
方法二: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事实证明,过于听话的中等生对他的成长未必有利,因为这样的孩子对问题缺乏个性见解,对压力无力抗争。出于对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让孩子敢想、敢说、敢做,勇于迎接各种挑战。平时没事时,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勇敢地走出去,感受生活,体验竞争。事实证明,能够自理、自主、自律、自信的孩子,其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往往强于别的孩子。
方法三:鼓励孩子相信自己
中等生缺乏竞争意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自信。毫无疑问,一个连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孩子,也就失去了和其他孩子竞争的能力。这就好比一个战士还没有上战场就已经缴枪投降了。也许是长久的努力看不到一点点成效,许多中等生总是觉得自己天生就能力不济,使他们丧失了参与竞争的勇气,当然也就无法从竞争中体验到一种成就感。
对于不自信的孩子,家长一方面要帮助孩子找出失利的原因和正确的途径;另一方面要鼓励孩子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价值观判断是非,从而决定自己“怎样生活、怎样学习、怎样做人”。在平常学习时,家长要帮助中等生给自己一个恰当的定位,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完成某种任务、实现某个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就是一个自我激励、自我竞争的过程。只有在这个过程中相信自己,战胜内心的怯懦,才能一次次地突破自我。
方法四:端正竞争的态度
在培养孩子竞争意识的过程中,家长要让孩子明白:竞争不是狭隘的、自私的,竞争者应具有广阔的胸怀,正确看待超越和反超越。
与此同时,竞争不是阴险和狡诈、暗中算计别人,而应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以实力取胜。而在竞争中,又不乏各种形式的协作,没有良好的协作精神和集体观念,单枪匹马的拼搏是不会成功的。即使一次两次能够侥幸得逞,这种成功也是脆弱的、不能持久的。
在竞争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有意地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因为孩子的自控能力还相对较弱,而受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习气影响,很可能会在竞争中使用一些不光彩的小手段。对于这种行为,我们一定要在说明道理的前提下严格制止。要让孩子明白,竞争是有规则的,一定要光明正大,不能弄虚作假、搞小动作,如果那样去做,即使赢了也不光彩。
第一章 激励中等生,请先走近中等生(8)
与此同时,家长还应注意让孩子把公平的竞争与恶意的争斗区分开来。正当的竞争是按照统一的规则,通过发展自我、提高自我的方式去超越对手;而恶意争斗则是施展阴谋诡计,通过伤害对方的方式去战胜对方。正当竞争的目的是为了大家一起进步,共同发展,而恶意争斗则往往是两败俱伤,得不偿失。
方法五:让孩子更多地参加比赛
参加比赛,是训练孩子竞争意识和能力的最直接手段。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区,家长一定要尽量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赛事活动,尤其是让孩子参加能发挥自己特长的比赛,更能激发孩子的自信心。
例如,通过举办讲故事、绘画、书法、演讲、手工制作、做小记者等第二课堂活动,激发他们某方面的兴趣、爱好,从而促成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竞争意识的提升。
这里家长需要注意的是,鼓励孩子参赛的同时,一定要让他明白一个道理:在比赛中要努力去取胜,但不必太在意结果,重要的是享受比赛的过程。也就是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