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女强人 作者:炎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女强人 作者:炎曦-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群臣大多数都持反对意见,这理由都是明摆着呢,君王的继位者,都是立嫡长子,这是通例,从周朝就已经形成定制了。况且太子已立了好几年,又没什么过失,废了太子,实在是说不过去。
太傅叔孙通举出了秦始皇的例子,说秦始皇之所以败亡,就是因为没有早立长公子扶苏,才让赵高钻了空子,诈立胡亥。这个教训是近在眼前的,不能不引以为鉴。并表示“陛下必欲废嫡而立少,我愿以颈血溅地”!
在一片反对声中,御史大夫周昌的态度最激烈,刘邦就让周昌讲讲他的理由。
周昌这人性格非常耿直,就是有个毛病,说话结巴,这会儿他情绪正激动,就更说不出话来。脸憋得通红,半天才说:“臣臣臣不善于讲讲大大道道理,但是臣臣期期知道此事不可,陛下要要废废废太子,臣期期不敢奉奉奉诏。”
周昌情急之下,把“极”说成了“期期”,所以后人把他同另一个说话结巴的邓艾——他说话时“艾艾”不成句——并列,成语“期期艾艾”就是这么来的。书包网想看书来书包网
十五、她跪倒在御史大夫周昌的脚下(4)
周昌这一力挺,原本态度不甚坚决的几个人也都旗帜鲜明地表示易储之事不可行。刘邦只好宣布此事暂时搁置不议。
吕后事先知道了这次廷议的内容,她的手脚都软了,在刘邦与群臣议事时,她一直躲在殿堂东厢,整个过程她是一字不落听下来的。退朝后,周昌出来,吕后去拜访他,一见面就给周昌跪下了。
周昌吓坏了。皇后怎么给臣子下起跪来了?忙扶起吕后:“期期使使不得,快快请请起。”
吕后动情地说:“要不是先生,太子今天差一点就被废黜了。”
这一次易储受阻,刘邦心里多了几分忧虑,这件事之后,吕氏和戚氏之间的矛盾就等于公开化了,自己年龄大了,而如意刚刚十来岁,吕后性格强悍,戚氏母子很难在他百年之后不遭她报复。
他的愁闷难以排解,经常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子里,唱音调悲凉的楚歌,大臣们心里纳闷儿,不知皇上究竟怎么了。
有一个人猜透了刘邦的心思,这个人是谁?就是符玺御史赵尧。赵尧是周昌的部属,年纪轻轻的,平常也看不出有什么过人之处,他当着一个掌管皇帝符印的小吏,接近刘邦的机会虽多,但从来也没见他跟皇上有什么亲密的过从。但赵尧的城府让方舆县的县令看出来了,有一回他到京城接受考核,就对周昌说,您手下这个赵尧不能小瞧,这家伙虽然年轻,但却是一个奇才,说不定将来他会取代您的位置。周昌不信,“一个娃娃嘛,哪里有这么历害。”
这回,赵尧要大显身手了。
正好有一个单独与刘邦说话的机会,他就对刘邦说:“陛下这些日子闷闷不乐,是不是因为担心由于戚夫人与皇后的嫌隙,日后赵王不能自全呢?”
刘邦说:“是啊,这些日子我就为这事伤脑筋呢?”
赵尧说:“我听说陛下已经决定让赵王就藩,离开长安,陛下可以为太子找一个强有力的宰相以为辅佐,但是这个人必须得是皇后、太子和众位大臣都敬畏的人。”
刘邦问:“谁能担当此任?”
赵尧单刀直入地说:“御史大夫周昌,非他莫属!”
刘邦十分嘉许,很快就把周昌召来,让他随赵王就国,去当宰相。
周昌是中央的御史大夫,位列三公,相当于中办秘书长,其位仅在萧何之下,到藩国为相等于降职,所以对这个安排很不理解。刘邦就给他做思想工作,说:“我知道这么安排让你受了很大委屈,但是我不能不为赵王的以后担忧,除了你,还有谁能够为他保全呢?为了我,你就先委屈一下吧。”
周昌没的说了,皇上以爱子相托,责任重于泰山,他应命就任赵相,护送如意去赵国就藩。
周昌前脚刚上任,刘邦紧接着就安排赵尧接替了他的位置,一个年纪轻轻的刀笔小吏,一下子平步青云,职位高过了那班出生入死的老臣。不消说,这件人事安排又在宫廷里闹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地震。
刘邦心里是最清楚不过的,安排赵尧接替周昌,不完全因为他出了这么一个好主意,既能保全如意,又能让周昌这个倔驴子离开自己身边,最深层的原因是,赵尧一下子就看出了吕后与戚氏的矛盾对如意未来的影响,将来下一次易储,有赵尧这样的人在内阁就会顺利得多。为了完成成功的易储,他就必须依靠赵尧这样的既与吕氏没有牵连而且是政治上的少壮派,来抗衡丰沛系的那班老臣。
经过了这场惊险,吕后也更清醒了。她知道,她与戚氏争的不仅仅是儿子的太子地位,而是后位和帝位的双重竞争。这场斗争刚刚开始,鹿死谁手还未见分晓。
她知道,从此之后,她睡觉时都要睁一只眼了。


第063章 废嫡风波
更新时间2012…8…7 11:58:38  字数:2073

 戚氏有了刘邦的宠爱,便开始缠着他,要他废除太子刘盈,改立如意为太子。
刘邦开始没想法,后来被说的有些动摇,他本就特别喜欢如意,自然想在他百年归天后,能让如意跟戚氏过得好。
但废掉嫡长子,改立幼子,的确是一件大事情,搞不好就会让朝局动荡。
那些原本支持刘盈的大臣,搞不好会闹分裂的。
一时间有些犹豫,但刘盈的懦弱,宽厚,的确为他不喜。
便将众大臣召集,将改立刘如意为太子的意思,跟大家讨论。
群臣基本都是反对意见,萧何,陈平,曹参,夏侯婴,樊哙都明显不悦,张良此时管事很少,已经请了长假,在山间修炼。
周昌态度最坚决,可以说是愤怒,结结巴巴的说道:“君王的继位者,都是立嫡长子,这怪异、是老祖宗的规矩!从周朝就已经形成定制了。太子宽厚,为人仁义,立为太子几年,并未有过失!怎么能说换就换呢?”
吕雉虽然不喜欢叔孙通,但还是用了他,并且让他成了太傅,负责教导太子。
此刻除了大部分的大臣,投反对票以外,就连叔孙通都站出来,沉声说道:“秦之所以败国,皆是因为没早立长子扶苏,这才让赵高趁机所乘,扶立胡亥,其实是加以利用!导致误国殃民!请大王三思啊,引以为戒!”
刘邦还想说什么,结果审食其啊,吕释之,吕泽,便气冲冲的,联合叔孙通,纷纷说道:“陛下必欲废嫡而立少,我愿以颈血溅地!”
几人表态坚决,搞得大家都跟着要抹脖子,群臣都不愿奉诏领旨。
个个都是脸红脖子粗的,群情激昂,弄得刘邦也很无奈,难道将满朝文武都砍掉不成?
只好将这事搁置,暂时不提。
朝堂里,发生的事情,吕雉是了如指掌。
甚至每个人所说的每句话,她都清清楚楚,事前,事后都有人汇报给她。
吕雉对群臣很感激,知道自己这些年的工作,并没有白做。
她向来公平,公道,而且事事讲究情谊,这些个臣子,对她是尊敬,恭谨外,还有一份情谊。
刘邦废黜刘盈,遭到这么大的阻力,心里也很忧虑。
而吕雉跟戚氏的矛盾,便真正的公开化。
通过这件事,刘邦知道吕雉已经完全脱离他的掌控。
这个有心机的女人,肯定下了很多功夫,否则群臣如何会无条件支持她呢?
他开始担心戚氏母子,在他百年后,会有什么样的下场。
连着几天没上朝,脑袋昏昏沉沉的,本就身体不好,被这么一折腾,便病倒了。
来来往往探望的人不断,惹得他很厌烦,便将自己关在屋里,不肯上朝,也不肯吃药。
但吕雉并非来探望,无论他是真病,还是假病,她都不打算去看他。
这时候符玺御史赵尧,隐约猜透皇帝的心思。
赵尧是周昌的部属,年纪轻轻的,平日里深藏不露。
一个掌管皇帝符印的小吏,接近刘邦的机会虽多,但也很少多嘴多舌。
但很有眼力见,做事很圆滑,也很低调。
其实他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眼前机会便来啦。
找准个机会,只有他跟刘邦单处,他笑眯眯的说道:“大王,微臣见您闷闷不乐,可是担心戚夫人跟赵王麽?”
赵王便是刘如意。
刘邦皱眉说道:“是啊!只有你明白啊!那些个大臣们,全都揣着明白装糊涂啊!”
赵尧轻笑说道:“微臣听说,大王您已经决定,让赵王去封地?可是要他离开长安麽?”
“是啊!这事也并非秘密,怎么?”刘邦反正苦闷无聊,便跟他说两句。
“那大王您可是在烦恼,赵王年幼,无人相助麽?”赵尧慢慢的说道。
“不错!朕就是发愁,让什么人辅佐赵王,才能保赵王无事!朕身子骨越来越差,真是越来越担心啊!”刘邦大吐苦水,唉声叹气的说道。
“大王无需烦恼,其实有个人,就很适合嘛!”赵尧很狡猾的笑道。
“哦?什么人呢?”刘邦诧异问道。
赵尧眼睛闪烁,微微笑道:“大王,他就是御史大夫周昌啊,此等重任,非他莫属!”
刘邦想想,便路出嘉许的笑容,是啊,周昌最是反对换太子,现在我让他去跟赵王,让他去做赵王的宰相。
周昌是朝廷的御史大夫,位列三公,其位仅仅在萧何之下,到藩国为相等于降职。
很多人都不理解,想来是刘邦气他帮着刘盈吧?
就连周昌都很纳闷,自然是不同意,但刘邦强制性的说道:“你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虽然这么安排,是对你有些委屈!但你也替我想想,除了你啊,朕实在想不到,还有谁能保住如意!”
刘邦说罢,已经是眼泪汪汪,拭泪说道:“你以为我想这么做?这是形势所迫啊!不管怎么说,咱们兄弟一场,不管你怎么想,你都要帮我保住儿子!否则你就是对不起我!”
周昌无奈,最怕刘邦的杀手锏,哭啊,更何况他是皇帝,将他儿子的命都交给自己,还能怎么拒绝呢?
只好应命就任赵相,护送如意去赵国就藩。
周昌前脚刚上任,刘邦紧接着就安排赵尧接替了他的位置。
说来真气人,一个年纪轻轻的刀笔小吏,一下子平步青云,职位高过了那班出生入死的老臣。
刘邦明知道会让大家不满,为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