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星好象没有以前爱说话了,不象平时那样爱“自言自语”了,只是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才大喊大叫,但我们还是不大明白她说的意思。
另外,我还发现星星身上出现了一些不良习惯,比如不认真吃饭、无故哭闹等,我对此感到很忧虑。但母亲和陆敏娟认为,星星还小,我们没有必要管得太严。我虽然不完全同意这种观点,但他们的说法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确实,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也许应该对道德是非的各个层面进行一下体验。一帆风顺总是让人感到不踏实,如果能够实现从不良习惯到克服不良习惯这样一个曲折的过程,孩子的性格发展可能会更健全不是有这样一种说法吗:来得不容易的越显珍贵。相反,把孩子管得过严,他们可能就会变得懦弱、胆小和内向,很显然,这种性格是没有希望的。
毕竟星星才1岁,也许我真的用不着斤斤计较。
1989年秋季学期,通过李芳华的关系,李雪莹从二坝小学调到了城郊一所叫永丰的村校。
开学后,我和李雪莹都要上课,这样,照看星星就成了一大问题。其实,这个时候父亲和母亲都已经退休了,他们完全可以帮我们照看一下星星。确实,我们一直也还是心存侥幸,希望母亲帮我们照看一下星星,至少暂时看一下也行。所以,我们并没有急着去给星星找保姆。但刚开学没几天,母亲就对我们不给星星请保姆频繁地抱怨起来,这件事突然就显得很急迫了。这样,我只好托二坝乡场上的熟人帮我物色。很快,有人就给我们介绍一个叫高小影的小姑娘,只有十四、五岁,才初中毕业。一天,熟人就把高小影带到我们家里来了。经过几天的观察,虽然感到并不是很理想,但我们也找不到足以让我们放弃的缺点,加之保姆之事紧急,我们也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于是就决定让她留下来。
小孩爱动,这一点确实不假。星星除了睡觉,其余时间总是在搞上搞下的,而且她还要你注意她、应答她,不然她还有意见。有时候大人只顾自己摆龙门阵,星星自己耍不多会儿便要大人抱,往往抱还不行,还要你带她到外面去耍。照看小孩确实让人心烦,烦就烦在离不了手,分不开身,使你几乎不得片刻安宁。小影虽然还算老实,但她毕竟才十三、四岁,所以,对星星还很缺乏耐心。我们多么希望小影在这方面不断进步,把星星照得越来越好。
有一天晚上,我和星星耍的时候,想训练一下她的思维能力。我把一颗围棋子当着星星的面放进右手掌里捏住,然后把手拿到背后,偷偷把围棋子换到左手,再把右手拿出来。我摊开手掌,围棋子不见了,星星感到有点奇怪。这个时候,我就把左手伸出来摊开,围棋子出现了。开始,星星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我又如法炮制了一次,星星就明白过来了。但这时我在游戏中又进行了变化,我不再偷换,而是偷偷地把围棋子放在我坐着的小凳上,这样星星在两只手里都找不到围棋子,她又感到茫然了。当然,要星星一下子发现这其中的奥秘是困难了点,所以,我就有意进行引导。我做出左顾右盼地样子找围棋子,我故意用屁股把围棋子挪挤下来。“啪”地一声,顺着声音,我把围棋子从地上捡起来。“啷个在这里哎?”我装着疑惑不解地样子问星星,星星也望着我笑。我又故伎重演,但这时就再也哄不到星星了。
我认为对于星星这样的年龄,语言训练、动作训练是主要的,但思维训练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应该适时抓住机遇。对于早期教育而言,错过任何机遇,都可能造成终身的遗憾。但是不得不承认,在这个年龄对星星进行思维训练还是有一定难度,必须在形式上动脑筋,在过程上要有耐心。
三 千里之行
千里之行
开学后的第一个星期六下午,我从学校回到县城。我刚跨进家门,星星便在李雪莹和小影的指引下向我迎来。小影站在星星的后面,牵着她的双手一步一步快步向前走。走到我的跟前,星星就停下来,对我盯着看了有1、2秒钟的时间,随后便手舞足蹈,向着我“哦哦”地大声喊叫起来,显得非常兴奋的样子;星星见到母亲、陆敏娟和李雪莹回家的时候,都有类似的表现。看到星星这样激动的样子,有时侯我也担心:她这种反应是不是有点过分?但转念一想,一个小孩子,既不会说话,也不会掩饰,她不象这样还能怎样呢?
“秦雄已经能‘啊啊啊’地说话了,”李雪莹有点担心地对我说,“如果别人不理他,他就用哭表示不满。我记不很清楚了,星星两个月的时候在说话没有哎?”
秦雄是李芳华和秦文龙的孩子,比星星小10个月。
“星星个时候还没有开始学说话”我回忆说,“但是,秦雄才2个月,也不可能说话噻!”
李雪莹说:“你不信?是我亲自听见的哎!”
实际上,那种“啊啊啊”就是“啊啊啊”,离说话还远着呢!李雪莹硬是要拔高理解,这说明她是缺乏自信。我觉得李雪莹把星星和别的孩子进行比较也是无可厚非,但很明显,她对比较结果的分析是错误的。凭什么星星就不能比别人的孩子聪明呢,难道就因为我们是普通老百姓?但不可否认,“老子英雄儿好汉”这种意识在人们的思想中是普遍存在的。
李芳华和秦文龙也没有当着官,但秦文龙在城里工作,而李芳华一直是李雪莹崇拜的偶像,在李雪莹心目中,他们都是“英雄”。
其实,与其说李雪莹认为星星没有别的孩子聪明,还不如说她认为我没有别人聪明,我知道,李雪莹是比较倾向于遗传决定论的;虽然表面上看,李雪莹还不能说出我的什么不是来,但我知道,在内心深处,她对我是怀疑的,因为毕竟来说,我没有现实的优势来对自己进行证明。
但仅仅过了一个星期,李雪莹对星星在智力上的自信心又起来了。星期六我从乡下回城,李雪莹便告诉我星星能应人声了。
“当你‘星星’或者‘星儿’喊她的时候,”李雪莹介绍说,“她会很清脆地“呃呃”地答应你,吐字非常清楚。”
我也观察到,以前我们经常教星星学说的音节,她现在说得更快、更清晰了,这说明星星在控制发声、分辨语音和模仿说话方面又前进了一步。让人感到特别安慰的是,在我们这样的大家庭里,亲情融融。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氛围中,星星说话的兴致更浓。当星星说话有一点进步的时候,都会得到大家的鼓励。
吃晚饭前,李雪莹让星星指认画报上的事物。星星的认识能力已经相当细腻了,不光能区分形状明显不同的事物,就是大同小异的事物她也能够准确地分辨出来,比如坦克、拖拉机、客车、铲土机、翻斗车和救火车等等,李雪莹随便说一个名称,星星都能准确的指认。很显然,现在星星在进行认识、区分的时候,主要还是凭借的死记硬背,但能够达到这样死记硬背,并不是所有象星星那样大小的孩子都能办到的。
星星是1岁零2个月的时候开始学走路的。在星星满1岁后,我们就时不时地教星星“打墩”在床上或者地上,我们让星星站直,然后就放开扶她的手,让她尽可能长地保持站立姿势不倒下。但从开始星星就把这当着一种好玩的游戏,我们把手放开后,她根本不努力去站,而是由着身子东倒西歪,让我们在她倒之前把她接住。看来“打墩”这种办法有点不适合星星,倒是牵着双手让她走效果要显著一些。不久,星星已经能够在凳子的扶助下比较稳稳地站着了。
有一天晚上,我们大人在客厅摆龙门阵,星星自己扶着凉板床在一边玩耍。耍了一会儿,有一个玩具掉到了地上,星星便扶着床边蹲下去捡。把玩具捡到手后,她就艰难地想站起来。她“嗝嗝”地憋足气,然后使劲往上站,终于冲破了极限,她站起来了。我们发现后,都很兴奋。于是,我们就把星星抱到屋子中央蹲着,再在她的旁边放一只小凳,李雪莹在星星的后面保护着。
“星星,起来!星星,起来!”我们一起向星星欢呼。
星星听懂了我们的话,她双手抓住凳子慢慢地站了起来。我们让星星反复从蹲着的姿势站立起来,一连续做了五、六次,星星都成功了。看来,星星的腿力和控制力早就够了,只是我们的要求稍稍滞后了。
这从后面星星“走路”的表现也可以看出来。仅仅一两周的时间,星星已经可以大步“走路”了。在星星10个月的时候,我们给她买有一辆三轮车,在三轮车的后面有一个用来推车的架子,现在李雪莹在前面掌握着龙头的方向,星星扶着车架可以大步大步地推着三轮车往前走了,其行走速度简直让人吃惊。我和星星推车的时候,感到她的力气很大,我必须一直向后压着,不然,任由星星自己推,她就可能因为车速过快而扑倒,这说明星星已经完全具备了独立行走所需要的脚劲了。
现在,星星已经能够不需要任何东西的扶助而独立站立着了,但她还不敢举足走路。她每次站着的时候我们都鼓励她往前走,并在前面不远处迎接她,但星星只是可怜巴巴地伸出一只小手让我们去扶她。我想,只要星星克服了走路的恐惧,她马上就可以真正走路了。
现在星星已经能够比较容易地跟读有三个音节的词了。现在“奶奶”、“妈妈”经常是挂在星星的嘴边,但星星喊其他人的名字时总要别人提醒,比如,大人说喊“爸爸”,她就喊“爸爸”,大人不提醒,她就想不起来该怎样喊了。
有一天,我和李雪莹讨论了一下星星读幼儿园的事,按李雪莹的想法,星星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后,就马上把她送到幼儿园去。她认为星星到幼儿园去,能够过上一种集体生活,性格才会活泼开朗。如果呆在家里,缺乏和小朋友之间的交际,性格有可能变得内向。但我认为,性格到底如何发展和去不去上幼儿园并没有必然联系。谁说在家里就不能和外界交往,实际上许多时间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