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的根本利益”这个提法;若有比较具体的条文细则来加以阐明;或有法律传统
中的经典判例作为参照凭据;那么这个提法也可以被诠释到相当明确的程度
。但如
果缺乏或「割离”了诸如此类的诠释基础;那么这种提法就无非是浮词虚语吧
了。(这类浮词虚语所表达的「概念”
;正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马库沙等人当做法宝的
「流动概念”。)
用浮词虚语(或「流动概念”
)来制订宪法律令;容易造成「人们一方面无法无天
;
一方面噤若寒蝉”的怪局面
。无法无天;是由于法律条文弹性太大;没有明确轨则限
定。噤若寒蝉;也是由于法律条文弹性太大;人们无所适从;动辄得咎;多讲多做多错;
不讲不做不错;最好还是消极怠慢;最终则是一潭死水。
(4)一般语意虚浮的学说;既非正确亦非错误;而是称不上正确不正确、错误不错
误(许多人不知道这个极端重要的分别)。这种学说是无法被确实应用的。有用的理
论能指导实践;使人尽量避免犯错;使人无须盲目摸索。比方登月之举;即靠科学理
论的确实应用。尽管那太空人「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
;没有先例可资借鉴”;但他
不用在漆黑一片的太空中「摸索摸索”。太空飞行不是太空摸索;太空人不是摸到
月球上去的。倘若我们采用某种学说来指导实践;实际上却只能倚靠自己去摸索;
那不啻表明该学说无用而已。有的人将虚浮性与普遍性混淆;将虚浮的学说等同于
普遍真理。当他们发觉这种「真理”无法落实应用时;就视之为「普遍真理与具体
情况相结合”时的必然现象。其实这是严重的误解。一种学说要是没有可能应用;
那无异证明该学说不是普遍真理吧了;因为普遍真理之为普遍真理;恰恰在于对一
切有关的具体情况都普遍适用。
上述那类学说一旦被奉为整个社会的「指导思想”
;就很可能导致诉诸强权而不
是诉诸理性的行为心态;其表现为:不问客观是非;只问最新形势;人人都要「紧跟形
势”;人人唯恐「落后于形势”
。此中原因;乃由于谁有权谁就有解释权;谁有解释权
谁就有「最高真理”;结果;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弹才是检验真理的标
准。'注'20
【附笔:在这样的形势中;当某一派以正统自居时;其他派可有什么对策呢?就语
意虚浮的学说而论;谁得势谁是正统;谁失势谁是异端;那是天经地义;没有任何人
有坚强的理据去解释自己对该学说的解释为唯一正确的解释
。既如此;甘奉对方为
正统;斯为下策。然则中策上策呢?自立为正统;斯为中策。让那个「统”名存实亡
;或
者干脆超越那个「统”
;斯为最上策。正如法国作家莫洛亚所言:「有的政党领袖准
备为学理或主义而牺牲国家;但真正的领袖却说:‘去他的主义;拯救国家要紧。’”】
(B) 语意错乱
语意暧昧的程度达至全无意义之极端;达至语无伦次、不知所云的地步时;让我们
称之为「语意错乱”。
语意错乱的言辞之所以会被「生产”出来
;也许是由于生产者要伪装高深;也许
是由于在生产过程之中没有想过没有「想”的习惯;也许是由于错乱的思想用
错乱的言辞来宣泄就会有一种错乱的快感。且不管其「生产”的原因;这种言辞我
们就算以最大的同情也终是无法了解的。同情的了解到此而穷。反覆诵读最多只能
使你对它产生一种混混沌沌的「了解的幻觉”
。了解的幻觉不是了解。上穷碧落下
黄泉;在任何地方
(包括在这种言辞里)你都发现不到它有什么意义的。这种言辞通常一无是处除
了用来举例:举例表明什么东西除了用来举例就一无是处。
从一系列叫做《哲学日记》的文章里
;可随手拾得一大堆这种例子。底下举出其中
的一斑:
「惟其是真正虚幻的; 才是一种真实。。 。 道德即人存〔在〕中之一种‘不可能’
之可能。即虚幻的真实。。。。。。如以‘这里’来说
;‘那里’也许就是一种‘真实’的虚
幻; 否则我们就必会掉在‘这里’之虚幻之真实中了
。。 。 惟其不可能; 即人之惟一
可能。 。 我一定要将表达中之
a =a 击溃; 因为只有道德中才有真正之
a =a 。而击
溃表达中之形式的
a =a ; 即恢复真正的道德。”「不完整; 即关系。表达; 即不完整。
存在则否。但表达中的存在;仍为不完整;即关系; 即对所有关系之关系。。 。 一切数
均可化约为
1 、2 、3 。。。。。。。任何一物均为
1 。任何一物之自否均为
2 但一物之自
体不能表; 否定为不能推演; 是以任何一物或
1 ; 必自
3 始。”「堕落就是一种以
不可能为一种扭曲可能之不可能。 。 惟一使不可能成为不可能; 然后以一种同一
之真实性; 而呈现一种正面可能之不可能。其实这就是人之惟一可能;即近似可
能”'注'21。
略按:(一)不必吞下整个臭蛋才知其为臭;也不必读完上面整段引文才知其为不
可卒读。(二)以为读者都是不正常的;这本身就是一种不正常的想法。(三)伪装高深;
适足以暴露浅薄。(四)最后一点不妨随口吐出一番胡言乱语来「表达”
(虽是胡诌;
恐怕仍比上面的引文可解一些)惟其是真正虚伪的;才是一种真诚。痛苦即梦呓之
中的一种不梦不呓的梦呓;即癫狂的梦呓。惟其不正常;即人之唯一正常。我一定要
将算术的
2>1 击溃;因为只有道德中才有真正的
2>1。而击溃算术的
2>1;即重
建真正的道德。缺憾;即超关系。语意残废;即缺憾。变态则否。但虚假中的变态;仍为
变态;即概念错乱;即对所有超关系之超关系。一切精神分裂皆分裂为
1、2、3。任何
白痴均为
1。任何白痴之自恋均为
2。但白痴之自恋不能表;自虐为不能推演;是以任
何白痴或
1;必自
3 位一体始。这种堕落之可能之真实之不可能之扭曲之可能之深
度之不可能之虚妄之可能之绝顶之不可能之脑袋之无能;怎么可能?
第Ⅱ类语害: 言辞空废
上文论述过没有意义的言辞;现在讨论没有信息内容的言辞。
一、重言句与信息内容
试比较下面两个句子:
P :西湖的水里有鱼
Q :西湖的水里有鱼或者没有鱼
这两个句子都是真确的'注'22。要判定
P 的真确性时;我们必须考察相关的经验
事实。像
P 这种「必须考察经验事实才能判定其为真”的语句;叫做「经验真句”
(empirical truth)。另一方面;要判定
Q 的真确性时;却无须对经验事实进行研究调
查;我们只须了解
Q 的意思(或说是知道有关语辞的用法)就足以判定
Q 是真确
的。像
Q 这种「只须了解其意思就足以判定其为真”的句子;叫做「重言句”
(tautology)。'注'23
例如「凡王老五皆未婚”、「所有狗都是犬”等等断言
;与
Q 相似;均为重言句。要
判定「凡王老五皆未婚”这个说法为真;是无须把王老五请来检查一番的;我们
只消知道有关语辞的用法;譬如知道「王老五”一词是用来指称未婚汉的
;那就足
以判定这个说法为真。同样;要判定「所有狗都是犬”的真确性
;也不必冒着「被咬
之险”去检验各式狗类包括老虎狗、沙皮狗、傻狗、疯狗;但不包括热狗我们
只消了解有关语辞的意思;就可判定那是一个真确的陈述。其他如「三角形有三只
角”、「一切物体都占空间”、「如果你参加了我的葬礼;我大概就不能参加你的葬
礼了”。。。。。。稍加分析;便可看出都是重言句。
尽管重言句与经验真句都是真确的;不过其为真确却有不同的特性。以
P、Q 为例
来说明。P在事实上是真的;但不是必然地真;因为;虽然西湖的水里事实上有鱼存
在;但总有可能是没有鱼的(我们不能否定「西湖的水里没有鱼”这一逻辑可能性
)
与此不同;Q 是必然地真的;即在所有可能的情况下都能成立;因为;无论西湖的水
里有没有鱼;「西湖的水里有鱼或者没有鱼”这句话都是真的。
要注意的是;P尽管没有必然性;但有信息内容。所谓有信息内容;就是对经验事物
的状况有所描述'注'24。反之;Q 虽有必然性;但却没有信息内容;即是对经验事物
的状况无所描述正由于
Q 在所有可能的情况下都成立;因此并没有描述任何特
定的情况:我们无法从「西湖的水里有鱼或者没有鱼”去推断西湖的水里到底有
没有鱼。
大体而言;经验真句并无必然性'注'25;但有某种「补偿”
;其补偿就是「有信息内
容”。相反;重言句有必然性;可是要付出某种「代价”;其代价就是「没有信息内
容”。(按:「没有信息内容”不等于「没有意义”。比如
Q 就有相当清晰的意义;
然而没有信息内容。)
重言句缺乏信息内容;这是不是一种弊病呢?(a)重言句如果不是当做经验事实的
陈述而被提出来;则「缺乏信息内容”并不是它的弊病
。(b)重言句要是当做经验事
实的陈述而被提出来;那么「缺乏信息内容”就构成它的弊病了
。下文对(a)(b)雨点
加以阐明。
(a)在纯数学中;可以证明许多命题或定理都是重言句'注'26。比方说;当「2 ”被界
定为「
1+1”时;「1+1=2”就是重言句
。这个重言句等于说:「1+1=1+1”。纯数
学里的这种重言句不是当做经验事实的陈述而被提出来的;经验事实不能用来印
证或否证这种语句。纵使
1 只羊「加”
1 只狼等于
1只狼;这残酷的经验事实并不
能用来否证「1+1=2 ”。另一方面; 就算能用两个
2 0 岁的情人去「代换”一个
4 0 岁的太
太;这令人鼓舞的事情也不能用来印证「
2 0 +2 0 =4 0 ”。诸如此类的数学命题;
可用来作演算的工具而不是用来描述经验事物的
。既然如此;这类重言句虽对经验
事物无所描述;但那显然不能算做弊病。'注'27
(b)不过;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