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发泄完毕后,请把信烧毁,不要将它邮寄出去。写信使你得到了发泄,你会体会到一种巨大的轻松感。更重要的是,感情的发泄使你不再需要向他人倾吐了。有时需要写上两遍,甚至三遍才能将淤积在心中的烦恼发泄干净。当你一吐为快后,你会发现自己再也不想去考虑那些使你不愉快的事情,更不愿和他人谈起这件事了。
2.转移法
试试转移法,你先要记住,在你生气或者完全失去理智的时候,千万不要做出任何决定。对物不对人,对事不对人,也是息怒之道。有些人在自己要发脾气时,赶紧离开这个〃典型环境〃,想一想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或者把自己关起来,闭目养神,在寂静中灭掉怒气之火,〃惟有知道什么是孤独的人才真正懂得息怒〃。或者拼命地工作、活动,转移注意力;或者说几句笑话,让笑声淡化怒气,减轻情绪上的压力;或者伏案疾书,让愤怒之情化作诗文……
3.建立固定的条件反射,用理智战胜怒火
民族英雄林则徐,脾气暴躁,有几次差点因发脾气误了大事。他奉命到虎门禁烟前后,为了不因怒气误事,特意在自己的居室和〃办公室〃里贴上〃制怒〃的条幅。每当要发脾气时,一看到这两个大字,便如同听到了无声的命令,也就慢慢心平气和、三思而行了。这样用某种方式提醒自己的方法,也不失为息怒的妙方。
使用键盘〃←〃“ →”键翻页,更方便你的阅读
本书由过河卒上传于世界工厂网
欢迎您访问世界工厂下载频道下载自己喜欢的电子书
使用键盘〃←〃“ →”键翻页,更方便你的阅读
做人做事有门道
第69节:第八章 怒上心头,一忍为高(2)
日常生活中,当你被激怒时,千万不要轻易发火。谁若轻易地做了怒气的俘虏,谁的生活就会倾斜,谁就可能成为愚蠢与后悔的人。记住:怒上心头,一忍为高。
□ 不要压抑,但也不要冲动
有人将人们那种一触而发的爆发性情绪比做是圈在牢笼中的猛虎,一旦放出去危害是难以估量的。
举例来说,如果你曾给人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同时却又允许自己越过界限,去大叫大嚷,去对人怒目相向,甚至做一些连你自己也要后悔的事情,这样一来,又有那样一个〃你〃被别人记住了,你好不容易赢得的积极印象就可毁于一旦。而每次出现诸如此类的爆发,你就得花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把它补偿回来。
假想你穿了一身刚买的时装在街上行走,忽然一辆汽车从你身边擦身而过,溅了你一身肮脏的积水,还险些把你撞倒,而司机却头也不回地扬长而去,这时你脸色发白,微微颤抖,额头冒汗,心跳加速,满脸怒容,你简直想把那家伙杀了。
如果你的想法比较宽容:〃也许那个人没看见我,或者发生紧急事情要赶时间。〃这里你的善意克制了怒气,起码你宽大的心胸联想到多种可能性,怒气也就无从勃发。亚里士多德说,人只应有适度的怒气。的确,愤怒是很容易失控的。富兰克林也说:〃任何发怒多是有理由的,只是很少是教人信服的理由。〃
平息怒气的常见方法是:独处以便让怒气冷却,此外,深呼吸或放松肌肉等松懈的方式也对息怒很有帮助,可能是因为这可以使身体从愤怒的高度警戒状态改变过来,也可能是因为注意力可从愤怒的原因转移开去。
但如果你的冷却期间不断思索引发愤怒的事件,就达不到冷却效果。因为每一线思维都是一条导火线。转移注意力的根本意义就是让你暂停与愤怒有关的思考。多数转移注意力的活动都有助于平息怒火,诸如看电视电影、阅读等,但疯狂采购或大吃大喝则没什么效果,因为你在逛街或狂饮暴食时可能仍在思索引发愤怒的事件。
有些人认为发泄怒气不失为处理愤怒的好方法,一般的说法就是〃心理会爽快一点〃。事实上这对平息怒火效果微乎其微(因为愤怒本身的特殊激昂感,发泄者可能会一时觉得爽快)。在某些情绪下发泄或许可能达到出气的效果,直接发泄在愤怒的对象身上,让你重新取回掌控权或觉得正义得以伸张,或是给予对方〃适度的惩戒〃,使其幡然悔悟而又不会对你施以报复。然而,怒火一发足以燎原,这些条件说来容易,做起来难上加难。
发泄怒气是冷却怒火最糟糕的方式,发作时常会使情绪中枢火上添油,结果只是更加愤怒,或使愤怒的情绪更加延长。比较有效的方式是先冷却一段时间,然后以具有建设性的态度与对方面对面找出解决方案。有人问西藏高僧应如何处理愤怒,他的回答是〃不要压抑,但也不要冲动〃。
□ 不让怒火烧昏头脑
有些人性子急,非常容易发火,搞得大家都不愿理他,他却感到莫名其妙。因此,不论你有多高的地位、多好的人际关系,都不能随便发火。要记住:多年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往往会在一把怒火中烧得干干净净。
要学会制怒。被人误会了,不要大光其火,而要以平静的心态仔细回忆事情的来龙去脉,弄清楚发生误会的原因,再决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予以澄清。这里特别要提醒的是,被人误会确实是让人生气的事,但要努力平抑怒火。因怒而不能解释清楚,出了大乱,酿成悲剧也说不定。
《三国演义》中,关云长大意失荆州,兵败身死,刘备、张飞便怒不可遏,举大兵向东吴问罪。谁料想,未曾出师,张飞因为造白战袍之事,重责部属,范疆、张达两人由惧生恨,割了张飞的脑袋。刘备更是〃悲〃从心头起,怒向胆边生,不顾诸葛亮等人的苦苦劝阻,亲自统率大军征讨东吴,为两个义弟报仇。但报仇心切,筹划不当,被东吴大将陆逊烧了个大败西归。刘备悲愤愧悔,病卧床榻,最终落个白帝托孤,身死灯灭。
使用键盘〃←〃“ →”键翻页,更方便你的阅读
本书由过河卒上传于世界工厂网
欢迎您访问世界工厂下载频道下载自己喜欢的电子书
使用键盘〃←〃“ →”键翻页,更方便你的阅读
做人做事有门道
第70节:第八章 怒上心头,一忍为高(3)
而同是《三国演义》中,司马懿则恰恰相反,〃率华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魏蜀两军对阵五丈原,诸葛亮极欲速战,而司马懿则分析当时形势是蜀军劳师伐远,粮草必然不足,不宜速战。于是,即使诸葛亮用激将法,给他送来女人的衣服、首饰嘲弄他,他也置之不理,忍辱不攻,最终诸葛亮的激将法没有发挥任何作用。
制住怒火,能让你冷静地分析问题,查清原因,有效地解决问题,化解怨恨。
□ 控制你的情绪
美国一位来自伊利诺州的议员康农在初上任时就受到了另一位代表的嘲笑:〃这位从伊利诺州来的先生口袋里恐怕还装着燕麦呢!〃
这句话的意思是讽刺他还没有挣脱农夫的气息。虽然这种嘲笑使他非常难堪,但也确有其事。这时康农并没有让自己的情绪失控,而是从容不迫地答道:〃我不仅在口袋里装有燕麦,而且头发里还藏着草屑。我是西部人,难免有些乡村气,可是我们的燕麦和草屑,却能生长出最好的苗来。〃
康农并没有恼羞成怒,而是很好地控制了自己的情绪,并且就对方的话〃顺水推舟〃,作了绝妙的回答,不仅自身没有受到损失,反而使他从此闻名于全国,被人们恭敬地称为〃伊利诺州最好的草屑议员〃。
有的人在与人合作中听不得半点〃逆耳之言〃,只要别人的言词稍有不恭,不是大发雷霆就是极力辩解,其实这样做是不明智的。这不仅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反而会让人觉得你不易相处。采取虚心、随和的态度将使你与他人的合作更加愉快。
我们在与人相处时,不可能事事都一帆风顺,不可能要每个人都对我们笑脸相迎。有时候,我们也会受到他人的误解,甚至嘲笑或轻蔑。这时,如果我们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就会造成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将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当我们遇到意外的沟通情景时,就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轻易发怒只会造成反效果。
凡是允许其情绪控制其行动的人,都是弱者,真正的强者会迫使自己控制情绪。一个人受了嘲笑或轻蔑,不应该窘态毕露,无地自容。如果对方的嘲笑中确有其事,就应该勇敢地承认,这样对你不仅没有损害反而大有裨益;如果对方只是横加侮辱,且毫无事实根据,那么这些对你也是毫无损失的,你尽可置之不理,这样会益发显现出你的人格魅力。
能否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取决于一个人的气度、涵养、胸怀、毅力。历史上和现实中气度恢弘、心胸博大的人都能做到有事断然、无事超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正如一位诗人所说:忧伤来了又去了,惟我内心的平静常在。
□ 宰相肚里能撑船
性情急躁的人,最大的特点是容易兴奋,容易发怒,自我控制力差,动不动就发火,甚至不惜与人争斗。怎样同这种人相处呢?且听下边两则故事。
据说,歌德有一天在公园里散步时,迎面碰到一位曾经对他的作品提出尖锐批评的批评家。那批评家性情急躁,对歌德很不礼貌,劈头就嚷:〃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歌德面对着这样的不善,则冷静而宽宏地说:〃而我则正相反!〃边说边满脸堆笑地让在一旁,避免了一场无谓的争吵。批评家自讨没趣,尴尬地〃悻悻〃而去。
首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范特霍夫,提出碳原子新理论之后,遭到德国有机化学家哈曼·柯尔比的强烈反对。范特霍夫当众表示:〃柯尔比老先生的宏论,从头到尾没有推翻我研究出来的铁一般的事实。〃柯尔比听到此话,怒气冲天,不远千里赶到荷兰找范特霍夫辩论。当柯尔比怒气冲冲踏进范特霍夫的办公室时,范特霍夫热情地接待,冷静而谦逊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结果使柯尔比消除了误解。两位科学家从此〃化敌为友〃,欣然携手合作。
这两则故事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