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过河卒上传于世界工厂网
欢迎您访问世界工厂下载频道下载自己喜欢的电子书
使用键盘〃←〃“ →”键翻页,更方便你的阅读
做人做事有门道
第84节:第十章 凿壁借光,善用外力(3)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为了一点,乡音是很特殊但又普通的一种声音,而它在处理老乡关系上却起着异常重要的作用。
清朝末代的大太监李莲英的发迹可以说正是运用了此种技巧。在封建社会,很多贫苦人家的子弟,为生活所迫,只好到宫里当太监,过着屈辱的生活。但李莲英却是与众不同,他进宫当太监是为了追求荣华富贵,出人头地,毕竟,在过去的历史中,太监专权、富可敌国的例子不在少数。
可在当时,有这种目的的并不只有李莲英一个人,若没有一点关系的还真进不去。
李莲英出身贫苦,个子瘦小,若以当时清朝宫廷太监的标准来衡量,他是根本不够资格的。可一次偶然的机会,李莲英听说在宫廷中有一个太监是他老乡,且是同一村的。于是,李莲英大胆地去找了这个老乡。
李莲英当时很穷,没有钱买东西去送礼。他知道这位老乡很重乡情,但怎样做才能引起老乡的注意却一直在困扰着他。
终于,他想出了一个办法,一天他瞅准了正是这位老乡出来当值时,他才去报名,然后用一口地道的家乡话说出了自己的姓名与籍贯。李莲英的这位老乡听了这声音,身体不由抖了一下,遂抬头看了看眼前的这位小老乡,心里暗暗记了下来。
后来,在这位老乡的帮助下,李莲英做了慈禧太后梳头屋里的太监,以梳得一头好发型深得慈禧宠爱,最后成了慈禧太后面前的大红人。
李莲英只说了几句话,就博取了对方的注意与好感,但要注意的是,这几句话是家乡话,是乡音,而对方也恰巧是同乡人,且又同处异乡,在这种情况下,李莲英轻而易举地争到了一个名额就不足为奇了。
用家乡话做见面礼,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它不需要物质上的东西。在这里,有一点是相当重要的,那就是运用这种方法的场合,最好是在异乡,因为在异乡才会有恋乡情绪,才会〃爱乡及人〃,这时再来个〃他乡遇老乡〃,哪有不欣喜之理。对方离乡愈久,离乡愈远,心中的那份情就愈沉、愈深,因此,越是这种情况,越要运用〃乡音〃这种技巧,你就会得到老乡所给你的种种好处。另外,还有一种场合一定要注意,那就是在一定的公共场合与交际场合上。在这些场合中,一般是较为正式的,都有正式的社交礼仪与社交技巧,这时就尽量少用〃乡音〃去找老乡,希望对方引起共鸣。其实,这样经常会弄巧成拙,正式场合中满口方言,不是你老乡的会诧异地看着你,从心底产生一种不自主的排斥感;而就是你的老乡,也会在心里认为你缺乏教养、举止不文明或〃丢面子〃,更别说老乡在这个时候附和你,从心里感到欣喜异常了。
总之,在老乡关系中,〃乡音〃会引起对方的思乡之情、恋乡之绪,各地的方言是各地的语言特色,犹如〃山东一般是大汉〃的俗语,只要你一张口,从你的口音与言语上就能分辨出你是哪个〃乡〃的。因此,恰当运用〃乡音〃这个技巧,在处理起老乡关系上,你就会得心应手。
□ 借棵大树暂寄身
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单靠自己一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在力量不强大时,就要善于借助他方的力量,扛起有名望或有实力一方的大旗,寄人篱下,寻找大靠山。在他方的大树下面开辟一片新天地,这不仅仅是谋略,也是一种成功经验的智慧产物。
公元617年5月,一直处在韬光养晦中的隋朝太原留守李渊,见时机成熟,毅然起兵反隋。
当时东、西厥再度强盛,太原又地处突厥骑兵经常出没袭扰的地方,为解除后顾之忧,李渊亲自用十分卑躬的口气给突厥写信求和,又以厚礼相赠,希望得到援助。突厥始毕可汗却回答说,李渊必须自立为天子,突厥才会派兵援助。
眼看强大的突厥希望李渊成为天子,李渊属下将士包括文臣谋士,无不欢呼雀跃,纷纷劝谏李渊赶快做把龙椅,登上皇位。李渊当然也做称帝的美梦。但此时,他却异常冷静,考虑得深远。
根据当时的局势来看,全国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他们大多打着明确的推翻隋王朝的政治旗帜,使饱受隋炀帝横征暴敛的穷困百姓趋之若鹜,农民军声势迅速壮大。李渊当然也想取代隋炀帝,但他考虑自己还不是农民起义军,因为他所要依靠的对象主要是新兴的贵族、官僚和豪强势力。这股势力中的人与农民不一样,他们具有浓厚的〃忠君〃意识,他们只反对某一个皇帝,只想用一个〃明主贤君〃去代替当朝的〃暴君昏君〃而已,绝不容许有人推翻整个政治制度。当时隋王朝行将没落,中央集权名存实亡,而地方贵族、官吏则拥兵自重,具有很大的实力,他们为确保自己割据一方的地位而控制着武装力量,无论在武器装备还是在战斗方面,并不亚于朝廷的正规部队,手持锄头、竹竿而又分散的农民力量是无论如何也无法与其相比的。
使用键盘〃←〃“ →”键翻页,更方便你的阅读
本书由过河卒上传于世界工厂网
欢迎您访问世界工厂下载频道下载自己喜欢的电子书
使用键盘〃←〃“ →”键翻页,更方便你的阅读
做人做事有门道
第85节:第十章 凿壁借光,善用外力(4)
再者,从隋炀帝前不久镇压杨玄感反兵之迅速、果断和残忍来看,杨广对于贵族阶层的叛乱更为深恶痛绝。隋朝虽行将就木,但它毕竟是一国之政权所在,如果隋炀帝集中力量来剿灭李渊,那么此时此刻恐怕有十个李渊也是难逃灭顶之灾……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李渊否决了部下的建议,不仅没有自立,反而打出了〃尊隋〃的旗号,尊隋炀帝为太上皇,立留守关中的杨广之孙代王杨侑为新皇帝,并移檄郡县,改变旗帜。这样,在突厥方面看来,李渊声势浩大,马上便要自立,自己的建议已被采纳,也就不再随意侵扰,并有条件地给予支持。而隋朝当权者,当然怀疑李渊身藏野心,但他竟打着尊隋的旗号。现在明目张胆地推翻隋朝政权的农民军比比皆是,这些都无力对付,哪还能专力去攻李渊?因此,除了做一些少量的防御布置外,一时从未对李渊发起过主动的攻击围剿,李渊便乘机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壮大起来。
更重要的是,李渊的尊隋旗帜迎合了〃忠君〃思想浓厚的贵族士大夫阶层。而且李渊新立代王杨侑为帝,在这批人看来,朝廷官僚便有一次大换班的过程,对他们来说,则是一次难得的升官发财的机会。谁先加入李渊部队,谁便会抢到更好更多的先机。于是,众多手握精兵的贵族士大夫们纷纷投入李渊部下。李渊的实力急剧强大起来。
当然,李渊〃尊隋〃毕竟是个权宜之计,他只把隋朝当做一棵正在快速腐朽的大树。当自己刚刚破土、尚为幼苗之时,机敏地把苗根一下扎在这棵大树之上,饱吸树中水分养料,又借大树遮挡雨,甚至让大树误认为这棵小苗乃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而加以悉心保护,李渊从而获得迅速壮大的有利条件。而等到时过境迁,李渊便一脚蹬开隋朝这截烂木头,建立唐王朝,自己去赢得更为广大的民众之心。
借棵大树暂寄身。唐军借此办法迅速地从幼小变成了强大,李渊用计何其妙也!
□ 借刀杀人不见血
汉文帝时,袁盎和晁错一向合不来。只要晁错在座,袁盎总是回避,袁盎在座,晁错也总是回避。两人从不同堂讲话。汉景帝即位,晁错被任命为御史大夫。他派遣官吏调查得知,袁盎曾私自接受吴王刘濞的钱财,于是向景帝报告。景帝便把袁盎免官为庶人。
吴、楚等诸侯王发动叛乱。晁错又乘机想置袁盎于死地,他对丞史说:〃袁盎接受了吴王不少钱财,专门为他们辩护,说他们不会造反。现在,吴、楚都已经造起反来,还有什么可说的?应该把袁盎抓来审问,察知他的阴谋。〃
丞史却说:〃吴、楚当初还没有造反时,要是处置袁盎,或许还能阻止他们造反。现在都已经反了,再去处置袁盎已经没什么用处了。再说,袁盎好歹也是个大夫,不见得会有什么阴谋。〃把晁错给挡了回去。
晁错正在犹豫不决时,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袁盎。袁盎心里很紧张,心想:好你个晁错,你一次又一次和我过不去,现在又要加害于我,我也不能坐以待毙。他连夜找到窦婴,商量这件事该怎么办?窦婴曾位列三公,是朝中重臣。不久前就因为吴、楚之事被免官在家,他对晁错早就恨之入骨。现在袁盎找上门来,他便如此这般地给袁盎谋划了一番。
窦婴虽说已免官,地位、影响还在,他将此事直接向汉景帝奏报,意思是说,吴、楚之所以造反,其原因袁盎最清楚,可召他上朝。袁盎上朝时一看不觉一惊,原来晁错也在。他只得与景帝虚与周旋,只说〃吴王既可铸钱,又可煮海水制盐,这么富足,怎么会造反呢?〃还说他有计谋,可以退吴、楚兵乱。景帝紧追不放,忙问何计。袁盎说:〃军机不可泄露,不便让人听到。〃景帝只得把左右屏去,晁错无奈,只得悻悻离去。
袁盎四顾无人,便低声对景帝说:〃臣听说吴、楚连谋,彼此书信来往,无非是为了封地之事。偏偏出了个晁错,提议要削掉藩王之地,对其造成威胁,他们造反是冲着晁错而来。只要陛下将晁错处斩,赦免吴、楚各王,归还故地,他们定会罢兵谢罪,安然无事。要是这样;还用得着派兵征伐么?〃
使用键盘〃←〃“ →”键翻页,更方便你的阅读
本书由过河卒上传于世界工厂网
欢迎您访问世界工厂下载频道下载自己喜欢的电子书
使用键盘〃←〃“ →”键翻页,更方便你的阅读
做人做事有门道
第86节:第十章 凿壁借光,善用外力(5)
景帝心里清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