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当众宣布寻死的结果;只要不是白痴都能想象得到。嘉德宫里的宫女侍丛;怎么肯、又怎么敢让主人在自己眼皮底下死掉!所有的人都拼了命地去阻止邓绥。正在又扯又拉乱成一锅粥的时候;宫女赵玉灵机一动;假说方才又有人从皇帝的章德宫里带出信来;说皇上已经转危为安;眼看病愈有望了。邓绥听了;觉得自己和家族也将要转危为安;自然也就立刻放下了手里的毒药。
赵玉的嘴倒还真有些灵验;第二天;和帝果然咸鱼翻生;霍然痊愈。没有哪家人会愿意束手待毙;经过了这样一场大惊吓;邓氏家族自然加快了夺取后位的步伐;而阴皇后不合时宜的大嘴巴也帮了邓家的忙:所有的事情;都毫厘不爽地被汇报给了和帝;阴皇后的毒辣和邓贵人的可怜;让和帝的精神大受刺激。他再也不顾虑什么旧情亲谊;终于下定了废后的决心。事实上;从废后计划的实施速度来看;只怕真正的主谋正是和帝本人。
计划很快就付诸行动。而阴皇后却仍然蒙懂无知;她的外祖母邓硃仍然象平常那样时时入宫探视;和外孙女儿一起咒骂邓绥和自己的娘家邓氏家族(邓硃算起来是邓绥的姑妈)。说起来;小阴皇后确实是不得不废了;她实在是已经丧失了理智;若是让她成为未来太后;还不知要闯下多大祸来!
然而;和帝废后的程序;却血腥得超乎想象。
就在和帝病愈后仅仅几个月;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四月;忽然有人向皇帝告发;说阴皇后与外祖母邓硃合谋;欲行巫蛊;对皇帝不利。能探听到这样秘密的消息又能顺利告发的人;绝非等闲之辈;然而其姓名居然不载于史册;实在是可惜。总之;这个消息当然立即得到了和帝的高度重视;他派出中常侍张慎、尚书陈褒;要求严查到底。
追查的过程果然严格;就连告发者没有提到的阴家其它成员也统统被捉拿;而且严刑拷问。这些养尊处优惯了的公子小姐虽然受不了苦刑;但也都知道事关重大;一旦画押就是家族的灭顶之灾;更何况这事可能根本就没有;想招也无从招起?然而钦差大臣们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因为不肯〃认罪〃;邓硃的儿子邓奉邓毅、阴皇后的弟弟阴辅都被活活拷打至死。
反正都是死;还不如求个痛快的。一场血肉横飞之后;案情果然有了〃突破〃。不知是哪位熬刑不过的皇亲国戚终于开口:阴皇后通同阴氏家族;对皇帝施行巫蛊属实。
有了这样的如山铁证;和帝废后就有了理直气壮的根据。当年六月;司徒鲁恭来到了阴皇后所住的长秋宫;收缴了她的玺绶;将她幽禁在冷宫〃桐宫〃中。
得到儿子拷死、女儿被废的消息;吴防侯阴纲万念俱灰;他不愿再接受更进一步的耻辱;当即自杀。他的另两个儿子阴轶阴敞连同邓硃的家属;被流放日南郡(今越南河内)比景县;其它的内外宗亲一律免官赶回老家新野去当老百姓。
做了七年皇后的小阴氏不能承受如此大的落差和家族覆没的惨痛;没过多久;她就在桐宫中死去了;大约只有二十多岁。被草草地埋葬在临平亭部。
阴氏家族和阴皇后的垮台;整件事的前后过程;与和帝庶母宋大贵人当年遭遇的〃生菟巫蛊案〃几乎如出一辙。看来和帝确实从历史中取得了不少经验。
阴氏家族和邓硃一家完蛋;对于邓绥以及邓氏家族中的绝大多数人来说;自然是一个好消息;不但保住了荣华富贵;更保住了身家性命;前途也极看好;所有的人都知道;下一位皇后肯定是邓绥无疑。然而两家人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那场瞒不过明眼人的巫蛊之狱;不能不使自幼浸润在儒家教育中的邓绥矛盾重重;这所有的一切虽然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但事过之后;她仍然认为自己在这样一场伤及亲眷的大狱之后正位中宫;无论如何也不是什么好名声。一向爱惜羽毛的邓绥为了不成为众矢之的、不让旁人非议自己;在阴氏被废后自称患上重病;避开众人的眼光;闭门不出。
然而和帝心意已决。当年十月辛卯;阴后被废不到百日的时候;和帝的册后诏书就下达了:〃皇后之尊;与朕同体;承宗庙;母天下;岂易哉!唯邓贵人德冠后庭;乃可当之。〃
经过几番推辞;邓绥终于在她21岁的时候;登上了东汉王朝皇后的位置。
无论那场巫蛊之狱有多少疑点让人诟病;邓绥在当上皇后之后的表现;确实让人们相信;她是比小阴氏更合格的皇后人选。
在邓绥做皇后之前;各郡国都四处搜刮珍奇宝物向后宫进贡;宫中也以奢华为风尚;百姓不知为此遭了多少罪。邓绥一即后位;就下令取消进贡珍玩的陋习。当然;郡国向帝后进贡是一种必须的礼节;不能完全禁绝;于是她定下规矩;岁贡只收纸墨;其它不能入宫。和帝想要给邓绥的亲人加官晋爵;她也多次恳请推辞;因此在和帝一朝;邓皇后的大哥邓骘只当了个小小的虎贲中郎将。
然而;永元十三年那场几乎夺去性命的大病;已经将和帝的健康催毁。还在青年的他连父亲章帝那样的寿数都熬不到了。就在邓绥当皇后的第三年、元兴元年(公元105)的冬天;她的丈夫和帝刘肇就死在了章德前殿;享年仅二十六周岁。似乎他能够从第一场大病中逃出来的唯一原因;只是老天要让他完成册立邓绥这项工作;如今任务完成;他也就可以撂挑子了。
二十四岁的邓绥成了寡妇;也成了东汉王朝的又一位太后。
要做太后;第一个前提就是得有儿皇帝。然而此时的和帝后宫中并没有一个皇子的身影。朝中的大臣们都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是好。新寡的邓绥却向公卿们宣布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和帝早有皇子;都养在民间。
原来;和帝前后有十余名皇子夭折;到后来他自己都开始疑心后宫中另有玄机;有人暗中加害自己的子嗣。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和帝养母窦太后及其家族的结局;很容易就联想得到;是不是有受恩于窦氏的宫人内监在其中担任了复仇的角色。但是猜测归猜测;深宫幽暗;怎样追查也查不出个所以然来。和帝终于不得不认输;放弃了追查。惹不起躲得起;往后再有皇子降生;就一律秘密抱出皇宫;寄养在民间。现在和帝死了;邓绥做为最清楚内情的人;立即派人从民间将皇子接回皇宫。
被接回来的皇子有两位;一个是八岁的刘胜;一个是刚满百日的刘隆。
按照儒家〃嫡长制〃的继承法则;刘胜是当然的小皇帝。只是这位皇子不知道怎么回事;从娘胎里就带来了毛病;而且还是〃痼疾〃。当然;真要坚持儒家礼仪的话;这根本就不成为问题。更何况朝臣们都认为;这个〃痼疾〃完全不影响他担任皇帝。——照这样推测;刘胜可能是有某种天生的外表缺陷;如兔唇枝指一类或腿脚残疾;绝不是后来晋王朝的司马衷先生那样的智力缺陷。
然而多年来一向表现得循规蹈矩、讲究儒家道义、淡泊名利的邓绥;在这个时候忽然变得让所有的人都不认识她了。——也许这才是真实的邓绥;更也许她从后宫中吸取了更多的经验教训。
在邓绥看来;刘胜已经八岁;无论如何都是自己养不亲的;只有襁褓中的刘隆;才有可能让自己象当年的马明德皇后那样;养出一个完全只认自己做母亲、认自己的家族做舅家的皇帝。于是;她做出了一个完全违背儒家和皇家习惯的决定:迎立少子刘隆为帝;八岁的哥哥刘胜被封为平原王。大概是有鉴于和帝从前屡次在宫中丧子的惨痛经验;更有可能是要牢牢看住朝中头号重臣的行动;她还增加了一项遭人非议的决策:让太傅张禹留宿禁宫;五天才许回家一次。
即使这样;邓绥仍然觉得不放心。
史书上这样形容邓绥的心思:〃太后以帝幼弱;远虑不虞〃。一个真正做母亲的人;空口白牙地怎么就会舍得想到儿子可能会早死呢;这不是咒儿子吗?更何况小儿子即使夭折;现成地就有一个年已八岁的哥哥在;立即补上就行;能有什么〃不虞〃?说白了;对于邓绥来说;〃不虞〃正是刘胜原本在情在理的即位之事。她不能让事情脱离自己的掌握。为了防止这样的意外;她要来一个双保险:万一刘隆当真又重蹈了十几个哥哥的覆辙;那么谁能继位?难道能让刘胜补上?自己已经否认了他一次;他重新做上皇帝并成年掌权后;他和他的亲信以及外戚家族是绝对会大行报复的。
延平元年(公元106)三月;按照惯例;在举行了和帝的葬礼之后;和帝的四个兄弟们:前废太子清河王刘庆、济北王刘寿、河间王刘开、常山王刘章;都要带着家眷返回各自的封国。然而就在他们打算起身的时候;邓太后宣布了一个让人们意外的命令:留下前废太子刘庆的长子、十三岁的刘诂。同时被留下的还有刘庆的王妃、刘祜的嫡母耿姬。
有了刘庆做后备;邓绥的第二道保险在四月也开始了:大哥邓骘从一个中级武将直接提拔为上蔡侯、车骑将军、待遇等同三公;成为百官之长并掌管兵权;弟弟黄门侍郎邓悝则顶上大哥的空缺为虎贲中郎将;与大哥上下呼应;另两位兄弟邓弘、邓阊都晋封为侍中;成为文官中的首领级人物。
当初邓绥做皇后的时候;主动推辞兄长升官机会的举动到这里已经真相大白:那全是做出来蒙骗皇帝的假象而已。
在她做皇后的时候还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和帝想要追封邓绥的父亲;三公之一的司空陈宠坚决反对。当时邓绥表现得十分谦恭柔婉;毫无怨言;和帝也仍然坚持追封了邓训。照说事情就应该到此为止。谁知邓绥早已记恨;等到她成为太后;陈家就算是晦气罩了顶。陈宠倒是死得早;他的儿子陈忠却没法摆脱困境。在邓绥摄政期间;无论他如何尽忠职守;都得不到晋升的机会;小鞋一穿就是十八年。
所有的准备都做到十足十;邓绥开始了自己名义上的太后、事实上的女皇生涯。
话说回来;除了在选择储君的问题上有私心杂念之外;邓绥实在是勤政爱民的;她的忧国忧民程度;远远超过历史上绝大多数的的男性君主。
六月初;听说有三十七个郡与封国大雨成灾;邓绥当即颁布诏书;削减太官、导官、尚方、内署的各种御用衣服车马、珍肴美味和各色奢靡富丽的用品。还下令除了供奉皇陵祠庙以外;不得使用精白米麦;自己以身作则;每日早晚只吃一次肉食。以往太官、汤官的固定费用每年将近二万万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