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学期,他去一家广告公司求职,那时他已经算是有基础了,年纪大些也敢讲话,就顺利地入职了。他被派到企划部,做企划总监助理,月薪2000元,终于能好好地养活自己了。那会儿他还在上学,为了保住这个月薪2000元的饭碗,只能瞒着公司说自己念的是在职续本,是啊,他的年龄很符合这个谎言啊。这样,他就可以灵活安排上班时间,每周有三四个半天,是可以回学校学习的。
在广告公司锻炼了半年多,他觉得自己应该也能试着做个小公司,还能经历更多的工作流程,就辞职了。从学校带上几个同学,一起开了个石头设计工作室,跑中关村什么的,求人家公司让他设计VI、包装盒,能做的就尽量做,每天到处找活儿。
现在很多同学常说,我在学校也有些社会实践经验,我在学生会做过什么什么,在校团委组织过什么什么,其实那都不是真正的社会。学校里的任何社团,出了岔子,总还有学校顶着,不会面临多么有风险的市场考验。只有把自己丢出去,才能真正得到市场实操的经验。
到了快毕业时,石头已经积累了信心,觉得自己未来找份工作,应该没有太大问题。他学的是装潢专业,当时面临两种选择:很火的装修行业和不太规范的广告行业。他想了想,觉得广告行业是可以把艺术和文学结合在一起的,自己要做个文化人,做广告至少能算半个文人,好,那就走广告这条路,而且,要去规范的大公司。
5。淘金的死了,卖锹的发了(2)
他给几家大的广告公司都投了简历,其中有一家是奥美。奥美通知他可以去面试,他很兴奋,因为这是一家很牛的广告公司,圈内人都曾经把奥美视为航母级别的。
他去面试,遇到了未曾想到的局面。面试官跟他说,以他的水平,很难直接进入公司,但有一个叫BF的总经理要出去自己创业了,问他愿不愿意跟着去。他也明白,自己已经二十六七了,没有很高的学历,英语又差,进外企大公司恐怕也没什么好结果,那就跟有经验的人一起去创业吧,他就答应了。
后来的事实证明,面试官没有判断错。石头是一个散漫的人,不懂得注意细节,公司第一次开会,每个人都会作会议记录,笔的位置、电脑电源的走线都有讲究,人家都有条不紊,他却一团乱。结果他就被老板当着所有人的面痛批一顿。会议结束后大家走了,他一个人还留在那儿,会议室黑着灯,同事回来看见问他怎么了,他说没事儿,自己想静静,其实是他觉得太丢人了。从此,他逼着自己,要改掉一些习惯,要按人家的规矩来。
他把那次的经历,视为对自己的第一次磨炼,他把公司整体的生存发展,也当做自己迅速成长的同步历练,什么事儿都跟着做,什么事儿都愿意争取去尝试,去训练自己的思考能力。慢慢地,他还学着为公司着想,公司派他去上海,让他离开北京这个非常熟悉的环境,他也领命了。
北京是个老北京,上海是个大上海,他在上海战斗了六七年。从客户总监,到后来中国区的副总,他说来到上海,自己其实是走了一条浓缩的路,在专业技术和全局思考这些方面发展,自己的工作血统才开始融入这个行业,这让他更清楚,培养一个良性的思维习惯特别重要。
在上海打拼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开始思考,是否可以有一个新尝试。什么尝试呢?很多人去淘金,淘得着的就赚了,淘不着的就死了,可卖铁锹的都赚钱了,淘金的都得用铁锹嘛。他做的是客户总监,那是不是可以转身成为一个执行顾问?不属于任何公司,但任何公司需要他的时候,他都可以凭借多年在广告公司为客户服务的经验,做一个管理者和经营者一体化的角色,这样时间上也可以自由很多。
从2000年到2003年,他做了三年执行顾问,在这个过程中,他又有了新的提升,思考组织行为、研究如何迅速提升公司形象,这些都使他得到了新的收获,也为日后的智立方做企业品牌营销顾问开启了思路。
石头因画画进入广告公司,因规范化的教育思考公司整体形象,因接触客户又开始思考品牌经营的方式,从而变成品牌营销的顾问。这个轨迹,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个很好的提醒。其实在工作中,我们不能只是一条线思考问题,一条线只能做好眼前事,在扎实做好工作的同时也要会思考。小时候学过的一个成语,叫触类旁通,就是告诉我们,思考要像织网一样,由点及面,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优势。
下页
6。被打回原形才能重新开始(1)
做品牌顾问,石头要扮演四个角色:
第一个角色是队员,重大案子他必须都得参与;
第二个角色是教练,要教好新的团队成员一块儿成长;
第三个角色是学者,得整理很多实例做成课件以便分享;
第四个角色是传教士,因为他认为,在劳资关系的背景下,得有一个人在团队中间分洒阳光、传达价值观。就像古代,真正让君王有信心治理国家的,其实不是君王自己,而是祭司。团队氛围融洽,大家开心,遇到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才会有忍耐,求同存异;团队气氛紧张,每个人都憋着火,遇到点儿小事儿就爆发了。这是他的又一次提升。
就在一切顺利的时候,后院起火了,让他只能中途下车。接下来要说到他的感情了,估计好多崇拜大叔的萝莉要来兴趣了。
到这个时候,石头一共经历过两段感情。
第一段,是他在读大学的时候,有天上课,他旁边的一个哥们儿跟他说,你看后边那个女孩笑起来好像个太阳啊。太土的形容了,是不是?别介意,20年前的大学生可能就那样看待异性。石头说,是挺好看的,你看上了?那哥们儿说,嗯,我看上了。可结果,那姑娘看上石头了,他只能跟那哥们儿说,不好意思,她跟我好上了。那哥们儿也没急眼,还宽慰他,肥水不流外人田嘛。哟,现实版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从大学到工作,两人好了四年,人家到了婚龄,但石头一穷二白,实在是什么也没有,女方家里从现实考虑,提出分手,石头咬着牙忍着痛地做有胸怀状,还请女方与新男友吃了顿饭。此后石头去了上海,去开拓自己新的梦想疆土了。
第二段,是他到上海后,公司有个下属喜欢他,但他知道兔子不吃窝边草,公司里不能有恋爱的事儿,就跟人家姑娘说,如果咱俩要好了,就有一个人一定要离开公司。后来石头给这个女孩安排了新的工作,两人的上海爱情故事也上演了。有天,他想了句自以为特别感人的话,跟对方说:虽然我不太会挣钱,可能也没多大出息,不过有一件事我能承诺你,但凡娶了你,我会用剩余的生命好好照顾你。唉!原来《裸婚时代》中刘易阳的话好多人说过啊!后来人家姑娘想出国留学,石头出资支持,结果人家嫁了老外。
感情受挫,家里也平生变故。母亲被查出患了结肠癌,必须立即手术。石头是个孝子,马上把所有在上海的东西都抛掉,回了北京。好在母亲体内的癌细胞还没扩散,手术很成功。术后住了三个月的院,石头给老人订了最好的病房,一天6000多元,他把自己挣的钱都交给医院了,终于陪着老人过了这一关。
母亲安康了,石头33岁了,回头看看,好像什么都经历过,又好像什么都没有了。他想,我该怎么重新开始?我要不要再回去从头做起?
下页
7。被打回原形才能重新开始(2)
email
当人真正开始思考,真正准备重新开始的时候,最初的一些梦想就会回来了。他想,自己是学美术的,可活到30多岁,却从没好好做过一天创意,就像一个学造桥的人,一辈子没有好好造过桥。33岁之前是为了讨生活,那从现在开始,是不是可以为自己的理想努把力了?
人生的戏剧性出现了,他绕了一大圈,又一次进入奥美的大门,33岁的杨石头要在奥美,讨一份创意的工作。
可他没法做美术了,广告已经进入电脑时代了,好多软件石头听都没听过,他只能去做文案的创意,拿着底层的薪水,靠着30多岁的年纪,用文字去打动客户。
进了公司,他部门的总监看着他说:“你就是杨石头啊?我听说过你,听说你很难管啊?自己开过公司,当过老板,连客户都敢指着鼻子骂,这个年纪还做文案,算了吧,你别干这个了,还是转回业务系统吧,正好,业务系统随便你折腾。”石头说,当时最让他难受的,还不是总监的这些话,而是集团的人力资源总监拍着他的肩膀说:“石头,做创意是要有天分的。”那个打击太大了,他伤心透了。
但他想,一定要忍住,做回业务就做回业务吧,他申请做BD,BD就是事业部总经理,公司有四大BD,基本上全是外籍,没有中国人,人家说你能行吗?石头说,你可以试试我。
他果然是一个不同寻常的BD,是奥美的李云龙,一个坏孩子,一个不按标准来的BD,他用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获得了同事和客户的信任。他说他其实就是想争一口气,他想让自己的价值在公司得到呈现。后来,他升到北中国区集团事业总监,兼奥美广告国内业务群副总经理。在集团内部的一次讲话时,他开场就说:我是个草根,没有哈佛的背景,也不是ABC,我能混到这个份儿上,你们没有理由比我差,今天我下台的时候,你们可能会赏赐给我一点儿掌声,不过请各位记得,今天为我鼓掌的手,明天请务必为自己加油。
我有点儿听不下去了,说你这不是挑衅吗?你这样的刺儿头,公司居然没有开掉你?你得贡献多好的业绩啊?
他说现在再回头看看自己的人生,觉得自己挺幸运的,只不过什么都来得晚了点。他说其实他挺羡慕我、羡慕刘同、羡慕陈默,30出头就收获过很多次成就感,他在35岁以前都在爬,现在也一样在爬。
他跟我举了个例子,职场里有两种人:一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