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谢郭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先谢郭嘉-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董卓出身西凉,有胆有识;他手下的西凉部队最为骁勇善战,寻常军队说起西凉军皆是闻风丧胆;董卓手下的智囊谋士、勇猛大将多如星斗。以袁绍为首的关东联军浩浩荡荡,可称百万雄师,看似人数众多,但恐不及董卓的军队调遣得当。如此,两厢势力火拼,胜负难料。”他笑了笑,不等众人开口相问,便开始自顾自地解释起来。

郭嘉已经收回了看向他的目光,变回原样坐在那里。当众人还凝神等着那年轻人的下文时,他却不说了。

这时,郭嘉轻垂眼睑,接下了他的话:“现在已经有了董卓要迁都长安的消息,关东军也借此机会散播董卓惧战的言论,至于董卓想要迁都的真正原因,想必诸位也能料中大半。只是,不论如何,不论是孙坚还是关东军,总有人要来洛阳清君侧。因此,只要这里的皇权不复存在,董卓口中的’叛军’就无法保护所谓的皇权。”

他一边说着,众人也各自心照不宣地点点头。司马黎在一旁撑着脑袋,凝神记起一些零散的关键事件,经郭嘉三言两语地轻轻一点拨,她也和其他人一样恍然大悟——先不论董卓和袁绍谁输谁赢,一旦开打,就势必变成持久战。董卓要迁都长安,无非是因为那里离西凉最近,就好比项羽当年定都彭城而非关中一样。若是能定都长安,董卓就能将皇权与自己的势力更好的融合在一起,顺便拉长袁绍等人的战线,如此一来,关东联军便不敢冒进。

之前司马氏要将亲眷迁回河内,就是因为洛阳将要有一场极大的变动。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在朝中担任御史,应该跟随董卓一起西迁长安。只是如果在这个时候闹出送亲眷回乡这种动静,就是有“反叛”之心,才会有让家人提前脱身的打算。

毕竟洛阳百官的一举一动,都在董卓的耳目监视之下,虽然司马家的人已经极为小心,但要完全不会走漏风声,也是一件拿不准的事情。如此看来,司马懿与她约定出城的那天,就是被董卓的人拦了下来。

尽管她确信司马一族一定会安全无恙,但她之前委托荀彧修书信一封,也是为了更早确认司马懿是否已经脱身。

“所以,董卓绝不会把洛阳城留给那些诸侯。”盖棺定论的,还是坐在司马黎身旁的那个年轻人。郭嘉又重新向他这里看来,像是遇见了有趣的人,他轻笑道:“请问阁下如何称呼?”

年轻人站起来,两臂合拢伸直,上身微轻,面朝众人行了一揖礼,朗声道:“在下戏羊,表字志才。”

☆、第8章 生死有命

戏志才自那天之后;很快便消失不见。他似乎只是在意自己如何登场,而他留给众人的表现,则令人们对于“戏志才”这个人产生无尽的想象。只是,他却没再出现过,就连荀彧也没有办法。

司马黎跪坐在廊下修剪着一盆海棠花,晴空下的阳光大片倾泻到木地板上,房间里的单脚鹤形熏炉吐出袅袅薄雾,弥漫着淡淡的甘松香,而郭嘉就在此时不经意地出现,步履悠闲。他偏头看了看她摆弄着的花,已有几朵迎着阳光绽开,颜如美人面。他奇道:“这好像是文若的花。”

她点点头,依旧专注在手上修剪的动作,回道:“荀先生怕我无事可做,便将他的花交给我打理。”

“谁说你无事可做?”郭嘉不以为然地摇摇头,然后俯身将她手上的剪子拿过来放到一边,拉起她的手将人带走。

这次,他走得有些急了,司马黎快走了几步才跟上他,她一手提着裙裾,另一手还被郭嘉拉着,慌忙间,她有些气恼地说道:“郭奉孝,你什么时候能改改拉着人就走的毛病?”

郭嘉闻言放缓了步子,渐渐停稳。他回过头来,阳光被廊外的松柏叶层层过滤,轻轻笼罩在他的侧脸上,柔和的光给他的眼睛里增添了几分温暖的笑意。他反问道:“我不拉着你,你会跟我走吗?”

他说完,继续转过身向前走去。而司马黎皱着眉的表情还没来得及收起,并且郭嘉说的话,她竟找不到理由反驳。于是,她只好改口道:“那你要带我去哪?”

“带你回家。”

*

郭嘉说要带她回家,可是等她在车上颠簸了半天,才发现自己又被他忽悠了。

“这里根本不是河、内。”她咬牙说完,抿着薄唇看向车窗外的景色,他们现在刚刚入城,来往的人群并不算多,能看到远处的街道两边的平房和几个贩卖的摊子。

郭嘉笑了,他说:“我可从未说要带你去河内。”

司马黎抖了抖嘴唇,终究还是不知道说些什么好。事实上,郭嘉带她来的这个地方她很熟悉,是阳翟。虽然不知道他在搞什么鬼,但她还是立场坚定地说:“我要回去。”

郭嘉闻言,干脆假装闭目养神,不说话。

郁闷地瞪了他一眼,司马黎只好拍了拍车门,让车夫停下。这时,郭嘉也只能妥协地睁开眼,伸手拦住了她,说道:“不要多想,这次只是文若托我来这附近救助灾民,我想请你来帮我。”

她再三狐疑地打量了他几眼,看得他嘴边的笑容都化作了苦笑,只好就此妥协。

世家大族开仓救助灾民是常有的事,像司马家也经常这样帮助当地困苦的人们,只是相对而言,荀氏在颖川当地的声望要远远高出许多,人们一听是荀家施粮,脸上都是欣喜的感激,司马黎一边熬粥一边听人们说起荀家的名人,也能说得头头是道。

“像荀先生这样心怀天下的饱学之士不多啦,真希望他能早点出仕,匡复社稷啊!”

“是啊……还记得不久前南阳的何先生还称赞荀先生是王佐之才!为什么还不快些接受朝廷的应征呢?”

郭嘉站在一旁舀着粥,听到人们的谈论,也只是笑笑。他把粥递给一个抱着小童的妇人,然后蹲下身子讲起了《春秋》里的故事。忙得腾不开手的司马黎本来还想喊他过来帮忙,回过头之后见到此情此景,干脆还是继续一个人化作三头六臂。

一直到粥米发放地差不多了,人们也蹲坐在地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起了天,她也跟着伸展了一下酸痛的手臂,那边郭嘉也已经讲完了故事,她走到他旁边,调侃道:“看不出你还有做慈善家的潜质。”

“我只是完成我的工作而已。”他摇摇头,故作轻松地解释道。见司马黎依旧挑眉看他,他便继续说道:“如果有朝一日,为了明主的需要而不得不送他们去死,我也会毫不犹豫。”他一边说着,一边看向路边正在喝粥的人,他们手上的粥也是他刚刚亲手递过去的。

“阿黎,你要知道,我不是悲天悯人的善类,也不是草菅人命的败类。即便是文若,他的选择也会和我一样。”

一时间,司马黎竟有些无言以对。她抬起头来,换了个话题说道:“那你说,为什么荀先生还不出仕?我和他们一样有着相同的疑问。”她指了指刚才谈论荀彧的那两人。

荀彧早已过了弱冠之龄,在此之前他就已经名动天下,

“这个啊……”郭嘉轻叹道,他以那一天的情景作为话题,重新说起:“经过那天荀府一会,阿黎也能看出一二吧。文若是个有眼光的人,所以他一定会选择一个值得他辅佐的人,而这个人却还未出现。在这之前,他的关系网便是他的储备之一。”

“原来如此。”她点点头,心中豁然开朗。她想起荀彧一生中不只竭力辅佐曹操,还为他举贤纳才,曹操手下的能臣中,被荀彧所举荐的人不计其数,司马懿就是其中之一。如此说来,荀彧也称得上是司马懿的仕途中第一个贵人。

她的心里已就此做好打算,思绪流转后,她抬起头看向郭嘉,问道:“那你呢?”

郭嘉正远眺着风景,像是看着他人生中最明亮的光彩,他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自然不会输给文若。虽然我也在等,但在我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可以辅佐的人选,只是我还在等他,直到他心中有了一个更远大的抱负,然后在他最需我的时候,去找他。”

“祝你得偿所愿。”司马黎随口说道,如果不是她早就知道结果,这句祝福大概会听起来更逼真一点。虽然郭嘉也曾游走于各个诸侯之间,但他终其一生,都只在为曹操一人效力。所以在她看来,郭嘉口中的人十有八。九就是曹操。

“一定会。”他说。

*

暮色将至,人们早已各自回家,街上变得空荡,周围只有风吹过带起的沙砾的声音。

“先生,你也失去了亲人吗?”一道稚嫩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司马黎回过头,看到一个七八岁的男童,身披素缟,白净的脸上还挂着泪痕,双目红红的,让人心生怜爱。

男童的话,是对着郭嘉说的。他仰着头,看着郭嘉身上穿着和他一样的素衣,眼眶里又蓄起了泪水,他说:“刚才看到先生的背影,还以为是我的父亲回来了。”

“嗯,先生的父母都已亡故多年了。”郭嘉微笑着附身,摸了摸他的头。而司马黎向远处望去,也不知这孩子的家人在哪里。

没多久,她见到一个同样身披素缟的妇人匆匆找来,看到男童后松了一口气。当妇人走近些,看到郭嘉,欣喜地问候道:“原来是奉孝先生,您回来了。”

“张夫人。”郭嘉直起身,见礼道。

“亡夫在时,还遗憾没能再见您一面……”张夫人说着,略显消瘦的面庞也染上了哀色。

郭嘉闻言,也心有不忍,他轻轻说道:“是嘉的错,一直漂泊在外,迟迟没能回来拜访季安,到如今,他也才过而立之年,却……逝者已去,请张夫人节哀,嘉自当前去吊唁。”

张夫人点点头,没有多说,面带疲累地领走了她的儿子。

司马黎和郭嘉并肩在一起,看着母子两人离去。她记得这个张夫人。当年在阳翟时,张夫人与她的丈夫就住在郭嘉家的隔壁,琴瑟和鸣,很是恩爱。郭嘉口中的“季安”,就是她的夫婿,也是一个博学的人,只是身体有些孱弱。暗暗算下来,如今他亡故时也不过三十五六。

郭嘉轻叹一声,唤醒了游神中的司马黎。她几乎是下意识地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