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物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清穿物语- 第1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次咖啡喝的法国人印象深刻。除了精美的咖啡用具外;方糖;三层点心盘;铜制小糖夹;等附件也让他开了眼。让他亲身体会了东方的生活中的精致。

他把玩着手里的瓷器;爱不释手。上个世纪末;这种被法国人称为'塞拉东'的瓷器被一个阿拉泊人带到了巴黎;轰动了欧洲。欧洲的皇室与贵族们都以拥有这样的瓷器为荣。有人为了得到这样的瓷器;甚至不惜偷窃;以至贵族们请客用到这种瓷器时都是专派人盯着。后来;很多商人到中国来找这样的瓷器。没想到今天让自己碰上了。

当瓷器箱打开时;只听到了吸气声和"merveilleux!(精彩啊)"的赞叹声。

生意人都知道对卖家的产品要学会挑剔;不能赞扬;但是面对如此美丽的瓷器;除了发出惊赞还能做什么?

茶具展示了出来;这是十二人份的咖啡具(对英国人来说是茶具;对法国人来说就是咖啡具)。上个世纪咖啡到了法国;法国人对咖啡痴迷。但是;咖啡具还没有跟上。法国商人看着这些精致华丽的器具;眼睛都发绿了。稍为讨价还价了一番;便以每套二百二十两的价格成交。当时只有十五套;在法国人强烈的要求下;梅兰妮等人才'不情愿'的把方才用过了那套洗净了;包装好;算作第十六套。

看完咖啡具;再看餐具。

一套餐具展示出来;主菜盘;汤杯;汤底盘;面包盘;点心盘;甜点杯。。。。。。共有十件。

为了迎合路易十五朝的奢华风气;这些杯盘上还加上了刻花;贴花点缀;青釉在凹陷处集留;颜色较深;更使花卉立体感强;灵动自然。

梅兰妮从家庭主妇的角度看;这套餐具虽然华丽;但是不易清洗。她知道;能用这套餐具的人是不用自己洗盘子的。

看完货后;现场交易;经过几次讨价还价后;每套以三十两银子出售。

别处也能买到瓷器;比这要便宜的多;但是不能买到如此精美的;符合法国人口味的成套的瓷器。

还有方糖!法国人从中看到了商机。

中国人早在一千多年前就知道用甘蔗制糖;但是;质量一直没有印度人的砂糖好。

唐朝是个伟大的时代;愿意从别国学习先进的技术。唐太宗使人去印度带回了印度的造糖术。很快;中国人就造出了比印度更加好的砂糖。在印度一千多年来一直守着传统的制糖术;中国的造糖不断的改进;红糖;黄糖;冰糖;最后;在明朝时;他们造出了如雪般的白糖。这种白糖在明末清初的对外贸易中占了很大的比例。‘青出于蓝‘就是指这种情况。

直到欧洲人从印度也学去了造糖术;中外贸易中糖的比例才小了下来。但是这种方糖是欧洲人第一次看到。

以一两银子一斤的方糖做了交易。并没有暴利;因为方糖的制做比砂糖难些;因为要防潮;包装要求高。

再就是丝绸的交易;这些从苏杭来的丝织品这个时代中还是处于领先地位;一直以来都有固定的交易价。名目繁多的缎;锦;纱;绫等;早让法国人的绿眼睛都转不过来了。

交易果然很直接;法国人当场从船上搬下了一箱箱银子。

这边的货从仓库里直接上了船。

你们不需要什么东西吗?法国人问。

我们当然需要;我们需要生铁;如果生铁来;每百斤以七两银价收购。秦炼回答。

梅兰妮亲身经历过了这种私下的直接交易;一次交易额都在上万两的银子。

华家在北方的生意;象是在狭缝中求生的生意人;考虑利用各种对自己有利的条件。而在南方的生意;却完全的不相同;就象是建立根据地外加走私。眼光放在海洋上。

讲到走私;不仅是华家;闽地的大户很多人在干这样的事;虽然法令很严;捉住了要杀头。但是大家还是私下出海和洋人做生意。这有利益的驱使;也和洋行的垄断有关。

就因为这样的风气;闽地的人对官府一直采取不合作的态度。

康熙严令中国船不能用双桅;可是去南洋不乏百万吨级的大船。福建省的海岸线那么长;那里管得住。

泉州的海港里就停着这样的大船。

"泉州的官府不管吗?"梅兰妮问。

"如今的官府谁会认真管这些事;大船;小船对社会又没造成什么危害。"秦炼说。

南方的生意和江南及北方相比起来;有一种波澜壮阔的气势;更有一种冒险的快感。怪不得家中的男孩都喜欢往南方跑。

郝贵华这些天对梅兰妮有些刮目相看;一个夫人不带使女到处跑已经很奇特了。还能亲自出马用现场演示的方法推销。闽地的女子象男人一样抛头露面;这不希奇。可是和男人一样做生意;这就少了。

梅兰妮经过了这次的交易;打开了眼界;有了新的视野。对于江南的生意也有了新的灵感。

想到江南;梅兰妮想家了。

到了八月;他们才成行。秦炼;楚濂陪着梅兰妮乘船来到上海黄浦江吴淞江的连接处。

梅兰妮在那个港口下了船;黄家平的船已经等在了那里。

秦炼他们乘的船继续北去。

其实在当时;杭州湾里有一个大港;叫乍浦港;这个后世淹没了的港口;如今十分的繁华。码头上千舸争来;桅干如旗。

乍浦位于杭州湾;属于平湖;那里又有乍川与太湖及大运河接通;水路十分方便。在清朝那里是对日本贸易的港口。但是;华家的大船很引人瞩目;所以他们尽量避开繁华的港口。

这时候的上海港还是个地区小港。

乘着船;在江南的河汊中行驶;时节已是中秋;岸边的野菊白白黄黄开着。空气中飘着桂花的甜香。

江南的四季都是有香有色。听到熟悉的乡音。梅兰妮归心似箭。

191 稿费

梅兰妮到家的日子;正好是八月十四。

乔妈高声的欢迎道;"我还担心夫人你赶不上过节;我们要过个冷清的中秋了。"

小甲也出来迎;几个人帮忙;把梅兰妮带来的货物搬进了房屋。和黄家平结算了船资;道了谢;各自分手不提。

见到了小甲;一付人逢喜事精神爽的样子;梅兰妮心里有些猜测。

"家里都好吧?"梅兰妮问道。

"好;好;就是太冷清了。"乔妈回答。

鲁妈也迎了出来;和梅兰妮问候了几句。天香又长高了不少;已经是小小少年模样。见人已经会闹别扭;对这种少年的反叛;梅兰妮一笑置之。

这年头旅行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洗澡的地方;几天下来;梅兰妮觉的自己浑身胶住了般。

洗了头;洗了热水澡;舒舒服服地坐在饭桌前吃蛋炒饭;喝冬瓜开洋汤。梅兰妮道;"还是屋里写意。"(还是家里舒服。)

"那当然;金窠银窠总归自家草窠。"乔妈附和道。

"朵姐儿呢?"

"去乡下了;伊(她)是看见庄稼亲。水妮也跟去了;想来是要搭来(在)乡下过节。"

"伲(我)见小甲满面喜气;是否是水妮同意了婚事?"

"格倒还没;但是水妮从北方回来;送了他一包礼品;自那起;伊就是满面春光。"

这看来是两人的关系有了进展。

"羽绢怎么不见?"

"明朝过节;今朝她家将她接回家了。讲到羽绢;真正了不得;停云阁的生意好得来。唱茶馆里坐的瀑瀑满;连的空档全没了。门外还站满了人。茶馆店里的茶水都来不及烧。"乔妈绘声绘色的。

梅兰妮想起一个人来;"小蛾呢?"

‘她去茶馆寻两个小姐姐识字去了。‘

趁着天色还早;梅兰妮把带来的礼品分了类;唤了小甲来;给了他一大包他那些哥们给带的礼品和信件。小甲拿着那些东西;眼框都湿了。

梅兰妮又给其他人也分了手信;让小甲往林永青处送了他家乡的土仪;有大礼饼;燕皮;干海货;桂圆干;荔枝干等;还有他朋友们的信;梅兰妮给了他一盆带回来的建兰;正开着淡绿色的花;比春兰还幽香。

梅兰妮自己拿着些礼品;看望金伯金姆。

金家夫妇见梅兰妮前来;非常的高兴;拉着梅兰妮说长道短的没有个停。直到日头下山了;桂香;莲香两姐妹回家。梅兰妮才告辞回家。

第二天是中秋节;苏州人的中秋是大节日;学校里都放了课;家家户户互送节礼;梅兰妮分好了节礼;分别给苗年;李果;赵文信和钱以理送去。这个年头是很讲究尊师的。

苗年家和李果家的中秋礼品由梅兰妮自己送去。

她先到苗年家;苗黄氏亲自接待了她;黄氏话里话外透着对梅兰妮的羡慕;讲到自家的丈夫;儿子;有一种难以确定的无奈。梅兰妮只能安慰着她;又和她说了些女人之间的话题。女人之间无非就是家长里短的;白话了一阵;梅兰妮方告辞。

到了李果家;两家人家非常熟悉。李果问了几个学生的情况;又谈了会子京都旧事。

李芸早已等不急的把话引向了停云阁。

她讲起的卖坐;满面的得意难以遮掩;"很多人都说这是申家门的旧事;尽管里面的人叫金时行。"

李果另有看法;"要我讲;燕云山的不凡;和以往的三国大不相同。人物各具性格;曹操尤其好。"

这个的话本;是齐逸根据后世电视剧的格调来改变;人物都不脸谱化。加了不少细节。

李芸告诉梅兰妮;"爹爹每日下午都要去停云阁听。"

梅兰妮道;"那好啊;让他们给保留个位子。"

李果说;"他们是留了个好位子给我。为了这个师座差点吵起来了。"

"师座?"梅兰妮心中发笑。

李芸讲了原委;原来;从燕云山说起;李果就每日下午听说书。茶馆里的人见李果来;便留了中间第一排的那张桌子给他。开始时;听说书的人不多;倒也没什么人争;后来;听书的人多了;又有那些个有背景的人来;便要占那张桌子。店中伙计再三说明;那些人就是不肯让。

相持不下;店中主管出面说明;这张桌子是进士们为自己的老师保留的座位。如果占着不让;今儿的书也不说了。

苏州人最讲师道尊严。对读书人都很尊重。听到这样的解说;也只有让了座位。为了以后再碰上这样的麻烦;这张桌子上放上了一个木牌;上写着"师座"。从此那张桌子倒也没人来占。渐渐的都知道停云阁里有一张专门为进士们老师保留的一张桌子。

"我每日和文行兄也就厚着老脸坐在那里了。"李果笑着。

梅兰妮道;"这原本就是应该的;没有老师的教导;他们如何能有今天。这点孝敬算不得什么。再说了;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