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张居正- 第1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身来,魏学曾已站在对面了。
这些时,魏学曾虽然不像王希烈那样上蹿下跳几近疯狂,却也不曾闲过。一是就京察之事向王希烈通风报信,二是凡来吏部拜会他的人,一概接待毫不闪躲。这个人同王希烈不同,他不搞阴谋,但“阳谋”却一天也不曾停止。王崧死后,他本着对太监内侍天生的仇恨,一次次到王崧家里慰问,正是受了他的影响,王岩才铤而走险为父报仇。今日来吊唁童立本没想到会遇到刘一儒,便想通过他把自己的怨气传给张居正,于是拦住了他。“啊,魏大人,”
刘一儒弯身一揖。喊了一句,竟没有了下文,只站在那里干笑。
“刘大人,举哀一完,你就赶紧撤身,是怕咱魏大炮把你吃了?”魏学曾开口就呛。
刘一儒仍是干笑着,答非所问地说:“童立本实在可怜,所以下官略具薄仪,前来一奠。”
“现在的京官,又有几个不可怜呢?如果不拿胡椒苏木折俸,童立本会死吗?”魏学曾说着,抬头望了望高远的蓝天,长叹一声,接着说:“以实物折俸,国朝一百多年来,仅有那么几次,没想到我辈会轮上。先帝在的时候,宁可减后宫嫔妃的头面首饰,也不肯亏欠外廷官员们的俸银。如今大行皇帝音容犹在,高阁老怆然离京,你那位亲家江陵先生辅佐幼主开展新政,原也无可厚非,但令人大惑不解的是,这个令百官万民举世瞩目的新政,竟从苏木胡椒折俸开始。刘大人,你如何看待这件事情?”
刘一儒是荆州府夷陵县人,与张居正既是同乡又是同榜进士,因此两人过从甚密结为亲家,张居正唯独一个宝贝女儿张若兰嫁给了刘一儒的大儿子刘勘之。刘一儒向来居官自守颇有清名。张居正入阁数年,他从来不攀附,不结纳,只是老老实实做自家职位份内之事,因此在京官同僚中颇有好评。魏学曾正因为这一点,才敢在刘一儒面前泼辣说话。
刘一儒听了魏学曾夹枪夹棒一席话后,心里头颇不是滋味。但问上脸的话不答又不行,只得敷衍道:
“听说国库空虚,胡椒苏木折俸,实不得已而为之。”
魏学曾指着满巷的悬幛,悻悻说道:“首辅这一个不得已,害得童大人丢了一条命啊!”
刘一儒一言不发,他从来就是遇到是非三缄其口。魏学曾也不指望他有什么表态,又换了个话题说:
“刘大人,先不与你谈胡椒苏木的事儿,目下外头有些传言,对你不利啊。”
“啊,有何传言?”刘一儒问。
“如今的刑部,堂官王之诰,佐贰官你刘大人,都是首辅张江陵的儿女姻亲。因此有人说刑部成了首辅的私囊之物。”
魏大炮这一“炮”轰得刘一儒面红耳赤,嘴唇嚅动了几下,说道:
“高阁老的姻亲曹大人,不是也在刑部么,怎好说这是张江陵的私囊之物。”
“曹大人尚在刑部不假,但这次京察,他恐怕同我魏大炮一样,都是第一批遭受清洗之人。”魏学曾话音一落,刘一儒马上回答:“魏大人放心,我刘某恐怕比你们走得还早。”
“啊?”
刘一儒的回答多少令魏学曾有些诧异。还不及理论,忽见得巷子口又落下一乘官轿,内中走下一名身穿杂色文绮白鹇五品官服的半老官员。魏学曾一眼认出这是都御史衙门的佥事李大人。李大人也认出了眼前两位三品大臣,忙拱手行礼。
魏学曾抱拳一揖,问:“李大人也来祭吊?”
李大人恭谨回答:“葛大人委派卑职前来代祭。”
“是都御史葛大人?”魏学曾问。
“正是。”
李大人答罢,便命掾吏将手中挽幛送进灵堂,只听得哀乐齐奏,哭婆子又一阵干嚎。魏学曾与刘一儒禁不住好奇,又一齐回到灵堂观看。只见灵堂正中最显眼的位置,已是高高悬起了左都御史葛守礼送来的挽幛,上面也书了一对挽联:
任上清官,瘦骨苍颜形影只
胸前遗物,苏木胡椒袋子双
这一联写得冷峭,寓意深沉,自不可以同情怜悯指斥时事等简单解之,魏学曾玩味再三,不
“终于有一个大九卿出面了,刘大人,这联句如此老辣,可见葛老别有襟抱。”
话说完,却不见有人应声,掉头一看,却不知刘一儒何时已经走掉了。
水龙吟
第二十六回 捉档头严查吃空额 示密札紧缚老臣心
童立本一死,特别是那首讨嫌的绝命诗一传开,本来就窝了一肚子气的京官大僚们,终于找到了泄愤的机会。魏学曾、王希烈等人也纷纷从幕后走到前台,在官员中扇风点火串连闹事。京城本来就不平静的局势,骤然更加紧张起来,几乎每天都有人提着胡椒苏木到户部闹事。三朝老臣左都御史葛守礼的挽联送到羊尾巴胡同之后,舆情对张居正更为不利。谁都知道,大九卿中,就数杨博与葛守礼两位老臣最孚名望。这位葛守礼比之杨博更为耿直,隆庆皇帝在位之日,每逢廷议,只要葛守礼在场,就显得特别谨慎。这次葛守礼为童立本送了挽联并十两赙银,无异于火上加油,大大激发了闹事者的斗志。一些本来还在观望的官员,这一下也壮着胆子加入到闹事行列中。却说这天上午,张居正刚来到值房不一会儿,入阁不到十天的吕调阳畏畏葸葸地走了进来。
“和卿,有何事?”张居正做个手势请吕调阳入座。
“愚职想请首辅看样东西。”
吕调阳谦恭地说,接着就把手上的一张纸递上,张居正接过一看,是一首诗:
吊童主事
古拙宁争饭一瓯?
乘风南去弄清流。
君魂谢过皇恩去,
过罢孤山有莫愁。
读完诗,张居正心中极度不快,但他尽量克制,脸上堆满笑容说道:
“诗写得不错嘛,听说羊尾巴胡同里的挽诗挽联已经不少,你这首诗再送去,当是上乘之作。”吕调阳听出话风不对,只得佯笑着,毕恭毕敬答道:“首辅,愚职就是想来请示此事。”
吕调阳故意用了“请示”二字,以示尊卑之别,张居正听了心下稍安,问道:
“和卿想请示什么?”
吕调阳想了想,说道:“童立本之死,有些不明事体的官员想趁机闹事,苗头有些不对,好像是针对首辅来的,愚职也就非常谨慎,并不往这里头搅和。但是,左都御史葛大人的挽联往童立本家的灵堂上一挂,一些针对愚职的闲言碎语就都出来了。愚职毕竟在礼部管了一个月的事,因此那些嚼舌头的,说愚职为官寡义,对部属无情。这话叫愚职听了满肚子的不舒
服。为了服众,愚职便写了这首挽诗,今天特来请示首辅,这首诗是送还是不送,请首辅定夺。”
吕调阳表面上木讷,但内心委实玲珑。他这一番表白,既说了自己的难处,又顾忌着首辅的面子,最后还要首辅表态。这么做明里是尊重首辅,其实是把该自己来做的难题交给了张居正。这点子小九九,张居正还能看不透?他正琢磨着如何回答,书办探头进来禀报王篆求见,张居正吩咐让王篆进来。吕调阳见有人来,提出告辞,说等人走了再来领示。张居正却要
他留下,说:“王篆今日汇报之事甚为重要,和卿你也应该听听。”
话音刚落,王篆已是风风火火跨进门来,这王篆坐镇五城兵马司,平常总是想方设法找乐子享清闲。但每次见张居正,他都要装出一副忙得脚不沾地的样子。这会儿他不知又从哪儿弄了一头的汗,一进门也来不及揩,就朝张居正和吕调阳各行了一个一揖到地的官礼,说道:
“首辅大人,吕阁老大人,卑职前来请示。”
又是一个“请示”。张居正朝吕调阳看了一眼,吕调阳也正在看他,四目相对,吕调阳自谦地一笑,抖开一把苏制的折扇来摇。张居正掉头问刚落坐的王篆:
“是否是蒋二旺一事?”
“正是。”
王篆一欠身正欲禀报,张居正截住他的话头说:“且慢,吕阁老尚不清楚,你先将此事的来龙去脉作个交待。”
且说那天夜里在积香庐,王篆把前一日在苏州胡同下坡巡警铺里发生的事当笑话说了一回。言者无心,听者却有意,张居正当即问道:
“蒋二旺吃空额一事,你深究没有?”
“没有,”王篆回答,随即解释说,“卑职已将那个王大臣打了三十大板,逐出巡警铺,死去的警卒已经除名,这事就算具结了。”
“介东,你好没脑袋,”张居正当即就责怪起来,“你也不想想,一个小小的巡警铺档头,就敢大着胆子吃空额,那么京师三大营,总共有十万兵士,生老病死该有多少空额吃?单是你五城兵马司管辖的一百二十个巡警铺,一个巡警铺吃一个空额也有一百二十个。每月一个人一担米二厘银子,伙起来一年是多少,这笔账你算了没有?国库空虚,一半是奢侈浪费,还有一半是被这些蛀虫吃掉了。你今天回去,先把蒋二旺抓起来收监,着实拷打问来,他究竟这么多年吃了多少空额?另外,你手下那些巡警铺也都要一个个查证。查出多少惩处多少,一个也不叫漏网。”
“这个……”王篆看着张居正的脸色,欲言又止。
“这个什么?”张居正追问。
王篆恃着与张居正关系亲密,斗胆说道:“常言道上梁不正下梁歪,一个小小档头比起官袍加身的大小臣工,得的那点便宜根本不算什么,卑职若如此小题大作闹腾一场,岂不把部属的心都搞凉了,今后还靠谁来维护京城治安?”
张居正知道王篆讲的是实情,但正是这种攀比纳贿本位护贪之风,才使吏治情况一年糟过一年。
“介东,今天你跟我说实话,你吃过空额没有?”张居正恼着脸问。
“我?”王篆一惊,立即矢口否认,“卑职受首辅教诲,立志作清官,哪会昧着良心去做这等龌龊之事。”
“唔,”张居正点点头,词锋严厉地说,“你若有此等劣迹,我照样严惩不贷。你既为官清白,就大胆按我说的去做。你要抱定决心,宁可把一百二十个档头换光,也要把这件事查个水落石出。惩治贪墨,就从你五城兵马司做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