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咽喉保卫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石油咽喉保卫战- 第1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你们还不掉头,将遭到攻击。”沙的一声,警告者关了通话器。

参谋按照电波来向搜索,发现竟是来自一颗澳大利亚椭圆轨道通讯卫星的激光通讯!

难道,澳洲将参与美军对我们的联合攻击?可是为什么他们要替中国讲话?美国难道要把冲绳归还中国吗?

立即与空军总部联系,空军幕僚长指示:

1将澳洲卫星的通讯激光波长与你们电脑卫星图谱里那颗卫星的应有波长对比,判别澳洲卫星是主动发射还是被动反射,

2在你们前方,距冲绳80公里处,有一艘中国的浮岛式运兵船,上面有3万多名轻步兵,意图是伺机登陆或者威胁台湾,船上没有射程超过10千米的重武器,但是目前位置侵犯了日本海域,对冲绳也有威胁,你们的回程不要经过这艘船短程防空导弹的距离,要警告和试探这艘船,如果受到攻击,可以炸沉它!

3注意回程可能遭受美国远东空军主力机群的攻击,必要时,先下手为强!

这个问题被打断了。

5分钟之后,美国远东空军主力机群质问为什么日本空军向他们发射大量导弹?!

这是找茬,明目张胆的挑衅!

司令官紧急请示总部,

日本空军幕僚长以岩石般的语气命令主力机群:“不用理睬美军的挑衅,发射全部远程导弹,先下手为强!”

司令官懂得幕僚长的意思。太平洋战争时的两次大型航空母舰舰队作战,中途岛和珊瑚岛,日军得出的结论是一旦发现敌人,就要在第一时间以全部舰载机全力出击。

这个理论后来被日本空军引申为现代远距空战的先下手为强的作战原则。

日军机群对准美国远东空军主力机群发射了全部远程导弹。

不久,

雷达主官报告:美国远东空军向我射出大批AIM250远程导弹!

通讯参谋报告:冲绳第二军司令官发来绝密情报,美军即将对冲绳我军展开攻击!

日军主力机群采用向冲绳加速逃飞的战术,这样做一是为了拉长美军AIM250导弹追击的时间,使得反导武器取得最大效果,二是为了及早到达自航炸弹能够作用的45千米距离,及早对美军冲绳各基地予以空中打击。

这就使他们及早接近中岳岛号到12千米的距离,在中岳岛还不想动手的时候,招惹了那个海上霸主。

576

中岳岛超级战列舰。

李中岳对火控官说:“节约一点我们的152空B,还是等他们靠上来,用23子母弹吧。”

这句话使日本空军主力机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享受空中金属弹丸云模糊打击待遇的人。

577

首次射击,火控官注重首战效果,安排了过大的射击密度。

李中岳登上中岳岛号之后,30部10管23毫米副炮的直径3米/55吨轮盘提升到一级战备转速3150转/分,真空泵开到一级真空功率,在日军主力机群接近到80公里时再次提升转速,在日本机群接近到20公里时提升到4500转/分的第一射击转速。

李中岳低喝一声:

“开火!”

6厘米长的枣核形23毫米弹头从轮盘的储弹外层沿切线方向头尾相衔地进入发射管,300条金属弹丸流射出,6秒钟之内,2000万发弹丸低沉呼啸着扑向日军刚从春潮油田耀武扬威归来的主力机群,在预定距离爆炸开来,化成3亿多块弹片碎块,以每平方米2-3块的平均密度,遮蔽了高2500米、宽50公里的空间。

日军主力机群一头撞上了这面密不透风的金属之墙。

578

日本空军主力机群没有再接到后续的任何警告。上千架飞机的大机群,凝聚了日本新一代空军的精华。飞行员最少的也经过6年多的训练,平均飞行时间过千小时。约800架FC01空优战机代表了日本航空界的最高技术成就,它的多项性能指标达到和超过了F22。

司令官并没有把那艘中国人的浮岛放在眼里。他认为这是上个世纪中叶的落后兵器,个子虽大,也只能用来吓唬人。距离20千米时,司令官命令向那艘浮岛投放200枚250公斤自航炸弹,这就够了。司令官要保留主要的对地打击力量对付冲绳的美军基地。

先是来自右前方预警机的语不成声的明语报警:“袭击!…一块—大金属板!…宽――50公里…高2公里—高3千米—的大金属板!!!它冲过来了!!!速度2马赫!!!”语调已经带上了战栗的哭腔。

所有飞行员都认为这架预指机里有人疯了。这些FC01飞机的机载雷达略优于美军F22的,可是什么也没感受到。

但是,随后,所有的预指机——8架预指电战机,都开始了疯狂而混乱的报告:

“巨型金属袭击物!有—网格!”

“…前端—距我15公里——14公里13公里——12、11公里!”

“它在我的正前方!——上、上来了!”

“天啊!这是什么啊!!”

“不是金属网!——是……是…是金属弹云!——弹雨!弹、弹、弹雾……”

“它爆炸!爆炸!!”

所有的飞机作了所有能做的事—射出所有红外诱饵、电磁成像诱饵、远程导弹、中程导弹、近距格斗导弹,有人甚至试图转过机头机炮射击,所有电子干扰都开到最大限度,有人拉高机头向上逃跑,有人推低机头向下冲去,有人左右乱转上下乱飞做出各种复杂动作,有人把加速杆推到底又打开火箭助推加力,

无需再解释来袭者是什么,所有的反抗逃避都终归无效,每架飞机都在最后时刻—不到0。5秒的时间里,看到细密如雨雾般打来的弹丸碎块,这弹丸或许有黄豆大,或许有蚕豆大或许有葡萄粒那么大或许有鱼丸那么大,它们,如冰雹如暴雨般打来,每一平方米至少有2、3粒!这个数字是飞行员们脑中最后显现的数字。

大机群作战要考虑空间最大容纳密度,这是为了相邻两架飞机任一架的机动动作不会撞到另一架,上下左右前后都是这样,这是出于安全性的最低要求,有时出于战术的考虑,友机的间距还要大些。日军上千架飞机大机群所占的空域,最大截面积达260平方公里,即使从其前方攻击者的角度来看,扁平状的投影面积也有近80平方公里,

但是,3亿多颗小金属碎块,以每平方米2-3颗的平均密度,遮蔽了132平方公里的空间,以爆炸后1500米/秒的高速沉沉呼啸而过,

弹丸雨雾过后,日军机群变成数百团火球,没变火球的飞机,凡是用非钛合金制造蒙皮的,都被十数发小弹丸碎块击穿,凡是使用钛合金机身的,飞行员坐舱罩都被击穿了几个洞,舱罩内壁涂溅上飞行员的鲜血,副油箱被击穿后起火,挂载导弹被击穿后冒烟-起火爆炸,而且,所有飞机的发动机进气口都吸入不止一颗小碎块,高温下脆弱的涡轮顿时被打得粉碎,然后还是将飞机引爆成为火球,或是裂解为许多块,那些向上、向下逃避的飞机暴露出更大的被弹面积,被更多的小碎块命中,没有谁能够在1秒钟之内跳到另外一个空域去,

而在这个充满了高速金属碎块的空间内,飞机的任何隐身技术都无济于事,小弹丸没有眼睛,只要飞机在这个大致的空间里哲学地存在就可以了;

飞机的任何机动动作都无济于事,那只是金属暴雨中的舞蹈;

任何电子干扰、红外诱惑也无济于事,因为小碎块的智商太低,或者说是没有头脑,面对千娇百媚的诱惑,白白辜负了美人恩;

任何反导导弹甚至机炮射击都无济于事,因为导弹和炮弹自己都被更小的东西射穿。

到此为止,人类所有的空战武器和战术都无济于事了。飞行器历史到这里暂时停顿了一下。

日本空军精锐的千架战机大机群化作了漫天花雨。

579

最先赶到的是美国肯尼地号航母战斗群。在日本空军的千架机群化为漫天花雨的时候,肯尼迪战斗群向西进入巴士海峡。

阳光明媚,海鸥翩飞,9艘驱逐舰和护卫舰、1艘巡洋舰环绕着排水量82000吨肯尼地号航空母舰,以30节高速奔驰,连同补给舰只,在海面上拉出13条壮观的白练。

肯尼地号航空母舰承载85架作战飞机,此刻,8架反潜巡逻机在前方链式展开,再往前的上方,12架F18战斗攻击机在一架预警机的指挥下警戒护航,3架电子侦察机和9架F14战机组成3个高速编队,在战斗群的左、右、后方展开,内层,4架SH-60H反潜直升机与2艘核动力潜舰组成空潜联合防卫圈。

战斗群排出的这个壮观阵容其实并不能持久,因为它超过了战斗群舰载机轮班交替的能力。但是,小鹰号和里根号战斗群的覆灭,克来星敦号战斗群正在遭受的毁灭性攻击,使得肯尼地战斗群紧张万分,一进入巴士海峡,就摆出了这个排场。

1条水柱在肯尼地号2点钟方向1200米处炸起。

简直是晴空霹雳。哪里来的?什么东西在攻击?

战斗群虽然慌张,却不慌乱。仅15秒钟,计算机分析报告送达司令官麾下:

是1发12英寸弹按弹道溅落!但全程弹道无法解算!

侦通主官报告:附近80海里以内,没有任何其它舰只!

80海里,超过已知水面大型军舰最大炮击射程的两倍!

司令官知道离得最近的大型军舰只有东东南150海里的澳大利亚的堪培拉号重巡洋舰,但是那条老舰的主炮口径只有6英寸,增程弹射程也不过35海里左右,他就是想误射,也射不到这里。

弹道解算不是巡航导弹,难道是弹道导弹?

又是3发12英寸炮弹在肯尼地号周围炸开,最近的距离只有200米,

只能是弹道导弹!那么,谁打的?为什么没有任何预警?

20发12英寸炮弹落了下来,2发命中肯尼地号,飞行甲板上3架舰载机被炸飞,从弹片判断,是炮弹!

司令官得到这个判断后大吃一惊,炮弹!哪里来的?紧接着得到报告:蒸气弹射器被炸断,无法再起飞战机了!

来不及思考,也无需再起飞战机了。

90发12英寸战列舰主炮炮弹准确地落了下来,半数落在肯尼地号航空母舰上炸开,十几发穿甲弹穿透飞行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