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咽喉保卫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石油咽喉保卫战-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3000吨级的矢风号驱逐舰是日本最新下水的现代驱逐舰,按吨位已与二战时的巡洋舰相当,还叫做驱逐舰,包含着韬晦海军实力扩充的意思。矢风号幸运地挺过了第一波舰载机反舰导弹攻击,只挨了1枚反舰导弹,并且欣慰地看到,垂直发射单元密集射出的156发防空导弹对16架美军F18舰载机构成多对一的交叉攻击,8架F18舰载机被击落,剩余的美军飞机疯狂地射出所有反舰武器后转身向新加坡方向飞去,2枚主动激光制导的重型反舰导弹最终穿越了密集阵弹幕钻入舰体内部爆炸,摧毁了主燃气轮机,驱逐舰的航速一下子掉到6节,终于逃不过60节的高速自导鱼雷,来迟一步的潜射鱼雷在接近最大射程时达到了目的,800公斤战斗部的最后一击最终将矢风号送入海底。

168

日本舰队方向飞来了130多发的反舰导弹,对残余的美军编队形成第二波打击。由于距离太近,舰载机只拦下不到1/4,大部分是体积较大的重型低速巡航导弹,驱逐舰和护卫舰的反导能力经过第一波潜射鱼雷的突然袭击,已经被严重削弱,日本人显然对攻击美军预有精心准备,美军舰队的电子干扰系统对日军导弹没起到什么作用,作为最后一道防线的密集阵速射炮起到一些作用,但驱逐舰上装置的密集阵数量太少,而每部密集阵的最高射速只有每分钟3000发左右,无法应付密集的导弹攻击。

接近1/3的日军反舰导弹突防成功,所有剩余美舰全被命中,3艘当即沉没,其余的基本失去防护能力,在日军潜舰的第三波攻击——16发鱼雷的打击下,最后只剩一艘驱逐舰伤痕累累地漂浮海面上冒烟。

169

日本夕立号、荒潮号驱逐舰。

两舰完全遵从旗舰时雨号的命令,停伡静止,希望躲过声纹自导鱼雷的穷追。但是停伡却并不等于完全静默,因为两舰正在拼命发射导弹和鱼雷,尤其是导弹属于热发射,在海面下听来简直就是沉雷滚滚。

后发先至,美军舰载机群已经临近,正在对外侧的矢风等各舰导弹攻击,两舰和旗舰时雨与矢风舰群有近20海里的距离,更靠近美军航母编队,因此首先受到舰载巡航导弹群的掠海攻击,此时收到旗舰用无线电传来的命令:“启用敌我识别防护系统!”

170

青岛号驱逐舰。

鱼雷手吴过上舰两年多了,此前只打过一发实弹。

今天中午打小鬼子春汛级潜舰的线控鱼雷很神秘,那家伙据当鱼雷储备管理员的老乡神秘兮兮地透露说,是什么线控高速鱼雷,战斗部是钨合金穿甲弹头,在末段会脱开线制导自行启动火箭发动机向目标冲刺,速度可达110节!依靠自身动能可以在目标身上撞出一个洞来,战斗部钻到目标舰船内部爆炸,威力比外部触及爆炸要大好几倍!

据说我方舰艇装备这种鱼雷是为了有效打击敌方现代舰船轻装甲目标的。大舰巨炮主义过时之后,现代舰船更重视电子防护、主动防护和速度,水线装甲带概念已经消失了,部分现代驱逐舰为了追求速度甚至使用铝合金制造船壳,1982年英阿富可兰群岛海战中,英国一艘这样的驱逐舰被1发飞鱼导弹就击毁了。英美海军事后检讨,在重要的大型舰船上又恢复了一些装甲保护,例如美国的重型航空母舰水线下船壳仍有超出机械强度需要的厚度。我军针对这个变化,制订了尾流导引成组鱼雷攻击战术,那不是这种线控穿甲弹头鱼雷。奇怪的是,这次上级特别交待管理鱼雷的老乡把线控鱼雷的引信拆除下来,那岂不摆明了是不会爆炸的吗?再怎么能穿甲,不爆炸也不能击沉一艘潜艇啊?吴过弄不明白,不过还是很兴奋,毕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朝着小鬼子干了真家伙。

后来传来消息,说那神秘的高速穿甲鱼雷竟然没能穿透小鬼子的耐压壳,乖乖!小鬼子的乌龟壳可真叫结实,那是什么东东?

再后来等到火控官命令一下,吴过就吃上了大餐,感觉就象是把几年没吃的好东西一股脑都吃了,用那位说评书的老乡的话说,叫“抡开腮帮子甩开大槽牙,吃了个风卷残云沟满壕平”。鱼雷发射和再装填都是计算机控制的,吴过只是监管一下,只要不出故障,吴过就很清闲。从注入鱼雷的参数看,打的是美日舰队的一艘巡洋舰(2万吨的大家伙)、2艘护卫舰、2艘潜艇,用的都是声纹自动导引头,对反向折回没有限制的,因此打出去就不用耽心了,这些家伙个个都是感情专一、追“女孩子”穷凶极恶天涯海角一追到底的好手,比为了个开场白就琢磨俩礼拜的吴过强太多了。吴过数着,一会功夫左舷鱼雷室的9发鱼雷打出去了!

那叫一个痛快淋漓!

第10发鱼雷卡壳了,判断是机械故障,吴过立即转换到手动模式,在鱼雷室里一通紧忙和,哧一声,第10颗打出去了,这些都是直径566毫米的大家伙,能跑几十海里的远程自导鱼雷,个个有4吨多重,手动模式要求鱼雷手在发射后补填重量分布参数,就在这时,青岛号挨了第一下凶狠的打击—一发潜射鱼雷狠狠地在离吴过不太远的地方爆炸,吴过被冲击力一下子猛推到舱壁,后肩胛重重地撞在一只阀门上,海水随即从2米多长的大裂口里喷射进来,吴过跳起来使尽吃奶的力气冲过去拉那只防泄露阀,却被强大的水流打了个跟头,再爬起来的几秒钟功夫,水已没膝,吴过左手抓住管线顶着水流想迈前一步,右手却只能伸到离防泄阀10厘米的距离,坚持了3秒钟,右手离阀门越来越远,海水却汹涌而入没了腰,没有再坚持,吴过转身借助水柱的力量一下子冲到舱门,推上紧急气动开关,高压气罐放出的压缩空气强有力地顶开舱门,吴过随着水流冲出舱门,就像每次逃生训练的规范动作一样,几乎是下意识的抓住扶手回手拉下关闭阀把手,水密舱门碰的一声在强大水压下闭合,没有分秒犹豫,吴过右手食指按住红灯闪烁的发泡装置按钮,已经埋在空无一人的鱼雷室水下的高压发泡罐猛然喷发出高压空化塑胶发泡液,迅速形成大团的泡沫,几秒钟内泡沫固化,一下子充满了海水尚未填满的上半个鱼雷室,并且,高压塑胶气泡内的压力有1个多大气压,青岛号的最大吃水深度不到10米,因此气泡压力永远比进水压力大,随着气泡的喷发和固化填充满进水舱室,海水又一点点地从裂缝被挤了出去,塑胶气泡随即凝固成泡沫塑料填充满整个鱼雷室,而填充满舱室的泡沫塑料也没有半桶水重,成为永远不能进水的密封舱,每个水线下舱室都设置了这样的发泡罐,整个驱逐舰实际上具有永不沉没的能力!

中国独具的严格保密的最新技术发明构造了造船界百年梦幻追求的不沉船舶,也在此关键时刻挽救了青岛号。

171…180

171

美国提康号巡洋舰。

舰长开始为大难不死而深自庆幸。奇迹在于,日本春汛潜舰对准美国舰队一共射出24发重型鱼雷,8发对准两艘航空母舰,12发对准12艘驱逐舰和护卫舰,剩下4发光顾3艘巡洋舰,特别照顾给本舰2发,估计那是因为本舰唯一具有高能激光发射平台的缘故,打掉本舰,面对随后而来的大群反舰导弹攻击,美军舰队就不再有可靠的拦截防卫能力!

24发重型鱼雷中,只有唯一一发哑弹,那发哑弹偏偏就落到本舰的头上,加上本舰出色地停车、左舵,在最后关头让鱼雷来不及切换制导模式,巡洋舰轴线方向转到与鱼雷航迹平行,使第二发鱼雷堪堪地从舰首滑过,虽然它仍然不依不饶地启动了近炸引信,但毕竟让巡洋舰从两发重型自导鱼雷的攻击下死里逃生了!

当副舰长惊恐万状地报告濒死的日本舰队发出最后一击的时候,舰长再次暗自庆幸——半数反舰导弹是飞向中国舰队方向去的!

突破舰载机拦截和反导导弹拦截,剩下的日本反舰导弹接连被提康号巡洋舰上层建筑顶部的化学高能激光器击落,30秒后高能激光射击间隔拉长了,这是因为换能装置反应时间加长的缘故,但是剩余反舰导弹的距离也越来越近,高能激光平台的火控计算机及时调低了射击能量,射击间隔保持在5秒钟1次不再延长,可是,舰首汹涌的进水,接连冲破一个个密封舱,船头下沉,使得尾部逐渐翘了起来,为靠近尾部的上层建筑顶端的高能激光器增加了一个不可预见变量角度,火控计算机无法精确预计这个变量角的规律,激光射击连连失准,舰长眼见如此,发出了一道被全舰官兵称为最后的蛇蝎心肠的命令:舰尾轮机舱注水!

损管计算机忠实执行这道“蛇蝎心肠”的命令,汹涌而入的海水瞬即吞没了来不及逃生的轮机舱100多名官兵,巡洋舰开始恢复平衡——

来不及了。最后3枚反舰导弹在有效激光射击消失的空挡最终突破层层拦截,2发突然跃起,到达300米空中后掉头垂直向下攻击巡洋舰顶部,一枚掠海蛇行机动吸引密集阵火力,3枚导弹几乎同时到达,蛇行机动导弹在最后一刻也是近防速射武器最有效的一刻被密如骤风的弹丸击毁,而那两发垂直攻顶的反舰导弹却一齐命中巡洋舰,一发击毁了顶部的化学高能激光器,另一发穿入指挥舱爆炸,与舰长和十几名军官一起同归于尽。

烈火浓烟很快被损管系统控制住了,在日本舰队覆灭前凶猛的濒死一击中,舰上生还的官兵人人都在心胆俱裂之后庆幸死里逃生。

172

日本时雨号驱逐舰。

池边少将知道潜射鱼雷在数分钟之后就会到达,夕立号、荒潮号驱逐舰已经按照命令停伡静止,时雨分舰队的3艘驱逐舰的特征声纹都消失了。鱼雷如果是美国制式的,那么在目标特征声纹消失后会自动切换到主动声纳搜索,安静的海洋环境下,鱼雷的主动声纳就成为很好的导引源,驱逐舰就可以发射声自导寻的深水炸弹,在鱼雷接近时爆炸,炸掉或者以水传冲击波损坏鱼雷。

但是无法提供安静的海洋环境,3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