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翔苍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龙翔苍穹- 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平均增长率不过区区6%。如今,十亿印度人中三分之一是文盲,60%的居民住户没有 

电力供应,官僚体制臃肿腐败,10%的政府财政赤字威胁着国计民生,印度教与穆斯 

林的冲突不时把国家推向战争的边缘,国民平均收入不过460美元,远不及中国的三 

分之二。印度何足挂齿? 

然而,在未来几十年中,印度很可能成为第一个通过脑力劳动而非体力劳动而起家 

的发展中国家。笔者不久前曾撰文指出,如果说九十年代的全球化是以制造业打头 

阵的全球化“第一波”的话,二十一世纪初期将迎来以服务业打头阵的全球化的 

“第二波”。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在“第一波”中占尽优势。但印度目前已经 

显示出其在服务业中对中国的压倒优势。那么,制造业和服务业哪个对经济发展更 

重要呢?我们只需看一个简单的数据:制造业在美国这个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中,只 

占产值的14%,吸收区区11%的劳动力;而服务业的份额,占美国经济产值的60%,吸 

收了美国三分之二的劳动力。如今服务业全球化正如火如荼,印度正在抢着分这块 

更大的饼。 

什么是服务业?除了我们理解的餐饮、医疗、零售业外,服务业还包括软件设计, 

IT咨询,电话服务,金融分析,工业工程设计,医药研究等等多方面的业务。在这 

些领域美国对印度的依赖,已经不亚于其对中国制造业产品的依赖。美国著名的硅 

谷不过拥有12万IT工程师,但印度的Bangalore竟集中了15万IT工程师。美国各大跨 

国公司,离了印度人的后援服务几乎都无法运转。举例而言,GE的资金服务部门有 

16000印度雇员,GE的John Welch技术中心又有1800个印度雇员。美国政府的财政根 

基……税收财会,也越来越依赖印度人的服务。今年2万美国人的税表财会统计是在印 

度完成。明年预计将有20万个税表将被送到印度。而这些行业,是美国的神经系统。 

大部分中国人对此还缺乏基本的知识,印度却已经在抢滩登陆了。 

比起制造业来,服务业属于智能产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高,利润丰厚。更重要 

的是,印度在这些领域已经发展出自己的名牌企业,能够把赢利留在国内。而中国 

的制造业,利润更多的是被外资剥夺,除了解决一些就业压力外,自己获益甚少。 

许多美国人,早已把印度视为未来真正的超级大国。最近“商业周刊”出版了一期 

题为“印度的崛起”的专辑,对印度的竞争优势作了令人信服的综合分析。首先, 

印度是个英语国家,这使之在占领国际服务业市场上具有天然优势。也正是对这一 

优势垂涎已久,日本正企图把英语作为其第二官方语言。其次,印度的金融市场较 

为健全,小型私人企业容易融资。中国的银行体系还是侧重服务国营企业,尽管外 

资滚滚而入,但连孙大午这样的民营企业家都找不到资金,不利于有竞争力的企业 

成长,更难以培养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企业。另外,印度的民主制度,正在开始发 

挥优势。司法制度的健全,在保护商业合同、知识产权方面,比中国有效得多。而 

服务业比起制造业来,更依赖这样的保护。同时,印度的人口年轻。如今,35%的印 

度人在15到59岁之间的工作年龄。到2020年,这个数字将上升到47%,远比中国和美 

国的人口年轻。到时即使中国总人口仍比印度多,印度的劳动人口也将超出中国。 

而中国将负担更多非劳动人口的福利和医疗费用。要知道,日本从60到80年代之所 

以经济发展超过美国,一大原因就是其人口年轻。90年代美国的经济增长之所以超 

出日本、欧洲,重要的因素也在于其人口比后者年轻。 

印度的崛起,已经不是个神话。而她的崛起,对中国提出的挑战远比对美国的挑战 

要大。美国依靠自己的资金和制度优势,完全可以把印度的崛起变成自己发展的动 

力。中国则是和印度竞争瓜分同一张廉价劳动力的大饼。所以,如果中国未来几十 

年不能改革教育体制、加大教育投资、建立独立的司法制度、促进信息的自由流动, 

服务业在中国的发展就没有根基。中国在国际竞争中就会被印度击败。 

修2 40

(更新时间:2005…1…14 8:48:00  本章字数:8012)

“理性分析一下印度能否赶超中国对我们来说是必要的。 

印度是南亚的大国,也是中国的重要邻邦之一。中国和印度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都是在20世纪中期摆脱殖民主义的束缚,走上民族独立发展的道路。尽管两个国家也有很大的不同,可是如果将印度作为一面镜子,还是可以映衬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很多成功和不足之处。自满永远是成功的大敌,充分看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源泉。学习、借鉴印度的成功经验,对推进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伟大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很多积极的意义。 

印度和中国一样,都是一个历史古国,人类的发祥地,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有很多优秀之处值得我们学习。民族独立之后,印度在世界舞台的影响力大大增强。尼赫鲁总理提出了不结盟思想,对第三世界国家争取一个比较好的和平发展环境有着十分有益的借鉴意义。印度高等教育发达,对我国科教兴国事业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甘地是印度的国父,他的宏思想体系包涵很多非常优秀的精华。“我经常与劳动者一道工作,并以此作为我职业的一部分。这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我总是把自己看成是工人和农民的忠实仆人。”这句话说得多么朴实,从某种意义上,这正体现了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经济迅速起飞,诸方面取得长足进步,而印度似乎变化不大,依然没有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可是,我们千万不可小瞧印度借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大潮,以软件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高速前进的决心。作为炎黄子孙,谁不希望自己的祖国更快、更好的发展!可是,勿须讳言,我国正面对着21世纪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盲目自大,惟我独尊,衰落都是不可避免的下场,而且我国历史上这样的教训已经足够让每个中国人深深反省了。只有坚持对外开放,虚心向世界各个民族学习,取人之长,为我所用,中华民族才能更快、更好的向前发展,跻身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我想,就“印度能否超过中国”这个问题直接做出一个肯定或否定的回答,都不是很有意义的。看到别人的长处,又同时对自己充满信心,这样的态度似乎应该更为可取。》全文 

印度是南亚的大国,也是中国的重要邻邦之一。中国和印度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都是在 20 

世纪中期摆脱殖民主义的束缚,走上民族独立发展的道路。尽管两个国家也有很大的不同,可是如果将印度作为一面镜子,还是可以映衬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很多成功和不足之处。自满永远是成功的大敌,充分看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源泉。学习、借鉴印度的成功经验,对推进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伟大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很多积极的意义。 

一、从中印信息产业的对比谈起 

改革开放 20 

年来,中国经济迅速起飞,诸方面取得长足进步,而印度似乎变化不大,依然没有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可是,我们千万不可小瞧印度借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大潮,以软件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高速前进的决心。文 

印度在新经济浪潮下,有着不少胜于中国的优势:印度中层以上人士的英语能力远远超过中国,印度科技人员的数量在苏联解体后位于世界第二,印度的数字天才比中国更大面积的层出不穷,在美国硅谷问世的 

2000 家新公司中有 800 

多家是印度人创办的。这些数字不能不说给我们深深的刺激,但正所谓知耻而后勇,我个人还是倾向于,只要严密论证,科学决策,中国在 IT 

产业,包括软件产业,都是有可能超过印度,甚至大大超过印度发展水平的。 

创新已经无可避免的成为 21 世纪人类进步的主题之一,我国在 IT 

领域,有很多充满创新精神的灵活头脑,这怎么可能是一件坏事呢?!美国微软公司只在美国本土,英国剑桥,和中国北京设立了研究院,设立在北京的研究院专门负责当前最热门的多媒体领域的基础研究。可以说,在整体上来看,我们国家在计算科学的基础研究上,特别是多媒体基础研究上,有着很大的优势。 

可是,我们国家的计算技术人才分布可以说是哑铃型的,高级尖端创新人才和仅会写几行初级代码的人多,位于中间的能熟练的编程,写出规范的,不带有个人风格代码的软件蓝领是十分匮乏的;印度的优势恰恰在于其拥有大量的规范熟练的软件工人,可以组建大型“外包型”软件加工企业,为欧美大软件公司加工大量小软件组件和编制软件说明文档等,而这正是我国 

IT 

产业的软肋。但是从长远看,随着软件工人由少到多,培训机构由弱到强的历史过程,熟练的常规软件代码加工由于位于整个软件产业链的下游,将不可避免的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生产一样,利润空间越来越少,竞争越来越激烈。而我国如果保持高端计算科学的基础人才不断涌现,就可以逐步占据软件产业链的上游甚至源头,研发新的优秀算法,大量申请专利,和美国科学家一起参与 

IEEE 

(国际电子工程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