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川军-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到‘一二·八’事变,日本侵华越演越烈,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川、全国兴起,成渝各界民众多次向川军首脑和将领请愿,要求出兵抗战,有的还在各军军部门前绝食。遗憾的是,我们一直没有出兵。这次,他们都劝我们一定要主动出川抗战。我师驻地比较集中,昨晚已经召集营以上军官开会,事变消息一宣布,军官们个个义愤填膺,当场写下请战书,每个人都签了名,按了箕斗。现在,我当众转给代军长。”
税梯青说完,取出请战书交给王铭章。
“好!税师长带了个好头,124师抗战积极性很高,是我们全军的榜样!”王铭章当场表示肯定,带头鼓掌。
王铭章所部122师364旅旅长王志远接着说:“联系‘九·一八’以来的种种情况,我认为卢沟桥事变决不偶然,是日本帝国主义灭亡我们中国的有计划行动。民国二十年(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占领沈阳,随即占领整个东三省;第二年又发动‘一二·八’事变,攻击上海,掩护成立伪满洲国。民国二十四年的《何梅协定》,又攫取河北、察哈尔两省大半主权。这次卢沟桥开战,显然是企图一举吞并中国的平津地区。我们绝不能坐等灭亡。我愿率364旅立即开赴前线,迎战日寇,收复失地。”
全场鼓掌支持。
124师370旅739团团长王麟接着发言。此人性情耿直,嗓门很大,打起仗来十分勇敢,多有胜仗,官兵们说他是个福将,都叫他“王灵官”。只听王麟朗声说:“我王麟自从穿上这身二尺五军装,就从来没有贪过生、怕过死。听到北平开战的消息后,我的心早已飞到前线。如果我们师出川抗战,我愿意带部队打头阵!”
“好!”会场立即响起喝彩声,随即掌声大起。
王麟接着说:“但是,在开拔之前,我请王师长代我们向军委会提个意见。我们这个军,当家武器是老掉牙的川造单打一步枪和麻花手榴弹,每个团只有几挺老式轻重机枪,各个团除了几门小迫击炮,山炮、野炮一门都没有,飞机坦克就更不用说了。这样的装备,实在太简陋、太寒酸,如果就这个样子开上阵去对付机械化装备的倭寇,不晓得要付出多惨的代价。昨天听到北平开战的消息后,我想了一夜,觉得必须赶紧请两位军长立即向委座打报告,尽快换发装备。希望能够尽早把装备换了,让大家尽快练习新装备和新战法,早点出川,不要临阵磨枪、临时抱佛脚。”
“就是!”
“就是!一定要尽快更换装备!”
王麟这番话引起会场共鸣,纷纷表示赞同。特别是王志远,更是站起来大声支持。王铭章和赵渭宾则随即带头热烈鼓掌。
掌声过后,王铭章朗声说道:“王团长这个意见提得很好!更换装备的问题,我也非常关心,实际上,这是我们大家最关心的一个问题。五年前,委员长命令我们川北剿共,兵马没动,就先拨给我们十万发子弹和二十万大洋的军费,还有两架飞机助战。这次打国仗,我相信肯定会补充一些现代化装备的。我们军目前的装备情况,我和孙军长、董副军长都向邓司令反映过,并且还专门打了报告。昨天我专门问了董副军长,这件事情,军政部何应钦部长已经在会上明确表态了,只是具体办法还没有来得及议定,想必不应该有什么问题。”
大家鼓掌欢迎。
会议快要结束的时候,董宋珩打来电话,说整军会议提前结束了,在军部开会的人全都留下,明天继续开会。
第二天下午,孙震一行赶回绵阳,向军官们传达说:“这次川康整军会议,是蒋委员长亲自部署的,由军政部长何应钦亲自主持的,目的是精兵简政,缩减人头数,确保精干部队的官兵待遇,改善装备,提高战斗力。会议从5日晚开始,开得很热烈。7月8日早晨,何部长带来了卢沟桥事变消息,全场震惊。刘湘主席当即慷慨激昂发言,要求军队整编服从抗战大局,建议中央实行全国动员,停止内战,枪口一致对外。他还当场向何应钦表态度,愿意率两个军立即开赴前线。刘主席一说完,全场热烈鼓掌。邓锡侯总司令当即表态支持,我也已经代表41军当场请缨了。”
说到这里,全场响起起热烈的掌声。
“至于裁军比例。”孙震接着说,“何部长已经和委座商量了,尊重我们川军的意见,从先前的30%下调到20%。最终的方案是,从先前的三三制调整为二二制,属丙种编制,每个师两个旅,每个旅两个团。我们41军这边总共得以保留十三个团。”
大家又鼓了一通掌,只是掌声明显不如先前热烈。
孙震接着说:“王师长告诉我,昨天的会上,739团的王麟团长提到更换装备的事情,大家都很重视,想知道这个事情在整军会上最后是怎么说的。”
见下面反应果然强烈,孙震接着说:“我晓得大家都很关心装备的事情,我也很关心这个问题。诸位都晓得,川军的武器是所有国民革命军中最差的,东北军、西北军的都比川军好,中央军的就更不用说了。'奇·书·网…整。理'提。供'我们在川北的部队,由于先前防区制的时候购买武器的渠道被刘湘的川东部队挡住了,装备又是川军中最差的,或许全国的部队中只有共产党军队的武器和我们差不多。这次开会,我已经向邓司令打了换发装备的申请报告,何部长多次在会上明确强调了,要以裁军保财政,以财政保装备,说要给我们换美式装备。”
大家立即鼓掌,掌声明显热烈起来。
“但是,由于爆发了卢沟桥事变,会议匆匆结束了,这件事情最终没有在会上确定具体办法,但我相信,这件事最终一定会得到解决的。”
“哦!”会场上立即发出一阵强烈的惋惜声。
王铭章插话说:“装备的事情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积极争取。同时,我们也要抓紧军事和政治训练,要有在劣势装备下反击日寇的斗争精神和作战能力。只有这样,以后新式装备来了,才能更好地用它们打击敌人。”
“对头,所以,我们一定要通过这次整军,大大提高部队的政治水平和战斗力,为以后出川抗战作好准备。在这里,我宣布,41军的整军工作,具体由王铭章师长负责。”
大家热烈鼓掌。
“我愿意在孙军长和董副军长的领导下多做些具体工作。同时,我现在就当着大家的面,向军座正式申请,我愿意率122师出川抗战,并请求担任先头部队。”王铭章当即表态道。
“好!我答应你的请求。”孙震说道。
“好!”下面随即大声喝彩,掌声一片。
第03章 抗战烟枪
 1937年8月3日,共赴国难,蒋介石在南京召集最高国防会议,紧急商讨应对方略。
7月10日当天,刘湘以川康绥靖主任兼四川省主席的名义,电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并通电全国各省市军政长官,主张全国上下,同心同德,共赴国难,并请缨抗战。通电一传到四川,川军将领和川中官民都非常振奋。
第二天一大早,王铭章带着李绍坤乘车前往广汉,拜访邓锡侯所部45军127师师长陈离。
陈离,字静珊,与王铭章是四川陆军军官学堂同学,毕业后曾同属刘存厚师,讨袁护国战争时调到邓锡侯支队,川军易帜后驻防广汉、新都,与王铭章防区近邻,两人交往甚厚。两个防区之间没有设关卡,被老百姓誉称为“无国界防区”。
陈离从大革命时期以来,就一直和共产党有密切关系。1930年,共产党在广汉发动起义,部队经什邡、绵竹至安县,被田颂尧部围攻,遭到失败。各方以陈离掩护共产党分子酿成重大事变,要求撤职查办。时任省主席刘文辉叫邓锡侯处理,邓锡侯本身同情共产党,只对陈离“撤职留任,戴罪立功”,继续保留原防区。两年后,又让陈离官复原职,并将部队扩大为师。抗战爆发后,中共派张晓峰入川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陈离将他安置在自己部队里,以上尉军官身份作掩护。
“哎呀,是之钟啊,好久不见了,什么风把你给吹来啦?”陈离一见到王铭章,高兴地问。
“还不是卢沟桥事变和整军的事,你渠道广,消息灵通,专门来向你讨教。”王铭章开门见山地说。
“呵呵,好说,好说,凡我所知,有问必答。”陈离爽快地说。
“那我就不拐弯抹角了。”
“跟我还用得着转弯抹角?来来,先喝口茶。”陈离笑道,一边把声音降低下来,叫警卫把门带上,别让人打扰。
“第一个问题,你看委员长这次会不会真心抗日?”
“哦?一来就是这么严肃的问题呀。”陈离笑道。
“还不是因为卢沟桥事变事关紧急啊。”王铭章笑道。
陈离说:“倒也是。我认为,这次已经势在必行了。西安事变以后,形势大变,反内战、团结抗战呼声空前高涨,甫公以前是拥蒋反共的,现在也公开支持共产党的统一抗日主张,释放了政治犯。一些南京官员,本意还是想继续‘攘外必先安内’,进一步加强党政军的中央集权,这从西北整军和川康整军都不难看出。听邓副司令讲,这次重庆整军会议上闹得很凶,僵持不下,要不是爆发了卢沟桥事变,还说不定如何收场呢。现在,既然日军进攻平津,战争进一步升级了,不抗战已经没有理由了。中央政府再不积极抗战,可能就不单单是西安事变的问题了,整个南京政府的合法性都会出很大的问题。但是,我担心,日军习惯于速战速决,眼下我国却忙于整军,军心不稳,管理紊乱,中央对这次日军侵略行动明显缺乏应有的准备,至今还没有听说过部署有力增援的消息,估计平津很危险。我认为,必须一边立即组织先头部队驰援平津,一边迅速召集最高级国防会议,包括我们川军、西北军、东北军和红军的军政领袖人物都要参加才得行,弄不好,还真得组建一个临时国防政府。”
“嗯!很有道理。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大问题。到底老兄和共产党打交道多,眼界就是不一样。第二个问题,川军首脑人物为争夺势力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