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其实很疯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朝其实很疯狂-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很显然,对于夏侯婴的举荐,并没往心里去。他不过是碍于朋友情面,给韩信升个职罢了。

但是,这次举荐,对于韩信的人生来说,还是尤其关键的。没有这次举荐,他很可能永远结识不到事业上的大恩人萧何。

管粮草的工作很琐碎,也很无聊。韩信仍然很郁闷,自从军以来,先是当仪仗队员,后是做公关接客,现又终日算计油盐柴米,这些事怎么想都像是娘们儿干的。

郁郁不得志的人,通常需要些口头宣泄。好比如今在现实中受尽欺辱的人,总喜欢到网络上煞有介事地恶评。从中找点可怜的自我感觉,第二天打工受气也就不那么委屈了。

闲暇郁闷之际,韩信也口若悬河,与军中士卒高谈阔论。时局、用兵、战略,什么都聊。说到项羽和刘邦,韩信更来劲,说那项羽,不过是外强中干,长久不了;咱们汉王力量虽弱,但有雄心壮志,定能打败项羽。

这就是典型的跟了新老板,贬低旧老板。

有些人不服气,说咱们汉王是有雄心,几次想拓宽地盘,带着大伙儿去袭击土著部落,可每一次都碰壁,碰得鼻青脸肿。连这蛮荒之地的土著都搞不定,还想和楚霸王争天下,做梦吧。

韩信很气愤,和士卒们争得面红耳赤。前来视察工作的萧何看在眼里,让韩信晚上到营帐一叙。

掌灯时分,韩信去了,与萧何畅谈了一通天下局势。萧何认定,这是一个文韬武略皆通的人才,管粮草实在是大材小用了,定要向刘邦举荐。

韩信千恩万谢,心潮起伏地等候佳音。

一天过去,又一天过去,三天、四天过去。没有一点音讯,韩信的心凉了半截。他像初恋姑娘等情郎约会一样忐忑不安,莫非萧何没有举荐,还是汉王没空?抑或是自己的建议汉王一点不感兴趣?

一般来说,一件事情拖拉太久,都不会有一个好结果。

终于,韩信的心彻底冷凉了。空无的等待很容易让人觉得周遭一切人事都是扯淡。

此时,汉军在军事上接连失利,士气低落到极端。将士对刘邦的能力产生怀疑,同时更加担忧自己的前途。于是,纷纷出逃,今天跑几个,明天跑几个。韩信也加入出逃的行列。

作为老板的刘邦日子很难过。眼睁睁看着员工出逃却无计可施,他此时的心境,只比当今富士康老板郭台铭稍稍开阔一点。再怎么说,员工集体跳槽总比排班跳楼要好。

可正当他兀自郁闷时,一个让他几乎崩溃的消息传来——丞相萧何也跑了!

刘邦如遭雷劈,腿也软了,一屁股瘫坐在椅子上。半晌醒过神,高声叫嚣:想不到萧何这厮也是忘恩负义之辈!

叫嚣也不管用,刘邦愤怒之余,更深的是失落。哪知道,这是虚惊一场。翌日清晨,萧何求见。原来,他是连夜出营追韩信去了。

NO3 善谋者

关于萧何月下追韩信的一段历史,书中写戏中唱,早已家喻户晓。然而,作为刘邦与韩信之间保媒拉线之人,他的言辞倒值得回味。

当时萧何追到韩信问,欲往何处?

韩信说,此地不需要我,不能为汉王尽力,打算另谋出路。

萧何说,不对,你是盖世英才。项羽自负,不能相容。把其他诸侯都过一遍筛子,很显然,也都是庸碌之辈,一个个朝不保夕。汉王刘邦则不同,自斩白蛇起事以来,宽厚仁义,时时不忘救百姓于水火之中,我辈追随汉王,虽忠诚但缺谋略,所以我主才屡遭失败,颠沛流离到这偏远的汉中。现在遇到将军,我屡次向汉王推荐,汉王正在考虑,想不到你却走了。也怪我,没把你的心意跟汉王说透,若你肯留下,定然会在将来创下不世之功。

贬诸侯,捧刘邦,赞韩信。萧何言简意赅,句句点到位,由不得韩信不动心。他当初弃项羽投刘邦,实际上已把天下诸侯过了一遍筛子,如今出走,他也是无计可施,既然自己的顶头上司如此看重,有什么理由不回去呢。

搞定韩信,萧何又去说服刘邦。

这一次,萧何直截了当问刘邦,您是想统一天下呢,还是想过一天算一天,在汉中当个王,就此了却一生。

这不废话吗,自打到了汉中,刘邦没有一天不感到憋屈。且不说他有没有大志向,换做一个普通人,活着就是为了高兴。若要一个人高兴,做梦;若要一家人高兴,做饭;若要一帮人高兴,做东;若要两个人高兴,Zuo爱。若要一阵子高兴,做官;若要一辈子高兴,做佛。

刘邦不是普通人,但他也做不了佛。他此时迫切需要的就是能杀出关中,扫平关东,继而称霸天下。只有这样,他才会不感到憋屈,才会高兴。

萧何接着说,如果您要称霸天下,必须用韩信,如无此打算,此人倒可不用。

刘邦有点诧异,韩信有你讲的这么厉害吗?

萧何用了四个字回答刘邦的疑问,说韩信乃是普天下独一无二的人才。

夏侯婴曾说他是人才,萧何更上一层楼,说他是独一无二的人才。那就试试吧,给他一支人马,让他和其他将军一起打仗。

萧何说:非也,这职位太低,他还得走。

将军都不行,那就大将军吧。刘邦许诺。

大将军就是上将军,武职是众中最高的。只因项羽曾经当过,刘邦心里不爽,于是换了个称谓,叫大将军。

可萧何仍不满意,又提出,封韩信为大将军,不能只说一句就完了,得挑个良辰吉日,斋戒沐浴,修筑祭坛,正经八百举行一个授衔仪式才行。只有这样,这个大将军才能名至实归,树立威信。

刘邦心里挺不乐意,可还是按萧何的建议办了。这便是刘邦的过人之处。

听取意见分两种,一种是乐意听,一种是不乐意听。但只要能采纳,就是天大的好事。

当然,这要看提意见的人是饭桶还是智者。萧何一向干练忠诚,他不遗余力地保举韩信,必然有他的道理。刘邦此时不识韩信,但他了解萧何。

几日后,刘邦兑现诺言,筑坛摆香案,备好一应礼仪器具,要拜大将军。具体拜谁,将军们一开始并不知道,他们个个皆是跟随刘邦出生入死的大将,都认为大将军一职非自己莫属。

哪知刘邦却宣布,拜韩信为大将军。

这小子什么来头?汉王凭什么要拜他为大将军?众将议论纷纷。其实,这个疑问连刘邦自己都没搞清楚。凭什么?就凭萧何的一番话?不行,我得找韩信聊聊,掂掂他的分量。

于是,拜完将后。刘邦亲自会见了韩信。倒要看看这个大将军胸中有何良策?

韩信没回答,他反问刘邦:大王欲争霸天下,头号大敌便是项王,那么,您比得上项王么?

这个犀利的问题,完全是给刘邦添堵。论作战勇猛,自己和项羽根本不在一个档次;论粮草兵马,也不在一个档次;论地盘大小,更不用说了,我就是被项羽赶到这蛮荒之地来的。

沉吟半晌,刘邦很艰难地回答,我确实不如项羽。

恭喜大王!贺喜大王!韩信跪下,赞道,大王说得很对。

这小子疯了吧?刘邦发愣。

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平庸,就离脱离平庸不远了。好比发现问题,问题便已经解决了一半。

韩信心中暗喜——刘邦能讲大实话,说明他能听真话,若他只听吹捧,那我就跟错了人。

沉默片刻,韩信道:表面看,项羽是个英雄,勇猛无敌,实则匹夫之勇。他有四大弱项。

第一弱,目光短浅。号称霸王,拿诸侯当自己的大臣,可他却不在关中称王,而返回老家彭城,这便是狭隘。

第二弱,抠门,将士立功,他不发奖金不封官职;手下人得了病,反拎着一篮子食物去看望,这便是妇人之仁。

第三弱,孤傲且目空一切,把楚王迁移到穷乡僻壤,没了共同的盟主,诸侯成了一片散沙。

第四弱,残暴,烧杀掳掠,百姓与之离心离德。

而汉王您则不同,进关中后,与百姓约法三章,得了民心。现在,您若是攻取关中,一纸战书即可摆平。

而若取关中,当平定三秦!

三秦由章邯、董翳、司马欣镇守。尔等皆是秦朝旧将,投降项羽后,二十多万兵士被坑杀,他们却安然无恙,且获得高官厚禄,关中的父老乡亲,已然恨透了他们,他们虽为王,但没人支持和拥戴他们。

此番“汉中对”对天下局势分析得极为透彻。

善谋者,谋势,不善谋者,谋子。势为大局,子为局部。善谋者,从全盘、大局考虑问题。从物理学上讲,物体上坡和下坡是两种能量不同形式的转换。在一般情况下,下坡比上坡容易多了,这就是势的力量。

韩信的一番谋势见解,醍醐灌顶。刘邦如领日月之光华,如受天地之灵气,如开通任督之二脉,真正由头发颠爽到脚趾尖,不由感慨万千:韩信啊韩信,你可比张良还优良,真是相见恨晚。

此时是公元前206年,即汉王元年。这年夏末,50岁的刘邦在荒蛮闷热,烟瘴弥漫的汉中憋屈了大半年后,决定反攻三秦。

NO4 躲猫猫战术

反攻三秦的准备工作就绪。刘邦命丞相萧何留守关中,负责收巴蜀的田租,为大军提供粮饷。

后方交给萧何,稳定民心,调度战备物资,刘邦自然很放心,前方呢?攻打三秦,怎么个打法?这得听韩信的。

一席长谈,刘邦对韩信的才华深信不疑。这便是刘邦用人的强悍之处,只看真本事,不看其出身;而韩信也不在乎刘邦年已半百,他相信,刘邦是一位胸襟开阔的雄主,阳光灿烂的日子就在前面。

这就叫英雄莫问出处,流氓不看岁数。

韩信提出的战略是,突然袭击、速战速决。换句话说,就是要低损失,高效率。

如何奇袭呢?韩信说了一句流传千古的经典成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何谓经典?就是你想否定它的时候却找不到一个足够的理由。

韩信这一招是障眼法,大张旗鼓修栈道,明摆着,要出汉中反攻了。章邯等人必定要派主力驻防。

虚晃一枪,跟他们玩躲猫猫,他们防他们的,咱们从另一条被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