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起明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龙起明末- 第3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随着基础建设的推进,中原各地的交通的改善,五年内,近十万家各类工厂在各地建立起来,而且因为经济的快速上升,市场的快速膨胀,使得倒闭的工厂极少。

随着这些工厂的建立,数以千万计的劳动力被吸引到了工厂中来,有部分还彻底的脱离了土地,成为了真正的产业工人。

特别是长三角地区,广州附近,因为其地理优势,轻工业是飞速发展。这些地区的轻工业的规模已经全面超过了台湾岛,成为了整个中华帝国最大的工业区域。

虽然这些地方在繁华程度,百姓的富裕程度上,还无法同台湾岛相比,甚至都还比不上吕宋岛的部分区域,但是这才五年不是吗?再过十年看看,吕宋可能只能望尘莫及,而台湾岛恐怕也只能保持平齐。

最新章节 五百三十七章迁都选择和政策方向的转变(第一更)

五百三十七章迁都选择和政策方向的转变(第一更)

一八六零年年初,整个台北陷入了一种难过的气氛当中。因为在年初,帝国政fu正式宣布,将在十年后迁都南京。也就是说,五年后,台北将不再是中华帝国的政治权利中心了。

这样的消息一经宣布,整个台北是哗然一片。很多百姓多次以游行的方式请求萧明乾取消迁都的决定。

但是所有的上层人物都知道,迁都是不可改变的了。中华帝国立国伊始,大家都知道,中华帝国的首都不可能一直坐落在台湾这个小岛之上,迁都是迟早的。

只是大家都以为萧明乾会将首都迁到北京,没想到最终会选择在南京。

其实一开始萧明乾也想将北京当做是首都的,但是一看中华帝国的地图,大部分的领土都在南方。

北京可以说是个大陆政策的中心,而中华帝国如果不想失去对南洋,对澳洲,甚至是对太平洋,印度洋的控制,就不能选择北京这个大陆政策中心。最终选来选去,萧明乾选择了南京。

虽然有人说选择南京的王朝都些短命王朝,即使是大明朝也最终迁都北京了。

但那时因为以往的中国的政治都是南北政治,是陆地政治。而萧明乾从来都不认为中华帝国的中心是在陆地上,广阔的海洋才是中华帝国的舞台。而坐落在太平洋西侧的南京无疑是个最好的首都选择。

台北是哀伤一片,而南京则是欢腾不已。

五年的发展,已经让大多数人忘记了大明朝,彻底的接受了中华帝国。

同时新式的教育方式也让人们的国家认同有了极大的提升。这个时候,中华帝国即将迁都南京的消息,让整个南京的百姓是兴奋不已。以至于一段时间内,兴起了一股想要入住南京的风潮。

但是帝国政fu迅速的阻止了这股风潮,宣布南京即将进入大规模的改建,在十年内禁止搬入。

南京城里的原有百姓,也被要求配合帝国的城市改建计划,进行临时性的搬迁。等到改造完毕之后,将会让他们重新搬回来。当然在这十年的搬迁过程中,他们会得到极其丰厚的补偿。

只是临时性的搬迁,回来之后,将会得到三倍于原来的住房面积的住房,更有优厚的补偿,傻子才不答应。

毕竟虽然中华帝国宣传公民的财产不可侵犯,如果有人赖着不搬,理论上说帝国政fu也拿他没办法。但是不要忘了,南京纳入中华帝国的统治只不过五年时间,百姓们还没有那么强的个人权利意识。

自古民不与官斗,而且还是皇帝和整个中华帝国政fu。所以所有的百姓都在得到了优厚的补偿之后,搬入了特地在南京城东侧建立的临时安置中心。

说是临时安置点,但是一开始就是以南京城的一部分进行建设的,所以其规划也非常的好。

所有分配到百姓手中的房子都是三层小楼,交通,商业,教育,工厂分布等等是一应俱全。

所以所有搬入其中的百姓都说,这哪是临时安置啊,根本就是让他们来这享受五年来的。

不管如何,迁都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谁也无可奈何,不管是失落的台北百姓,还是那些有望成为都城但是却没能如愿的城市的百姓,都最终接受了这样的一个结果。

到了三月份的时候,另一个重大的消息再次传遍天下。中华帝国的政fu总长,已经六十八岁高龄的唐洪生,以自己年岁过高为由向皇帝提出辞去总长一职的请求。

而皇帝也接受了唐洪生的辞职请求,并且顺势而为,宣布中华帝国的政fu总长一职从此以后,将最多任职十年,十年后将必须离职。

这一消息让整个中华帝国的为之震撼不已。

在以往,只有失势的官员才会被皇帝免职,特别是身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辅职位的官员,没有特别原因的话,将会一直做到死,就像大唐时的杜如晦。

现在唐洪生在并未失势的情况下,竟然自己请辞,而且皇帝还定下了这样一个规矩,让很多人都感到不解。

其实萧明乾刚开始是想规定为两届,每届五年的。但是在建立中华帝国的时候,萧明乾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掌握整个中华帝国的权利,并没有引入议会制度,民主制度也非常的落后,更不用提政党了。从这个角度来说,萧明乾也是一个独裁者。

所以最终只能硬性的规定十年的任期时限,不过在总长人选选择上,萧明乾并没有将其纳入皇帝的权力当中。而是由前任总长和各部总长一起提名三到四人。

然后让其在皇帝和全体政fu部级官员面前进行竞争的方式来选取政fu总长。总的来说,还算是一种集中制的民主吧,至少比以往要好上一些。

唐洪生离职之后,新的政fu总长经过新的竞选方式,被接替吴运东担任外交部总长郁宇轩夺得。

而郁宇轩上任的第一件事情便是联合参谋部,制定了一份大规模的扩军计划。按照这份计划帝国将在三年内将陆军扩充到两百五十万人,海军人数也将扩充到五十万人,五年建造八十艘以上的蒸汽铁甲舰交付使用。

加大移民宣传力度,颁布新的土地使用权优惠政策,鼓励中原百姓向澳洲迁移,加大对澳洲大陆的投资力度,全面取消对南洋地区,澳洲大陆的工业限制,以达到全面掌控南洋众岛和澳洲大陆的目的。

外交方面,中华帝国将以更加强硬的姿态出现在世界各国面前。加大中华帝国在印度洋沿岸的军事力量,进军缅甸寻求更近的印度洋出海口。

加强对中东地区军事力量,压服伊朗人,驱逐奥斯曼帝国在中东地区的力量。

另外中华帝国将在五年内组织一支太平洋远洋舰队,开始探索北美大陆。在北美大陆夺取最大的利益。

最后一点就是,以日本同大明签订攻守同盟条约为由正式向日本宣战。

……

最新章节 五百三十八章四方之战

五百三十八章四方之战

新的政府总长刚一上台,中华帝国的政策便出现了巨大的转变。由积累国力转变为积极的对外扩张。

其实,在灭亡了大明之后的五年内,中华帝国同周边国家的战争并没有停止,只不过是规模小了点,扩张的步伐不是那么大罢了。

要知道,同中华帝国接壤的国家实在是太多了。

西北边,中华帝国的大军在占领了甘肃之后,便同西域的那些个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冲突。

虽然那里在汉唐时期曾经归于中央王朝的统治,但是在明朝的时候,那里是有一个相对统一的国家东察合台汗国,也就是吐鲁番国。

中华帝国的大军在追赶部分农民军的时候,便在甘肃西北部酒泉附近同其军队遭遇过。一场大战下来,中华帝国这边没死一人,而对方则在丢下了三千多具尸体之后狼狈而逃。

不过也正是因此,出于兵力和后勤的考虑,中华帝国大军便暂时的驻扎在了酒泉。

但是中华帝国忍住了,对方却忍不住。他们只知道大明已经被灭了,但是对中华帝国的军队的战斗力并没有太多的畏惧。

所以在五五年初的时候,便不断的挑衅位于酒泉的中华帝国的驻军,并因此导致了中华帝国驻军上百人的死伤。

接到消息之后,萧明乾如何能忍受,便让熊五斤,陆磊磊等人率领两个陆军师和三个骑兵师北上甘肃,发动报复性的攻击。

这场战争耗时四个月,近四万的中华帝国大军稳步推进,歼灭对方二十七万人,占领现在的甘肃全境,青海省北部地区,并深入新疆哈密地区五百里。

将东察合台汗国的主力军队是消灭一空,直接导致东察合台汗国分裂成吐鲁番国,亦力把里国和叶尔羌国。

其后的几年内,中华帝国的军队随着后勤问题的解决,不断的向西北推进,先后灭了吐鲁番国和叶尔羌国。但是在此之后,恶劣的自然条件在此挡住了中华帝**队的脚步,使得亦力把里国暂时性的留存到了六零年。

当然这样的小麻烦不仅仅是西域地区存在,青藏高原上同样存在。

在大明时期,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在名义上是接受大明朝廷的统治的。

但是当他们知道大明已经灭亡的消息之后,藏族的那些土司们便开始动起了心思,重新立起了吐蕃国名。

不过,这个新的吐蕃国只存在了两个月,便被秦可仁等人率领四万大军给灭了。

灭亡那些有野心土司容易,彻底平定整个青藏高原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期间需要头疼的问题是一大堆,废除农奴制度问题,佛教的问题,甚至是藏民的传统的问题都成了巨大的阻碍。

再加上青藏高原实在是太大了,而且人口稀少,反叛分子随便找个地方躲起来都很难发现。

所以萧明乾只得尊重藏族的传统信仰,册封了一大批的活佛,以稳定人心。但是对农奴制度,萧明乾是非常坚决的要废除的。

因为只要存在这样的制度,那么就还会有掌握着大量的资源的土司冒出来反叛。只有将土地等生产资料分配到普通藏民的手中,才能够既得到了普通藏民的支持,又让那些心存叛乱的人没有足够的资源支持他们建立军队。

除了这两个地方之外,战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