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道通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医道通天- 第6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建议用逐日减灶的计策,伪装溃败逃跑,诱敌深入。田忌采纳了他的计谋。骄傲的魏军果然中计,大摇大摆地尾随齐军进入一个叫马陵的险恶地带。这时,早已埋伏好的齐兵万弩齐发,一举歼灭魏军。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马陵之战”。

孙膑利用敌人的骄傲心理,诱敌上当,所以取得战役的胜利。中医也很强调因势利导,要求医生根据患者体质、病位等因素而施治。

早在二千多午前的中医古籍《内经》里就有“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等治疗法则。这里的“轻”、“重”、“衰”、“高”、“下”等都是疾病的“势”,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便是“因势利导”的体现。病在上部较轻浅的,宜轻扬宣散,清代医家吴鞠通常选用质地较轻、气味较薄的药,即“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治法。古人还根据“其高者,因而越之”的法则,创立吐法,主张服盐汤或用鹅毛刺激喉管引起呕吐,使病邪从上而出。再如,夏秋时令,误食**不洁之物,腹泻腹痛,医生亦常因势利导,让病人继续泻下秽臭之物,腹痛、腹泻亦渐好转,若此时止泻,逆其病势,反而有可能加重病情。

孙膑讲的虽然是兵法,但与中医治病原理相通。难怪清代名医徐灵胎说:“用药如用兵”。他甚至还说:“孙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之矣”,认为中医的治疗思想贯穿在《孙子兵法》中。这话颇有几分道理。

六、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是指根据不同地域的具体情况,制订与之相应的措施。这个成语出自《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春秋末年,伍子胥逃到吴国,吴王很器重他。一次,吴王征询伍子胥有什么办法能使吴国强盛起来,伍子胥说:“要想使国家富强,应当由近及远,按计划分步骤做。首先要修好城市的防御工事,把城墙筑得既高又坚实;其次应加强战备,充实武库,同时还要发展农业。充实粮仓,以备战时之需”。吴王听了高兴地说:“你说得很对!修筑城防,充实武库,发展农业,都应因地制宜,不利用自然条件是办不好的。”

这种“因地制宜”的措施果然使吴国很快强盛起来。无独有偶,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也提出一项因地制宜、治理国家的政策,即“地理环境决定论”。他认为:土地膏腴,出产丰富,使人因生活富裕而柔弱怠惰,贪生怕死,这些地区的国家常是“单人统治的政体”;土地贫瘠和崎岖难行的多山国家,人民勤奋耐劳,生活俭朴,勇敢善战,他们不易被征服,常是“数人统治的政体”。他建议立法者考虑不同的地型环境、气候因素来制定恰当的法律。

中医强调因地制宜治疗疾病。因为不同的地区所引起的疾病各不相同。在西北高原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少雨,当地人们依山陵而居,常处在寒风凛冽之中,多吃牛羊|乳汁和动物骨肉,故体格健壮,不易感受外邪,其病多内伤;而东南地区。草原沼泽较多。地势低洼。温热多雨,人们的皮肤色黑,腠理疏松,多易致痈疡,或易致外感。因此,治疗时就应该根据地域不同,区别用药。如同为外感风寒,则西北严寒地区,用辛温发散药较重;而东南地区,用辛温发散药较轻,这就是因地制宜原则在中医学上的具体应用。

《内经》专设《异法方宜论》一篇,讨论不同地域的人们易患的病种,以及病变和治法特点等。可见,古代中医学家十分重视因地制宜治疗疾病。

七、防微杜渐

《后汉书丁鸿列传》记载了一则故事:东汉和帝即位时仅十四岁,由于他年幼无能,便由窦太后执政,部份大权实际上落入窦太后的兄弟窦宪等人手中。他们为所欲为,密谋纂权。司徒丁鸿见到这种情况,便上书和帝,建议趁窦氏兄弟权势尚不大时,早加制止,以防后患。他在奏章里说:“‘杜渐防萌’则凶妖可灭。任何事情,在开始萌芽时容易制止,等到其发展壮大后再去消除,则十分困难。”和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并任命他为太尉兼卫尉,进驻南北二宫,同时罢掉窦宪的官。窦宪兄弟情知罪责难逃,便都自杀了,从而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宫廷政变。

在医学上,防微杜渐体现了预防为主的原则。中医十分重视早期诊治疾病。《内经》说:“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任何疾病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高明的医生应该趁疾病轻浅的时候治疗,若疾病已到深重,会变得比较棘手。《内经》还生动地比喻说:“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因此,中医把一个医生是否能对疾病作出早期诊断和治疗当作判断这个医生医技是否高明的标准,提出“上工治末病”。上工,即高明的医生。

这个成语故事启示我们:隐患要及时清除,以免酿生更大祸端;疾病应及早治疗,以免给机体带来更大的危害。

八、杯弓蛇影

《晋书乐广传》记载,一天,乐广宴请宾客,大厅中觥筹交错,异常热闹。大家猜拳行令,饮酒作乐。一位客人正举杯痛饮,无意中瞥见杯中似有一游动的小蛇,但碍于众多客人的情面,他硬着头皮把酒喝下。从此以后,他忧心忡忡,老是觉得有蛇在腹中蠢蠢欲动,整天疑虑重重,恶心欲吐,最后竟卧床不起。

乐广得知他的病情后,思前想后,终于记起他家墙上挂有一张弯弓,他猜测这位朋友所说的蛇一定是倒映在酒杯中的弓影,于是,他再次把客人请到家中,邀朋友举杯,那人刚举起杯子,墙上弯弓的映子又映入杯中,宛如一条游动的小蛇,他惊得目瞪口呆,乐广这才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他,病人疑窦顿开,压在心上的石头被搬掉,病也随之而愈。

乐广称得上是一位“良医”,他懂得怎样去除病人的心病,比一般滥施药物的庸医高明一筹。中医管这种方法叫“祝由”。王冰将祝由解释为“祝说病由”,意为向病人解释病因,让病人打消顾虑,不必用药而病自愈。

若病人对认定时病因笃信不疑,百般劝说无效,这时不妨先依从病人,再设法打消病人的顾虑。金元时期的著名医家张子和有类似治验。一位病人诉说她在吃饭时误吞下一条虫子,别人怎么解释也无效。她总觉虫子在腹中作乱,整天不得安宁。病家求张子和诊治。张子开出一帖催吐药方,声称病人服药后虫子必从口中吐出,暗中他告诉病人的贴身丫环,趁病人呕吐之机放入一根红丝线到呕吐物中,哄她虫已吐出。丫环依计而行,病人见吐出的东西里果然有一条虫子,从此再不疑心,心胸也舒畅多了。

第七百三十七章 事情未了

记者总是喋喋不休,令人无法招架,一连串的问题。凌威开始回答几个,是关于瘟疫的,他在行,回答也很快。但是,并不因为他的准确回答记者的问题就有所减少,反而越来越多,甚至涉及到他和童婉茹的**,令他无所适从,越支支吾吾记者们追问得越紧越刁钻,凌威也越来越狼狈。记者们又把问题抛给童婉茹,童婉茹比凌威要沉着得多,只是微笑着沉默不语,这样的态度看起来有点不近人情,但却是对付记者最好的方法。

“散开,散开。”黄思羽快步走过来,挥了挥手,她的话很管用,记者散开一条缝隙,黄思羽靠近凌威,面向大家:“各位,我现在和凌威商量一些事,有什么问题等会到卫生大厅,我们将进行记者招待会,”

“招待会是关于瘟疫的吗,能否透露一点内容。”记者依然喋喋不休地问着。黄思羽拉着凌威向前走,嘴里干脆地蹦出几个字:“无可奉告。”

黄思羽对付记者的经验非常丰富,记者也知道黄思羽的底细,没有再罗嗦,纷纷散去,黄思羽领着凌威直接走进一栋小楼,示意童婉茹和小雪在楼下客厅稍等,她和凌威两个人进入二楼一个办公室,林依凡也在,见到凌威,指了指茶几旁的沙发:“请坐。”

“是不是瘟疫出新了反复?”凌威看着两个人脸色有点凝重,心里略感不安。

“不是,瘟疫的情况很好,只是罗羽离开了,恐怕有点麻烦。”林依凡眉头紧锁,声音低沉。

“罗羽跑了没什么要紧,何况不是下了通缉令吗?”凌伟还是不大明白,但心中有点不详的预感:“难道他身上还有病毒?”

“病毒倒是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个。”林依凡把一份报告递到凌威面前,凌威瞄了一眼,诧异地差点跳起来。报道是一份密件,详细说明病毒是来自一家埃及的机构,病毒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病毒有一个母体,比病毒厉害百倍,现在下落不明,据说已经被罗羽带来中国。

“必须尽快抓到罗羽。”凌威明白了其中的利害关系,手掌拍打着那份报告,大声说道:“有线索吗?他应该离开得不远。”

“已经有线索了,有人发现他在建宁出现。”黄思羽指了指墙上的地图:“根据分析,罗羽从崔溪镇西边逃出,抄近道直接去了建宁,不过暂时不知道他的目的。”

“他会有什么目的,”凌威剑眉微皱:“难道是冲着保和堂。”

“这也是我最担心的。”黄思羽微微点头,柳眉蹙了蹙,望着凌威:“罗羽在崔溪镇狼狈逃走,和你不无关系,如果把怒火撒在保和堂身上也是可能的,我们已经通知有关方面对保和堂暗中实施监护,一旦发现可以击毙。”

“我还是不放心。”凌威在房间里走动一下,心中感到极度不安:“病毒和别的东西不同,防不胜防,我要立即回去。”

“别急,你回去也无济于事。”黄思羽轻声说道:“何况,还有一件要紧事和你有关,你先听林依凡医师说明情况再做决定。”

“什么事?”凌威看着林依凡,林依凡的脸色变得非常慎重:“凌医师,这次瘟疫你是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