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了能够长谈甚至留我住下。他爸爸妈妈经常既欣慰又嫉妒地说:“飞飞对关老师比咱们还亲。”我们这段师生情就是从我对孩子的了解开始的。
  通过这个案例,使我们更加坚定了这样一个理念:了解孩子就要站在他们的立场去看问题,进行换位思考。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进而引导、指导他们,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个案二 要把孩子的感受考虑进去
  “离异”这个词在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随着人们观念上的进步,离婚这种行为的公开性、透明性,甚至随意性越来越强,这本无可厚非,用现代人的话说这叫“一人一个活法儿”。为了孩子而维持并不幸福的婚姻确实过于传统,越来越不符合现代人的观念,所以这种做法正在逐渐被摒弃,这不能不说是国人在观念上的一大进步。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在不幸福的夫妻双方摆脱桎梏开始寻找自己新的幸福时,他们曾经的爱情结晶——孩子,却一定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伤害,这种伤害绝不仅仅限于生活上的、感情上的或物质上的,而主要是对孩子心理上的伤害。许多父母无论是在“战争”中离析还是在理智中平和分手,很少真正了解孩子在想什么。无论是在法庭上争抢孩子还是相互推卸自己的抚养责任时,都不太顾及孩子的意愿。通过一些具体事件的调查和分析,我发现父母离异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造成的心理阴影有很大的差异。根据我所接触的孩子,大致可以分成三种情况:10岁以前,尤其是幼儿时期,孩子单纯幼稚,还不十分明白大人的事,一般不会有太多的想法,适应新生活也比较快,心理伤害相对小一些。十七八岁以后,孩子接触社会多了,对父母的依赖性小了,事情也就想明白了,你们大人的事爱怎么办就怎么办,不缺我的吃穿,少来烦我就行了,可以自我调节心理上的缺失。而十一二岁到十五六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我所接触最多的),一旦家庭发生变故,他们的不解、愤怒、苦恼、羞耻、无助……都会形成强大的心理压力。本来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心理、情绪就不够稳定,这种事情摊到哪个孩子身上都无异于雪上加霜,说不定就把孩子推到邪路上而毁了孩子的一生(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中,单亲家庭的孩子犯罪占的比例相当 大)。所以这时候的父母如果能做到让自己发热、发昏、发涨的头脑冷却下来,听一听孩子的心里话,考虑一下孩子的感受,也许就会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一、理解必须有了解作前提(2)
我以前的学生刘×,在上初三时一度情绪低落,无心学习。她的异常表现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找她谈心,她吞吞吐吐地告诉我,爸爸妈妈在闹矛盾。我当时没有把问题想得太严重,觉得开导她一番也就过去了。但没过多久,她又主动找到我(孩子的心里实在是装不下了),详细诉说了爸爸妈妈的矛盾以及自己的想法,听后真让我有一种揪心的痛。原来她父母亲闹矛盾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由于父亲爱打麻将经常半夜归家,所以二人的争吵总是在夜里,尽管他们尽量压低声音,尽量不让女儿听见,但实际上孩子连他们离婚的打算已经了解得一清二楚(父母居然以为女儿什么都不知道)。她十分痛苦地告诉我:“既然他俩谁也不肯让步,想离就离吧,我也不会阻拦。但我苦恼的是,以后他们都要再成立各自的家庭,而当他们老了,身体不好的时候,我就得分两处去照顾他们。一边是我爸,一边是我妈,我是他们惟一的女儿,哪个都得管,我以后的负担多重啊!”多么懂事的孩子!多么愚蠢的父母!我再也坐不住了,先打电话给她妈妈,把孩子的想法全盘告诉了她。这位妈妈很难过也很意外,她居然完全没有想到女儿的苦恼,甚至以为女儿还蒙在鼓里,准备在事情临近尾声时再告诉她,只要她选择跟谁一起生活就行了——多么粗心的妈妈。好在母亲了解了女儿的心理活动后,增加了几分理智,请求我在刘×父亲在家时去进行一次家访,把孩子的想法及苦恼通过我再向她的父亲传达一次,也给这位父亲一点刺激,让女儿的真情成为父母感情的调和剂。我去做了,不但替孩子说出了心里话,还加上了我的一番情真意切的好言相劝。以后,刘×毕业了,顺利参加了中考。据说爸爸妈妈最终也没有分手。
  这件事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是它可以给人们以启发的是:夫妻矛盾在所难免,夫妻分手无可非议,但有孩子的夫妻,尤其是有正值青春期的孩子的夫妻,一定要提醒自己,你们这时候的家庭角色不仅仅是夫妻,还是父母,无论如何要给孩子一个平等地表达自己思想感情、心理感受的机会,让孩子把心里话说出来。因为出问题的毕竟是父母,不是孩子,让孩子为大人的错误去承受压力和痛苦是极不公平的。试想这个学生如果当时没有找到我作为倾诉对象,没有机会把心中的苦闷释放出来,我就无从插手过问与调解,这对糊涂的父母也就无从了解女儿的真实心理活动,后果很有可能是对孩子无法挽回的伤害。据此我诚恳地提醒爸爸妈妈们,无论你们的感情合与不合,孩子都是你们爱情的结晶,只要对孩子还有爱,就应该听听孩子的心声,把孩子的感受考虑进去。
    个案三 “爸爸不喜欢我,因为我是女孩儿”
  “曹小丽,到我办公室拿毛巾擦擦手。”这是两个初三女生从厕所出来洗完手后遇上我,我很自然地提醒了她们一句,因为是冬天,我怕她们手皴了。没想到这句话引起了没被我叫到名字的那个女孩儿的不满,她在私下里跟同学嘀咕:“哼,关老师不喜欢我,叫曹小丽去擦手,不叫我。”听到这话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个女生挺‘事儿’的”。但因为她是后分到我们班的,我对她了解还不够,于是我主动找到她,向她解释:“当时我的本意是让你们俩人都去擦手,随口叫了曹小丽的名字,让你难过了,老师很抱歉。”说这话时是在校园里,我搂着她的肩膀一边走一边说的,没想到她十分高兴地向同学们炫耀:“今天关老师找我谈话时搂着我了!”咦!这位同学的敏感引起了我的注意,潜意识中觉得她似乎在渴望着什么。
  不久,我邀请同学们到我家里玩儿。由于我是“老三届”,在山西插队多年,1991年才返回北京,借住哥哥的房子,所以家居十分简陋,水泥地面,旧家具,连沙发都没有,孩子们来了都坐在床边。我有意识地和这位“敏感”女孩儿挨坐在一起,手下意识地抚摸着她。一离开我家,她就喜形于色地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吗?关老师说话时老抚摸着我。”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此时,我意识到她在渴望一种关爱,一种亲情。同学们也反映她的爸爸妈妈对她似乎不够好。这引起了我的疑惑,她也是独生子女啊!于是我决定去她家进行家访。她听到我这个决定,整整一天都处在兴奋之中,一直到下午下班后,她骑自行车陪我前往她家。路上她的一番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关老师,您到我们家要有个心理准备,我们家装修得特别豪华,但没有温暖;我特愿意去您家,您家虽然简陋,但特温馨。”孩子的一番话让我心中隐隐作痛。
  到她家一看,果然如孩子所说,装修十分豪华,在当时来说绝对是高档次的。妈妈一看就是个直爽干练的家庭主妇,谈话中说到对孩子的管教,她不无得意地表示:自己很小的时候就失去父母,因为是家里的老大,弟弟妹妹都是她一手拉扯大,一手培养出来的,形成了十分严厉的管教方法和手段,很有权威性,在孩子面前绝对说一不二。她还举例说明:“饭桌上孩子一念叨今天班里或者学校里发生的事,我就会命令她住嘴,吃饭就是吃饭,没人愿听你们那些破事!”甚至对这惟一的女儿还施用打、骂、拧的管教手段,真是令人不可思议。而更令人费解的是这位身为军人的父亲,一脸严肃地向我“控诉”自己女儿的不懂事:“她姨家有个小弟弟,每次来我只要和孩子亲热,或抱一抱,或亲亲脸蛋儿,她就会不高兴,把孩子抢到自己的房间,对人家孩子乱发脾气。”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理解必须有了解作前提(3)
这位糊涂的父亲怎么就不明白您女儿这种举动的潜台词呢?显然她是在嫉妒,她所渴望的父爱您无私地送给了小表弟,而对她却只是一味的苛求,她很自然地就产生了“爸爸不喜欢我,因为我是女孩儿”的想法,这能怪孩子吗?当我剖析了孩子的心理后,她妈妈回忆说:“怪不得,家里有一只大绒毛玩具猴子,我有时抱一抱,拍一拍,她立即给抢过去扔到一边。”也就在此时,我完全了解了她为什么那么在意老师搂一搂她的肩膀,拍一拍她的腿,因为从小到大,严厉的母亲、刻板的父亲给予她的关爱相对少了一些,或者说爱的方式有缺憾,使得孩子已经产生了“没有温暖”,“不被喜欢”的心理障碍。

()免费电子书下载
  这次家访对她的父母有所触动,尤其是母亲十分坦率地承认过去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感受,以后一定会加以改进。没过几天,这个女生十分欣喜地向年级组长、语文陆老师说:“您看我最近胖了吗?我妈给我订牛奶了,昨天还给我买了草莓。”陆老师转告我后,我知道她还会把这“喜讯”亲自来向我报告的。果然不出所料,没过两节课,她就喜滋滋地把那一番话向我重复了一遍。我心中酸酸的,孩子多么容易满足啊!对于20世纪90年代的独生子女来说,一袋奶、一盒草莓又算得了什么?可以说孩子并不缺这口吃的,她的家庭也不缺这份钱,孩子欣喜的是爸爸妈妈终于听到了自己的心声,了解了自己的想法,满足了自己渴望得到的爱。
  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