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宝窑- 第2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会儿功夫,扯得紧绷绷的白绫带突然一松,仙姑不见了,张骞摔落了下来。

停了片刻,张骞稳了稳心神,开始打量起来,他的前面是座石牌坊,牌坊上雕着“西天瑶池”四个大字。

张骞惊的张开了嘴,他咋也想不到,自己一个凡人,竟来到仙境。这得是多大的福分啊。

他壮了壮胆,走过牌坊,向里张望,只见里面是一片树绿花红,处处水碧草青。可真是一片仙境啊。张骞觉得心旷神怡,他去掉了紧张,变得轻松起来,双手一背,慢慢悠悠走起来,四处打量着。

在一个朱栏玉砌的亭子旁边,他看到了一棵枝繁叶茂的树,只见上边红花朵朵,挂着一个个拳头大的果实。

张骞停了下来,细细端详这棵果树。他走了许多地方,还没见过这种果子。他很好奇,这是什么果子?张骞想弄个明白,他看看四周没有动静,便小心的伸手摘一个。

可怎么吃呢?寻思了下,他用指甲抠开硬皮,剥开一看,里面一排排一层层满是珍珠玛瑙般的籽儿。

张骞心里觉得不可思议,他小心翼翼的掰了一个籽儿,大着胆子放进嘴里,轻轻一咬,甜汁四溢。他又掰了几颗,一起扔进嘴里。那籽儿甜中带酸,郁香可口。籽儿好吃,他索兴掰了一手心,捂进嘴里,津津有味地嚼起来。吃了几口籽儿后,顿时感到口舌滋润,肚里的胀满也无影无踪,心里十分爽快。

张骞觉得满意极了,他想:不知这是什么珍奇异果,看来能清热生津,消食化积。我干脆偷偷摘几个,一来路上吃,二来留下种子,带回去让老百姓栽种。这样也算是造福于民。

他想到做到,踮起脚就去摘果子,哪知道他伸手刚摸着一个大点的果子,忽然传来喝斥声:“何人如此大胆,敢偷摘王母的石榴!”随着喝斥声,那个带张骞上天的仙姑款款而来。

没等仙姑再开口,张骞连忙作揖施礼,把他奉旨出使,路上诸多艰辛,眼下水土不服,腹内胀满,口舌生疮,吃了这果的籽儿,竟好了的许多的事儿,和仙姑讲说了一遍,又恳求仙姑赏赐几个石榴让他带走。

仙姑一听作了难,摇摇头,连说不中。接着把情由告诉张骞。

原来是王母在天上见张骞旅途遥远,行走艰难,起了怜悯之心,这才命仙姑引张骞上天。想送给他一些桃呀、梨呀、枣呀以备路上吃。好让张骞不那样辛苦,只是这石榴天上只有一棵,结的果子还不够玉皇大帝吃哩,没有旨意,哪个也不敢私摘一个。这可是重罪,她一个小小的仙姑可做不了主。

张骞听完仙姑一席话,感激地说:“多谢王母仁兹待人。只是桃梨杏天下到处都是,谁也不稀罕。石榴人间没有,若能给我一个带回去,让百姓栽种,也是王母为黎民办了件好事。”

仙姑被张骞说动了心,就摘了一个递给张骞,叫他快到“西天瑶池”的牌坊下,等一会儿送他下天。

张骞把石榴揣进怀里,顺原路回去。而仙姑正要拾起石榴树下的石榴皮时,一阵笙瑟奏鸣,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来了。

玉皇大帝问王母:“听说有个仙姑要下凡去找张骞?”他显然是听了先头那个瓮声瓮气男声的进言。

王母听了,急忙解释道:“仙姑是我派去的。张骞出使别国,这一路上辛苦,是我让人送他些桃李,好路上解渴。”

玉皇大帝没再追问,只是叫王母少管人间闲事。说完玉皇大帝和王母说着来到石榴树前。

玉皇大帝看见地上有几片石榴皮,问仙姑谁动过石榴?仙姑情知隐瞒不住,就把张骞摘石榴、她送石榴的事讲了。

玉皇大帝听完勃然大怒。觉得张骞太不把天上的人放在眼内,他命仙姑去追回石榴,若是追不回他定重重惩罚。

仙姑听后失急慌忙来到“西天瑶池”牌坊下。找到了张骞,她告诉了张骞玉皇要追回石榴。

张骞问仙姑怎么办?仙姑想了下,叫他不要怕,快点走就是了。

张骞照仙姑的吩咐,紧紧的拽住她的白绫带。仙姑一纵身,到了飘渺的云雾中。张骞忙捂住眼,他觉得身体飘了起来,耳边响起“呼呼”的风声。

那个在石井上和仙姑争吵的天神,看到仙姑送张骞下天,忙去报告给了玉皇。玉皇大怒。不听王母的劝阻,命天神用箭射断了白绫带。

张骞手中的白绫带突然松了,他的身体在空中打起转来。张骞心惊,他睁眼一看,是白绫带断了,张骞慌了,这可怎么办?这要是摔下去,准会粉身碎骨。

273章 暗斗

张骞急忙镇定心神,压住了惊慌,寻找生路,他向下看看,只见地上一条长带,西头白东头黄,太阳一照,若隐若现,时而闪闪发光。

这是什么地方?又向下落了一会儿,张骞看清了,原来下边是条河。

他想:这肯定是黄河。眼下自己是九死一生,摔死也要摔在黄河边,死在自己的故土上。

张骞定下了心神,在空中手扒脚蹬的,借着风吹,向黄河的上空飘落下来。

张骞越落越快,离地下也越来越近,连黄河哗哗流水声他都听得清清楚楚了。

听天由命吧,张骞一闭眼,“通”的一声,他摔在黄河里。

黄河岸边有渔夫,张骞被渔夫救上岸,一直过了两天两夜才醒过来。

他一醒来,忙问这是什么地方?渔夫告诉他,他现在在的地方是河阴。

张骞以前来过河阴,知道这里被邙山围着,一片黄土,是种树的好地方。

他心里一喜,不顾身上伤疼,从怀里掏出石榴,当成分给渔夫和周围的百姓,让他们立刻种下去。

渔夫和周围的百姓并没有见过石榴,当成了稀罕物,以为这是上天派来帮助他们的。他们急忙按张骞的吩咐种植了下去。

从此石榴就在河阴生长、开花结果了。因为河阴石榴是张骞从天上带下来的,到现在还有人把河阴石榴叫做“仙石榴”。”

巧真悠悠的把故事讲完,几人都认真的听着,并一直没有出言打断她,说完后巧真看众人还一副回味的模样,她又笑道:“石榴也就是我们吃的这个,这个虽然说不上仙石榴,但味道还是不错的。且石榴浑身是宝,石榴花性味酸涩而平,若晒干研末。则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另外用石榴花泡水洗眼,有明目的效果。

石榴持起来带点点的酸,能够涩肠止血。能治疗痢疾、泄泻、便血及脱肛等疾病;算是良药。

石榴汁有助消化、抗胃溃疡、健胃提神、能增强食欲、益寿,还有解酒的效果。

石榴皮也有很强的杀虫作用,可用于治疗虫积腹痛、疥癣等,能止吐止泻,算是不错的中药。

它的根茎也可入药,所以它虽算不得仙石榴,可也是难得的佳品,父亲和伯父不妨多吃一点。”

镇国公和宁大人都有些惊奇的看着巧真,他们没想到巧真还懂这些,更没想到这小小的石榴。不但颜色多,籽好看,竟然还有这样动人的一个故事,而且吃了还有这么多的好处。

“侄媳竟拿如此贵重之物招待我们,让侄媳妇费心了。”巧真的重视让宁大人对她改观了很多。

“伯父客套了。等伯父和妹妹回京时,侄媳给稍上一些,虽然留不到京城,但可以路上吃,还望伯父不要嫌弃。”巧真笑笑,她对宁大人并没有坏的感觉,只想着他能在这里安生住上些日子。然后带宁紫烟离开,这样她就又能过她平静的小日子了,她没有想闹翻,毕竟宁大人和镇国公几十年的交情了,他们若是闹翻了,也不好。两个人在朝中还有相互帮助呢。

“劳烦了。”宁大人笑着点头,宁紫烟心里恨的要命,却没有表露,脸上还保持着微笑,可指甲已经掐进了手心的肉里。

又说了一会儿话。巧真让陈轩宇领着镇国公和宁大人去给他们准备好的院子,让他们歇息。

宁紫烟也回了院子,走的时间她看了巧真一眼,眼神恨复杂,带着怨恨,带着挑衅,又带着嫉妒和不甘。她知道面前这个妇人不好对付,她能看的出来对方很得镇国公的喜爱,自己的父亲对她印象也不差,这不是好兆头,自己一定要想法子才行。她心里暗暗思索着主意。

巧真和陈轩宇回了院子,陈轩宇一直柔和的看着巧真,他知道巧真讲的故事一定是她那个时代流传下来的,因为他们这里没有这样的传说,虽然有地名一样的地方,可朝代不一样,他也从来没有听过一个叫张骞的人物。

“这样的故事以前怎么都不讲给我听?”陈轩宇用手指缠住了巧真的一缕头发,轻声问着巧真。

“你也没说你喜欢听故事啊。”巧真好笑。

“我喜欢听,喜欢听你讲的。”陈轩宇把巧真的头发放在了鼻尖,轻轻的闻着,他喜欢她头发的味道,这里的妇人洗头都不勤,包括大门大户的妇人,也不怎么洗头,她们经常用头油,虽然头油有香气,可也油腻,他不喜。巧真却不同,她几乎不用头油,她基本两天左右就洗一次头发,那么长的头发她一点也不嫌烦,总是清洗,所以她的头发总是干净好闻。

“你又不是孩子,故事都是讲给孩子听的,晚上她们不睡觉的时间就给她们讲睡前故事,你都多大了啊,还要哄。”巧真嗔了陈轩宇一眼。

“合着你把父亲和宁伯父当孩子哄了啊。”陈轩宇看着巧真,眼内都是柔柔的笑意。

呵呵,巧真笑道:“哪儿啊,只是突然想起了那么一个传说就顺嘴讲了出来,还有,人不是总说老小孩,老小孩吗?人越上年纪就越像个孩子,父亲虽然还年轻,可你要是顺着他的心,他也是很高兴的。”

“巧真,你真好。”陈轩宇轻轻的拥住了巧真,虽然不能做别的,可只要巧真在他身边,他就觉得幸福。

一天愉快的过去了,第二日镇国公派人把王长顺和周氏接进了府内,本来要是就他自己的话他就上王家去了,可因为老友在,他就把人接进了府,对方是他的亲家,不管是什么身份他都不觉得丢人,来了一定要见见,要喝几杯的。

王长顺和周氏见过礼都有些拘谨,虽然他们和镇国公是亲家,几次相处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