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秦二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是秦二世- 第4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余五部,也大多都被原本各府各衙的府令所掌握。权柄最重的吏部尚书有蒙毅担任,没有人能说什么。蒙氏一族依然是皇帝最为信任的世家。

苏、范、方三家代表的老秦世家也在这次的官制重组中再次进入大秦的权力中心,苏沫、范见、方有从分别任户部和刑部左右侍郎,显然老秦世家们先前对皇帝的支持如今已经得到了回报。

诸子百家同样斩获颇多,孔鲋、田仁、周青臣同样也位列三品侍郎之位。

而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应当是代表着嬴氏皇族的嬴皓为三品刑部左侍郎、嬴良为三品吏部左侍郎、嬴安为三品礼部左侍郎以及过气御史小小县令陈有关一跃成为大权在握的三品吏部右侍郎了。

第二十五章 三省

虽然早在胡亥下诏解除皇族子弟不得从政入伍的限制之后,大秦朝野上下对嬴氏一族进入朝堂已经有了一些心理准备,但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皇帝的步子竟然迈的如此之大。

统共六部,除各部尚书外,当属各部左右侍郎的权柄最重。虽然皇帝对各部的职能划分的极为明确,但是任谁都看的出,既然同丞相一职一样分了左右侍郎,那么左侍郎显然要比右侍郎的地位要高上那么一筹。

更为蹊跷的是,吏部左右侍郎是唯一一个没有明确划分权责的。而吏部的职能偏偏又掌握着大秦全国所有文官的升迁和考课之责。

好吧,嬴氏皇族参政是势不可挡,毕竟这天下这大秦都是嬴氏一族的,这没有什么好说的。但是陈有光这样一个小小的县令能够一跃成为吏部右侍郎,如果没有皇帝的支持又怎么可能?

更何况陈有光这样一个从御史贬谪为郡丞又被贬谪为县令的人物,在御史府乃至大秦朝堂上还是有很多人都知道各中故事的。

被已故左丞相李斯给生生的贬谪成县令的么。

只是,显然如今这陈有光不知道祖坟上是不是冒了青烟了,竟然不知道怎么弄的抱上了皇帝的大腿。一跃直入朝廷中枢,成为吏部三品右侍郎,掌控无数大秦官吏的生杀大权啊。

虽然说吏部只能对四品以下的文官有升迁、调度之权。但是要知道,既然是九品官制,那么显然很多人都要从最底下慢慢往上爬,升不到六品,怎么到五品?不到五品又怎么到四品?当然,皇帝恩泽直接擢升那又是另一回事,但是又有多少人有那个命?

成武一战,即便到如今,大秦朝堂上除三公九卿等一干重臣外,实在是没有多少人知道。

如果群臣们知道皇帝在成武碰到的陈有光,也许就不会这样惊讶了。

在胡亥最初提出由陈有光升任吏部右侍郎的时候,并没有遭遇想像中的反对。陈有光的名声,在大秦朝堂上还是很多人都有耳闻的。

虽然陈有光不属于冯去疾一系的官员,但是他是御史,而那个时候冯劫是御史大夫,所以在陈有光弹劾李斯的时候,所有人依然将陈有光看做了是冯去疾的马前卒。

殊不知,陈有光根本就是个无党派人士。他之所以弹劾李斯,完全是他个人的原因,而不是其他。

正直的人即便政见不合,同样也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正如陈有光。

更何况吏部尚书是蒙毅,吏部不出意料显然将会是蒙氏一族把持,不说陈有光,就说左侍郎嬴良,那可是实打实的皇族中人。

皇帝显然是让嬴良进入吏部不说牵制最少也是平衡蒙毅,以防吏部真的成了蒙氏一族的后花园。

不用陈有光的话,无论是谁就任这个吏部右侍郎,显然都会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何不送个顺水人情,让陈有光进去搅合搅合?说不定还能浑水摸鱼。

各个都是老奸巨猾之辈,知道什么时候该争,什么时候不该争。

有嬴良,再加上陈有光。那么吏部蒙毅行事多多少少就要有顾忌的多。这对大家都好。

胡亥倒没有想那么多,他只知道陈有光敢直言,敢直谏。这样一个人,本该是进入御史府,但是吏部仅仅有嬴良一个人的话,胡亥又担心蒙毅为了迁就嬴良,导致大批的皇族纨绔进入大秦朝堂,这就同自己的本意相差甚远了。

而有了陈有光这样一个钉子在,不管是蒙毅还是嬴良,想要行事至少都要先过陈有光这一关。

这也是胡亥为什么独独没有给吏部的左右侍郎划分权责的原因所在了。

片刻之后,王岩觉得群臣消化的差不多了,拿起身后宦官捧着的第二道诏令开始宣读起来。

其实殿中群臣也一直都在等着后面的诏令,因为还有四个府没有出现,哦对了,还有国尉府。没有人认为皇帝会将丞相府留下。毕竟六部已经将丞相府所有的职能都剥夺的一干二净了。

如果丞相府不动的话,那么皇帝是要将丞相至于何地?

显然,后面的才是重头戏。

“裁撤左右丞相府,国尉府。建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右丞相李由以丞相位统中书省诸事,掌拟陛下诏令,发放门下省。中书省设侍郎一名,五大夫蒙谏为中书侍郎。中书侍郎下中书舍人三人。

左丞相冯去疾以丞相位统门下省诸事,掌朝臣诸郡奏章,附批以奏陛下,审中书诸般诏令,如认不当,可封还、驳正。门下省设侍郎一名,原御史中丞侯放迁任门下侍郎。门下侍郎下给事中三人。

太师尉缭以太师位掌尚书省诸事,掌六部,行中书、门下诏令,行朝廷政令。尚书省设左右仆射两名,仆射下设左右丞两名、左右司郎中两名、左右员外郎两名。左右仆射空置。其余左右丞、司郎中、员外郎等六名官吏由太师尉缭自行遴选擢升调任。

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六部控天下诸事。此乃三省六部,望诸位爱卿勿负朕望,为大秦,为社稷,为天下百姓,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秦二世二年八月初一日。”

“臣等遵旨,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应群臣强压下心中的震惊,齐齐齐声高呼应道。

左右丞相府果然尽皆被裁撤。两位丞相,一位有了拟诏之权,另一位更是能够直接参阅原本只能由皇帝才能做的事情,批阅奏章。虽然只是附批,但是那已经是莫大的恩宠了。

太师尉缭,更是直接统管朝中六大部。这种信任已经让所有人眼睛都绿掉了。

批阅奏章、拟诏等等一系列的权力似乎皇帝都下放给了三省乃至六部,那么皇帝还做什么?皇帝这是要做什么?这是殿中一干群臣听完这诏令之后首先想到的问题。

三省六部,在还没有真正的施行前,大秦的一干朝臣们还没有看到三省互相掣肘这一点上,但是估计用不了多久,当三省六部尽皆运作起来,那个时候所有人都会明白胡亥到底想要做什么。

当然,也许三省六部并不是最好的,但是胡亥如今只能先用着,然后一点点摸索,找寻出更适合大秦的制度。所以才会有冯去疾、李由、尉缭三人分别以各自的官位统三省诸事。

如此行事,加上三人官职本就未进行任何变动的情况。所以胡亥随时可以对三省进行调动。是裁撤还是加权,在六部完善的情况下,对大秦整体的影响都不会太大。

第二十六章 李府

咸阳城城南,李府。

咸阳宫正殿举行的大朝会从辰时一直持续到未时才结束。

诸多府衙将被裁撤新设三省六部的传言,早在数月前就已经甚嚣尘上。

年轻皇帝的强硬姿态从某些朝中重臣口中传出之后,大秦朝野上下谁都知道这裁撤府衙、改革官制之事已经是势不可挡,更何况皇帝并不是孤身一人在对抗整个大秦朝野众多的三公九卿。

皇帝可是得到了包括大将军太保蒙恬、左丞相冯去疾、太师尉缭、宗正嬴腾、军方王氏一族以及以苏、方、范三大世家为代表的一干老秦世家贵族的绝对支持。

所以,不能进入议政堂的大秦群臣们真正关注的无外乎这新设的三省六部能够有多少人有份位列其中,有多少人能够冲上潮头,又会有多少人会直接被拍死在水底。

李府大堂,檀烟寥寥,正在觥筹交错。

“公子,这,吃相未免有些太过难看了些吧。”

姚贾端起身前铜案上的酒樽,哧溜一口饮尽,闷声道。说话间,手悄然朝天上指了指。

这话音,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只是满殿的李系朝臣嘴上虽然一直在打着哈哈看似聊的欢快,但是眼睛却是一直注视着堂中最上首的四张铜案。

那四张铜案后坐的人,才是能决定这堂中乃至大秦很多人命运存在的人。

李斯长子右丞相李由高坐大堂上首,在他下方则是原廷尉如今迁任刑部尚书实为正二品大员的姚贾、原太仆现太仆寺卿正二品大员马兴以及户部尚书同为正二品大员的胡毋敬三人。

丞相府李斯一系四大支柱廷尉姚贾、奉常胡毋敬、治粟内史郑国以及太仆马兴,只是今天不知为何到场的只有三人,新任工部尚书郑国却是未见。

原本主掌皇家车马的太仆府没有裁撤,而是更名为太仆寺,太仆马兴的官职也被更名为正二品太仆寺卿,由原本主掌皇室车马,变为主掌大秦全国牛马之政等等一切跟牲畜有关的事物。

太仆寺卿的权力相对以往太仆,自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当然,马兴这太仆寺卿之下同样也有两个掣肘,那就是两个正三品太仆少卿,四个太仆寺丞,十六个太仆寺员外郎,三十六个太仆寺主事。

姚贾带着些许怨艾的话语,周围听到的几人无不一滞。紧接着偌大的大殿原本的觥筹交错之音嘎然而止。大堂下方距离较远的一干李系朝臣犹如被传染般纷纷噤声看向这大殿上首之处。

此次改制,六部统计二十四司司丞之位,还没有公示。虽然司丞只是正五品官职,但是谁都知道这新设的六部中各司可是实打实的实权人物。

位不高,权柄却犹重。

司丞之下还有司封令、员外郎。新设的六部丝毫不似先前各府衙各自为政,一应诸事尽皆是由三公九卿说了算,剩下众多官吏却都要看各府之主的喜好来行事。

两侍郎,四司丞,十六司封令,三十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