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传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黑客传说- 第1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许毅静静地仰躺在座位上闭目养神。这些天来公司的事务确实让他感到非常的疲倦,随着公司的扩大,他开始觉得自己有些应付不过来了,要不是周思筠帮他分去了大部分工作,天毅集团近期的计划肯定是完成不了。相比起管理来,许毅觉得自己更适合搞研究。

天毅集团目前急需一个天纵奇才的人来主持大局。很显然,许毅并不是很好的人选,周思筠目前也不是。

所以,许毅才有了这次美国之行——为天毅集团找到一个能够担当大任的掌门人就是许毅这次去美国的目的之一。

到达美国之后,许毅很顺利地就办理了退学手续。这样的现象在国外并不奇怪,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微软的两位创始人了。所以,许毅的退学在校内并没有引起多大的轰动,甚至可以说是在大多数人的预料之中了。在那边,许毅只有两个比较熟悉的朋友,即亚当斯和郑洁。

亚当斯听说许毅要退学,并没有说什么,只是拍了拍许毅的肩膀,一副我很理解的表情。

郑洁则表现得有些奇怪,不过许毅并没有放在心上,匆匆和他们告别,然后安顿好苏兰,许毅就动身赶往斯坦福大学了。

斯坦福大学始建于1885年,位于美国加州帕洛·阿尔托,是当时的州长为了纪念他那因在意大利染病而死的儿子而捐建的。

在六十年代,当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在学术和学生运动上双双远近驰名之际,斯坦福大学却还“默默无闻”。但今天,斯坦福大学已经被视作“西岸的哈佛大学”。斯坦福的腾飞,是七十年代之后的事,斯坦福是美国首家在校园成立“工业园区”的大学。随着“工业园区”不断地发展,斯坦福大学很快就被科技集团与企业重重包围,与高科技、与商界、更与实用主义和开拓精神这些典型的“美国精神”建立密切的联系。随着美国西海岸高科技带的兴起,各个电脑公司,包括世纪宠儿微软公司纷纷在这一线安营扎寨,斯坦福大学的地位越来越举足轻重。如果说,哈佛与耶鲁大学代表着美国传统的人文精神,那么,斯坦福大学则是二十一世纪科技精神的象征。

实际上,许毅刚开始的时候也考虑过申请到这里来留学,毕竟斯坦福也是一所极为优秀的大学,不过最终由于沈教授的原因,他选择了麻省理工。

这次来到这里,在老李的陪同之下,许毅好好地将整个大学校园都走了个遍。

斯坦福大学的楼房都是黄砖红瓦,四平八稳,一律是十七世纪西班牙的传道堂式——没有哈佛、耶鲁大学那些年代不同、风格各异的楼房,更少了东北部大学墙壁上爬满的常春藤。进入大学,首先看到的是土黄|色石墙环绕下的红屋顶建筑,拱廊相接,棕枷成行,在古典与现代的交映中充满了浓浓的文化和学术气息。中心广场是斯坦福的主要部分,在它的四周,商学院、地学院、教育学院、工学院、法学院、医学院等星罗棋布。往外,就是斯坦福科学园区、植物园、高尔夫球场和若干个科学试验场。斯坦福大学中最有名的建筑是斯坦福纪念教堂。设计斯坦福校园的,正是著名设计家弗莱德里克·欧姆斯泰德(Fredenick Olmsted),著名的艾姆赫斯特学院也是他设计的,而他最为人称道的传世之作,是曼纽约哈顿的中央公园、旧金山的金门公园。他的特色是自然森林式设计,加上自由曲线的道路。可是斯坦福却没有这样的特色,给人印象深刻的却是毫无自然意味、显示人工规模的好几公里的椰子树大道。

许毅自然不是到这里上学来了,他是来找人的。在大学附近一个不起眼的小咖啡厅里,他见到了预先约好的两个年轻小伙——拉里·佩奇和赛尔吉·布林。
第231章 美国之行(2)

 佩奇和布林两人早早地就来到了学校附近的“爱丽丝咖啡屋”,一向习惯学生打扮的两人现在却都穿了西装,打上了领带,穿得非常正式。因为等一下他们将在这里会见一个投资人,虽然对方并没有公布自己的身份,但是他们两人还是选择相信了这个神秘人。

拉里·佩奇是一个个子非常高大的小伙,有着浓粗的眉毛,经常有份好心情。别看佩奇看上去普普通通,其背景却非常的不普通。他是密西根安娜堡大学的荣誉毕业生,拥有理工科学学士学位。因其出色的领导才能获得过多项荣誉,以奖励他对工学院的贡献。他曾担任密西根大学Eta Kappa Nu荣誉学会的会长。目前他在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研究所博士班读博士,但是他却有着包括华盛顿高级管理系统(Advanced Management Systems)公司以及伊利诺斯州的CogniTek公司从事软件开发工程的工作经验,受到了他担任计算机系教授的父亲启蒙,拉里早在1979年就开始使用计算机了。拉里曾在自己6岁里,便用他的Lego拼装制造出他的第一台计算机打印机。

和拉里一样,塞尔吉·布林也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小伙子,他今年26岁,比拉里小一岁,目前同样在斯坦福读博士,是拉里的学弟。他出生于莫斯科,是马里兰大学校本部的荣誉毕业生,拥有数学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理学士学位。已取得斯坦福大学计算机专业硕士学位。而且,布林还在著名的学术期刊里发表了很多文献,他的研究兴趣包括搜索引擎、从无序资源中提取信息,以及大型文字数据和科学资料的数据挖掘,等等。另外,拉里还是这一届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奖学金得主的有力人选之一。

1995年3月,两位斯坦福计算机系刚刚入学的博士生第一次见面。那一年,拉里24岁,塞尔吉23岁。这个时候,身为学长的塞尔吉已经是一名计算机社团成员。刚好他被安排带着拉里到校园里转悠和介绍一番。初次见面,两人谈不上情投意合。虽然两个人几乎无所不谈,但是几乎第一个话题都观点相左。两人都有很强的个性和自己的观点。不过,随着交往时间深入,大家虽然依旧没有取得多少共识,但是在一个问题上,两人却罕见地认识一致:那就是在海量信息中如何搜索信息的独特解决办法!

交流更深一步的结果是他们发明了一种被称为“PageRand”的算法,这是一种用于给网站排序的算法。它不仅仅考虑Web网站上的标题或文本。还考虑了与它相连接的其他网站等因素。他们这样进行完全排列的目的是,让用户能够找到他希望找到的网站。

这是一种非常伟大的思想,由这个算法产生的搜索系统基本上利用了Web本身令人眼花缭乱的复杂连接和数以百万计的互联网民的集体智慧。因此,当用户利用这个系统进行搜索时,很可能“走了一条其他对该信息有兴趣的人走过的路。”

他们都是充满激|情的年轻人,有想法也有技术,所以在这年年底,两人就开始着手共同开发搜索技术了。他们要将自己的想法变为现实。在96年的时候,两人开始合作共同开发搜索引擎,实际上这只是他们的一个命名为“BackRub”的课题实验,但是在某一天他们两个惊异地发现,原本只有一两个导师知道的”BackRub”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已经有了上万个人在使用!

而在这个时候,互联网已经开始发烧,硅谷每天都有百万富翁在诞生,连东方那个互联网技术落后的国家也有了这样的例子,于是这两个年轻人头脑也开始发热了,他们兴致勃勃地想要把这项技术已经趋于成熟的BackRub卖出去。然而令他们万分沮丧的是,现在各大搜索引擎公司已经对技术非常漠视,他们开始争先恐后地建设内容,向“门户网站”大举进攻,进行网站转型,他们认为“门户网站”才是王道,搜索引擎技术目前已经完全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拉里和塞尔吉最终找到了他们的一个朋友,这个人叫大卫·菲罗,他也是Yahoo!的创始人之一。拉里和塞尔吉的技术那是没得说的,大卫也觉得他们的搜索引擎技术非常好,不过他却遗憾地告诉两人:“我们的用户不关心搜索。”

两个充满斗志和激|情的小伙真的是被打击了,好友的话就好像是一盆冰水将他们心中的熊熊大火浇得只剩下一个小火苗了。他们不得不重视好友大卫的话,毕竟他是鼎鼎大名的Yahoo!的创始人之一,他的话在某种意义上还代表了权威,虽然他们两个喜欢挑战权威,可是事实却证明,这个挑战的难度的确好像大了点。

就在拉里和塞尔吉即将放弃的时候,一封神秘的电子邮件出现在了塞尔吉的电子信箱中——竟然有人对他们的“BackRub”感兴趣!

尽管这只是一封普通的电子邮件,邮件的发送者甚至并没有表明自己的身份,但是它的出现还是给了两人一点点信心。他们热情地回信了,并且邀请对方来他们的“工作室”进行参观。

来来往往几封电子邮件之后,他们终于约定今天在“爱丽丝咖啡屋”面谈。虽然对方仍旧保持一贯的神秘,但拉里和塞尔吉还是选择相信对方,所以他们今天穿得非常正式,早早地在等着那个神秘人的到来。

“嗨,拉里,你说他会不会来?”塞尔吉喝了两杯咖啡之后出言问道,他此刻的心情实在是有些紧张。

年长一点的拉里显然比塞吉尔更沉得住气,虽然他心中也和塞尔吉一样,但至少他的神情很镇静:“别着急,我们约定的时间还没有到。”

又等了一会儿,他们咖啡厅终于有人来了,不过让他们大失所望的是,来人是一个比他们还要年轻的东方小伙,很显然不像他们要等的人,他们两个瞥了一眼就没有再看了。

可是,那个东方小伙却径直地走到了他们面前,很绅士地问道:“请问,两位是拉里·佩奇和塞尔吉·布林吗?”
第232章 美国之行(3)

    拉里和赛尔吉两人都是一怔,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东方少年怎么会知道自己的名字?他们实在是很难将眼前的这个比他们还要小的男孩和买主联系起来,毕竟许毅的确是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