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起居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贵妃起居注- 第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就是偶然有了大点数,也没法多拿几枚筹码。你教教我呀。”

这也没什么不能教的,徐循爽快地指点孙玉女,“打双陆其实不是看一把点数的……”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两个小姑娘头并着头拨弄着棋子,宫里的年节虽然铺张奢靡热闹到了极点,但真正属于节日的悠闲真趣,也莫过于此了。

#

今年的上元节,自然也要比往年更热闹了十二分,上元节在宫里可视作是年的结束,上元节之后,藩王们就要陆续回京了,虽说还未开始正常的朝会,但内阁基本也都要开始上值,皇爷开始工作,连带着太孙等人也就都不得清闲了。因此,今年的上元节办得是特别铺张,虽说北方冬天,应季花朵除了梅花就没有别的了,但照旧还是有许多暖房里培育出来的盆栽花束,被送到了各主子屋中摆放,宫嫔们鬓边多了刚剪下来还带着露水的鲜花不说,就连太液池边上一溜的树上都被绑了假花,一眼望去,也是花木扶疏极为美丽。

徐循虽然‘病’着,但也是要参与上元节活动的,一大早起来,她屋里就多了盆娇艳欲滴的芍药花,徐循看了还惊奇呢,“芍药也能盆栽?我是真不知道。”

芍药、牡丹,都是根系很深的花束,不但盆栽难,这种反季开花更是难上加难,除了宫里以外,外头根本就没有这种技术,就是花费千金,也无法在冬日里佩戴上一朵鲜芍药。其实,就是在宫里,这也是稀罕物事,不是人人都能得的。去年上元节,徐循就只得了应季的梅花佩戴。

冬日见到鲜花,大家都有几分喜欢的,凑上来啧啧赞叹了一番,孙嬷嬷拿了花剪比划了半天,才选中了一朵开得正好的花儿,她说,“这倒是犯难了,我给您选的是一件天水碧的衣裳,可这花儿是粉色的,恐怕颜色冲犯了不好看,还是要穿一样红色的才显得好。”

赴宴是晚上的事儿,因为上元节的礼仪成分比较淡了,所以不必穿着礼服过去,可以自由地选择穿着,这和年节又不一样了。徐循看了下那朵花,说,“那就赶着把补子拆下来重新缝吧?”

灯节嘛,肯定都要上灯景补子的,别看就是这巴掌大的一块布料,其实非常费料费工,应各节气的补子也就只有一两张而已,所以只能是选了哪一件给缝上去,不用了拆下来另行储藏。孙嬷嬷前几天就选定了天水碧的裙子,早已经是把补子给缝好了,这时也没有办法,只好重新拆下来再缝。徐循拿起来补子欣赏了一下,也不禁道,“真是辉煌灿烂的,用的线和料,我看外头人恐怕都不认得。”

孙嬷嬷头也不抬,“外头人知道什么,外头人只怕连您喝的是什么都不知道呢。”

徐循喝的也是才被送来的天玉露,不是酒,是各种米浆调和了蜜浆酿出来的饮料,甜滋滋的非常好喝,而且还能养颜美容。徐循以前也就是在孙玉女那里喝过,春节里中官们送了一坛子过来,她也才能家常享用。

“唉,反正宫里都是好东西,外头人过的日子,和宫里的比,那就都不叫日子了。”徐循也是叹了口气。

孙嬷嬷倒笑了,“这您就觉得好了?宫里娘娘们的日子,过得那才叫一个舒服呢,就咱们这样的,在宫里也就是个中不溜秋罢了。”

几人正说着闲话时,孙玉女过来邀徐循一道去内宫,她鬓边就别了一朵鲜亮的牡丹花,两人见了面相视一笑,孙玉女就挽起徐循的手,“今儿早上,南京信到了,大郎一早不在,你怕是还不知道吧?仙仙生了——就是大年夜生的,得了个大胖闺女!”

何仙仙算来也就是这些日子了,因为是年节,往北京报信的脚步少不得要耽搁的,这也可以理解。徐循惊喜地啊了一声,“真的?那可要恭喜她了!”

“我就是想和你商量呢。”孙玉女拉着徐循说,“仙仙生女少不得赏赐的,太孙妃娘娘生育时候咱们没随礼倒也是应分,毕竟都在一处,可现在两边分居,往回送信的时候,咱们也得给两个小丫头捎带点念想物事。”

这也是正理,这个小丫头的洗三和满月等注定都会办得比较冷清了,徐循和孙玉女怎么说都该寄点添盆礼回去的。徐循顿时就上了心,和孙玉女嘀嘀咕咕地说了半天,两人商议定了,方才一道往内宫过去。

——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两个小妃嫔的脸上,笑容确实是要比前几天更多了。

#

因有藩王在,上元节又是好一番天伦之乐,这一次男女分席办得比较盛大,皇爷带了太子、太孙在西苑大宴群臣,女眷们则在另一处殿内看戏喝酒。徐循又被张娘娘叫到身边说话了——这也是她在得了赏赐以后首次露面。

都拿了皇爷的佛珠了,徐循现在受到的关注度岂是从前能比?她一进门就有人笑道,“呀!总算是来了,得了赏便躲起来,该罚酒!”

节日要的就是热闹,不论上下尊卑,被人挑了头都来给徐循敬酒灌酒,小姑娘酒量本就不好,未至中席已经睡昏过去了。次日醒来,丝毫不知自己身在何地,左顾右盼了一番正在迷糊呢,便听到身边有人笑道,“贵人醒了?您昨晚睡得可早,若非我们娘娘叫人把您搬动回来,在席间着凉了可怎么好?”

徐循扭头一看——张贵妃娘娘身边得用的宫人福儿。她在哪里,自然也不必问了。

赶快揉了揉眼睛,露出惺忪的笑来,徐循和福儿说了几句话,果然是和她想的差不多,昨晚她睡得早,张娘娘怕她着凉了,索性让人送回内宫中她住的咸阳宫中,不绕到东边的太孙宫里了。小姑娘酒后贪睡,居然日上三竿才自然醒来。

虽说事出有因,但徐循自然也是脸上发烧,赶快梳洗了要去给张娘娘请安——张娘娘却是已经用过早饭了,看到她进来,便笑道,“昨晚喝醉了以后,倒头就睡,叫也叫不醒,真是老实人连醉酒都是老实的。”

徐循红了脸,“娘娘笑话我——”

娘俩个正说笑呢,外头忽然传来了轻轻的拍击声,在张娘娘身边的彩儿听见了,便悄没声息地走出了暖阁:这种拍击声,实际上是一种暗号,宫里下人间不许高声大气地互相传递消息,便用这种拍手声来召唤特定的同伴,有时外头有事回报也是这样,先以击掌声召唤门内人出去,过会儿再回来禀报主子。——当然,在徐循那边屋里还没这个讲究,她们宫里人少,规矩也比较随便,比不得咸阳宫或者是太子宫规矩大。

张娘娘也没放在心上,还在逗徐循呢,“我这里有刚煮好的杏仁茶,你喝不喝了?”

她身为贵妃,自然是有小厨房待遇的,各色饮食都新鲜上等,徐循也是早领略过的。她忙道,“不但要喝,而且还想请娘娘赐我一碗光面做早点心——”

正说着,彩儿忽然掀帘子疾步进了里间,不论是步伐还是神色,都非寻常可比,徐循见了,不觉收住话头,张娘娘也望向彩儿,她面色有些不悦,“什么事这么慌慌张张的?”

彩儿瞅了徐循一眼,便跪到张娘娘身边,高抬着头,用手护着嘴,在张娘娘耳边低语了几句。

张娘娘听了,却亦是脸色骤变,霍地一声就站起身来了,她有些失常地道,“这不是还在正月里呢吗,怎么——”

看了徐循一眼,她止住了话头,又露出笑来,打发徐循,“快下去用点心吧,想吃什么就让她们给你做……”

徐循哪还不知告退?行了个礼就赶快推出去了,走到门口时,她还隐约听见张娘娘的声气,“真是让辑事厂的人来办的?”

辑事厂?这倒是个新词,徐循压根不知道什么意思,在心底念叨了几遍,也没个头绪,她摇了摇头,赶快退回自己屋子,吃了个早点心以后,听说张贵妃出门去了,便正好飞也似地逃回了太孙宫。

今天怎么搞的,总发不出来,再试试。

作者有话要说:香妈继续更新。

☆、66东厂

还好现在大家也是分宫住了;而且孙玉女要管家;也比较忙;徐循回来了她也没问候。徐循这才有空暇和嬷嬷们八卦——这冬天就是好;暖阁子门一关,话肯定是传不出去的。

“辑事厂?”几个嬷嬷都有点糊涂,“没听说过啊……”

不论如何;正月十六能把张贵妃惊动成这样,让她匆匆出门的,那肯定不是什么小事。徐循甚至有种预感,觉得这就是三宝太监曾经明确提醒过她的那件事儿——只是现在三宝太监是已经下南京去准备出海的事宜了;就是想问详细的估计也找不到人问;而且;徐循和他也没什么交情;肯定不能交浅言深地过去细问。她把辑事厂三个字翻来覆去地念叨了几遍,也没个头绪。孙嬷嬷看了,便主动道,“您别瞎猜了,一会儿我下值以后,找王瑾说道说道吧。”

现在,三个嬷嬷都和自己的对食隔了半个皇城呢,只有孙嬷嬷也算是占据了地利之便,还能和自己的对食时常见面了。徐循也觉得王瑾的消息肯定要比她们灵通的,寻思了片刻,便点头道,“嬷嬷,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咱们可别乱说。”

三宝太监提醒她的事,她是告诉了嬷嬷们的。但人家私下提醒她,也不知是不是想让太孙知道,怎么说太孙也是他将来的主子,万一对三宝太监存了什么不好的印象,觉得他这人碎嘴子,那就是徐循对不起人家了。徐循还是很注意这个信息保密的事儿的。

孙嬷嬷点了点头,胸有成竹,“您就放心吧,太孙宫里事情多了,太孙也不是事事都知道,这样的小事儿,王瑾是不会往上报的。”

其实徐循的意思,是连王瑾都别告诉了……不过看一边连钱嬷嬷都是面色如常,她翕动了一下嘴唇,到底也没说话。

这件事暂时也就这么过去了,什么变化那都不是眨眼间的事,徐循还是如常地过了一天,到了下午,孙玉女来找她玩,免不得又嘲笑了一番她昨晚的醉态。

这几天太孙忙着送藩王们离京——这肯定是要送到城外去的,所以回来得一般都很晚,有时候还没法回来,所以孙嬷嬷也是到了第三天下午,才把回答带给了徐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