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钗布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金钗布裙- 第1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外城,有定海神针之誉的宿臣名将余秋山在外城,栋勋将军自从七王爷那事折了名誉之后,就只会唯唯喏喏,雪宜公主毕竟只是个老姑娘,再没有比这更好的机会了!

ps:

下章预告:借力好抽薪

内容速递:……事实上,皇帝在几个时辰之后,就来了寺中。

胜利的喜悦还在他血脉里燃烧流淌,这时候他特别愿意见见他心爱的女人们。原本为了讨皇帝欢心、表现后宫友爱,纷纷自愿到寺中替张惠妃祈冥福的女人们,又纷纷抢着回宫给皇帝道喜。

正文 第二十四章 借力好抽薪

唐家这些年确然心惊肉跳,晓得好处捞得太多、团儿抱得太大,震着龙椅上的主子了,但到这地步,也没法把好处吐出喉管来买主子放心。须知他们从发迹起,先是一人上去,许以重利,别人才肯帮衬他,利滚利、人叠人,如今唐氏已成个庞大的利益集团,纵然站得最高的有几个人看得见凶险、也狠得下心自阉了讨好主子,下头人怎甘心被阉?于是一层钳制一层、一层怂勇一层,最后谁也别想跑,都得一条道走到黑。

要么是死,要么——便做到最上位的那人上人。

皇帝有十三个儿女,七个女儿,继承不了皇位,本朝又不兴女皇制,六个儿子么,大皇子先天有缺陷,不说弱智吧,至少也不聪明,时不时发无名火,根本控制不住,喝多少药剂、请多好的先生来教导都没用,他不适宜继承皇位,已经是公认的了。二皇子便是姜贵妃生的儿子,面貌端正、知书达礼,皇帝唯一嫌他的,是太软弱些,在唐家眼里,倒成了好处了。三皇子夭折。四皇子是冷宫罪婢所出,虽然寄给皇后抚养,怎及二皇子尊荣?就算有点小聪明,也没有二皇子妥当的,再说年纪也幼小些。五、六皇子更小了,当今朝野人望,本就在二皇子身上。唐家计议,皇帝驾崩,二皇子即位那是理所当然、顺水推舟的。二皇子一即位,唐家岂不可以把持权柄,做个皇上皇?

姜贵妃荣升太后,自然也不用担心谁会废她了。她积极表示,鸠杀皇帝可以操作。

生怕上头老大自阉、害得大家没饭吃的下头小弟们也纷纷表示,平定京城乃及四方、胁迫百官俯首听命,完全没问题。

唐家决定弑君。

也许没有皇帝替他们制造机会,他们也要走到这一步。而皇帝的所作所为,帮他们把行动提前了。

提前到对皇帝很方便的时刻。

所谓病笃什么的,自然都是假象。所谓唯唯喏喏的栋勋将军,把宫中重要人物密不透风的保护起来,目光如鹰,盯准了敌人所有异动。好不容易刚考上功名的年青小子谢云剑,明赴边城、暗伏京城,带了一群亡命精英,已准备血洗京城。

于是,就那么一击、就那么一夜。皇帝一生最大的战役完美成功。

他不是开国皇帝,已不能亲手打下自己的国土、自己的子民。他要考虑到国库、考虑到文武百官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平衡、还有天朝上国的体面、自己的地位,势必不能亲自去边境骚扰夷狄。抢些金银与俘虏回来。但他到底是个男人,而且是个有血气的男人,会梦想着亲自挥刀劈开敌人的脑壳,用面对面、男人对男人的决斗方式赢取胜利,而不是在纸面上计算、阴影里提防一丝一缕、一字一句。那是妇人孺子的所为!假使说皇帝的全部责任。就在于端坐权衡纸面上阴影里的丝缕字句间,要什么男人作皇帝?妇孺不也一样胜任吗?男人的力量,是要在战场上、在杀戮间才能体现的!

权臣一步步坐大,危及帝权,他心下倒生出窃喜来,亲自定计、亲自织罗网、亲自煽动敌人一头投进罗网来、亲自收网、亲自给敌人一剑封喉——啊。当然都是亲自做的。栋勋、谢云剑等等等等,都只是他的臂膀、是他力量的延伸。立在高台上看着大战、听着杀伐声,他有如饮醇酒。血脉融和、心神迷醉。他的将士劈倒了敌人,就有如他自己拿着武器劈倒了敌人一般。

整个校院都列满了将士,他们不是官僚挑来充数的戏子,而是从真正的战场上生还的男人,他们手中的武器。都染了敌人的血,还来不及擦拭。他们身上还带了伤,来不及好好包裹,就来向至高无上的领袖汇报战绩。这些光荣的战士、这些凛冽的武器,一起向他拜倒,称颂他的贤明指挥、赞扬他的伟大胜利,他向苍穹仰起头,默默道:“列祖列宗在上,我无愧于这片河山,守住了你们交给我守护的基业。”

低下头来,他眼角扫到右前方低矮得多的土阜上,那个模糊的小方台影子。他知道雪宜公主一定在那里,他的三妹,一路追随他走来,尽了一个女子能尽的能力,真不容易,相比起来,七小子实在是……谢家丫头跟三妹在一起么?难得七小子能看上个女孩子。虽是庶女,出身实在差些,罢了罢了!

皇帝在胜利的愉悦中,宽容的想:只要女孩子本身品貌好,太后与公主都认可,不管什么出身,也赏她作个正妃罢!也当给谢老先生、谢大郎一份恩宠了。

而姜贵妃却绝不在这宽容的范畴内。

总算为了皇家体面,念在二皇子面上,不宣扬她的反逆劣迹,也不曝于刑场,只在暗室中枭首后,焚毁尸身,着高僧作法事,祛除了戾业,便将尸灰收于棺中,还准她安葬,自然不进皇陵了,于那罪人之地埋进土中,已然很开恩。埋处不起坟、更不树碑。

至于二皇子,是真真的不知唐家一毫事,唐家不敢告诉他,只怕他到底是皇子,回头将外婆宗族告发了,那可大大不好,便瞒了他,想着回头将他扶上皇位,他难道不要吗?他一个人怎坐得稳在上头,还不得乖乖奉母亲这边宗族长辈的意思为准么?

而唐家事败,是瞒不住二皇子的。姜贵妃死了,更瞒不住他。他会不会替母亲感伤,对父亲生出怨怒来?若是别人的孩子,皇帝为了方便,自是斩草除根了,偏生是自己孩子,下不得狠手,便授意先给他饮些药下去,绝不伤身体的,只是暂时发热头晕,起不得床,这好处第一是他没法儿立刻自己查究底细,等皇家处置过了,怎么说他也只好怎么信,第二是病人总归比较软弱,对于病中照顾自己的人也会比较感激和信任。皇后正好照顾在他旁边,瞒几天之后,款款的把这事儿委婉的跟他说了,也不至于把什么细节都告知他,只是明面上那些事儿交代了,看他什么反应。若他实在要追究问责母亲死因,说不得,这病大约就要凶险了,好在是皇子皇孙,也不缺他一个。若他还晓得道理大义,那依然是皇帝的好儿子,很快便能痊愈。

根据这儿子一向来的表现,皇帝相信,他会是个好儿子。

云诗也是这样相信着。

皇后执掌六宫多年,端正贤淑,真正连云诗都无从指摘,再说中宫无子,也不必非置二皇子于死地。二皇子一定会顺从父亲、责备母亲,而不会替母亲不值自找死路,皇后也不会陷害二皇子。二皇子不日就能病愈了。

裳儿深深致礼。

敬重这位姐姐能在宫中熬忍这么久,八面逢源,每逢大事能及时打听得情报送出,从未误了谢家。

比起来,张家那位女儿虽更得皇帝欢心,能力却简直有如一头猪,不然也不会“病逝”,以至于躺在这里要人替她作法事。

张惠妃倒不是皇帝赐死,只不过,在宫里,不会作人的、教女人们侧目的、防范措施又不够的,一样死得早。

谢云诗向三清像欠身。

实则在向云裳答礼:不必客气。妹妹不久就要进宫来帮助姐姐了。愚姐深感安心,却是要辛苦妹妹了。

裳儿用暗号询问:皇帝多久能来呢,大概?

云诗回答:很快。

事实上,皇帝在几个时辰之后,就来了寺中。

胜利的喜悦还在他血脉里燃烧流淌,这时候他特别愿意见见他心爱的女人们。原本为了讨皇帝欢心、表现后宫友爱,纷纷自愿到寺中替张惠妃祈冥福的女人们,又纷纷抢着回宫给皇帝道喜。

皇帝很领情,也给自己连着几晚好好选了几个侍寝的人。

其中没有昭华兰嫔,倒有兰嫔嫉妒忌惮恨、咬碎银牙要钳制的人。

那美人儿春风得意,而兰嫔想:“留在寺里谢贵人这步棋,可以用了。”

她很不经心、很不小心、很凑巧的提起,张惠妃的灵前,谢贵人还在守呢!张娘娘真是可惜不能一同庆贺皇帝的功绩,而谢贵人真是敦厚虔诚哪!

这就动到了皇帝心头的刺。

张惠妃虽实际上是昭华兰嫔伙同某两个背景更强大的女人,联手让她“病卒”了的。但多承谢贵人误打误撞的提醒,她们把线索巧妙牵到了姜贵妃那边。虽然查无实据——本来就是假线索、空中的楼阁,如何实据?——重要的是,帝心相信姜贵妃造了孽。

昭华兰嫔勾起了皇帝心中对姜贵妃的恼怒、对张惠妃的深婉同情、以及对谢贵人的好感。想起谢贵人又想起谢云剑。这小子一鸣惊人、肯听话、靠得住,皇帝日后还有很多倚重他的地方,更应该对他妹妹好一点。

这么考虑着,皇帝就去寺里了。

春风得意的美人儿被釜底抽薪,刀子样的目光嗖嗖就往兰嫔那儿飞过去了。

——都是争芳斗艳斗过来的主儿,都不傻。

兰嫔不动声色的牵牵嘴角,摆驾回宫,在轿子里才喜孜孜解恨的昂起头。

ps:

下章预告:龙女盗食

内容速递:……一定是小妖精了,嗅觉这样灵,隔着塞子,选中了她爱的酒,一手持瓶,腰肢微微往后拧,头后仰,成个优美的弧,一手连将束发簪子取下来。

半透明冰色面幔原是自耳后向上由发簪固定,这便落下,落得极尽委婉,若冰珠凝成的云雾。而她的青丝在云雾后放肆泻下,如清瀑。

正文 第二十五章 龙女盗食

昭华兰嫔的亲信侍女倒是爱操心,进谏道:“昭华!这便宜谢贵人去了,倘若谢贵人爬上来,反压了昭华……”

兰嫔“嗤”一声:“这么久了,偏今儿爬上来?”

侍女脸一红:“昭华说的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