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林家庶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之林家庶女- 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林宛如不禁赧然,姐妹几个笑闹着去了前厅。

在薛家盘桓了半日,临告辞前,薛姨妈叫人拿了两大盒的燕窝给沈姨娘。

沈姨娘原要推辞,薛姨妈却道:“这是蟠儿孝敬给我的,我也吃不完,白搁着发霉,都是极好的,这阵子为了黛玉的婚事你也操劳了,殚精竭虑的,你日日叫人炖了,最是补身子。”沈姨娘推辞不得,只得收下。

回到陈家,沈姨娘便分了一盒给沈氏,沈氏瞧了,笑道:“瞧品相都是上好的,怎的薛姨妈这么大方。”

沈姨娘便把自己和薛姨妈交好的事情说了:“我们都是守寡的人,彼此也有话说,宛如又跟她的女儿好,关系亲近些也是有的,再者说,这次黛玉和宝玉的婚事我瞧着她竟也有几分偏袒我的意思。”

沈氏笑道:“我的好妹妹,她和王夫人是嫡亲的姐妹,能背着她姐姐偏向你?依我看,是怕王夫人得罪了你,背地里讨好你罢了,王夫人有这个妹妹倒是她的福气。”

沈姨娘暗暗点头,心里却十分惋惜,不管薛姨妈心里是怎么想着,若是因为宝玉和黛玉的婚事她和贾家起了嫌隙,薛姨妈总是里外为难,不好做人。

过了腊八,陈家女眷便倾巢出动去上香祈福。

陈瑞文里外忙了几天,原说去西郊的隆福寺,但那儿人太多了,要清寺也不容易,最后定了金龙寺。

金龙寺虽小,却因为坐落在金龙山上得名,据说金龙山原是一个小山头,没什么名气,可太祖皇帝却因为打猎时累了,在这山上歇了歇,赞了一句风景好。

后来便有京中权贵在这开山建别院,为首的便是治国公祖上,治国公祖上为了讨皇上好,特地求太祖皇帝给别院赐名,太祖皇帝一高兴,便去了新建的别院逛了逛,取名为偶得山庄。

治国公祖上也借此步步高升,大家便戏称为那山为金龙山,后来觉慧大师在此地建寺,便取名为金龙寺,只因旁边的偶得山庄的缘故,很少有平民百姓往这边来上香,因此清净了不少。

陈瑞文提前四五天便遣了人去打扫寺院,清场赶人,头一天的时候又亲自来瞧了,主持悟道陪着走了一圈,临走前笑道:“治国公家人听说齐国公世子夫人要来此上香,说到时候要派了人过来问安,贫僧也不好推辞,究竟要如何还要请陈少爷的示下。”

陈瑞文皱了皱眉头,道:“母亲来此上香,并不喜欢招摇,劳烦师傅给回了吧。”

悟道连连应下,恭敬地看着陈瑞文策马走远了,这才回去。

治国公家今非昔比,马魁虽袭了爵,他本人却是庶出,因为没有嫡出的子嗣,又不想被夺爵,这爵位才落到了他头上,他到底治家不严,他的儿子便不成器。

他的孙子马尚虽是世袭的正三品威远将军,却不如陈瑞文这个威震将军来的有实权,也是个吃喝玩乐之辈,陈瑞文有所嫌弃也是应当。

第二日一大早,沈氏和沈姨娘便坐了车去了金龙寺,此外还有陈家的二奶奶和三奶奶,并一众姑娘少爷。

陈瑞文的庶弟陈瑞云,二房的陈瑞武,三房的陈瑞礼也都来了,陈瑞云虽也是长房的儿子,却是庶出,底气到底不如陈瑞文这个嫡长孙,因此只默默地跟在陈瑞武后面,陈瑞礼因为年纪太小的缘故,被陈三奶奶带着亲自看顾。

林宛如,林黛玉并陈家姐妹则由沈氏身边的嬷嬷照看着,拜过了佛祖便在寺中各处游玩观赏,听陪着的悟远师傅说各处景致的典故。

悟远是悟道的师弟,五十多岁的人了,仍是鹤发童颜,且言辞机智幽默,恰如一位和蔼亲近的老人家,甚至还和陈瑞雪说起了测字算卦之术:“……虽是投机取巧,可也不无道理,信则有,不信则无,恰如求签,签子摇出来前,谁也不知道是上签还是下签,有人得了上签,却觉得不顺心意,那上签也如下签一般,有人却觉得恰逢心意,那下签也成了上签。”

陈瑞雪抿嘴笑道:“师傅说的有理,全都看缘分罢了。”陈瑞霜原本被陈瑞雨牵着手,此时也跑过来仰着头问:“师傅会算卦吗?给我算一卦吧。”

悟远大笑起来:“阿弥陀佛,贫僧无能,只怕不能给小姐算卦,不过小姐的面相看起来甚有福气,只要惜福,小姐尽不用愁的。”

陈瑞霜瘪着嘴不说话了,陈瑞雨笑着把她拉了回来:“你小小年纪算什么卦呀。”

林宛如左右瞧了瞧,见原先紧紧跟着的绿霓竟落后了几步,跟个小厮不知道说什么,不由得皱了眉头。

绿霓回头一看林宛如注意到了她,赶忙就过来了,低声道:“是大少爷身边的小厮,前头有治国公马家的人来请安,大少爷说马家的人不见也罢,便叫他来告诉悟远师傅把姑娘们带远些,奴婢原先不知情,见他乱窜,问了他几句。”

林宛如点点头,没有说话,回头看悟远师傅,正和陈瑞雪说着寺后的泉眼:“……太祖皇帝来此歇脚的时候喝过的,后来在此建寺,觉慧祖师专门建了个院子给保护起来,常有人家上门来求取泉水,希望借着太祖皇帝的龙气招揽福气呢。”

陈瑞雪果真十分感兴趣,说也求些,给家中长辈沐浴祈福。

一行人便要去后寺,林宛如多了个心眼,悄悄落在了最后,问林黛玉:“治国公马家如今是不是颓败了?”

林黛玉蹙着眉头,悄声道:“马家家风不正,人也心术不正,很少有人家愿意和他们来往。”

林宛如点点头,把心思都放在了那眼泉水上,最后人手一个灌满泉水的罐子,喜气洋洋的回了沈氏歇脚的厢房。

马家的人已经走了,沈氏和陈二奶奶陈三奶奶的脸色都有些不好看,倒是沈姨娘,见了姑娘们回来,笑盈盈道:“哟,一人怀里一个,这抱着的是什么?”

林宛如笑道:“是寺后的泉水,悟远师傅说这是灵泉,可招喜招福,我们弄了这些,给家中长辈盥洗沐浴用,也算是我们的孝心了。”

正文 第五十七章 远方有亲(一)

沈氏闻言露出了笑容,道:“难为你们有这份孝心。”又和陈二奶奶说起了话:“……虽说是传闻,可到底要仔细些,咱们不能给二皇子争光也就罢了,却万万不能拖他的后腿。”

陈二奶奶点头:“大嫂放心,我心里明白。”

林宛如敏锐的察觉到发生了什么事,却不好问,等坐车回去时,才问绿霓:“马家和陈家是故交么?怎么今天来请安?”

绿霓道:“姑娘还不知道,二奶奶就是马家的人,却不是嫡系,只是旁支,二奶奶的爹当年中了举人,家中却贫寒,去求治国公接济,却被回绝了,后来马老爷几经辗转,到底是中了进士,扬眉吐气,马家又要凑上来,马老爷却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两边到底是疏远了,二奶奶嫁过来的时候,马家那边虽然是叔伯亲戚,却只送了贺礼,连喜酒来没来吃,便可见一斑了,如今马家的人来请安,一半是因为二奶奶的缘故,一般也是因为想求国公爷和大爷办事的缘故。”

林宛如点点头。

林黛玉累了一天,回去便歇下了,沈姨娘和沈氏关起门来窃窃私语,林宛如觉得无聊,便趴在窗下发呆,过了不知多久,肩上忽被人拍了一下,林宛如吓了一跳,扭头一看,竟是陈瑞文,他微笑着看着林宛如:“怎么在这发呆,不出去玩?”

林宛如懒懒的,让了座,道:“外面怪冷的,一出去又要披斗篷,身上的衣裳又笨重,哪里有心情玩,不如在屋里待着。”

陈瑞文倒是难得看见林宛如惫懒的小女儿姿态,觉得甚为有趣,问了她在金龙寺好不好玩,林宛如一一答了。

陈瑞文道:“今年过年皇子们大多成了家,贾贤妃又有了身孕,皇上决定好好地热闹热闹,年三十自然是各家团圆,可年初一除了以往的朝拜大礼,晚上还在御花园设宴,但凡有品级的大臣,有诰命的夫人,都可入宫赴宴,到时候我叫母亲带你去玩。”

林宛如摇头:“宫里规矩大,遇见的又都是不认识的人,好没意思,还不如在家里陪着姨娘。”

陈瑞文笑道:“还是去吧,不是还有两位郡主么?即便你不去,只怕她们也要来邀请你。”

见林宛如仍是一副怏怏不乐的样子,心里有些捉摸不透,却不知该说什么,静默一会,想了想,从袖子里掏出了一个琉璃制成的小灯笼,只有半个手掌大小,却十分逼真:“从街上淘回来的小玩意,给你玩吧。”

林宛如果然十分惊讶喜欢,翻来覆去的看了,笑道:“如果点了蜡烛,那不就成真的了,也不知有没有这么小的蜡烛。”

陈瑞文看着也笑起来:“我叫人去问问,总是有的。”

绿霓奉了茶便在外头守着,此时听见内室的笑声,忍不住悄悄掀了帘子瞧,却看到大少爷笑容温和宠爱的瞧着表姑娘,要说单纯是兄妹情,绿霓肯定不信,对灵芝的劝说也多了几分认真计较。

若是表姑娘嫁给了大少爷,那自然是好的,等大少爷成了世子,成了国公,表姑娘就是名正言顺的世子夫人,国公夫人,只要自己忠心耿耿,前途肯定跑不了。

绿霓想着,心中砰砰直跳,坐在门边的椅子上发起呆来。

从金龙寺上香回来,陈府上下开始专心准备过年的事,越加的忙碌起来,过年各家要送的节礼,自家过年用的各色东西,零零碎碎,采买的管事一日五六次的要请示沈氏,沈氏忙不过来,便请了陈二奶奶和陈三奶奶协助管家。

一直过了腊月二十,才算是各处稳妥了,谁知却有人来通报说沈家大爷带了子侄入京,已经来到家门口了。

沈氏吓了一跳,还只当是有人编谎话呢,赶忙出去看个究竟,等看到陈永明和陈瑞文父子亲自陪着沈择并沈家的几位少爷进来,沈氏这才相信。

多年不见娘家人,沈氏一见沈择便忍不住哭了起来,沈择也是双眼通红,看着这个自从出嫁就没回过娘家的妹妹,陈永明忙劝住了,到屋里坐定叙话。

沈氏一落座便迫不及待的问沈择:“怎么哥哥这个时候来京城?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