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林家庶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之林家庶女- 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庄氏最烦她跟泼妇似的哭闹,皱着眉头看着,沈爱萧闻声出来。庄氏气道:“你媳妇这样,你也不管管?”

沈爱萧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她哭她的,和我什么相干,大嫂也别生气,快进来喝口茶。”

庄氏气的扭头就走。沈爱萧这才看向了管氏:“五娘当初要和我断绝父女关系,我不答应。你却撺掇着说五娘嫁入林家做妾,也给沈家丢脸,逼着我答应,如今我和五娘已经不是父女了,你也不是她的嫡母了,还是哪来的回哪去,少丢人现眼。”

管氏不可置信的望向了沈爱萧,沈爱萧却拿着向沈择借来的五十两银子出门闲逛。

沈爱萧是文人,自然爱逛笔墨铺子和书肆,走了两家,买了两本新书,便坐在茶馆里喝茶,这间茶馆正对着莲花胡同,可以清楚的看见胡同里的人出来,大街上的人进去。

沈爱萧极有耐心,一直等到了傍晚时分,才见到一个素衣打扮的妇人挎着篮子走出来,今天是四月十三,是江亭的忌日,也是江姨娘的生辰。

每到这一天傍晚,五娘都会找一棵柳树给江姨娘和江亭烧纸,因为江家老宅子门前栽了五棵柳树,那是江秀才效仿五柳先生所种的,成了江家人的标志。

莲花胡同不远处便有一棵柳树,沈姨娘走到树下,将香烛纸钱取了出来,默默地烧给了母亲和舅舅,当初舅舅叫她嫁给表弟,她想着只要嫁出去脱离管氏的折磨就好,便满心欢喜的待嫁。

谁知管氏竟那么恶毒,诬陷她与人有私,逼着她做妾,还气死了舅舅,表弟年幼,不能和沈家抗衡,含恨按下了父仇,离开了苏州,算起来已经快二十多年没见了,也不知现在如何,是否已经娶妻生子。

沈姨娘默默地烧完了纸,刚一转身,便看到了身后不远处的人,天色将晚,看不清样貌,可那刹那间给人的感觉,还是叫沈姨娘立刻意识到,那是她同样二十多年没见的父亲沈爱萧。

她没说话,怔怔的站着,沈爱萧背着手看着女儿,也没说话,半天才抬脚往胡同里走,沈姨娘赶忙跟了上去。

对于父亲,沈姨娘与其说是恨,倒不如说是怨,怨父亲的冷漠,看着她被管氏磋磨却不闻不问,怨父亲的无情,眼睁睁看着亲娘和舅舅去世却置之不理。

她心里明白,父亲的世界里只有繁花似锦的诗词歌赋,风花雪月的曲赋文章,其余的都是空话,对他来说是不存在的。

沈爱萧不客气的坐在了上首,沈姨娘站在旁边,没说话,丫头们感觉到这股诡异的气氛,上了茶便离得远远地。

沈爱萧看着手里的茶碗,是精致的海棠争春粉彩瓷器,茶叶是今年新下来的雨前龙井,看厅里的摆设,雅致,大方,丝毫没有窘迫和穷酸气息,心下便多了几分安慰,道:“宛如呢?”

沈姨娘走出去低声吩咐丫头去叫林宛如。

林宛如听到消息也是万分惊讶,她想了想,换了一身素净些的衣裳,带了太后给的那支素银镯子,去了前厅。

沈爱萧听到丫头的通报,不经意的抬头一瞧,便愣住了,眼前的人,婷婷袅袅,一袭雪青色的春裳,绣着素雅的玉兰花,头上只戴了一支杏花钗,手上也只笼了一支素银镯,可等他看清那镯子,更是浑身僵住了。

那镯子是母亲二十五岁的生辰,他亲手雕的,母亲十分喜欢,从不离身,后来外祖父去世,母亲去金陵料理丧事,匆匆忙忙中便把镯子弄丢了,很是难过了一阵子。

如今这镯子,竟然重见天日,难道这丫头是母亲投胎转世的?要不怎么会如此相像,还带着那支镯子?

沈爱萧打翻了茶碗犹不自知,林宛如眼里闪过一丝诧异,慢慢上前福了福:“沈二老爷好。”

沈爱萧看着桌子上的茶渍和茶叶,道:“你叫我什么?我是你外祖父!”

林宛如看着沈姨娘,清清冷冷道:“姨娘叫您一声父亲,您自然是外祖父,姨娘不叫您父亲,我总不好胡乱认亲。”

沈爱萧冷笑:“胡乱认亲?你小小年纪倒是伶牙俐齿,五娘,你就是这么教导孩子的?”

沈姨娘转过头去,轻声道:“当初我可是和您三击掌,一断生恩,二断养恩,三断父女血亲,从此两不相干,生死无怨,您忘了,我可没忘。”

沈爱萧不说话了,可也不动,就这么坐着,林宛如见这么僵持着也不是办法,便叫丫头请了林黛玉来。

林黛玉娉娉袅袅的过来,给沈爱萧请安:“我父亲也算您的子侄,我便厚着脸皮叫您一声世祖,您可不要嫌弃。”

沈爱萧看着语气轻柔,姿容无双的林黛玉,松了口气,他也怕没个台阶下,遂道:“你和你父亲很像,他从三岁便开始读书,你可识字?”

林黛玉笑道:“父亲请了先生教过,略微识得几个字罢了。”

沈爱萧摆手道:“咱们书香门第,不说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学问越好,越该觉得脸上有光才是,你也别谦虚,我问你,录春集可读过?”

竟是考校起学问来了,林黛玉抿嘴一笑:“您的大作,晚辈自然拜读过。”

沈爱萧满意的点点头:“知道录春集的人可不多,你竟然读过,可见是博览群书,很好,咱们这样的人家,女孩子就该这样。”又问林宛如:“你读书如何?”

林宛如没读过录春集,可听说过,里面收录了生长在春天的上百种花草,原是沈爱萧的游戏之作,却是人人称颂,她道:“我没读过书,不懂这些。”

沈爱萧便不高兴起来:“居然没读过书?这怎么行?是你父亲没教你,还是你没学?”

林宛如道:“想来您不知道,我自小身子不好,没有跟在父亲身边,自然不比姐姐学问好。”

沈爱萧便不说话了,当时五娘带着孩子在苏州,却硬生生的和沈家成了陌路人,别说自己不知道,就是这个外孙女,也是头一回见。

沈爱萧赖在家里不肯走,沈姨娘也不好赶人,就着耗着,好在林黛玉和沈爱萧说起诗词歌赋来,沈爱萧对才思敏捷的林黛玉十分喜欢,甚至提出了要收她为弟子。

二人相谈甚欢,直到了二更天,沈爱萧意犹未尽,看了看外头的夜色,道:“天色已晚,我就住一宿,五娘,叫人给我腾间屋子。”

沈姨娘无法,命人收拾了院子安置沈爱萧,半夜的时候,沈爱萧还起来一回,说饿了,叫灶房重新起火做了宵夜,比在自己家还不客气。

这一夜,沈姨娘无眠,林宛如也无眠,沈宅却因为“走丢”了二老爷,灯火通明了一个晚上。

正文 第八十二章 波澜再起(四)

第二日一早,沈择双眼青黑的来到了莲花胡同,刚对沈姨娘道:“五娘,不好了,二叔走丢了……”便看到沈爱萧背着手从外头走进来,诧异的嘴都合不拢了:“二叔,您怎么在这儿?您知不知道全家人找了您一宿,你可真是,来这儿怎么不说一声?”

沈爱萧很不高兴:“我又不是小孩子,还能走丢?瞎操心。”

沈择却是哭笑不得,赶忙叫人去沈宅报信,沈姨娘便留了沈择吃早饭。

无论是沈姨娘还是黛玉和宛如,都更偏爱江南那边的饮食,因此特意请了江南那边来的厨子,沈择和沈爱萧同是江南人,自然十分喜欢,大家一起吃了早饭,沈择便说请沈爱萧回去:“二婶急了一夜,哭的跟什么似的。”

别看沈爱萧这么大的人了,还跟小孩子似的,死活不肯离开:“我想住哪儿你管不着,要回你自己回去。”

沈择多劝了几句,沈爱萧便发了脾气:“怎么,你还敢当我的家?信不信我抽你。”

沈择便不敢劝了,垂头丧气的回了沈宅。

沈姨娘也是猜不透为何父亲坚持留下,可心里却觉得心酸,也不管不问,径自和郑嬷嬷盘点起林黛玉的嫁妆来,全套的红木家具,堆了整整五间库房,还有金银首饰,将三层高,每层五个抽屉的紫檀木雕五福捧云的的妆奁塞得满满当当。

沈姨娘看了十分满意,瞧着单子上的东西道:“要不是来不及,我真想回苏州一趟,老宅里的好东西更多。”

郑嬷嬷笑道:“姨娘置办成这样,就是太太在也挑不出什么来,大姑娘出嫁了,也不枉太太临终前给您的嘱托。”

沈姨娘想起林黛玉的生母贾敏便叹了口气:“我也是听自己的心罢了。前两日不是有绸缎庄来送时新的料子?都搁在哪儿了?”

郑嬷嬷便叫彤霞和绿云捧了来,细密柔和的质感,复杂精致的花纹,赤橙黄绿青蓝紫,各色都有。

沈姨娘道:“大姑娘不喜欢艳丽的颜色,再多准备些雪青色,碧色,蓝色的来,到时候搁在箱底,上面照旧用大红色的织锦和真紫色的刻丝料子压着。毕竟要图个喜气。”彤霞笑道:“姨娘放心,倒是头一抬嫁妆放些什么好还要请您示下。”

沈姨娘道:“我也正犹豫着呢,有青玉雕的福禄寿三星翁。还有一对上好的红珊瑚,不知道用哪个。”

主仆这边闲话着,沈爱萧却在林黛玉的书房里给林黛玉点评诗词,林黛玉素日里便爱写些词句,定装成册。闲时拿出来翻翻,此时有沈爱萧亲自指点,自然是极好的。

林黛玉兴奋地满脸通红,对沈爱萧越发的尊敬,也越发的亲切,林宛如被迫在旁边旁听。只觉得无聊。

沈爱萧也觉得林黛玉极有天赋,遣词造句,典故信手拈来。立意也极为新颖,往日他在家里觉得亲自教导出来的长孙女沈蔓已经了不得了,可和林黛玉一比,明显就不够瞧了。

林黛玉笑道:“北静王的妹妹水柔立了个诗社,叫拂云社。我们时常说着聚在一起作诗玩笑,若是能得您的指点。那可真是受用不尽了。”

沈爱萧道:“虽是玩笑,可也不乏真才实学的,改日你们做了什么诗尽管拿来给我瞧。”

林黛玉笑道:“您若是不嫌弃,我现在就写帖子给她们,她们肯定高兴。”说着紫鹃早已捧来了几张空白的请帖,沈爱萧瞧着心中一动,看向了几乎要昏昏欲睡的林宛如:“叫宛如来写,我看看她的字如何。”

林黛玉含笑望着林宛如,林宛如被惊醒,听见要她写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