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阿芙-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夏荷早看出这芙小姐是个为人和善的,尤其对下人们极好,便也立即应和道:“小姐放心吧,奴婢定会转告给云姑姑知晓的。”

阿芙点了点头,挥挥手又对那二人说道:“行了,我有些累了,想休息一会儿,你们到外间去伺候吧,有事我自会唤你们的,出去的时候顺便把房门带上。”

春梅和夏荷立马听话地与阿芙福身行礼告退,阿芙听到房门轻轻关上的声音,便又拿起一旁的斗篷,放在手上细细揉捏了一番,而后又站起身来,走到妆台前,拿起上面的那把大剪刀,“撕拉”一下,毫不留情地便将那件华贵羽缎斗篷的内衬剪了开来,露出里面隐隐的一角白色绸布。

阿芙满意地将那块绸布抽了出来,轻轻拈在手上抖了抖,密密麻麻地小字跃然布上,她只是大概地扫了一眼,面上已经露出满意的神情,真是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她此刻最需要的便是这些东西了,她还以为那李墨言快忘记她了呢,没想到竟是已经帮她准备好了这些东西,果然心思够细腻,是一个极好的合作伙伴。

阿芙将那将已经被剪了一个大洞的羽缎斗篷放在衣橱的最底下收好,等过些日子再随便编个理由,便说不小心弄破了,让春梅夏荷修补修补,或许还能接着穿呢,那毕竟也是一件好东西,本着节约的原则,还是不能浪费的。

阿芙将那块绸布摊放在桌上,上头的字有些小,密密麻麻地全部堆成一堆,并且还没有标点符号,这让她看起来着实有些困难,但幸好她还不算笨,七拼八凑的也能将大致的意思理解透。

绸布上头最先写明的就是那李家在吴国的一个发迹史,李家虽是吴国传承了几百年的世家大族,但在老太爷李重远前面几代并不如现今这般繁盛,也只能算是一个中等的家族,家族内并没有十分出挑的人才,在朝廷里做的做大的官职也不过就是五品官员,若是李家再继续这般下去,可能过个几年,家族必会因为人才凋零而渐渐没落,不过幸好这时候出了一个李重远,当年的惊才绝艳,被嘉善帝钦点为那一届的探花,更是因为如此,得了当时太师太傅窦忠袁的青眼,将窦氏家族的嫡出之女嫁与他为正妻。

自此之后有了窦家的暗中帮忙,李重远的官场之路可以说是平步青云,顺风顺水,连带着整个李家也重新辉煌起来,但致使李家繁盛如斯的最大转折点,还是因为李重远与窦氏的嫡女李沛凝嫁与了嘉善帝为妃,浦一进宫,就极受嘉善帝的宠爱,不过短短三年时间,便晋升为宁妃,后又因诞下龙子有功,正式册封为宁贵妃,风头一时无两,连带着嘉善帝对李重远也愈发地倚重,封其一等公爵镇国公,官拜正二品太尉,至此为止李家也成了吴国最有权势的家族之一。

且不说后来嘉善帝病逝,中宫皇后也相继离世,皇后又无嫡子,有李家与窦家的共同扶持,那宁贵妃所出六皇子自然便登上了皇位,新帝年幼,自是太后娘娘与各个辅国大臣们把持朝政,又隐隐以李家、窦家为首,即使李重远过世之后,李家只要有这个太后娘娘在朝中,地位便无法撼动一分。

阿芙用手轻轻揉了揉眼角,缓缓吐了口气,看完这一段发家史,她对于那个老太爷李重远还是极佩服的,不过短短二十几年便把一个默默无闻的家族,变成如今这般的庞然大物,这其中自然是离不开窦家的帮助,但李重远个人的才能,却是不能否认的,虽然他在三年之前已经因病离世,但李家自他之后,也算是人才辈出,虽然许是没有如他这般惊才绝艳的人物,但在朝堂上同样也是有一番作为的。

李重远去世之后,这整个家族自然便是老夫人窦氏最有发言权,虽然她向来不太管朝堂上的事情,但现在的李家家主,也是窦氏的嫡长子李诚敬,在朝堂上若是遇上什么重大的抉择,还是会先请教老夫人窦氏,毕竟窦氏也不是寻常闺阁中的女子,在阅历见解方面比寻常男子都要强上不少。

正文 第二十章 家族

绸布上头余下的那些内容,便是交代了李府那很是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李府三代同住在这主宅之中,现还住在主宅之中的有三房,大房二房为嫡出,三房为庶出,四房、五房均外放在外做官,其中每一房的每个人都在绸布上头做了简单的介绍,阿芙也只是粗粗看看,毕竟这许多人,一时之间要全部记下来也是不可能的,还不如以后在实际接触中慢慢了解,不过她还是特意仔细看了看大房的所有人,毕竟这一房才是李府现在正在掌权的,往后接触的最多的也肯定是这一房,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吗。

李家大老爷李诚敬官拜正三品翰林学士,历朝历代,此官位一向都为皇帝心腹,常常能升为宰相,本朝皇帝年幼,这个职位便显得更加重要了,撰草任免将外、宣布征伐、大赦等重要文告都是由李家大老爷李诚敬一手包办的,也是辅政大臣之一,算是继承了老太爷李重远的在朝中的势力吧。

李诚敬的嫡妻袁氏,是陇西袁家的嫡女,袁家也是士林大族,袁氏的祖父曾经官拜宰相,但后为了避嫌,便急流勇退,连他的儿子那一辈,后来也没有涉足官场,但是在士林里头还是很有名望的,毕竟袁家诗书传家,不管是书法绘画还是诗词歌赋,在众多读书人中一等一的,袁氏在闺阁的时候也是颇有些才名的,当时李重远与袁家的祖父交好,便聘了袁氏回来,袁氏不愧为此等世家教导出来的女子,不仅持家有道、孝顺公婆,更加之十分贤良,善待妾室与庶出子女们,在郾城的名声极其良好,是人人口中的模范儿媳与贤妻的典范。

袁氏育有三子二女,不过第一个儿子养到三岁便夭折了,第二个儿子就是李墨言,他是长子嫡孙,所以在李府地位超然,极受窦氏的宠爱,这都是阿芙自己知晓的一些信息,这绸布上并没有写关于李墨言的资料,想来那人也是不想自己知晓太多吧,不过她也不急,反正往后是要长久住在这主宅的,他的那些事情,总是能慢慢知晓的。

袁氏的小儿子名唤李墨安,今年仅十三岁,有李墨言这么优秀的一个大哥在,他的光彩自然是会被遮盖掉一点,但袁氏却也是比较疼这个小儿子的,毕竟大儿子已经是集万千宠爱了,她自然是要多关注一些小儿子,不过在这绸布上提到了李墨安似乎生下来有些先天不足,所以身子一向单薄,虽然读书不错,但性子却有些怯懦,平日里不太喜欢与陌生人打交道,十一岁的时候被选为了当今皇上的伴读,所以基本上都是待在皇宫,陪在那小皇帝身边的。

袁氏的那两个女儿自然便是李思温和李思柔,与阿芙同年,都是十一岁的年纪,却因为是大房嫡出,所以算是李府最尊贵的两为小姐了,又因为是双胞胎,且长相貌美又天资聪颖,遂甚得窦氏的宠爱,在外人看来,她二人虽然身份尊贵,却是不骄不躁,平日里即使是对待下人们也是和颜悦色的,所以在府中口风极佳,外头又盛传这一对双胞胎佳人的美貌,所以在整个郾城贵族小姐中,她们也是数一数二的闺秀。

其余的庶子庶女们,阿芙也只是简单看了一遍,似乎在袁氏的教导下,没有太过“出挑”的人才,要么就是那李墨言没有与她详写,反正在这上头,并看不什么来。那绸布的最后,写的却是阿芙此刻最关心的东西,那便是她“本人”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

阿芙全名便叫李芙,因为李元合脱离了家族,阿芙自然不能再按李家的辈分,排在那“思”字辈了,不过就她看来,不管是“李芙”,还是“李思芙”,都不过是个代号罢了。

阿芙的生母名唤林黛儿,连名字都有那么几分林妹妹的清雅脱俗,更别说人了,李诚合与她离开李家一年多以后便生下了阿芙,她出生在冬天,生辰为腊月二十一,可以说是冬天最冷的时候了。

李诚合离开李家之后,便找了一份私塾工作维持生计,但因为原先锦衣玉食惯了,夫妻二人又都不是善于理财的人,所以日子一直都是过得紧紧巴巴的,一开始有李诚合从李家带出来的一些钱财和林黛儿多年的一些积蓄,也还算过得去,但越是到后头便越是不济了,屋漏偏逢连夜雨,李诚合又因为忧思过虑得了重病,林黛儿变卖了所有的家仆与家中值钱的东西,就是为了拿钱给李诚合看病,到最后家中只剩下了一个从李府带出来的忠心耿耿的老仆穆兴,但李诚合的病却也终究是回天乏力,年纪轻轻便这么去了,那林黛儿伤心过度,也是一病不起,没撑多久也随那李诚合去了,剩下一个年仅十一岁的孤女阿芙,也着实可怜。

后面的事,阿芙也基本上都清楚了,那穆兴为了让阿芙能平平安安地长大,便遵从李诚合的遗愿,将阿芙送到她祖父祖母身边,可谁曾想,还没把人送到呢,他自己便先身死了,连他家小姐,也是生死未卜,倒是便宜了她。

阿芙尽量不去想那个正主现在到底怎样了,若这便是命的话,她定会代替她在这个阴谋诡谲的大家族中好好活下去,挣一世富贵荣华,也不枉做了这一回阿芙。

阿芙深深地吁了口气,将那绸布缓缓地凑近灯火中,最终还是选择了将它烧毁,这种东西,留下来只会让旁人徒留怀疑,反正上面的内容基本上都已经到了她脑中,她决不能留下一点蛛丝马迹,让旁人可能识破她的身份。

“小姐,奴婢有事禀告,可以进来吗?”

火苗刚刚将那最后一点绸布吞噬,门外便响起了夏荷的声音,阿芙起身打开窗户,让那些烧剩下来的灰烬随风飘散,关上窗户,再用帕子擦了擦手后,方才端庄地坐在榻上,对着门外的夏荷吩咐道:“进来吧。”

夏荷轻轻推开了们,看到端坐在榻上的阿芙,便快步走了几步,到她面前福身行了礼,方才说道:“大太太身边的初珍姑娘过来了,说是给春梅姐姐送药来了,春梅姐姐正在外面招呼她呢,她让我来与您通报一声,毕竟是大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