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皇万岁万万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吾皇万岁万万岁- 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怔然想间。门外晃进一抹修长身影。

她抬头。见他背身靠着柱。正好整以暇地望着她。

他的衣冠齐整利落。身上衮服青凛生威。脸色淡暖如初升朝阳声道:“可是不会穿这些衣物?”

她抿唇而笑。道:“陛下的心思是越来越难懂了。”她身上没着衣物。在他目光注视下倒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忙松开手中官裙。拉起被子遮住身子。

他慢慢地踱步过来。在床边坐下。不由分说地一把扯开被子。将她抱上膝头。拿起衣物来给她穿。表情自始自终都是漠不动色。隐隐含威。

她也没挣扎。由他一件件地给她穿衣。待他拿起金鱼袋来要给她佩时才压住他的手。轻声道:“陛下。”

他扬眉,声音微冷:“你休想抗旨。”

她又笑了笑:“臣如此贪图功名,岂会抗旨?只是陛下令臣一头雾水,全然不知所以。”

他目光一动向她身边那张纸,道:“孟廷辉持诏北上潮安,孤身入城劝抚乱军,开城缴械之时逢乱军作变当机立断下令围城佯攻,协调青州禁军一举平乱,实是舍身为君、筹谋有度、大力朝威。朕闻报龙心大悦,特除孟廷辉权知制诰、同判吏部流内、知考课院,赐金紫。”他复又看向她,“你还有何不明白的?”

她眼神一亮:“臣一令坑杀千名乱军将士,朝中必有人以臣为矫诏苛狠之名,岂会对陛下此谕无异?”

他深望了她一会儿,才道:“孟廷辉回青州后拜折上京潮安北路董义成绩斐然、于乱军一事处断精准,而奏请保其安抚吏一职。朕虽未应然中书以下诸臣皆闻此事,因是无人反对。”

她大大惊讶。

不想他竟会这般替她“笼络人心“,才知在青州时为何不见他批复她参劾董义成的折子。他道她的弹章未流于中书之外,可她没料到他却是对众臣捏造了她所请之辞!

她一举平乱,风头正盛,倘是因她一人之言而使董义成再被加贬,朝中与董义成深有渊源者定会闻之自危,而其中重臣又岂会任她再被擢升?现而令她却是“保“了董义成一次,这举动落到旁人眼中便是她在与东党老臣们“示好“,纵是老臣们不信她之诚意,也定不会一昧反对她的高升。否则以她那闻名朝野的“谀上苛狠“之名,安知她不会变卦而落井下石?

不过是以她之高升,来换董义成之流的太平无事罢了。

他说得轻巧,可她却看得清那其后的权衡心术,虽知他这是为了使她在朝野上更顺一些,可心中却不甚舒坦。

她低眼道:“可臣却仍是不甘心。”

他轻轻挑眉,道:“因知你会不甘心,所以令你掌吏部课。”

她闻言,立时抬眼,神色有变。

吏部流内掌京官凡七品以下官员的考课任免,而各路州县安抚使、转运使之签判幕职等官德叙迁磨勘亦由课考院负责。令她同判吏部流内、知课考院,此间之意······

心头不由微震。

他低道:“想令董义成在冲州府不再身处要位,不一定非要再加贬他,只需将他手下诸官、帅司亲吏或迁或调,任补刚直之人便可。”

她轻轻点头。

才知他到底是要比她思虑周全,也到底是要比她谋虑深远。杀人于无形,形容的不过就是他。

她这才“保“过董义成,朝中众臣断然想不到她会反身就对冲州下手,更不可能会有人想到这种种之事都是经他授意而为。到时东党老臣们虽是悔之晚矣,可至多是以她为蒙惑君上的多面小人,再贬她之德名罢了。

而潮安北路此番吏治一旦重振,旁的诸路州府亦当引以为戒,将来若想加以整顿,亦非难事。

她抬眼瞄他,嘴角翘起,“既如此,臣便谢陛下隆恩······“说着,出其不意地凑过去亲了他一下。

“胆大包天。”他不动声色地低斥了她一声,可眼底却亮了亮,抬手温柔地将那金鱼袋佩在她官裙腰间,长指抚平其上紫络。

她笑着缩了缩,笑声又道:“陛下除臣这等重权,就不怕臣会选任非人,以权谋私,负了陛下一片信任?”

他动作一停,抬眼盯住她:“你不是那种人。”

她眨眼,“陛下由何而知?”

他轻轻笑了,道:“若吾身可济民,吾不所惜也……这话被你搁在心中多少年了?”

她一下子脸红,半晌喃喃道:“当初小传胪前,特命兵部职方司去查了你的身世,不然我实难将你与当年那个孩子对上号。”

她静了片刻,神情变得有些局促,抱膝坐在他跟前,小心翼翼道:“陛下······臣有一请,不知算否逾矩。”

他牵过她的手,“但说无妨。”

她又垂睫想了一阵儿,才小心翼翼地道:“陛下既是命人查了臣的家世,那可知臣的父母是谁?”

正文章八十一吏考(下)

握着她的手稍稍一紧,继而道:“时年久矣,职方司查了你幼时身在尼庵,并未细究你的生身父母为何人。”

她静想片刻,才点头道:“陛下说得是。已是二十年前的事儿了,国中之大,若想查得臣的父母是谁亦非易事。倒是臣没个规矩,竟来问陛下这些。”

他只是看着她,没再说话。

她虽不言,可他却能看得出她眼中的浓浓失望之色。从尼庵的女学,从女学到朝堂,她这二十年来曾享过一日父母之爱。若非他二十年前北上潮安时碰巧救了她,只怕她早已经是白骨一堆,又如何能像此时这样依偎在他身前。他深知她大胆无忌下的重重自卑,亦知在这繁花似锦的京中她又是多么孤独无依。

她突然仰起脸来对他笑了笑,“陛下怎么不说话了?”

他拉她入怀,道:“来必有一日,让你知道父母姓名。”

她却摇头,“天底下无父无母者何其多也,臣不过其中之一而已,安得朝吏格外费心?臣只希望能佐陛下治这一片太平盛世,将来一日可使孩童不再受弃凌之苦。如是便好。”

清晨阳光屋外斜映如榻,带了冬日里特有的明晰暖意,照亮了他一双深寒的眸子,蓝褐异色如琥珀通透,灿亮非凡。

许久,她看见他垂眼一笑,听见他轻对她道:“陪我一道去祀福。”

帝新元,西郊祀典必不可少,但她本以为是要等正月十五之后由朝中由司议定祀典诸仪,再在文武百僚们的陪同下浩浩荡荡地摆驾祥云观,然后西祀祭天。

他起身。看出心底疑惑。又道:“昨日赴金明台时已谕有司。今日将至西山祥云观为上皇、平王祀福。”

她闻言从床上下来。理了衣物又挽了长发,“今日可会有臣共同来西山列班?”

他不语。目光探至她绕在发间地白皙手指。有些意浓。

她恍然明白过来。

怎会有人来?

他说要为上皇与平王祀福只提前一日谕令有司。入夜后孤身出城奔赴西山祥云观。全不过是因她一日前才回到京中。知她回京却未传她入宫觐见。只一日工夫便安排好了这许多事情。以西山祀福为名而堂然离宫出城。却瞒了外朝众臣一事……他来亦带了她。

西山雪美情浓这一片帝王真心令她不敢妄受,亦不敢不受。

虽是感动,可她仍知分寸,明白他总不可能为了她而置上皇和平王于不顾之地。既然说是祀福,那定是他真心想要为父母祀福。

这般一想不禁有些动容。

从不闻他与父母之间是如何相处的。历来都道天家最是无情,皇权江山之下重任难分,亲情又岂能与寻常百姓人家中作比。他一肩挑负二人一生心血,承统之责到底要大过为子之孝。

身在九天尊位,却不能伴父母一日,只能以这种方式同上天祈求父母安康,于他之心是亦难矣。

“过来。”他在她身前低声道冲她伸出手。

她回神,脸色有些踌躇,抬眼望见他笃定的神情,这才将手慢慢搁进他掌心里,由他拉着出门入观。

路上他脚步沉慢地道:“父王年轻时戎马多年,身上旧伤隐患未除,多年来不问政事本是未免劳神,却被朝中老臣们以为他是为了给我一手揽政之机。母皇身子连年亦虚番禅位后与父王共同退养西都实乃二人多年心愿,纵是我劝亦无用······”

她听得出他话中对父母的深情厚意更为他能对她说这些而感颤,不由紧紧反握住他的手,轻声道:“陛下放心,上皇与平王在西都定会安康无虞。”

阳光下,转过脸看她,眼底深意更重了些,嘴角轻动,点头道:“他二人一生无惧,现如今更不会有事。”

祥云观中早有守吏们准备好一切,就等着他来。

不令文武臣工随驾,亦是为了免去那些繁文缛节。高高的祀坛上覆满雪,生冷透寒。远山雪色白皑连峰,青天灿阳,一脉无暇。

他松开她的手,迈步山前,翻掌一掀衮服蔽膝,对着祀坛重重地跪下去,仰起下巴,轻阖眸子。

“今岁初始,正在上皇大禅之后。朕窃惟上皇、平王授位,昼夜躬蹈国政,恐负其命。王者父天母地,朕今郊见天地,伏祈天鉴。愿大平江山永固无催,愿天下百姓居养无忧,愿上皇、平王安康无虞······”

他的声音自前悠悠传来,地沉入地,蓄力震天。

山间幽静,远处壁仞隐有音跌宕不休。

她亦撩裙跪了下来,双手握膝,垂下头去。

天若有灵,当听得见她心底祈辞。

······愿,大平江山永固无催;愿,天下百姓鞠养无忧;愿,上皇,平王安康无虞。

······愿,臣能永立君侧,看吾皇固江山、养百姓、致太平。

······臣不惧己身的忠奸,愿只愿……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回府第二日,内廷中正式下诏,除孟廷辉劝知制诰、同判吏部流内、知考课院、并赐金紫。

与前些次不同,这回朝中竟没人对皇上特旨擢拔孟廷辉一事大肆讽谏,连平日里视孟廷辉为翰林之耻的翰林院诸臣们在听见她被除外制拟诏之职后,亦未乱起非议。

朝中人人皆知,当初潮安北路禁军哗变,皇上连夜着二府重臣入觐议事,欲派两制以上大臣为使、往赴潮安招抚乱军,可当廷宰执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