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暖婿- 第1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翰林虽然舍不得两个懂事的乖孙离开,但是也知道姚怀瑾的前程重要,便也没有挽留。

回到城中姚府之后,姚怀瑾便忙了起来,整日地在外面应酬。但是应酬归应酬,就算是回来得再晚,姚怀瑾都会洗漱干净了,抱上李小婵一会儿,才睡下。若是李小婵还没睡着,那姚怀瑾就再和李小婵说一会话,或是问问福慧庄园的温室里的作物长得怎么样,或是说说他今日应酬见的都是哪些人,相处如何之类的,都是些闲话。姚怀瑾并不避讳在李小婵面前谈起官场上的人和事,他只是从来不愿意告诉李小婵自己的难处和隐忧,免得李小婵担心。

而不管姚怀瑾回来得再晚。李小婵也总会给他留一盏灯,若是自己还醒着,那就亲自伺候了姚怀瑾洗漱,再给他端上一杯滚烫的白开水。暖暖胃,冲洗一下五脏的污浊重负。

小夫妻两个,互相关怀,互相敬重,这在姚府里是人人都知道的,也是人人都羡慕的。

一直生活在父母失和的压迫下的姚馨,看着互相爱重的姚怀瑾和李小婵,即将出嫁的她,也忍不住偷偷地幻想,自己未来的丈夫会是什么样的品性。会待她如何。

是的,姚馨的婚期已经定下了,就在来年开春,二月初六。

姚馨是刘氏放在心尖尖上的女儿,倾注了全部的心血用心培养出来的贵女。就盼着她有一日能够嫁入豪门,飞上枝头变凤凰呢!现在愿望达成,姚馨即将要做礼部尚书家的长媳乐乐,所以对姚馨的婚事,刘氏是前所未有的重视。从成亲当日的喜服喜被,到成婚后所穿的四时的衣服,配套的鞋袜、首饰。等等,甚至于每一件亵衣,刘氏都要亲自替姚馨打点妥当了。

李小婵看着刘氏那尽心尽力的慈母样子,不由地叹息一声,到底不是自己肚子里出来的,怎么当初姚怀瑾娶她时。什么都要姚怀瑾自己准备呢,就不见刘氏这个做母亲的,主动去帮忙分担一些,更别说是全权负责了。

不过,对于刘氏的关爱。李小婵也从来都没有奢望过,也觉得无所谓,她只是替姚怀瑾委屈。

委屈归委屈,作为姚馨的二嫂,李小婵该备的贺礼,一样都没有落下,甚至还帮着远在西南边陲宛西县的李名远和文娴,也备了一份贺礼,先悄悄送回了李宅,到时候再由李宅送出来。

姚怀瑾对此不但默许了,还特地将自己这些年来所存的私房钱,一股脑儿地全部交给了李小婵处置。先前成亲匆忙,刚成亲不久,就遇上了皇帝发作他们,点了李名远去偏远混乱的宛西县做县令,还没等他腾出手来呢,自己又被皇帝派到了西北战场,如今才回来,之前姚怀瑾哪里有空去上缴私房钱。

李小婵对此也没有矫情,全都收了下来,毕竟这家里以后的人情往来、送礼应酬之类的,全都要她去安排的,若是没有银子,怎么能做得漂漂亮亮的。

不过,即使姚怀瑾没有上缴他的私房钱,李小婵自己田地里的产出,也勉强能够应付庞大的应酬。

先不说西川府的那四百多亩地的产出,李小龙一直都帮李小婵看顾着,并且姚怀瑾之前就打好了招呼,李小婵名下的在西川府的田地的产出,全部都卖给西川府府城的庆丰年分号,再由分号的掌柜知会京城的庆丰年总店,由总店把收入折合成现银,再送给李小婵。

李小婵当初没有选错人,老刘一家确实值得依靠,再加上李小龙对于农事也颇有心得,所以尽管李小婵离开了西川府,远到了京城,但是她名下的田产收入,却从未渐少。

今秋四百多亩地的玉米收成,再加上夏收一二百亩地的小麦收入,扣除人工费等各项花销,剩下的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虽然李小龙先前得 李小婵的吩咐,在因为战争而田地价格降低时,自己做主拿出一半的银钱为李小婵添置田地,但是所剩的银钱送到李小婵的手里之后,那数目还是很客观的。

更何况,京郊福慧庄园的温室大棚里的蔬菜,也陆陆续续的可以卖了。当然,李小婵先留够了王翰林、京城王府和姚府的日常所需之后,剩下的,才会拿去卖的,免得亲戚说她只知道赚钱,却不知道顾着自家人,她总得为自己和姚怀瑾的小家,积累好的名声。

所以,那些难得的新鲜瓜果蔬菜,也被李小婵拿去做人情,送了不少有些交情的官太太、官小姐们。虽然李小婵志不在融入京城的贵妇圈,但是也得偶尔出门应酬一番,替姚怀瑾管理好内院,也为自己大规模的温室大棚蔬菜扩大市场。

物以稀为贵,李小婵的反季节蔬菜瓜果,引起了京城各大酒楼和权贵人家的抢购,酒楼是为了赚钱,权贵之家是为了享受,所以一时之间,京城的人都知道,王翰林半归隐养老之后,在自己庄园摆弄出了新鲜的瓜果蔬菜,却不知道这背后的人,是李小婵。

不管怎么说,李小婵这一次赚了一个钵满盆满。

但是,这并不是最让李小婵在这个冬天开心的原因,真正让李小婵开怀的,是李名远和文娴到达宛西任上,给她报平安的那封家书,几经辗转,终于寄到了京城,送到了她的手里。

算起来,李名远和文娴夫妇俩,六月里离京赴任,到如今十一月里,已经足足有五个月还富余了。

从京城到西川府,万里之遥,驾驶马车最快也要一个月的才能抵达;而从西川府到宛西县,虽然不过千里的路程,但是因为地形复杂,又是边界地区鱼龙混杂的,难以行车太快,所以也需要半个月的样子。

也就是说李名远和文娴夫妻二人,乘坐马车从京城到宛西县,差不多一个半月的时间就够了,就算是他们脚程慢一些,到达西川府的时候再去和相熟的人辞别一番,耽误几天功夫,最晚,两个月也就够了。

到达宛西县之后,李名远若是想给李小婵传一封家书的话,可比人坐马车行走快多了,也不过一个月余的样子。

可是,李小婵却足足等了五个月余,才等来了李名远和文娴的家书,这让她怎么能不担心着急。

虽然,曾经的李名远和文娴却是很是不靠谱,不但没有一日尽到为人父母的职责,而且还要李小婵以八岁的稚龄扛起家庭的重担,还总是给她添麻烦。但是,后来遇到了姚士卿的提携,李名远渐渐地改变了一些,虽然依旧想要嫁女求荣。直到李小婵出嫁之后,成了别人家的人,李名远和文娴这才体会到失去女儿的痛苦,竟像是一下子觉醒了一般,这才对李小婵生出父母的慈爱来。

所以,不管怎么说,李名远和文娴离开京城,前去混乱的宛西县任职,那未卜的前程还是很让李小婵挂心的。

现在好了,终于收到了李名远和文娴平安抵达宛西县,并且找到了在当地生活多年的外祖一家帮衬的消息,李小婵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了下来,这真是家书抵万金啊!

等李名远放衙回来了,李小婵便将李名远寄来的书信给他看了,在一旁感叹道:“以前没有出嫁时,还未曾觉得和他们有什么可亲近的。如今嫁了人,才觉得在娘家的岁月,虽然辛苦,却也算是自在快活的,竟然怀念起来。”

姚怀瑾一目十行地看完书信,笑道:“你说这话也不怕我伤心。难不成你如今嫁给了我,就过得不快活不自在了?”

李小婵情知姚怀瑾是在开玩笑,便顺着他的话,挑眉一问:“你觉得呢?”

姚怀瑾便放了书信,一脸坏坏的笑,说要好好地教训李小婵一番,让她知道到底自不自在,快不快活,惹得李小婵一阵躲避,笑弯了腰。

第三十八章 新年

闹归闹,闹了一回之后,姚怀瑾还是坐在书桌前,和李小婵一起给李名远和文娴回了书信,并且由姚怀瑾立刻出府投递了出去。信里也没有写其他的事,不过是叙叙李小婵和他的近况,又说了京城或是府里的一些琐事,最重要的,还是嘱咐李名远和文娴在宛西县照顾好自己。

在外头忙活的桃儿和叶儿,听见屋子里又传来姚怀瑾和李小婵的嬉闹笑声,不由地相视一笑,感叹道:“二公子和少夫人真是恩爱!”

两个丫头在心里又补了一句“真是令人羡慕啊,不知道自己将来的夫君会是什么样子,会不会也和自己这般恩爱”!打从一被姚怀瑾买下来,桃儿和叶儿就清楚,姚怀瑾绝对不是买她们来做通房丫头的,只是训练她们好好地照顾未来的少夫人,所以桃儿和叶儿也从来没有爬上主子床的心,只想着伺候好了姚怀瑾和李小婵,将来她们自己也能有个好去处。

又过了两日,李小婵又收到了一封来自宛西县的家书,是李名远发来和她说到达宛西县之后一个多月的情形的。李小婵想,或许,是第一封信在路上耽搁了不少时日,这才一直没有寄到。

李名远在信中说,宛西县却是因为地处边陲,鱼龙混杂,政事十分棘手。不过因为李小婵的外祖父一家子,早年搬迁了过去,且在当地靠着屠宰行业发家,如今颇有家资,也有人脉,所以李名远的这个知县当得还算是顺利。只是,李名远在信中也提到,若是他想要彻底整顿好宛西县的政事,只怕她外祖一家也庇护不了他,到时候必然有一场恶战。

李小婵看到此处,便想。以李名远的性格,只怕不会趟这趟浑水。

但是,李小婵猜错了,李名远不但决定趟这趟浑水。而且也有了豁出命去的觉悟。原因无他,只是因为战争的原因,原本蛰伏在宛西县的各方势力,为了趁乱敛财,也为了在混乱中自保,争相出手对付敌对势力。这样一来,李名远完全可以借机浑水摸鱼,等到各方势力元气大伤的时候,他这个渔人再从中得利,整顿治安。

李小婵对于李名远如今的改变和拼搏。诧异,敬佩,也担忧。所以等姚怀瑾一回来,李小婵就将书信给他看了。

姚怀瑾仔细地看完书信,想了一会。才说:“岳父大人能有如今的胆识魄力,真是令人倾佩!”

李小婵一脸忧愁地说:“钦佩有什么用?那可是随时都冒着被刺杀的危险,别说是他了,就是我娘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