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隋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奋斗在隋末- 第1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紫娟在一边看着大姑教训自己的夫君,很解气,此时,见夫君投来的眼色,也有些不忍,便为他解围,提了个食盒过来:“大姑,这是我一早起来做的几样小菜和点心,还热的,里面还有一壶酒,这大冷的天,喝点酒,能暖身子呢。”

小淘没客气的接过,然后将车上的行车儿抱下来放在紫娟的怀里,最后又叮嘱了两人几句,终于在车夫的催促上起程了。

远远的,还能看到行哥儿挥着小手。

离京了。

……………………

腊月十八,整个幽州地界是一片冰天雪地。官道上,雪跟泥沙混合在一起,形成黑污的雪泥,马车压过,咕滋咕滋的响。

刚过午后,阳光照在雪面上,映得周围一片耀眼,侯四公子骑着马来到马车边上,对着车窗里的小淘道:“三嫂,已过易水了,我们是直接去蓟县呢,还是去柳城?”

对于这时代的地理,小淘是一窍不通,便问道:“蓟县怎么走,柳城在哪个方向?”

“蓟县沿着官道直接往北,柳城从东北方向的岔道上走,也可以先去蓟县跟三哥会合,再往东走,也就多一两天的时间。”侯老四道,这小子还心心念念的在三哥手下去谋个差事,自然是想先去蓟县找三哥了,这么直接回家,总觉的有些灰溜溜的。

“那成,就先去蓟县吧。”小淘道。便将头缩回了马车里,虽然外面有阳光,但风很大,而冬天的阳光也实在没啥温度,车帘子倒是没有放下,一来里马车上烧了一个小火盆,有些碳气,二来嘛,也可以看看沿途的雪景,那一片白皑皑的景象,看着还是十分壮观的。

“妈妈,还有多久能见到爸爸和大哥?”小绿荷在一边嘟着小嘴道,她性子活泼,却天天拘在这马车,很是不爽快,只是为了能见到爸爸和哥哥,只好一路忍着。

“快了。”小淘回道。

“妈妈,你前两天就说快了。”小丫头很不给面子的回道。

小淘只得又伸头出去问赶马车的车夫,曲园的马车是不适合长途出行的,这马车和马车夫都是渠少的马车行里的,小绿荷算起来也是股东之一,这丫头,小小年纪就是一个富婆,小淘想着每旬渠少那边报来的数据以及送来的银钱。

车夫转头回到:“主要是路不好走,快的话明天下午能到蓟县,要是这天再下雪的话,那就不好说了。”

小绿荷自动忽略马车夫后面的话,只听得明天下午能到,便高兴的直拍手,小脚又跺着车板:“二姐,二姐,明天就能见着爸爸和大哥了。”

一边的小丑丫正在看着医书,听了小绿荷的话,就一手拉她坐下,那眼睛还盯在医书上,小绿荷不乐意了,一把扯过医,却又立马丢开,两只小手捂着眼睛:“不好了,要长针眼了,二姐羞羞,又在看没穿衣服的小人。”

小绿荷如些耍宝,让马车里的人都乐了,紫衣笑着道:“小绿荷就是个开心果儿,临走前,七娘可是紧紧的抱着抹眼泪儿,硬是不舍。”

小绿荷对什么都好奇,一会儿,又捡起书来,看了看,歪着头问小淘:“妈妈,小人是不是犯错了,怎么身上扎那么多针呢。”

“不是犯错,是生病了,身上扎针是为了冶病。”一边的小丑丫解释道。

小丑丫突然哇的一声大哭起来,转身扑到小淘的怀里:“妈妈,我再也不生病了,扎针好痛。”

小淘连忙抱着她安慰,这小丫头肯定是想起前不久生病的情形了,前阵子,小绿荷因为贪玩,冻到了,一直在发烧,孙真人就为她扎过针,这会儿小丫头,显然把两件事结合起来。

安慰了好一会儿,小绿荷就在小淘的怀里睡着了,小淘连忙拿了小被将小绿荷裹住抱在怀里。

“妈妈,我这有几个问题不明白,要到后面马车里去问问师傅。”小丑丫扬了扬医书道。

这次回幽州,孙大牛也同行了,用他的话来说,是要到奚地霄地契丹人那里去收购些上好的人参,用来炼药,不过,小淘觉得,这孙大牛很可能还是对侯岳以前所说的基因什么的念念不忘,这次,正好趁着机会同找侯同学探讨探讨,侯同学要头痛了。

珠儿陪着小丑丫到了后面马车,马车继续前行,小淘只希望天气好些,好早点到蓟县,只可惜天不遂人愿,未时刚过,天就灰暗暗了下来,风也越刮越大,没办法,只得早早投宿。

正文 第一百八十九章 幽州的水有点浑

第一百八十九章  幽州的水有点浑

易水驿就在官道边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尤其在这寒冷的冬天里,显得孤零零的,驿站里面只有一个老驿丞和两个杂役,也就给来往的旅人提供些热水和饭食。

小淘一行进来的时候,驿站的堂前只有两个书生模样的客人,风尘仆仆的,正围着中央的火炕烘火,想来也是要急着赶回家过年的,要不然,谁在这大雪天里赶路啊。易水驿只是官道旁的一个小驿站,小淘这十几个人一行进来,就包了驿站后面的一个后院,里面有六间平房,挤挤也够这十几个人住了。

只是驿站的碳火却备的不足,而且床上的棉被也湿渌渌的,根本没法睡人,几人拿着热水的杯子暖手,却一过眨眼的工夫,那水就凉掉了。

“要不,三嫂。我们到前面堂前去吧,那里地上挖了个火炕,是这个客栈唯一能取暖的地方,我刚才问了那两个书生,他们说这驿站冬天根本没法子住人,来往的过路人都是围着那大火炕,谈天说地直到天亮起程,没人睡觉的。

“那只有这样吧。”小淘说着,看着小丑丫和小绿荷冻的嘴皮发紫的样子,心疼的不行,于是一行人便出了后院,到了堂前,那孙大牛带着一个学徒已经在火炕边坐下了,正跟两个书生模样的年青人聊天。

火炕烧的旺旺的,边上是一圈矮几,小淘带着小丑丫,小绿荷以及紫衣珠儿,珍儿等在两个书生的斜对面坐下,一坐下便觉热浪扑面,身子立时暖和了。

三个丫头拿出点食盒,这是之前在路上买的点心,已经凉了,也不用找差役热过,直接问差役借了个大的铁铲子,将点心托在铲上,放在中间的火炕上烤,不一会儿。便香气四溢,倒也别有味道。一包点心一下子就分吃完了,还有些意犹未尽。

这时,侯老四从后面厨房里弄了一大挂生羊肉,和烤肉的铁架子,这厮想吃烤肉了,尤其是三嫂自备的调料,将肉烤的油滋滋的,再洒上调料,吃起来麻麻的辣辣的,特带劲。

拿了火锹将火炕里的火挑旺,立时就听到噼里啪啦的爆火声。

侯老四将肉架着铁架上在火炕上翻滚,不时的又拿回来,让小淘刷点酱汁和调料,不一会儿,就觉肉香扑鼻,再等一会儿就熟了,紫衣带着珍儿和珠儿,将烤羊肉切的一条一条的,孙大牛等在一边直说,有口福了。又拿出一壶酒来,侯老四又招呼了那两个书生一起,唐人的性子里多带着一种胡性,性子多是不拘豪放,这两书生也不例外,也拿出自备的酒,倒酒吃肉,好不快活。

这两书生,一个叫张文,是清河张家的,别一个曹之秀,是幽州涿鹿县人

“烽烟起,江山北望……”那曹之秀酒吃的兴起,便击箸唱了起来,其他几个也跟着相合,连小绿荷也扯着嗓子学了几句。只是她稚嫩的童音压在几个男声里,倒凭添了一种趣味儿,让小淘几个笑了起来。

“别说,霍学士这首曲子作的真带劲儿。”张文咬了一口羊肉,却咝呀咝的半天,显然是吃不惯这辣味。

“我听说不是他作的,是山野异人所作。”曹之秀停了声道。

“也是,这隋末大乱,许多才学之士都隐于山野,这山野之中奇人多也。”侯四公子摇头晃脑的道,其实这厮心里狐疑的很,那霍学士来曲园跟自家三哥喝酒的时候,他曾似乎听那霍学士嘀咕着这曲子明明是自家三哥所作,只是三哥又不承认。感觉着象一笔糊涂账,或许真是山野异人吧。

天已经完全的暗也下来,外面风狂雪骤,小丑丫和小绿荷毕竟还是孩子,哪受得了这途中之累,吃完东西后,就沉沉的想睡了,小丑丫依在小淘的怀里,小绿荷又扒着小丑丫,紫衣便抱了小绿荷过去,小绿荷迷迷糊糊的嘟喃几声,就靠在紫衣的怀里睡都着了。珠儿又连忙拿了一方小被给她盖上。

小淘抱着小丑丫,耳边听着侯老四跟那两个书生聊天,孙大牛虽然医术道术了得,但显然酒量不行,没见他喝几盅,就已经有些晕呼呼了,他那学徒在边上小心的照顾着。

“真是时运不济,咱们巴巴的赶到长安去听选,却不想今年听选却取消了。”那曹之秀道。

“可不是嘛。”侯老四这回可找到同伴了,这两位老兄显然也是去长安听选的,同样是空欢喜一场。

“侯老弟这是要去哪儿啊?”那张文问道。

“我去蓟县找我三哥,那是我三嫂。”侯山道。

“侯兄是蓟县人?”另一个书生曹之秀问道。

“不是。柳城的。”侯山道。

“柳城?敢问侯兄可是柳城侯家的?”曹之秀问道。

“正是,我是侯家老四。”侯山道,如今柳城侯家在幽州一带也算是小有名气了。

“你去蓟县找你三哥,你又是侯家老四,那若是我所料不差的话,新到了幽州台御史该就是你的三哥吧。”那张文接话道。

这两人即然能够得到听选资格,想来家里在朝中也是有些地位的,又是从京里出来,侯岳任幽州台御史的事情怕是也瞒不过他们。

“正是。张兄消息倒是灵通。”侯山也没隐瞒。

“哪里什么灵通,不过是梁刺史的檄文影响大,侯学士又受牵连。我等不过是好事之徒,多留意了些,这才知晓。”那张文摆摆手道。

侯老四细一想便明白了,那梁道数官声清誉极佳,甚得人心,而自家三哥在文人学士里面一向有些声望,当时,梁道数的讨秦檄文一出,又牵出自家三哥,人人都道,梁道数和侯学士危矣,于是一些学士和文人便暗中商议过,要出头为梁侯二人讨公道,后来因为当今皇上和平解决此事,大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