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孤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唯有孤独-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察要多次验明正身,还要让门房指认,到了楼上,他要看着房主用钥匙正常地打开了锁,才相信确实是他们自己的家。   
曲哲觉得警察的顾虑有道理。无论什么时候都有不肖之徒。他就有好几个邻居因为窗户临街,在世贸大楼倒塌时,玻璃被震碎,房间里到处都布满了石棉灰,需要清理。红十字会安排了免费清理队伍,那些清扫人员打着红十字会的旗号,打扫房间的时候顺手牵羊,偷了他们不少东西,结果他们欲告无门,只好自己吃哑巴亏。   
曲哲暗自庆幸自己房间没有正对着世贸大楼,玻璃没有震碎。杭湛走前又关严了窗户,不需要请那些免费的清洁队伍,没丢东西。   
他们沿着哈德逊河边走。平时翠绿的河边花园这时灰蒙蒙的一片,草地上厚厚一层灰烬。本来整洁的小路一片泥泞,救援人员穿着靴子,带着口罩在那里忙碌着。那个曾经被纽约建筑界引为自豪的冬日花园已经塌了一半,铁架子歪歪扭扭地撑在那里,几十米高的玻璃窗碎了一大半。   
曲哲默默地看着,随着警察从后门进了自己的院子,发现院里一片狼藉,花园里到处是散落的纸片、登机牌,还有成包的女用卫生巾挂在树上。显然是经过了一场浩劫。草地上未清理的灰尘深达半尺,如果不是楼群还在,他还以为走错院子了。   
空荡荡的大厅里居然还有人,曲哲认出了那个矮个子门房。他戴着一个吓人的大口罩,穿着像防毒服似的连衣裤。开了门,曲哲只能从他的眼睛上认出来。他一脸严肃地打了个招呼,向警察证实道:   
“他们是住在这儿。”   
然后转回头关心地对曲哲说:   
“楼里没电,给你们一个电筒吧,得从楼梯爬上去。”   


回到家的曲哲觉得自己像小偷,打着电筒在漆黑一团的楼道里,还被警察陪着,就像盗窃后被人抓住回到现场复原犯罪过程一样。   
到了自己的门前,那警察好像还不放心,盯着他掏钥匙开门,直到他顺利地把门打开,进门后熟练地进了厨房,警察才放心地舒了一口气,坐在那里。曲哲看着警察坐在那里疲惫的样子,知道他带人也很辛苦,也没有别的东西,只好拿一罐可乐招待他。   
屋里没电没水,还发出一股股恶臭,曲哲随着臭味来到厨房,发现地上流着一片污水,冰箱里的食品全都坏了。曲哲光清理冰箱就花了半个小时时间,然后整理出两大袋物品,在警察的陪同下,艰难地扛下楼   
→虹→桥→书→吧→BOOK。HQDOOR。COM  
第49节:回家像做小偷       
。   
10   
曲哲第二次回家取东西的时候,天上下着雨。他走到院门口,看见了两个戴有红十字标志的志愿者站在院门前。问需要什么帮助。曲哲那时自己已经很狼狈,被浇了透湿。告诉他们自己就想回家,赶紧取件干衣服换上。   
当曲哲提着大包小包出来的时候,他们又拦下曲哲,指着自己身上的标志说:   
“我们是红十字会的志愿者,是来帮助你的。”   
曲哲放下包,趁势歇一歇,喘一口气对他们说:    
“没有什么需要帮助的,能回家取东西就不错了。你看这一大堆东西,还要给孩子带过去呢。”   
他们坚持说道:   
“我们不会耽误你的时间,你只要填一个表,我们就能给你帮助。”   
在纽约曲哲就怕填各种表格,应付各种民意调查。那些人都很会纠缠,不把你的情况摸清誓不罢休。万一留下了电话,他们就会隔三差五地打来咨询,曲哲家来的一半电话就是这种民意调查和推销。如果中途挂断,他们会接着打过来,不屈不挠。   
曲哲以为红十字会的人也干这种事情。他们越是诚恳,曲哲越是疑惑:纽约是个冷酷无情的城市,在那里别指望别人的帮助,刚来纽约时出租车司机已经说过这个意思了,怎么可能有人这么殷勤求着要帮助你呢?   
那两个人看曲哲执意要走,便诚恳地说:   
“你不填表格也没关系,告诉我们你缺什么?你住的房子是离世贸中心最近的公寓,别人有权得到的你都有权利。”   
曲哲回头向他们表示感谢,冒雨走了。心里想,能被允许回家取东西就不错了,最好让他们回家住,除此之外他对美国没什么要求。   
再次回家取东西时,他发现红十字会的机构已经把办公室设在他们公寓的大厅,十几个人坐在那里忙碌,还有好几个邻居坐在那里和他们谈话,那些男男女女善良的目光也让曲哲放松了警惕。曲哲知道他们真是来帮助的,那是他们的工作。   
那天天气还好,世贸大楼的火虽然还在燃烧,人们已经习惯了。曲哲回来是取一些小东西,离中午的约会还早,拿完东西就接受他们的邀请,坐在志愿者的面前,像一个真正来自灾区的人,准备接受他们的任何提问。   
接待曲哲的是一个中年妇女,说话轻声慢语,她礼貌地问了曲哲的姓名,又通报了她自己的名字。只问曲哲一下他是否住在楼上,连曲哲的证件都没看,就直截了当地说:   
“我们能给你提供什么帮助呢?”   
这个话听得多了,曲哲很不以为然。他哪里知道红十字会能提供什么,他需要的是回家住,仅此而已。可是这一点他们帮不上忙,于是反问道:   
“你能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呢?”   
那位中年妇女诚恳地说:   
“我们可以给你食品券,拿这种券你可以去商店买东西,只要在食品券金额范围内的都免费。”   
从来不知道美国也有这种食品券, 曲哲感到很新鲜。它让曲哲想起了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那些比钱还珍贵的副食品券,肉要肉票,油要油票,连粮食也要票,没有它买不了东西,有钱也没用。   
中国文革时期的副食品券虽然值钱,但是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肉票只能买肉,油票只能买油,互相不能通用,而且有票也得有钱,票只是一种配额券,钱是一分钱不能少付的。美国的食品券显然更进一步,它可以当钱使,而且在指定的商店里可以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   
虽然想要几张票新鲜新鲜,因为曲哲没有不花钱在商店里拿东西的习惯,转念又一想,自己所在的旅馆包餐,一天三顿饭都管,他们并不需要食物。实际在这种环境下也吃不下去。曲哲是一个不愿意浪费的人,领了票不用,还不如留给更需要的人,于是跟她说:   

()
“食品券我就不要了。”   
那位妇女又问道:   
“你需要住的地方吗?我们可以提供,条件可能不高,但是干干净净的。”   
曲哲回答:   
“我们已经有旅馆住了,不想搬。谢谢你啦。”   
她又坚持地问道:   
“那你需要衣物吗?你一定缺穿的吧?如果在外期间买了衣服,我们可以给你报销。”   
曲哲不知道竟然有这么多的好事,应该去买几套著名的法国伊夫圣罗兰的西装才对。他看看旁边装满衣服的包裹,还是不要让人家太破费了,对她说:   
“如果一个星期前你这样对我说的话,我会接受,现在可以回家取东西了,衣服都够用,真的很感谢!”   
见曲哲什么都不要,这位妇女有些失望。看得出她在努力想办法帮助,曲哲也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9?11”以后,怎么会有这么多的人成了雷锋了?   
那位妇女看着曲哲又诚心诚意地说:   
“那你一定需要钱了?我们可以给你,这都是美国人的捐款,是不需要回报的。”   
曲哲想钱还是需要的,他没那么高尚,于是表示接受。她做了简单登记以后,当即开给曲哲一张支票。在等候她的领导在支票上签字时,她让曲哲叙述一下“9?11”的经历,还不好意思地说   
虹桥书吧WWW。HQDOOR。COM  
第50节:这是我们的工作       
:   
“我们不是想知道你的隐私,只是想更好地帮助那些受难最重的人,这是我们的工作。”   
曲哲表示理解,对这么热心肠的人,怎么能不满足她一点小小的要求呢?冲着她诚恳的态度,他连隐私都可以说。于是,曲哲缓缓讲述了“9?11”那天,如何在被炸之后逃出南楼,在世贸大楼倒塌时,如何像猿猴一样攀在绳索上,生命悬于一线,吊在船和岸边之间,然后被埋没在烟雾中,浑身上下脏得都是灰尘的故事。   
那位白人妇女听得热泪盈眶,拍拍曲哲的肩,深情地说:   
“你现在洗得还挺干净的。”   
11   
以后几年里,每年那个时候,曲哲都要回到曼哈顿世贸大厦的废墟凭吊。   
世贸大楼那么吸引人的目光。它矗立在那里的时候,人们赞美它的辉煌,它倒下时,人们领悟它的悲壮。曲哲一遍一遍踱步在那片用黑色大理石做的纪念牌前,它被挂在废墟边的墙上,刻着遇难者的人名。曲哲一一读去,轻易地就能找到他曾经认识的那个华人律师的名字,曲哲见到的曾经是一个年轻有为、朝气蓬勃的面孔。   
“9?11”使大约3000人丧生,让许多家庭妻子失去了丈夫,子女失去了父亲。在河对岸新泽西的一个小村中就有三四个家庭在这场灾难中失去了家中的顶梁柱。这些人都是在华尔街工作,他们都曾让自己的家人自豪。   
事件过后,这个小村自发地组织自救活动,向这些失去家人的家庭提供帮助。当地人免费帮他们修缮房屋,中学生们自愿地为他们修剪草坪,还有人经常送饭给他们吃。那时候社会上一下子涌现出大批的雷锋,无私地奉献,不求回报。   
“9?11”攻击刚过,美国人就表现出他们的奉献精神。从各地调来的救援人员纷纷赶到废墟旁,协助扑灭大火。还有许多志愿人员放弃工作,自动地来到这里,曲哲认识的许多人都多多少少参加过救援,尽管他们没在里边工作,也不住在附近,他们都是从很远的地方自费赶过来的,就是想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   
只要他们提出去世贸大楼做志愿人员,从而短时间内离开工作岗位,他们的老板都会立即批准,而且不扣工资。在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