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博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生死博弈-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树生参加省委全会之前,曾交待周建明,对全市县区和市直单位领导班子要进行分析,为市委换届作组织准备。一些即将到龄的干部,该下的要下,县区委党政“一把手”年龄不宜过大,原则上不超过五十岁。凡是缺额的班子要尽快拿出人选意见,特别是需要进新一届市委委员的单位,要尽快考虑。于是,周建明忙乎了几天,作了些外围工作,理出了几个急需要调整充实的领导班子,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看看考察情况。同时考虑拿出调整领导班子的原则意见,并设想组织若干个考察组,请退到二线的副地级干部带队下去考察,这些都要提请书记碰头会、常委会研究。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生死博弈 九(2)
周建明关上门,泡上一杯浓茶,趁约请的几位领导到来之前,静静地思考一下市直几个单位一把手的人选。他拿起桌上的电话,拨通了秘书科,告诉他们,除了预约的几位领导外,其他同志就不要安排见了,只能另找时间了。请秘书科帮助“挡驾”。
  组织部长,说起来是个炙手可热的人物,手里操着各级官员的生杀大权。实际上是个受气的差,周建明当这个差,总结了一句话,叫“人事人事,不是人干的事。”现在的干部,老的少的,大的小的,提拔了的,等待提拔的,人人都有情绪,都有满腹牢骚。就说老干部,正处级干到五十八,改任调研员就有意见。为什么不让干到六十?国家退休政策没变,你副厅级为什么可以干到六十二再办退休?省级干部就六十五、七十?凭什么?年轻的也有意见,那么大年纪还占个位子,思想老观念,工作老办法,虚拟经济是什么都搞不清楚,还天天坐在主席台上作报告,侈谈要参与国际竞争。一个三百人的会,主席台上黑压压的坐了一百多人,一片白发飘飘,一片老花镜闪烁。让年轻人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往上爬,二十多岁大学毕业,然后副科、正科、副处、正处、副厅、正厅――,都这样,不要说总理,就是省、部长可能也要从国外进口了。提拔了的干部有意见,他本是早该提拔的,硬是压了他多少年,现在提拔不过是个“迟来的爱”。没有提拔的更有意见,愤愤然,怦怦然。责怪组织不公,怨恨领导太黑,埋怨同事太刁,可惜背景不硬。总之,新阳的干部,个个都自认为是当总理的料,就是组织不公,埋没了人才。组织是谁?组织部。组织部怪谁,当然是组织部长。现在的领导班子开会,算是无密可保,干部任免一上常委会,甚至在酝酿过程中就跑“风”漏“气”。大家都可以做好人,唯独组织部长不好许愿。所以,组织部和组织部长理所当然成为干部的出气筒。你不是“干部之家”吗?不找你找谁?不骂你骂谁?
  其实周建明真是个冤大头,全市一千多县级干部,有几个是他能说了算的。市委常委十一个,正副书记五位,书记要管总,主持一个地方工作,用人自然要把关,说是一票,但那一票的分量抵得上常委许多票。市长抓经济,经济建设是中心,管事的要管人,特别是柳王明这种性格,在人的问题上从来就不是省油灯。政府的综合部门他要说了算,一些重要主管局要说了算,县区长也要说了算。稍不如意就甩出一句话:“这方面的工作搞不上去,今后不要怪政府。”弄得李树生哭笑不得。常常是李树生妥协退让。周建###里叫苦不迭,他觉得李树生在干部问题上显得有些软,过于迁就柳王明。还有管党群的、管政法、管农业和意识形态的三位副书记,都要求有分管战线干部使用的话语权,五双大手在上,把干部使用的权力握得严严实实,能到周建明手里的,只是上面几双大手指缝里漏下的一点点。还有六位常委,都分管了一方面的,怎么也得让人家在个别人的使用上起点作用,否则这个常委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没一点威信。组织部哇组织部,看起来是个“实力”部门,实际上在干部使用上能起多大作用,周建###里有数。他通过组织部的工作,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越是外面看起来有权的部门,越是吸引人们的眼光,越是人们眼光盯着的地方,就有越多的人插手,越多的人想从那里分一份权力。所以,越是看起来有权的部门,最后弄得最没有权。看似有权力的没有权,是最得罪人的。因为人们认为你能办的事没有办成,不骂你才怪哩!要不说你不帮忙,要不说你太黑,“投资不到位”打不开眼。
  组织部长遇上了思想作风正派的党委书记,日子还好过。遇上不正派的,你就是“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周建明确实感到有些烦,累不说,还得罪人。得罪人不说,还没人理解。市纪委书记常常埋怨得罪人,周建明同他作过一番分析比较,得出的结论是组织部长更易得罪人。周建明说,犯错误的干部毕竟是少数,希望提拔重用是所有干部的要求,而且领导层构成只能是宝塔型,这就决定了多数干部不能如愿,所以,对组织部有意见的人多。纪委面对的是少数,组织部长面对的是多数,这是一。第二,犯错误的干部毕竟有错,按照纪律条文对照处理,没有太大弹性,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你没话说。而提拔干部就缺少这种硬标准,同一职务,提拔张三、李四都行,但只要一个。岗位有限,狼多肉少。第三是纪委得罪的干部在明处,我查了谁,处分了谁,心中有数。组织部则不同,干部有意见在肚子里,当面对你还笑嘻嘻的,背后恨不得给你一刀子。眼下摊在周建明面前的几个单位的人选,就是一道难过的坎。市检察院检察长已经到龄,省委组织部来过两次电话,要市里拿出意见,省检察院更是隔三岔五来人来电,说市里拿不出人选他们就派人来新阳。
  
生死博弈 九(3)
社会上早就传说,柳王明有个战友,想转业来新阳当检察长。可李树生坚持要在市检察院四个副职中提拔一个。市纪委的副书记只有一人,按省纪委的要求,市委换届时还要增加两名。财政局长原局长进了班房,一直没宣布谁主持工作,三个副局长,排在前面的已经五十五岁了,不好叫他主持工作。据说柳王明已许诺排在最后的女副局长项灵,柳王明已经有过很多暗示:财政局长非项灵莫属。今年以来,政府召开常务会,凡涉及财政的事,柳王明都点名要项灵参加,几次市政府全体议上,他都表扬财政预算搞得不错。项灵原是预算科长,前年,市政府在香港招商引资,项灵随团参加了,认识了柳王明。她有个表哥在香港中国银行任部长,她通过表哥,在中银大厦宴请柳王明及主要随行人员,并单独陪同柳王明往海洋公园游览了一天。据说项灵在表哥举行的晚宴上说,“市长,这次来香港招商引资取得了圆满成功,明天你就休整放松一下,交给我吧。”
  “行,小项,明天听你安排。”柳王明愉快接受了邀请。不巧的是,双双在中景酒店午休时,被两个在新阳投资的澳门客商碰个正着。澳门客商对此类勾当毫不在意,看见了新阳的同志也就不经意的说出来了。所以,项灵还没到家,
  她在香港和柳王明的桃色新闻,就在财政局“地下”流传开了。回来不久,柳王明力荐项灵任副局长,对此事有兴趣的人,也就证明了桃色新闻的真实性。这次市委考虑财政局长人选,其它几位副局长也都知趣,不敢造次,只好望“项”兴叹了。心底是不服气的,所以在考察和民意测验中,项灵是不可能得高票。在提拔为副局长之前,周建明考察过。凭心而论,项灵西北财经学院的毕业生,三十八岁,当了两年的副局长,财政工作业务还熟,账算得精,从培养年轻女干部的角度,提个局长也无偿不可。但从爱护柳王明的角度看就不合适,再说柳王明也太冒风险,何必这么急?也许这就是柳王明的独到之处:无所顾忌。
  三洋集团,是市政府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单位。把市政公司、自来水公司、建材公司、房地产公司捆绑起来,吸收了两家民营房地产企业参股,组建起一个股权多元化的集团公司。国有股占51%,民营资本占35%,集团经理层和员工持股14%。通过剥离不良资产,整合资源,争取上市融资。现在公司要注册,要市委赶快确定董事长人选,便于向股东会推荐。
  这几个人选,以周建明看来都是难“剃”的头。在换届前夕调整一些重要部门的领导班子,无疑是新阳新一轮政治洗牌的前奏曲,如果把握不好,无疑会打破现行政治格局上的平衡。当然,这取决于李树生的政治艺术。
  周建明看看材料,心不在焉,双手揉搓着两颊,搓搓十分疲惫的双眼,从转椅上站起来,心事重重地在办公室里来回走动。周建明今年四十五岁,一米七的个头,可怜才五十八公斤的体重。从后面看,穿在身上的鳄鱼牌短袖衫,好像是凉挂在竹竿上一样空空荡荡,没有内容。背微微有些驼,唯能看出周建明精神和个性的,是他那张棱角分明的脸和一双乌亮的眼睛,那双眼射出的光芒,给人一剑到底,入目三分的震撼。此刻他双手交臂,来回在办公室走动,从总体上思考着市委换届之前干部工作应当如何做。他认为应当分两步走,一是对市直主要部门缺一把手的力求配齐,但市委要先拿原则,比如年龄如何掌握,任职资格,适当交流等。一开始就拿出具体人选,很难以统一看法。二是县区班子,要在考察的基础上再考虑如何调整。市委先要讨论考察方案。他要把这个想法事先向李树生汇报,争取他的同意。
  “咚-咚-咚”轻轻的敲门声,周建明开门,秘书科长进来,告诉他几个单位的领导已经在秘书科等了。周建明要他请检察院检察长先来谈。
  
生死博弈 十(1)
柳王明一晚没合眼,回新阳的路上,在汽车上迷迷糊糊地眯了两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